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调味油美拉德反应增香工艺优化及电子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宁 张沙沙 +3 位作者 周锫 罗晓莉 孙达锋 张微思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7-186,共10页
本文以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冻干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美拉德增香反应条件,得到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最佳制备工艺。以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及感官评价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制备工艺参数。结... 本文以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冻干粉为主要原料,通过优化美拉德增香反应条件,得到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最佳制备工艺。以电子鼻传感器响应值及感官评价得分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了兰茂牛肝菌调味油的制备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制备工艺为:兰茂牛肝菌酶解产物冻干粉与玉米油混合比例为1:40(w/w),葡萄糖添加量为5%、L-谷氨酸添加量为3%、美拉德反应时间40 min、反应温度140℃。在该条件下制备的兰茂牛肝菌调味油香气浓郁、协调,具有兰茂牛肝菌特有风味,经电子鼻分析香气组分发现硫化物、氮氧化物、醛类、醇酮类为主要香气组分。经品质检测,该调味油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且含有能量3693 kJ/100 g、脂肪99.8 g/10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茂牛肝菌 酶解产物 调味油 美拉德反应 增香 电子鼻 感官评价
下载PDF
青海省循化辣椒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2
作者 魏许召 高一达 +1 位作者 程庆斌 刘荟萃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96,共8页
试验以青海省循化辣椒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加入香料将菜籽油熬制到一定温度后放入粉碎后的辣椒进行油浸,从而制成循化辣椒调味油。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辣椒粉碎程度、油浸温度、油浸时间和料液比对循化辣椒调味油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 试验以青海省循化辣椒和菜籽油为主要原料,加入香料将菜籽油熬制到一定温度后放入粉碎后的辣椒进行油浸,从而制成循化辣椒调味油。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辣椒粉碎程度、油浸温度、油浸时间和料液比对循化辣椒调味油色泽和感官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加工工艺。为了更准确地研究单因素之间的交互效应对循化辣椒调味油品质的影响,设计四因素三水平L 9(34)正交试验优化循化辣椒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为评价循化辣椒调味油的品质,选用4种常见辣椒并在最佳条件下制作辣椒调味油,与循化辣椒调味油品质进行对比分析,包括感官评定、色泽、电子鼻。结果表明,在辣椒粉碎程度40目、油浸温度165℃、油浸时间25 min、料液比1∶8.5的条件下制作的循化辣椒调味油具有良好的色泽和感官品质。与其他品种辣椒调味油相比,循化辣椒调味油的香味更浓郁,辣味更小,符合“香而不辣”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化辣椒 辣椒调味油 加工工艺 品质分析
下载PDF
细叶韭花调味油的工艺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3
作者 李雨奇 薛成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3,67,共6页
采用高温浸提法制备细叶韭花调味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细叶韭花调味油的工艺条件,并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细叶韭花调味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油200 g、细叶韭花添加量12 g、浸提温度62℃、浸提时间53 min、... 采用高温浸提法制备细叶韭花调味油。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细叶韭花调味油的工艺条件,并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细叶韭花调味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大豆油200 g、细叶韭花添加量12 g、浸提温度62℃、浸提时间53 min、葱姜蒜质量比2∶1∶3、葱姜蒜混合添加量7 g。在此条件下制成的细叶韭花调味油的感官评分为90.2,酸价为1.94 mg KOH/g,过氧化值为0.14 g/100 g,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数均未检出。挥发性成分分析表明,在细叶韭花调味油中共鉴定出36种挥发性成分,且与大豆油的挥发性成分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叶韭花 调味油 感官评分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Sin-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调味油样品农药残留
4
作者 罗婧 刘琦 赵丽平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69-174,共6页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Sin-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调味油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以C18小柱作为净化介质。利用Sin-QuEChERS技术,快速对3种调味油样品中的30种农药残留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 该研究建立了一种Sin-QuEChER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调味油样品中农药残留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以C18小柱作为净化介质。利用Sin-QuEChERS技术,快速对3种调味油样品中的30种农药残留量进行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结果显示,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平均回收率为80.2%~99.8%,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5.5%,应用Sin-QuEChERS对150批调味油种子中的农药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具有高通量、准确、灵敏、可靠的特点,最低检出限为0.005~0.046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n-QuEChER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调味油 农药残留
下载PDF
花椒调味油加工过程中品质变化分析
5
作者 李航 孙婧譞 +3 位作者 秦泽宇 李云 廖振宇 何新益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3,61,共6页
为确定花椒调味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于花椒调味油生产企业现场取样,对浸提前(大豆油)、加热(180℃大豆油)、浸提24 h、浸提72 h、板框过滤、澄清、成品等7个工序间油样的基本理化指标(色泽、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 为确定花椒调味油加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于花椒调味油生产企业现场取样,对浸提前(大豆油)、加热(180℃大豆油)、浸提24 h、浸提72 h、板框过滤、澄清、成品等7个工序间油样的基本理化指标(色泽、酸值、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及含量、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加工过程中随着花椒色素的溶出a^(*)值总体呈下降趋势,酸值整体呈上升趋势,过氧化值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呈波动趋势,酰胺类化合物含量呈先平缓后下降趋势,脂肪酸组成基本无差异;大豆油中检出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花椒调味油中检出1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大豆油中以醛类化合物为主,花椒调味油中以醇类和烯烃类化合物为主,花椒调味油加工过程中各样品间气味差异较明显,在浸提及澄清过程中芳樟醇及柠檬烯等花椒调味油的重要呈味物质有一定程度损失,板框过滤对花椒调味油整体风味影响不大。由此可知,原料选择、浸提时间、过滤及澄清等工序为花椒调味油加工过程中关键控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酰胺类化合物
下载PDF
韭菜味调味油的研制
6
作者 王建华 万仁中 刘美筠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7-8,29,共3页
本文介绍了以鲜韭菜为原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韭菜精油,以植物油为基料配制具有韭菜风味调味油的方法。
关键词 调味油 韭菜风味调味油 调味
下载PDF
高级调味油的生产工艺 被引量:1
7
作者 彭阳生 《中小企业科技》 2004年第1期20-21,共2页
调味油是集油脂与调味品于一身的一种食油产品,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使用方便等特点.作为油脂深加工产品的延伸,调味油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目前已有一些企业在进行专业化的调味油加工生产.
关键词 复合调味油 花椒调味油 生产设备 生产工艺 蒜味调味油
下载PDF
凝胶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法检测调味油中11种禁用偶氮染料及罗丹明B 被引量:44
8
作者 赵珊 张晶 +2 位作者 丁晓静 郭巧珍 邵兵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8-452,共5页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调味油中11种脂溶性偶氮类工业染料(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苏丹红7B、苏丹红G、苏丹黄、苏丹橙G、苏丹蓝Ⅱ、甲苯胺红、对位...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GPC)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MS/MS)同时检测调味油中11种脂溶性偶氮类工业染料(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苏丹红7B、苏丹红G、苏丹黄、苏丹橙G、苏丹蓝Ⅱ、甲苯胺红、对位红)和罗丹明B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环己烷(1∶1)提取,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去除大分子油脂、天然色素等干扰物质;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目标化合物在梯度洗脱条件下经C18柱分离后采用多离子反应监测(MRM)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调味油中12种工业染料的线性范围为1~50μg/L,定量下限(LOQ)为0.2~2.5μg/kg,在5、20、40μg/L 3个加标水平下的回收率为54%~125%,相对标准偏差为2.5%~17.2%。随机抽取市售35份样品进行检测,其中两份样品检出罗丹明B。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实现了11种禁用偶氮染料和罗丹明B的同时提取和净化,适合于调味油中非法添加脂溶性偶氮工业染料和罗丹明B的筛查与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偶氮染料 罗丹明B 调味油 检测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食用植物油和调味油中27种添加剂(物) 被引量:12
9
作者 曹娅 孙利 +4 位作者 凌云 赵延胜 高慧 冯峰 储晓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建立食用植物油和调味油中18种食品添加剂和9种非法添加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正己烷稀释后,采用乙腈振荡提取,乙腈层定容后直接测定18种添加剂;正己烷层浓缩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除去油脂,洗脱液浓缩后进行9种非法添加... 建立食用植物油和调味油中18种食品添加剂和9种非法添加物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样品经正己烷稀释后,采用乙腈振荡提取,乙腈层定容后直接测定18种添加剂;正己烷层浓缩后采用凝胶渗透色谱除去油脂,洗脱液浓缩后进行9种非法添加物的分析。在电喷雾电离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27种添加剂(物)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线性相关系数大于0.983。空白样品添加的回收率在78.2%~108.3%之间;精密度为0.9%~17.7%。将该方法应用于市售样品的检测,发现5个样品中含有抗氧化剂TBHQ,但是均低于我国限量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食用调味油 食品添加剂 非法添加物 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
下载PDF
贮藏条件对花椒调味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程小雪 袁永俊 +4 位作者 胡丽丽 邱鹏 陈海风 豆剑伟 董思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58-261,共4页
柠檬烯和芳樟醇是花椒调味油中体现花椒芳香的两种主要特征成分,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花椒调味油的感官品质。为提供花椒调味油加工和贮运的理论依据,研究贮藏条件对低温(常温)压榨花椒调味油、中温萃取花椒调味油及高温淋油花椒调味油... 柠檬烯和芳樟醇是花椒调味油中体现花椒芳香的两种主要特征成分,其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花椒调味油的感官品质。为提供花椒调味油加工和贮运的理论依据,研究贮藏条件对低温(常温)压榨花椒调味油、中温萃取花椒调味油及高温淋油花椒调味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避光、低温贮藏可减少花椒调味油中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损失,花椒调味油的制备工艺显著影响柠檬烯和芳樟醇在避光、低温条件下的贮藏效果,中温萃取花椒调味油在避光、低温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低温(常温)压榨花椒调味油、高温淋油花椒调味油则贮藏效果较差,其柠檬烯和芳樟醇的损失主要集中在贮藏的前15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柠檬烯 芳樟醇 贮藏条件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检测五香调味油加工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0
11
作者 徐立荣 孙培成 +2 位作者 于修烛 曲庆禄 张志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308-313,共6页
为优化五香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以五香调味料和大豆油为原料,以电子鼻为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讨油料比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五香调味油风味的影响,并对五香调味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为优化五香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以五香调味料和大豆油为原料,以电子鼻为检测手段,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探讨油料比值、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保温时间等因素对五香调味油风味的影响,并对五香调味油的理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选用配方1五香调味油最优工艺条件为油料比值4(m/m)、浸提时间10 min、浸提温度150℃、保温时间18 h。五香调味油各项理化指标均符合三级大豆油国家标准,表明基于电子鼻检测五香调味油的加工工艺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香调味油 电子鼻 响应面 工艺优化
下载PDF
花椒调味油制备及工艺优化 被引量:12
12
作者 林洪斌 张凤芳 +2 位作者 曹东 罗强祖 邢亚阁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90-93,107,共5页
采用植物油浸提法制备花椒调味油,以感官评价、柠檬烯、芳樟醇及花椒酰胺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以及浸提时间对制备花椒调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料液比0.5∶1、浸提温度210℃、浸提时间65s为最佳工艺条件,该条件下花... 采用植物油浸提法制备花椒调味油,以感官评价、柠檬烯、芳樟醇及花椒酰胺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料液比、浸提温度以及浸提时间对制备花椒调味油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料液比0.5∶1、浸提温度210℃、浸提时间65s为最佳工艺条件,该条件下花椒调味油中柠檬烯、芳樟醇以及花椒酰胺含量分别为7.59mg/mL,6.32mg/mL,0.69%,且花椒调味油具有浓郁香味,无异味,透明度好,麻味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柠檬烯 芳樟醇 花椒酰胺
下载PDF
中温浸提法制备食用花椒调味油及其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小雪 袁永俊 +4 位作者 胡丽丽 邱鹏 董思杨 豆剑伟 陈海风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2期42-46,共5页
采用中温浸提法制备食用花椒调味油。应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柠檬烯、芳樟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花椒颗粒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花椒调味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中温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 采用中温浸提法制备食用花椒调味油。应用单因素试验法,以柠檬烯、芳樟醇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考察了花椒颗粒度、浸提温度、料液比、浸提时间对花椒调味油品质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进行了中温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同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仪对中温制备的花椒调味油进行分析鉴定。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95℃、浸提时间40min、料液比1∶8、颗粒度60目,在此条件下柠檬烯的得率为3.046 5mg/g、芳樟醇的得率为2.738 7mg/g;中温制备的花椒调味油其香气成分主要为萜烯类化合物和其衍生物,含量较高的为:α-苧烯、桧烯、月桂烯、柠檬烯、反-罗勒烯、γ-萜品烯、芳樟醇、乙酸芳樟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温浸提 花椒调味油 正交试验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的生产工艺及其贮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彭彰智 彭超 +2 位作者 潘军辉 胡明明 张国文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8-64,共7页
采用响应面法对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基于单因素实验选取花椒粉碎粒度、料液比和熬制温度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及其对花椒调味油感官评分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 采用响应面法对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基于单因素实验选取花椒粉碎粒度、料液比和熬制温度3个因素,利用Box-Benhnken实验和响应面法,考察了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及其对花椒调味油感官评分的影响,模拟得到二次多项式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花椒调味油生产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8.5、花椒粉碎粒度56目、熬制温度91℃,实际测得的花椒调味油感官评分(93.87分)与响应面拟合所得方程的预测值(94.03分)符合良好。对制得的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在40℃下加速贮藏90 d,贮藏期内棕榈油基花椒调味油香气浓郁,无异味,颜色较深,麻味较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棕榈油 响应面法 感官评定 贮藏稳定性
下载PDF
自制花椒调味油中11种真菌毒素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孟圆 刘晓松 +4 位作者 胡琳 马晓年 欧利华 张秀清 李文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46-51,共6页
目的:确认自制花椒调味油在食用及储存过程中是否产生11种常见的真菌毒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检测花椒油中的真菌毒素。方法:花椒油样品采用70%的甲醇水超声提取,经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C18色谱... 目的:确认自制花椒调味油在食用及储存过程中是否产生11种常见的真菌毒素,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检测花椒油中的真菌毒素。方法:花椒油样品采用70%的甲醇水超声提取,经多功能净化柱净化,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C18色谱柱分离,以0.2%氨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利用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多反应模式、负离子监测方式检测,并采用内标法及外标法综合定量。结果:11种真菌毒素有较好的线性范围,进行3种不同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实验,其回收率为68.5%~102.5%,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81%~6.87%,检出限为0.02~0.10μg/kg,定量限为0.15~2.00μg/kg,并进行了真菌毒素质控样的测定,测定值在参考值允许范围内。结论:花椒油样品中均未检出11种真菌毒素,在食用过程中是安全的,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的优点且样品前处理操作便捷,适用于花椒油中11种真菌毒素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调味油 真菌毒素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山胡椒调味油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书来 刘学文 吴丽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1年第1期98-101,共4页
本文以山胡椒和大豆色拉油为主要原料,配以花椒、干辣椒等辅料,制备风味独特的山胡椒调味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山胡椒调味油的制作工艺参数,得出制作山胡椒调味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香辛料与油的比例1:150,山胡椒... 本文以山胡椒和大豆色拉油为主要原料,配以花椒、干辣椒等辅料,制备风味独特的山胡椒调味油,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的方法优化山胡椒调味油的制作工艺参数,得出制作山胡椒调味油的最优工艺条件为:香辛料与油的比例1:150,山胡椒与油的比例1:3,浸提温度125℃,浸提时间30min。按以上条件制得的山胡椒调味油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滋味突出,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调味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胡椒 大豆色拉油 制备 调味油
下载PDF
花椒调味油的研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马希汉 尉芹 李孟楼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1期66-67,共2页
花椒调味油的研制马希汉,尉芹,李孟楼西北林学院712100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属芸香科植物,是人们常用的食品香料,我国资源量很大,年产量在2000万kg以上[1]。其味辛香、麻,... 花椒调味油的研制马希汉,尉芹,李孟楼西北林学院712100花椒(Zanthoxylumbungeanummaxim)属芸香科植物,是人们常用的食品香料,我国资源量很大,年产量在2000万kg以上[1]。其味辛香、麻,被誉为“八大味”之一。除用作调味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调味油 工艺 调味
下载PDF
胡椒调味油加工工艺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红 宗迎 +5 位作者 谭乐和 邬华松 赵建平 初众 谷风林 朱红英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60-564,共5页
以胡椒粉和大豆色拉油为主要原料制备风味独特的食用调味油,采用正交试验分析胡椒原料粒度、浸提温度以及质量比对胡椒调味油产品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以40目胡椒粉为原料,浸提温度为130℃,质量比(胡椒∶大豆色拉油)为1∶6(g/g)。
关键词 胡椒 胡椒调味油 加工工艺
下载PDF
浸制油温对辣椒调味油色香味的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吴士业 李光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5-27,共3页
0引言辣椒调味油营养丰富,有辣椒独特的辛辣风味,是众多菜肴烹调和食品制作的调味佳品。辣椒调味油是由基础(食用)油加上辣椒的风味物质形成的。辣椒调味油的辛辣味,由所含的辣椒素(及同系物: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高辣椒... 0引言辣椒调味油营养丰富,有辣椒独特的辛辣风味,是众多菜肴烹调和食品制作的调味佳品。辣椒调味油是由基础(食用)油加上辣椒的风味物质形成的。辣椒调味油的辛辣味,由所含的辣椒素(及同系物:二氢辣椒素、高二氢辣椒素、高辣椒素、降二氢辣椒素等)产生,其辣味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调味油 辣椒油 浸制 油温
下载PDF
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用调味油中的罗丹明B 被引量:6
20
作者 乔勇升 韩芷玲 +2 位作者 刘媛 高俊伟 董贵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44-847,共4页
食用调味油样品经丙酮提取后,所得提取液经MCX阳离子固相萃取柱提取,用氨水-甲醇(5+95)溶液洗脱,洗脱液在45℃氮吹至近干后用2 mL甲醇定容。以ACQUITY BHE 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混合液为流... 食用调味油样品经丙酮提取后,所得提取液经MCX阳离子固相萃取柱提取,用氨水-甲醇(5+95)溶液洗脱,洗脱液在45℃氮吹至近干后用2 mL甲醇定容。以ACQUITY BHE C_(18)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和甲醇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正离子源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罗丹明B的质量浓度在1.00~100μg·L^(-1)范围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3S/N)为0.003 mg·kg^(-1)。在0.01,0.05,0.20 mg·kg^(-1)3个浓度水平下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方法的回收率在82.1%~97.2%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罗丹明B 食用调味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