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秧田型课堂空间形态的价值取向及对功能实现的消极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敏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4年第1期18-20,共3页
关键词 秧田型课堂空间形态 价值取向 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 中小学 教学功能 消极影响
下载PDF
从空间社会学视角解读课堂空间形态 被引量:1
2
作者 苏琴 《教师教育论坛》 2019年第6期71-73,共3页
课堂空间是集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于一体的空间领域。从空间社会学视角对课堂空间形态进行解读可知,课堂空间有同心圈式课堂空间、扇形式课堂空间等多种类型。当前,我国的课堂空间存在学生权利和价值观边缘化、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角色... 课堂空间是集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于一体的空间领域。从空间社会学视角对课堂空间形态进行解读可知,课堂空间有同心圈式课堂空间、扇形式课堂空间等多种类型。当前,我国的课堂空间存在学生权利和价值观边缘化、学生个性发展不充分、角色单一化及凝聚力不强等问题。基于此,从建立空间精神链、转变教师角色以及实现资源共享三个方面建立生物链式课堂空间可以解决当前课堂空间中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空间形态 同心圈式课堂空间 扇形式课堂空间 生物链式课堂空间
下载PDF
大学生课堂空间形态偏好实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宝军 王映学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2015年第4期69-72,共4页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99名本科生进行了课堂空间形态偏好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马蹄式课堂空间形态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秧田式、组合式和纵列式的选择比例;大学男女生、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在秧田式、组合式、纵列式和马蹄...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99名本科生进行了课堂空间形态偏好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对马蹄式课堂空间形态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秧田式、组合式和纵列式的选择比例;大学男女生、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在秧田式、组合式、纵列式和马蹄式课堂空间形态上的选择不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在公共课上选择秧田式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组合式、纵列式和马蹄式的比例,在专业课上选择马蹄式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秧田式、组合式和纵列式的比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大学生对课堂空间形态选择的偏好,根据不同类型的课程灵活安排课堂空间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堂空间形态 偏好
下载PDF
“秧田”和“圆桌”——从文化角度看中国和欧美的高校课堂空间形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若亚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4年第1期61-63,76,共4页
"秧田"和"圆桌"是中国和欧美比较典型的两种课堂空间形态。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两种课堂布局的价值追求、形成原因。从文化融合的角度讨论大学精神的内在一致性与我国现有文化观念的转变,指出我国"秧田式&qu... "秧田"和"圆桌"是中国和欧美比较典型的两种课堂空间形态。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两种课堂布局的价值追求、形成原因。从文化融合的角度讨论大学精神的内在一致性与我国现有文化观念的转变,指出我国"秧田式"的高校课堂空间形态可以融合"圆桌式",并从年级和课程两个角度对融合方式进行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空间形态 “秧田”与“圆桌”文化
下载PDF
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映学 段宝军 张晓州 《重庆高教研究》 2017年第3期65-72,共8页
以148名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在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下,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由选择课堂座位时,选择中前区、中区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选择左后区、右前区、右后区的人数比例,... 以148名大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在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下,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在自由选择课堂座位时,选择中前区、中区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选择左后区、右前区、右后区的人数比例,出现"前排居中作用";大学生的任职类型、对科目的擅长程度、对教师的悦纳程度以及课程类型等因素影响大学生课堂座位的选择;大学生在自由选择课堂座位时,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业优胜区"。因此,在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下,大学生课堂座位选择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座位选择 学业成绩 前排居中作用 课堂生态位 学业优胜区 秧田式课堂空间形态
下载PDF
两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师生教学互动的比较研究
6
作者 杨琳 吴涵 田昊 《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 2014年第5期25-27,共1页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最主要是通过教学互动。教学互动这一复杂的人际活动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下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主要选取了秧田型和矩型这两种形式考察教学互动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包括:主动性的不同...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最主要是通过教学互动。教学互动这一复杂的人际活动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下也呈现不同的特点。本研究主要选取了秧田型和矩型这两种形式考察教学互动的差异。这些差异主要包括:主动性的不同,教师、学生的角色的不同,互动的路径不同。到底选取何种教学组织形式,要综合诸多因素考虑。  一、前言  教学互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为了一定的教学目的而发生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际活动。[1]教学互动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建构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建构主义学者认为,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入课堂的。在平日的活动中,学生积累了生活的经验和建构了知识框架。在课堂上,每个学生带着不同的经验和知识,通过与教师和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传递、吸收新知识,不断同化、顺应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互动的方式越多元、互动的范围越是宽泛、互动的程度越是深层,对于学生的学习无疑更有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互动 比较研究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课堂空间形态 教师讲述 课堂互动
下载PDF
坐前排成绩更好?
7
作者 答案如下 《青年博览》 2024年第4期32-33,共2页
每一个新生在满怀期待地开启第一节课之前,都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坐哪儿?看似平平无奇的座位,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大学课堂选座,究竟有哪些“潜规则”?上了大学的你,人生中第一次拥有课堂座位的自主选择权。国内中小学乃至高校普... 每一个新生在满怀期待地开启第一节课之前,都需要面临一个问题:坐哪儿?看似平平无奇的座位,其实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大学课堂选座,究竟有哪些“潜规则”?上了大学的你,人生中第一次拥有课堂座位的自主选择权。国内中小学乃至高校普遍采用秧田式座位分布,能够使老师处于课堂空间形态的显眼位置,便于将你的一举一动纳入眼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一节课 自主选择权 潜规则 大学课堂 中小学 课堂空间形态 显眼位置 课堂座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