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11篇文章
< 1 2 6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学数学课程育人的功能维度与整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崔振成 吴娟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37,共4页
小学数学课程本质上不是知识逻辑自洽,而是以知识为基础与支点的育人性学科存在。以课程育人为视域,可以钩沉出小学数学课程功能的多维向度:知识功能、逻辑功能和文化功能,分别指向小学生的认知世界、理性世界与精神世界,三位一体的数... 小学数学课程本质上不是知识逻辑自洽,而是以知识为基础与支点的育人性学科存在。以课程育人为视域,可以钩沉出小学数学课程功能的多维向度:知识功能、逻辑功能和文化功能,分别指向小学生的认知世界、理性世界与精神世界,三位一体的数学课程功能指向三位一体的儿童生命世界的培育与塑建。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知识功能单维度垄断依然强势,已经成为阻碍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顽瘴痼疾。以核心素养达成、课程育人实现为导向,三位一体推进课程功能开发与课堂教学实践,已经成为在“微观世界”着力,真正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程育人 课程功能 知识功能 逻辑功能 文化功能
下载PDF
融合视角下的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育人设计与审思
2
作者 黄云峰 唐丹 黄勤 《计算机教育》 2024年第11期91-94,100,共5页
基于课程育人设计需求,提出依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八大基本理念视角、工科课程思政及新工科人才培养标准的学科视角以及新型建构主义行动视角的工科课程育人设计,说明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思路,在此基础上介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 基于课程育人设计需求,提出依托《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八大基本理念视角、工科课程思政及新工科人才培养标准的学科视角以及新型建构主义行动视角的工科课程育人设计,说明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思路,在此基础上介绍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教学中的两个实际案例并进行分析讨论,最后说明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工科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案例
下载PDF
产教学“三主体”联动的课程育人矩阵探索与实践——以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群为例
3
作者 陈德东 袁军平 陈湘平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专注于珠宝首饰行业,着眼珠宝首饰制作工艺领域,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通过整合多门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育人矩阵,即横向构建协同课程群组,纵向落实思政育人设计,在课程群组间形成一... 为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珠宝首饰技术与管理专业专注于珠宝首饰行业,着眼珠宝首饰制作工艺领域,整合学校与企业的资源,通过整合多门专业课程,构建专业课程育人矩阵,即横向构建协同课程群组,纵向落实思政育人设计,在课程群组间形成一个知识教学、技能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阶梯式增强、有机化融合、协同性推进的多维课程育人矩阵,有效提升课程群组育人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育人矩阵 产教融合 创新创业 课程育人
下载PDF
紧扣核心素养,强化课程育人
4
作者 黄正芳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第7期28-30,共3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理念,特别强调课程育人的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将它的先进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一次提出“核心素养”的理念,特别强调课程育人的思想。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研读语文新课标的精神,将它的先进理念落实到教育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借助传统文化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语文要素来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可紧扣教材的人文主题,抓住课堂契机,重视语文实践和学科融合,以此强化语文课程育人功能。这样,能让语文新课标的理念在课堂中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课程育人 综合能力
下载PDF
学校课后服务走向课程育人: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 被引量:1
5
作者 熊晴 朱德全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8,共7页
“双减”背景下,学校推进课后服务面临从提供公共服务到课程育人的逻辑转向,表现为从托管看护到全息育人的价值转向,从精确封闭到模糊开放的认识转向,从补充延伸到嵌入共生的实践转向。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为理论标尺,课后服务走向... “双减”背景下,学校推进课后服务面临从提供公共服务到课程育人的逻辑转向,表现为从托管看护到全息育人的价值转向,从精确封闭到模糊开放的认识转向,从补充延伸到嵌入共生的实践转向。以亚里士多德“四因说”为理论标尺,课后服务走向课程育人,可以被理解为“现实的人”在社会实践中确证自我本质的质料因,涵盖经验、社会、知识和设计的“1+N”课程统整的形式因,学校教育系统对过重学业负担启动内部治理的动力因,以及个体在经验的生成与改造中实现向前生长的目的因。因此,我们要通过建立“重叠共识—三重自洽”的理念调适系统,构建“静态韧性—动态韧性”的课程供给系统,形塑“组织—机制—文化”三重嵌入的学校治理系统,协同推进学校课后服务走向课程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后服务 课程建设 课程育人 “四因说”
下载PDF
初中语文课程育人内涵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被引量:2
6
作者 施云锋 《语文建设》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69-72,共4页
育人是学校课程的本体价值诉求。推动语文课程育人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从构成课程育人的内部诸要素及其内在关系着力,遵循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采取整合开发课程内容、调整育人方式、拓展育人场域和空间等育人... 育人是学校课程的本体价值诉求。推动语文课程育人内涵式发展,就是要从构成课程育人的内部诸要素及其内在关系着力,遵循语文课程的育人价值和育人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采取整合开发课程内容、调整育人方式、拓展育人场域和空间等育人路径,构建素养型课程育人评价体系,打造大语文协同育人新格局,促进语文课程育人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内涵式发展 课程内容 育人方式 评价体系
下载PDF
面向课程育人的IATCV五位一体本科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以计算机控制技术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王荣浩 秦霞 《大学教育》 2024年第5期69-73,共5页
基于课程育人的本质要义与内涵,文章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探索了IATCV五位一体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以兴趣(Interest)、能力(Ability)、思维(Thinking)、创新(Creativity)、价值(Value)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育人法,同时研究了其与体验式教学的内... 基于课程育人的本质要义与内涵,文章从需求侧和供给侧探索了IATCV五位一体本科教育教学模式,即以兴趣(Interest)、能力(Ability)、思维(Thinking)、创新(Creativity)、价值(Value)培养为导向的课程育人法,同时研究了其与体验式教学的内在映射关系机制,并在计算机控制技术课程中进行了该模式的实践探索,以期为当前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改革 课程育人 人才培养 IATCV五位一体 体验式教学 映射机制
下载PDF
全面发展、柔性知识集成与课程育人
8
作者 张舒羽 张玉喜 陈晶莹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6期169-172,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大众的教育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提供与人们知识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将全面发展观与高校课程教学相结合,深入认识学习、教学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大众的教育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也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提供与人们知识需求相匹配的教育,从而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将全面发展观与高校课程教学相结合,深入认识学习、教学以及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分别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析课程育人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通过柔性知识集成途径实现课程教学和育人的双重目标,使全面发展与课程育人相结合,为培养符合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提供支持与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知识集成 课程育人
下载PDF
因材施教理念下的课程育人探索 被引量:1
9
作者 郑晓艳 《河南教育(基教版)(上)》 2024年第4期83-84,共2页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的新要求,学校如何推动课程、教学、评价的系统性变革,就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核心素养、提升育人品质的关键问题。
关键词 义务教课程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因材施教 系统性变革 课程育人 学科实践 素养导向
下载PDF
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的目标、内容与实施路径
10
作者 熊艳艳 周琳 《英语学习》 2024年第9期4-10,共7页
将德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是实现英语课程育人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不少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及途径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导致德育形式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及教育部有关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梳理... 将德育融入小学英语教学是实现英语课程育人的必由之路。然而,当前不少一线小学英语教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内容及途径没有很清晰的认识,导致德育形式化、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文结合已有研究及教育部有关德育工作的相关文件,梳理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的四个方面,即理想信念与政治思想、个人道德品质、中华文化与国际理解、健康生活与自我完善,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参考的课程育人内容。同时,本文以2024年秋季学期新投入使用的北京版《英语》三年级上册为例,分析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并通过具体案例探讨小学英语课程育人的实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课程 内容 课程育人
下载PDF
推进课程育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研究
11
作者 彭鹤翔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2-65,共4页
课程育人需要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不同类型课程往往过于强调三者之中的某一种属性,忽略了其他方面,这也正是目前课程育人推进过程中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难题。推进课程育人价值塑造、知识... 课程育人需要推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在理论与实践过程中,不同类型课程往往过于强调三者之中的某一种属性,忽略了其他方面,这也正是目前课程育人推进过程中亟待深入探讨和解决的难题。推进课程育人价值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一体化,要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业课程以及活动类课程的不同特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理论层面释疑,在实践层面持续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塑造 知识传授 能力培养 一体化 课程育人
下载PDF
“课程育人”是新概念吗——兼论对教育概念的逻辑分析
12
作者 孔苏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课程育人不是新概念。从概念构成要素而言,课程育人存在语义模糊、理论驳杂、实践缺失等问题。课程育人是政策需求的所谓概念产物,它在发挥育人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由于多重解释而导致的概念模糊,直接影响概念的有效性。尽管教育政策的需... 课程育人不是新概念。从概念构成要素而言,课程育人存在语义模糊、理论驳杂、实践缺失等问题。课程育人是政策需求的所谓概念产物,它在发挥育人价值的同时,也存在由于多重解释而导致的概念模糊,直接影响概念的有效性。尽管教育政策的需求可能会生成新的教育概念,但需要以概念学理逻辑的澄清和解释作为前提。课程育人更适合作为一种新理念,应当对其进行理念分析而不是概念分析。教育概念的创新有一定的学理逻辑,它的创新基础是学术意义。创造教育新概念存在基本条件,包括:始终保持语词的单义性、一定学理逻辑下的实践产物、存在学术研究的必要性和历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概念 语词创新 逻辑分析
下载PDF
《卫生经济学》课程育人建设探索——以“疾病经济负担”章节为例
13
作者 许兴龙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1期32-35,47,共5页
课程育人是三全育人工作的核心环节,在课程育人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德育元素,有助于促进教学与育人目标的协调统一。分析了《卫生经济学》课程育人建设的意义,并以“疾病经济负担”章节为... 课程育人是三全育人工作的核心环节,在课程育人过程中,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通过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及德育元素,有助于促进教学与育人目标的协调统一。分析了《卫生经济学》课程育人建设的意义,并以“疾病经济负担”章节为例,通过识别该章节教学内容中的思政元素、设计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进而分析课程育人的成效,发现教学质量、授课方式、思政建设以及学生感受等均取得了显著效果,由此提出将课程育人融入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策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思政教 卫生经济学 疾病经济负担
下载PDF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育人实践进路
14
作者 赵晶 赵士初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46-152,共7页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的通识教育课,在就业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强化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施课程育人,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加强该课程内涵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教育,突出主流价...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高校的通识教育课,在就业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强化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施课程育人,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的就业观。加强该课程内涵建设:一方面要强化思想教育,突出主流价值引领地位;另一方面要创新教学模式,构建高质量供给体系。课堂教学方案设计要注意通过引入恰当案例在思政元素与课程知识点之间建立自然的联系,使“课程思政”与各教学模块知识点的教学目标实现有机统一。实践教学要在生涯体验、就业技能竞赛、团体辅导、生涯咨询、顶岗实习等环节探索有效育人路径。加强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一要加强师资培训,筑牢理论根基;二要组织教学竞赛,提升授课能力;三要组建多元团队,开展主题研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指导 课程育人 实践进路
下载PDF
高校课程育人:本真、理路与评价
15
作者 吴能表 石定芳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49-56,共8页
立德树人居于学校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将其落实到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但是,在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化为“课程+育人”的生硬结合,导致课程育人容易陷入理论教条窠臼。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课... 立德树人居于学校教育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需要将其落实到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中。但是,在课程育人的具体实践中,仍有部分教师将其简单化为“课程+育人”的生硬结合,导致课程育人容易陷入理论教条窠臼。为此,高校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高校课程育人在目标要求、重点内容、转型路径上的人性化、时代化和数字化本真意蕴,从教师素养、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三个方面开展育人实践。在此基础上,针对具体课程的育人效果而言,可以从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实施、结果呈现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进一步推动课程育人的生动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育人 立德树人 高校课程 本科教 教学改革
下载PDF
“双减”背景下小学顺笛校本课程育人的实践
16
作者 吴雅双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8期21-23,共3页
小学顺笛校本课程作为艺术课堂的延伸,对学生的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双减”政策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内容的扩展、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归纳总结“双减”政策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全面阐述小学顺笛校本... 小学顺笛校本课程作为艺术课堂的延伸,对学生的审美、素养等方面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双减”政策对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堂内容的扩展、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出更高的要求。归纳总结“双减”政策对校本课程的实施要求,全面阐述小学顺笛校本课程的内涵及育人价值,深入探析该课程的育人目标与课程结构,详细论述“双减”背景下小学顺笛校本课程育人的教学策略,包括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学目标的转变、教学理念的创新以及多元化课堂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 顺笛校本课程 小学 课程育人
下载PDF
“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音乐课程育人的有效路径初探
17
作者 安乐 《学周刊》 2024年第27期10-12,共3页
“三全育人”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故分析“三全育人”对中职音乐课程的双重影响,即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启和教师“精准育人”的实现。接着,研究了在“三全育人... “三全育人”是指学校全体教职员工都要参与到学生的教育中来,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故分析“三全育人”对中职音乐课程的双重影响,即有利于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启和教师“精准育人”的实现。接着,研究了在“三全育人”视域下中职音乐课程育人的有效路径。在明确育人主体方面,强调教学团队、辅导员团队、思政团队以及学生家长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供发展建议、提高政治觉悟和提供成长条件方面的作用;在拓宽育人维度方面,强调通过开通学生群体反馈渠道、教师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和学校提供丰富的实践活动等措施,进一步拓展育人的广度和深度。这一研究为中职音乐课程的育人工作提供了实际可行的指导,有望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未来职业发展的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中职音乐 课程育人 路径初探
下载PDF
长春市双阳区滨河实验学校:“适合教育”小课程育人体系的建构与探索
18
作者 张庆华 宋丽娟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4年第6期10-12,共3页
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循序渐进,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以小见大等顺序逐渐前进,逐步构建适合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 实验学校 由简到繁 工作者 顺序性 以小见大 长春市双阳区 课程育人 课程体系
下载PDF
项目式学习:生物学课程育人视域下的再思考
19
作者 胡婉茁 《辽宁教育》 2024年第6期22-25,共4页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探索“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辽宁省实验学校积极开发并实施了多项项目式学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使核心素养... 2022年,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探索“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辽宁省实验学校积极开发并实施了多项项目式学习,聚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项目式学习的方式组织课程内容,推动教学实践的深度变革,使核心素养落地生根,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课程理解力 课程实施力 课程育人
下载PDF
强化课程育人导向 打造“四味”劳动课堂
20
作者 肖冰 颜也幸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 2024年第11期59-62,共4页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教会学生劳动,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悟劳动之光,在实践中获得劳动之乐,在生活中传递劳动之美,在科技中体验劳动之新,使劳动课堂具有故事味...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目标不只是教会学生劳动,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积极的劳动情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故事中感悟劳动之光,在实践中获得劳动之乐,在生活中传递劳动之美,在科技中体验劳动之新,使劳动课堂具有故事味、劳动味、生活味和时代味,让学生在“亲历情境,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中多维度培养劳动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教 劳动课堂 课程育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