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办学效率——小议合作办学课程互认 被引量:2
1
作者 沈轶璐 《才智》 2009年第32期100-101,共2页
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模式中的课程互认问题角度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如何求同存异,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减少学生负担,有效的解决课程互认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和挑战,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效率。同时文章提出中外合作办学的... 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双校园模式中的课程互认问题角度为出发点,结合实际工作,探讨如何求同存异,以优化资源配置为前提,减少学生负担,有效的解决课程互认中所面临的种种难题和挑战,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效率。同时文章提出中外合作办学的优质教育资源不光是让学生受惠,也应该为我国高校所利用,在教育改革的契机中走出去,请进来,将国外大学先进的理念、系统和模式学习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包括课程设置等高校立身为本的教学环节,提高自身的整体办学水平,进而提升自身在国内和国际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课程互认 课程设置 教育资源 提高效率
原文传递
基于学分互认的中外校际交流项目课程融合策略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黄秋萍 吴宇力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75-178,共4页
中外校际交流办学成功的核心在于高校双方课程的顺利衔接。由于中外课程设置模式及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课程衔接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需要完善课程内涵建设、师资进修制度、双语授课及实践教学等环节,从而弥合中外课程设置差异,促进国... 中外校际交流办学成功的核心在于高校双方课程的顺利衔接。由于中外课程设置模式及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课程衔接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需要完善课程内涵建设、师资进修制度、双语授课及实践教学等环节,从而弥合中外课程设置差异,促进国内国外两段的课程衔接和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分知识点校际交流课程融合
下载PDF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解剖学教学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会艳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第12期135-135,144,共2页
目的:了解医学生在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育后自我评价,探讨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育在医学生学习中的意义,以便根据医学专业特点调整和指导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学改革。方法:对89例2015级医学生在国际本科学术... 目的:了解医学生在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育后自我评价,探讨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育在医学生学习中的意义,以便根据医学专业特点调整和指导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学改革。方法:对89例2015级医学生在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育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接受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教育后,是否有利于思辨力和创新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学习解剖学兴趣的提升、自信度和成就感的提升、竞争意识的培养、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否喜欢过程性评价、将英语作为媒介进行教学模式、"以学生中心"教学模式、网络教学模式、趣味互动教学模式。结论:研究中,学校医学生对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解剖学感兴趣,学生认为有利于思辨力和创新力的提升、学习解剖学兴趣的提升、合作意识的培养,喜欢过程性评价、"以学生中心"教学模式和趣味互动教学模式,学习程解剖学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和社会价值。因此,医学院校和教师应重视教学,因地制宜,不断进行改革,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解剖学ISEC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本科学术课程 ISEC 教学改革 教学理念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基于ISEC的日语专业“三进”课程思政育人路径探究
4
作者 崔士红 《语言与文化研究》 2024年第6期122-125,共4页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当前和今后重要的教育任务。结合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模式“以学习者...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是当前和今后重要的教育任务。结合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项目为核心、以实践为重点、以反思为基础”的特点,以我校日语专业“三进”课程思政建设为例,从教学设计、实施和达成三方面,通过“六融合四维度”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实际解决日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课时少等问题,为有效达成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探索日语专业学生、学校和社会三位一体的3S协同育人和课程思政建设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路径,以系统形成“大思政”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进 课程思政 国际本科学术课程(ISEC) 日语专业 协同育人
下载PDF
双语教学中明辨性思维培养的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学《计算机入门》课程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雷红 张晓霞 +1 位作者 兰方鹏 杨崇艳 《山西科技》 2015年第3期120-121,135,共3页
以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体系中的《计算机入门》通识教育课程为例,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综合评价标准等角度,探讨了《计算机入门》双语教学中学生明辨性思维模式的培养,为... 以太原理工大学"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体系中的《计算机入门》通识教育课程为例,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科特点,分别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综合评价标准等角度,探讨了《计算机入门》双语教学中学生明辨性思维模式的培养,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本科学术课程 双语教学 明辨性思维 计算机入门
下载PDF
基于ISEC项目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毕洪丽 《辽宁高职学报》 2018年第9期60-62,73,共4页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指的是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管理机制,集中上述所有资源优势为本科院校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师资,进而达到推动高校本科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工作,从而进一步顺应《国家...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ISEC项目),指的是通过引进国际先进课程、教学方法、教学理念以及教学管理机制,集中上述所有资源优势为本科院校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化标准的师资,进而达到推动高校本科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工作,从而进一步顺应《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扩大教育开放、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要求。作为ISEC项目教学的一线授课教师,基于自身一年以来的教学实践及实施过程,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本科学术课程(ISEC) 教学实践 教学观念 双语教学
下载PDF
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教学指导思想引入大学数学教学的初步探究
7
作者 赵国忠 李姝敏 《才智》 2015年第9期100-101,共2页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内外部分高校合作,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引入到国内高校教学实践中来的有益尝试。本文依托学校开办的"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我... "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是国家留学基金委与国内外部分高校合作,将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课程体系引入到国内高校教学实践中来的有益尝试。本文依托学校开办的"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的教学实践,深入分析了我校目前大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初步探讨了将"国际本科学术互认课程"项目教学指导思想引入到大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并通过教学实践进行了初步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本科学术课程”项目 教学指导思想 大学数学
原文传递
暑期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新模式——北京大学暑期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实践 被引量:9
8
作者 董南燕 王卫 卢晓东 《高等理科教育》 2007年第4期40-44,共5页
文章对北京大学自2004年开放的暑期学校的三年办学经验予以总结,指出暑期学校是中国高等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最为有效的形式,课程互认规则的建立和各高校校历在一定范围的适度统一是提高资源共享水平的制度性因素。
关键词 暑期学校 北京大学 校历 课程互认
下载PDF
本科生国际交流学分转换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亦旻 《价值工程》 2014年第15期230-232,共3页
本科生国际交流是指中外高校之间通过签订校际交流协议,选派本校本科生到国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相互认可学生所修课程成绩和学分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国际交流在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国际交流的顺利发展。为... 本科生国际交流是指中外高校之间通过签订校际交流协议,选派本校本科生到国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并相互认可学生所修课程成绩和学分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国际交流在取得初步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国际交流的顺利发展。为此,建议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部门尽快制定和完善高校学生校际交流的相关法规制度。同时作为高校,也应从加强部门的沟通,规范管理流程;加快学分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以保障本科生国际交流的顺利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交流 课程互认 学分转换 学分制
下载PDF
高职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10
作者 张志强 龙芸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5期192-194,共3页
媒体技术创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和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实际脱节、学校创新创业指导资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对接”“课程学... 媒体技术创业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主创业意识不强和创新能力薄弱、创新创业教育与生产实际脱节、学校创新创业指导资源匮乏。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三对接”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教学项目与企业项目对接”“课程学习团队与创业团队对接”“教学团队与企业项目团队对接”,对创新项目开发、企业项目制作等不同层级的学习进行课程互认和学分置换,实现了对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畅通了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的通道,有效实现了“课堂教学出作品、校企合作出产品、创业岗位出精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院校 “三对接” 课程互认 人才培养
原文传递
通用工程师与硕士培养模式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平 殷传涛 +2 位作者 陈辉 于黎明 张澎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0,共6页
法国的通用工程师教育体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在对法国通用工程师与我国硕士的培养模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探索建立了两者有机融合的预科—工程师、本—硕一体化... 法国的通用工程师教育体系在世界上享有盛誉,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有着良好的借鉴作用。本文在对法国通用工程师与我国硕士的培养模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在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探索建立了两者有机融合的预科—工程师、本—硕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工程师毕业实习与硕士论文研究相结合的科研实践环节,以及国际化培养平台上学生交流环节中的课程和学分互认机制。这种融合模式和相关经验可供其它高校在国际化联合办学与工程师人才培养中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用工程师 硕士 培养模式融合 学生交流 课程和学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