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黄在肾脏病中的应用及剂量探讨 被引量:5
1
作者 罗学文 陈俊文 邹川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5年第10期930-932,共3页
关于肾病,早在《内经》里就记载有"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寝汗出,僧风",当然它不完全同于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根据现代疾病的中医病名研究,肾炎多属于中医的"肾风"、"风水"、"水肿"、"尿血"、"肾劳"等疾病,肾病综合征... 关于肾病,早在《内经》里就记载有"肾病者,腹大胫肿,咳喘身重,寝汗出,僧风",当然它不完全同于现代医学的肾脏疾病。根据现代疾病的中医病名研究,肾炎多属于中医的"肾风"、"风水"、"水肿"、"尿血"、"肾劳"等疾病,肾病综合征多见于"水肿",肾衰竭则多归于"水肿"、"癃闭"、"关格"、"肾劳"、"溺毒"等,尿路感染则属于"淋证",前列腺增生排尿不畅者也部分见于"癃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劳 医病名 肾病治疗 寝汗 肾脏疾病 肾病综合征 胫肿 神农本草经 调中化食 现代疾病
下载PDF
略谈运用大黄的临床体会
2
作者 胡建和 辜宝祥 《赣南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2期84-85,共2页
大黄治病已有三千年左右的历史,一向为历代医学所推崇。本药气味浓厚雄浑,性峻猛,作用快速,强劲有力。《本经》上说:“大黄,味苦寒,生山谷,下瘀血白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
关键词 调中化食 症瘕积聚 推陈致新 宿食 留饮 黄治 生大黄粉 病已 大便干 茵陈蒿汤
下载PDF
张仲景运用大黄初探
3
作者 童增华 《青海医药杂志》 1990年第4期5-7,共3页
张仲景善用大黄,为医林所共知。《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31首,以大黄命名8首,复方34首。运用范围广,功效卓著,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因此,临床使用大黄应溯本求源,细研《伤寒杂病论》,深领经意,方能有矩可循。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一、... 张仲景善用大黄,为医林所共知。《伤寒杂病论》共载方331首,以大黄命名8首,复方34首。运用范围广,功效卓著,被历代医家所推崇。因此,临床使用大黄应溯本求源,细研《伤寒杂病论》,深领经意,方能有矩可循。对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一、充分发挥大黄多种功效《神农本草经》载,大黄具有“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之多种功效。仲景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大黄广泛用于《伤寒杂病论》中,以治疗蓄血、结胸、热痞、吐血、衄血、黄疸、肠痈和暴利等多种病证。在运用时,不受“标本缓急”“虚实寒热”之所限,与它药相伍,发挥多种不同疗效。如《伤寒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太阳病篇 推陈致新 结胸 调中化食 蓄血 陷胸 溯本求源 医林 衄血
下载PDF
大黄论选 被引量:1
4
作者 祝之友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18期117-117,共1页
大黄,《本经》谓之黄良,后人谓之将军,以其有伐邪去乱之功力也。古时以出河西、陇西者为胜,今蜀川河东、山陕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锦纹者为佳。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整肃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闭。气血不和,寒热亦除矣... 大黄,《本经》谓之黄良,后人谓之将军,以其有伐邪去乱之功力也。古时以出河西、陇西者为胜,今蜀川河东、山陕州郡皆有,而以川中锦纹者为佳。大黄味苦气寒,色黄臭香,乃整肃中土之剂也。其性走而不守,主下瘀血血闭。气血不和,寒热亦除矣。不但下瘀血血闭,且破癥瘕积聚,留饮宿食。夫留饮宿食,在于聚,陈垢不清,故又曰: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夫肠胃和,则水谷通利;陈垢去,则化食调中。故又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也。《玉机真脏论》云: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陈致新 《本经》 气血不和 走而不守 宿食 留饮 调中化食 血闭
下载PDF
漫话屠苏酒
5
作者 戴祖铭 《文史知识》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37-40,共4页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诗,描绘了春节来临,万象更新的喜庆景象。其中的'屠苏'一词,即指屠苏酒。
关键词 千门万户 春风送暖 沈氏尊生书 长安古意 《千金方》 日华子本草 沈金鳌 调中化食 四时纂要 利水化痰
原文传递
三黄汤是新生儿的良药
6
作者 潘国钊 《祝您健康》 1994年第12期18-18,共1页
三黄汤是许多群众都熟悉的成方。它的组成是:黄连三至五分(0.9~1.5克),黄芩八分至一钱五分,(2.4~4.5克),大黄二至六分(0.6~1.8克)。黄连含小蘖碱,对赤痢、结肠炎有治疗作用;黄芩含有三种黄碱素,主治诸热黄疸、湿热泄痢,并有止呕等功... 三黄汤是许多群众都熟悉的成方。它的组成是:黄连三至五分(0.9~1.5克),黄芩八分至一钱五分,(2.4~4.5克),大黄二至六分(0.6~1.8克)。黄连含小蘖碱,对赤痢、结肠炎有治疗作用;黄芩含有三种黄碱素,主治诸热黄疸、湿热泄痢,并有止呕等功效;大黄含有两类化合物,一类属泻下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黄汤 治疗作用 二至 泻下 止呕 泄痢 诸热 小蘖 调中化食 肠胃积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