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四川调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侯智勇
杨静
李殚
-
机构
四川旅游学院
-
出处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46-51,共6页
-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目的地美食制作体验项目开发研究——以成都市为例”,项目编号:LYC17-03
中国酒史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川酒与川菜科学搭配及其机理研究”,项目编号:ZGJS2019-04
-
文摘
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在日常饮食实践中积累和创造出饱含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调味文化。通过文献整理、调查研究,文章总结了现阶段中国调味文化旅游主要研究成果,分析了四川调味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四川调味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四川调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
关键词
调味文化
旅游
开发
四川
-
Keywords
flavor cul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Sichuan
-
分类号
F590.7
[经济管理—旅游管理]
-
-
题名我国传统菜肴调味文化的四大主干味型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邵万宽
-
机构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2-197,共6页
-
文摘
我国各地的调味味型丰富多彩,这是由各地的气候环境所决定的。从我国广大地区人们的饮食口味来看,尽管各式各样的味型被人们所喜爱,但从全国范围来说,最有影响和最有代表性的味型当属红烧、糖醋、咸鲜和香辣四大主要味型,将从这四大味型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
关键词
传统菜肴
调味文化
红烧风味
糖醋风味
成鲜风味
香辣风味
-
Keywords
traditional dishes
seasoning culture
braised flavor
sweet and sour flavor
salty and fresh flavor
spiey and hot flavor
-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基于感官体验的调味文化博物馆设计策略探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肖雨童
-
机构
西华大学
-
出处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3期141-143,共3页
-
文摘
调味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味文化博物馆是展示和发扬调味文化的实体场所,是调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调味文化博物馆进行感官体验分析,总结了调味文化博物馆感官体验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调味文化博物馆的设计策略。
-
关键词
调味文化
博物馆体验
设计策略
-
Keywords
seasoning culture
museum experience
design strategy
-
分类号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四川调味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现状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郑伟
-
机构
四川旅游学院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89-192,共4页
-
基金
四川省社会科学规划基地重大项目(SC18EZD017)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传承与传播研究团队(18SCTUTD01)。
-
文摘
四川调味品类非遗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设立了众多非遗博览园和非遗体验基地,开展了多种多样的非遗传播、传承活动,非遗保护传承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非遗保护传承还存在保护体系有待完善,保护措施不够全面,非遗价值需要进一步提升等各种问题。要不断夯实调味品类非遗保护工作基础,推动调味品类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开发更多调味品类非遗文创产品,推动四川调味品类非遗保护传承迈上更高的台阶。
-
关键词
四川
调味品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
Keywords
Sichu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seasoni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
分类号
TS201.1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中国传统调味品文化初探
被引量:4
- 5
-
-
作者
刘征宇
-
机构
浙江工商大学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7-29,共3页
-
文摘
饮食活动是人类的基础活动之一,不同个体的饮食实践所积累和创出的饮食文化不尽相同,作为饮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调味品摄取也是如此。对生命延续的渴望和口味偏好的追求,也体现在对调味品的使用和品尝上,由此也衍生出了绚丽多彩的传统调味品文化。食物烹制过程中调味品的搭配使用产生了"调味文化",而对特殊口味的区域性偏好则生成了独特"口味文化",这两者是中国传统调味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即从这一视角出发进行论证,以期对现代调味品的使用和加工有所帮助。
-
关键词
调味品文化
加工制作
饮食文化
传统文化
-
Keywords
condiment culture
production
dietary culture
traditional culture
-
分类号
TS264.2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调味名人
- 6
-
-
-
出处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0-120,共1页
-
-
关键词
调味文化
黑龙江省
烹饪
菜肴制作
调味品
食品添加剂
-
分类号
TS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漫话“酒调味”的魅力
- 7
-
-
作者
胡克廷
-
出处
《上海调味品》
2004年第2期36-37,共2页
-
文摘
众所周知,“酒”作为“杯中物”,溢出的“酒文化”历史悠久,风采魅人。 然而“酒”又作为“锅中物”,以奇妙的风姿,在调味领域中焕发出的魅力,绝妙地丰满了“调味文化”。显示了醇雅姿美、韵味十足的“酒调味”魅人风采。 说起“酒调味”,不能不提中华酒史中的一位名人仪狄,在三国《古史考》有载:“禹时仪狄作酒”可见仪狄是夏禹时代的著名酿酒人。在记述上古至春秋君臣世系的古籍《世本》中,也有“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此句绝妙地点出了仪狄开创“酒调味”的精彩一笔。有人把“始作”解释为“发明”,称他为酿酒发明者,中华酒史中也确有把仪狄与杜康两人奉为酿酒发明者一说。在晋江统的《酒诰》里有:“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曰仪狄,一曰杜康”;在明冯时代的《酒史》里也有:“酒自仪狄杜康始”之说。但仪狄比杜康高明,杜康只把酒成为“杯中物”,而仪狄始作酒时,不仅使酒成为“杯中物”,更能令酒“变五味”!何谓“变五味”?据宋《太平御览·饮食部》王仁湘释:“变五味:调和五味。五味,即成、苦、酸、辛、甘。”可见“变五味”即为调味,此说如成立,则酒问世时,已同时被仪狄研究出有能“变五味”的功能,从而确立了酒的“调味品”身份,成为“酒调味”的先驱。然而据近代考古证实,仪狄为“酿酒发明者”?
-
关键词
调味文化
魅力
大汶口文化
发明者
红酒
调味品
《古史考》
酿酒
杜康
调味功能
-
分类号
TS972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走进珍极
- 8
-
-
-
出处
《上海调味品》
2001年第2期12-13,共2页
-
文摘
一个以酿造调味品为主业的现代化调味品企业集团。年产量7万多吨,资产1.83亿元。一种以“开拓竞争,效益价值,科学持续,醇厚融合”为内涵的企业文化。
-
关键词
企业文化
调味品企业
效益价值
酿造调味品
液态深层发酵
调味文化
人才战略
营销策划
中国文化
本土化
-
分类号
F426.8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