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44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工影响天气虚拟仿真实验及课程体系建设
1
作者 刘晓莉 吕晶晶 +2 位作者 陆春松 杨素英 陈景华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0-93,共4页
在“人工影响天气”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对实际业务操作及催化方案设计、优化产生感性认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突破了室内教学时空及仪器设备昂贵的局限性,解决了自然界中不能... 在“人工影响天气”的相关课程教学中,构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理论知识,并对实际业务操作及催化方案设计、优化产生感性认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突破了室内教学时空及仪器设备昂贵的局限性,解决了自然界中不能对同一块云反复催化的实际困难,对云降水环境及人工催化过程高度重现,对理论教学体系及教学形式进行补充,完善了课程教学体系。此外,科技成果在教学和本科生科研创新活动的引入,进一步增强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及学习兴趣,促进了科研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影响天气 虚拟仿真实验 课程体系 大气科学
下载PDF
面向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2
作者 吕秀丽 于波 +3 位作者 白永强 韩建 曹志民 杨韵桐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 2024年第4期19-23,共5页
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国内高校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提出教学团队负责专业课程群建设,精心设计案... 培养学生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是国内高校开展工程教育的重要内容。以地方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例,提出以培养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为核心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提出教学团队负责专业课程群建设,精心设计案例式、项目式教学的思路,有效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 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课程体系 课程 教学团队
下载PDF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以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为例
3
作者 刘进宝 金斌斌 +2 位作者 杨鸿飞 张鹏飞 陈丹 《辽宁高职学报》 2024年第4期63-68,共6页
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一体化课程体系内涵及构建途径,以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有效... 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中高职衔接的核心是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通过分析一体化课程体系内涵及构建途径,以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为例,探索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以实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修复技术专业 中高职 一体化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智能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究
4
作者 赵永满 陈江春 +3 位作者 欧亚明 周雪 刘娜 魏子凯 《高教学刊》 2024年第12期96-99,共4页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要求,为充分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该文结合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课程体系设... 根据《中国制造2025》的相关要求,为充分适应智能制造背景下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在办学过程中,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完善,以适应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该文结合高校工业工程专业办学过程中课程体系设计存在的问题来展开探究,从制约院校办学水平的因素出发对智能制造背景下对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此来助力高等院校工业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升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制造 工业工程 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 探究
下载PDF
地方理工院校应用化学专业“121”递进式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建设及其课程思政探索
5
作者 袁亚利 聂瑾芳 +2 位作者 李建平 李琳 邹建梅 《高教学刊》 2024年第6期94-97,共4页
基于国家形势政策的转变和地处广西的独特地理区位,桂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新的定位逐步确立,在保留原有岩矿分析方向的基础上,增设以广西特色食品分析为主、生命分析为辅的发展方向,由此提出“121”递进式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围绕设... 基于国家形势政策的转变和地处广西的独特地理区位,桂林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新的定位逐步确立,在保留原有岩矿分析方向的基础上,增设以广西特色食品分析为主、生命分析为辅的发展方向,由此提出“121”递进式实验实践课程体系。围绕设定的基础(分析化学基础实验)、综合(综合实训1、综合实训2)、实战(实习实践)的进阶路线,实验实践体系的思政建设形成“三轮驱动”的总体设计,从教师、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三个方面出发,讨论具有本专业及广西地方特色的思政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对今后的建设进行一定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化学 实验实践 课程体系 课程思政 地方院校
下载PDF
高校“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6
作者 王巍 王燕 孙利 《教学研究》 2024年第1期69-75,共7页
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相关美育学术史,阐述了构建相对全面,富有学术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 高校美育是落实立德树人、实现培根铸魂教育目标的重要方式,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通过梳理相关美育学术史,阐述了构建相对全面,富有学术性、普适性、可操作性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重要意义;基于对“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建构的内涵、原则及实施框架等内容分析,从夯实课堂教学、推进美育科研、丰富校园文化、服务社会需求等方面对燕山大学美育课程体系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呈现,以期在推动燕山大学美育教学研究、完善“新六艺”美育课程体系的同时,为高校美育课程体系的建构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六艺 高校美育 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教学研究
下载PDF
岗课赛证融通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研究实践——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例
7
作者 胡锦丽 李宏达 程智宾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6-93,共8页
岗课赛证融通是职业教育类型化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三教”改革的一种全新育人模式。文章分析了岗课赛证的融通机制及融通模式下的物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新要求,提出了基于“基础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拓展”课程体系设计思想的“1+X+Y”... 岗课赛证融通是职业教育类型化的一个核心特征,是“三教”改革的一种全新育人模式。文章分析了岗课赛证的融通机制及融通模式下的物联网专业群课程体系新要求,提出了基于“基础共享、中层分立、高层拓展”课程体系设计思想的“1+X+Y”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架构,并以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为例,分析了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与产业链的逻辑关系,构建了岗课赛证融通的“1+X+Y”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具有“对接产业要素、满足核心岗位需求、达成应用能力培养”的三型递进关系;并从多师协作的教学团队构建、课程资源开发、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搭建及教学组织实施四个方面来阐述专业群模块化教学实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岗课赛证融通 专业群 模块化 课程体系 多师协作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体系优化的思考与探索
8
作者 刘军海 李志洲 +4 位作者 季晓晖 雷霄云 段延萍 王伟 邵先钊 《四川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56-60,共5页
工程教育认证是衡量高校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也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为促进“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 工程教育认证是衡量高校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也对“化工原理实验”课程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为促进“化工原理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的开展,探讨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化工原理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和评价机制等方面的优化策略与建议。多项优化策略在某高等院校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实施后,实现了课程体系的不断优化,建立起了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机制和质量控制体系,从学生成绩和大赛表现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教育认证 化工原理实验 课程体系 存在的问题 教学改革 优化策略与建议 成效
下载PDF
新文科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路径
9
作者 高彦伟 张然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0-117,共8页
在新文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视域下,培养新型社会所需优秀文科人才的关键在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而数学与文科的交叉融合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科专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原有的文科数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 在新文科建设与人才培养视域下,培养新型社会所需优秀文科人才的关键在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而数学与文科的交叉融合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科专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原有的文科数学课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已不能满足新文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需要。新文科数学课程体系要在融合与守正的平衡中建立新的目标,深入挖掘数学在新文科建设中的价值。在内容上进行更新或重构,在教学模式上紧跟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步伐,重视数学技术的应用,构建适应新文科建设与发展要求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发挥数学类优质课程与教材在培养高素质文科人才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在对新文科数学课程体系的构建依据和课程体系的构建理念、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文章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新形态文科数学教材开发、数字化资源建设、考核评价模式和保障制度几个方面探讨了新文科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的实施路径,并在吉林大学进行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数学 课程体系 教材体系 实施路径
下载PDF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农业院校能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10
作者 沈向阳 丁力行 +2 位作者 陈姝 陈嘉澍 钟天明 《大学教育》 2024年第6期11-13,17,共4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能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结合本校特点,增设了农业能源模块,将培养目标拓宽至农业冷热利用装备领域,并在农业能源模块中开设了生物质能源工程、能源管理等交叉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跨界整合能力。按照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能动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结合本校特点,增设了农业能源模块,将培养目标拓宽至农业冷热利用装备领域,并在农业能源模块中开设了生物质能源工程、能源管理等交叉学科课程,培养学生跨界整合能力。按照新工科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的传统课程教学大纲中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科学素养;在实践课程教学平台开设了热工基础综合实验、制冷空调综合实验等综合实验课程,并在制冷空调模块中设置了制冷空调新技术讲座课程,培养创新型和应用型卓越工程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工科 地方农业院校 能动专业 课程体系 应用型
下载PDF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数据分析类课程体系构建
11
作者 樊敏 王晓锋 +2 位作者 刘金花 王剑 宋维芳 《西部素质教育》 2024年第6期141-145,共5页
文章首先分析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数据分析类课程现状,然后从知识维度、应用维度、能力维度三个维度入手,论述了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数据分析类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 数据分析类课程体系 健康服务与管理专业 数据分析
下载PDF
信息技术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课程体系研究——以牡丹江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12
作者 谢凤静 刘洋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81-88,共8页
本文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思想,并以牡丹江大学正在进行的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为契机,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研究,从课程设置、职业面向、培养目... 本文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思想,并以牡丹江大学正在进行的双高专业群建设项目为契机,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与创新研究,从课程设置、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及规格、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 计算机应用技术 课程体系
下载PDF
新文科背景下金融学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13
作者 石贵琴 曹瑾 杨珽 《对外经贸》 2024年第2期149-152,共4页
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三大抓手。金融学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授课... 新文科建设旨在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专业优化、课程提质、模式创新是新文科建设的三大抓手。金融学是经济学专业基础课,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从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授课逻辑,总结中国金融实践、凝练特色理论成果,将数字金融融入传统框架这三个方面优化金融学课程体系;在教学模式改革方面,提出应充分实施案例教学、坚持混合式教学改革、注重课程思政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金融学 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
下载PDF
基于全人发展的“新中文”专业人才结构模型及课程体系建构
14
作者 胡泽球 聂仁发 李晓琴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应根据OBE理念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逻辑关系,从全人发展理念出发提出“新文科”背景下“新中文”专业人才结构模型,据此精准描述毕业要求内涵,建构全面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 新文科背景下,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应根据OBE理念厘清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之逻辑关系,从全人发展理念出发提出“新文科”背景下“新中文”专业人才结构模型,据此精准描述毕业要求内涵,建构全面支撑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积极探索既有专业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时代中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新中文”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课程体系
下载PDF
网红经济背景下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5
作者 周莲波 杜科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31-33,共3页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红经济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网红经济下高职电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与电商行业急需人才的岗位能力匹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重新确立学生四...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红经济成为一个全新的产业链,在推动经济发展和就业创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网红经济下高职电商专业课程培养目标与电商行业急需人才的岗位能力匹配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需要重新确立学生四大专业能力培养的建设目标,即内容创新、电商运营、数据分析和商务合作,以使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更好地满足行业产业需要。结合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剖析了适应网红经济背景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和方法,得出了以实践为导向,加强产教融合,注重创新与能力培养的建设思路,以培养满足行业需求的高素质电商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红经济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 课程体系 建设策略
下载PDF
1+X证书背景下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三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以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
16
作者 张平 冯传平 +1 位作者 周煌辉 王宇轩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年第8期189-192,共4页
“1+X”证书背景下,在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要体现职普融通、产教融通和课证融通,即“三融通”。而“三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最终落脚点为有效的课证融通。文章利用PDCA循环,形成了药品经营与管理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三融通... “1+X”证书背景下,在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同时,要体现职普融通、产教融通和课证融通,即“三融通”。而“三融通”的课程体系构建的最终落脚点为有效的课证融通。文章利用PDCA循环,形成了药品经营与管理相关专业核心课程的“三融通”课程构建路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注重课证充分融通,将药品购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点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效融入专业的各级各类课程中,并进行多元客观评价以及本土化人才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品购销 课证融通 课程体系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7
作者 王柱国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9-87,共9页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实践性课程理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实践性理论指导,存在缺乏实践性目标...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现课程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的关键要素。实践性课程理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的开发具有重要启示作用。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建设缺乏实践性理论指导,存在缺乏实践性目标和方案、缺乏系列化框架、缺乏多样化实施途径、缺乏精细化管理机制等问题。在对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等四个方面探索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立体化”课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课程体系 课程开发 课程实施 课程管理
下载PDF
中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18
作者 吕长征 梁启兴 陈歆羡 《玻璃搪瓷与眼镜》 CAS 2024年第3期11-16,共6页
在调研温州市中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衔接课程时,发现存在课程内容重复、技能实践训练颠倒、学生文化素养偏低及实践教学安排混乱等若干问题。为推动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全面发展,确保满足不同阶段的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要求,通过实施... 在调研温州市中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衔接课程时,发现存在课程内容重复、技能实践训练颠倒、学生文化素养偏低及实践教学安排混乱等若干问题。为推动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的全面发展,确保满足不同阶段的中高职一体化专业教学要求,通过实施调整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及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等衔接措施,提升眼视光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视光技术 中高职衔接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
下载PDF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的基本逻辑
19
作者 王爱莲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70,共4页
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及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融入为切入点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从历史逻辑看,这既符合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与固有规律,又是对其... 立足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的重要职责与使命,及时以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有效融入为切入点推进课程体系的创新发展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理论的合理性与现实的可行性。从历史逻辑看,这既符合高校思政课程体系演进的必然趋势与固有规律,又是对其经验积累的有效继承;从理论逻辑看,这出自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程理论知识体系创新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提升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自主性的必然选择;从实践逻辑看,这是课程体系创新发展的必然结果,须遵循课程结构扩展与体系优化的一般规律加以科学建设。对三大逻辑的梳理、总结与科学阐释,有利于进一步确证二者融合的内在关联,深化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体系这一问题的理论认识与实践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的二十大精神 高校思政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 逻辑
下载PDF
从链条到生态——浙江大学建筑学系的数字化课程体系改革
20
作者 吴越 许伟舜 孟浩 《高等建筑教育》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带来的挑战,数字建筑教学的系统性及其与传统设计教学的关联性日益凸显。浙大建筑学系自2021年起,实行了以数字建筑课程生态建设为核心的一流本科课程综合改革,主要针对数字建筑课程的递进式教学内容,并强调其对... 随着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带来的挑战,数字建筑教学的系统性及其与传统设计教学的关联性日益凸显。浙大建筑学系自2021年起,实行了以数字建筑课程生态建设为核心的一流本科课程综合改革,主要针对数字建筑课程的递进式教学内容,并强调其对传统设计教育中理性思维的辅助及延伸作用,形成了纵向完整的课程链,并横向与核心设计课程产生有效关联,初具成效。在此背景下,文章总结并探讨了该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理念、内容结构框架及课程间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建筑 计算性设计 数字建造 教学改革 课程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