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和并不等于调和主义
1
作者 坚毅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0-33,共4页
长期以来,调和是被纳入反对之列的,其原因就在于把它视为调和主义。实际上,调和并不等于调和主义。它有着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合理性,即使是它所包含的妥协、让步,也不能一概反对,而要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妥协,必要的让步,还是应该进行... 长期以来,调和是被纳入反对之列的,其原因就在于把它视为调和主义。实际上,调和并不等于调和主义。它有着存在的余地和一定的合理性,即使是它所包含的妥协、让步,也不能一概反对,而要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妥协,必要的让步,还是应该进行的。必须承认调和的价值,并正确地加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主义 应该 存在 具体分析 反对 妥协 正确 承认 合理性 价值
下载PDF
浅析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和反调和主义
2
作者 章修明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6期8-10,共3页
关键词 共产国际 中国革命发展 三中全会 调和主义 立三路线 李立三 中共中央 中共党史 教学参考资料 中东路事件
下载PDF
意大利共产党与新调和主义
3
作者 浅田信幸 林豫章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60-65,共6页
意大利共产党今年3月召开的第18次代表大会走上了新调和主义路线。 意大利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在日益脱离共产主义运动。甚至可以说,虽然保留着“共产党”的名义,实际上是继续朝向不能称之为“共产党”
关键词 调和主义 意大利共产党 代表大会 共产主义运动 政党 路线 社会民主党 社会主义 历史规律 阶级观点
下载PDF
调和不等于调和主义
4
作者 杨目生 《赣南师范大学学报》 1986年第4期127-128,共2页
在许多理论文章中,在许多日常用语中,我发现许多人往往把调和主义说成调和,把调和当成调和主义,似乎调和与调和主义是同义词,是一个意思。其实,调和与调和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调和是辩证法的要素,调和主义是形而... 在许多理论文章中,在许多日常用语中,我发现许多人往往把调和主义说成调和,把调和当成调和主义,似乎调和与调和主义是同义词,是一个意思。其实,调和与调和主义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两者之间不能划等号,调和是辩证法的要素,调和主义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主义 不等于 史伯 君子和而不同 同则不继 无争 自然科学家 六律 宰夫 盐梅
下载PDF
“调和主义”的实质:以王明取代瞿秋白
5
作者 张秀华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2期50-53,57,共5页
1930年9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按照共产国际意图行事的,无论是在正确的方面,还是错误的方面都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然而,后来共产国际却指责六届三中全会犯了“调和主义”错误,究其属何故,党史学界已有人... 1930年9月,中共中央在上海召开了六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是按照共产国际意图行事的,无论是在正确的方面,还是错误的方面都执行了共产国际的指示。然而,后来共产国际却指责六届三中全会犯了“调和主义”错误,究其属何故,党史学界已有人从不同角度作了探讨。笔者试图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江浙同乡会”事件至中共六届三中全会这段复杂的历史关系中提炼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瞿秋白 中共代表团 调和主义 三中全会 同乡会 中山大学 中国共产党 王明 中国革命
下载PDF
调和的回归——论20世纪初阿拉伯社会思潮的转变
6
作者 吴旻雁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2-138,共7页
阿拉伯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凸显于伊斯兰世界遭殖民入侵之时。一战后,伴随着西方社会对自身文明的反思,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西方分而治之的政策而全面陷入深重的民族身份危机,又因阿拉伯社会具"中间主义"倾向的小资产阶... 阿拉伯世界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凸显于伊斯兰世界遭殖民入侵之时。一战后,伴随着西方社会对自身文明的反思,阿拉伯伊斯兰世界因西方分而治之的政策而全面陷入深重的民族身份危机,又因阿拉伯社会具"中间主义"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的兴起,阿拉伯社会思想总体而言放弃了世俗主义的选择,再次向固有文化传统回归,并试图调和宗教与理性、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新调和主义"理论上同时囊括了阿拉伯社会两大社会思潮:伊斯兰现代主义思潮和伊斯兰复兴运动,试图在维系伊斯兰传统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对阿拉伯社会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阿拉伯社会主义等思潮均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 调和主义 阿拉伯社会 阿拉伯社会思潮
下载PDF
“调和”辨
7
作者 张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8-15,共8页
建国以来,我们哲学战线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误解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个误解就是:凡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皆不可调和,任何承认调和的观点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阶级)调和论。经过拨乱反正,到目前为... 建国以来,我们哲学战线在“左”的思潮影响下,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误解付出了相当的代价。这个误解就是:凡矛盾(尤其是阶级矛盾)皆不可调和,任何承认调和的观点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矛盾(阶级)调和论。经过拨乱反正,到目前为止。虽不时有不同观点的文章发表,但这个传统的误解仍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正确观点统治着人们的头脑。它使我们党的有关重大方针政策至今得不到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哲学论证,某些长期存在的理论上的混乱至今不能澄清。本文试就这一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和同志们商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形而上学 阶级矛盾 阶级斗争理论 阶级调和 调和 矛盾观 唯物辩证法 阶级利益 调和主义
下载PDF
谈谈调和
8
作者 顾行德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1981年第1期9-11,共3页
关于调和这个概念,多年来,在极左路线流毒的影响下,使人如临雷池,望而却步.人们信守着“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格言”.因此,调和二字,写文章,做报告,能回避时,就尽量回避;不能回避时,则小心翼翼、含含糊糊地使用之,叫人难以捉摸;或者,干... 关于调和这个概念,多年来,在极左路线流毒的影响下,使人如临雷池,望而却步.人们信守着“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格言”.因此,调和二字,写文章,做报告,能回避时,就尽量回避;不能回避时,则小心翼翼、含含糊糊地使用之,叫人难以捉摸;或者,干脆歪曲其本来的含义.诚然,在社会政治历史领域里,诸如鼓吹“民族投降主义”和“阶级调和主义”的谬论的,不乏其人,他们从根本上否认对立集团、阶级、民族间的利益冲突.否认个体之间存在着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在思想理论领域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投降主义 调和主义 极左路线 二字 阶级利益 历史领域 使人 难以捉摸 利害冲突 工会组织
下载PDF
艾什阿里派的调和主义与中正之道思想
9
作者 贾东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2-73,共2页
在教义学的发展过程中,“穆阿台及勒派”与“圣训派”在教义学领域形成分歧与对峙之后,介于二者之间出现了以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命名的“艾什阿里派”。该派带有调和主义与中正之道的思想特点,在既反对完全依靠人的认识与... 在教义学的发展过程中,“穆阿台及勒派”与“圣训派”在教义学领域形成分歧与对峙之后,介于二者之间出现了以艾布·哈桑·艾什阿里命名的“艾什阿里派”。该派带有调和主义与中正之道的思想特点,在既反对完全依靠人的认识与思维能力去理解“经训”内容的同时,也反对只以“经训”本身及其相关“传述”内容为依据去理解“经训”内容,主张将人的认识与思维能力与“经训”的内容有机的结合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和主义 阿里 中正 思维能力 思想特点 教义学 内容 对峙
原文传递
试论阿拉伯文化中的调和主义
10
作者 吴旻雁 《中国穆斯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21,共4页
阿拉伯调和主义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调和主义随着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吸收各文明成果而产生、发展,以认主独一为基石,以实现均衡为原则,虽蕴含和谐理念。
关键词 阿拉伯文化 调和 调和主义
原文传递
留英学生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太平洋》杂志为中心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友良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51,共7页
五四时期留英学生的思想活动鲜见论者讨论。本文以留英学生1917年初创刊于上海的《太平洋》杂志为中心,讨论其同人群体及其文化思想和教育主张。作为留英学界的一股知识力量,《太平洋》同人所提供的新思想观念,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 五四时期留英学生的思想活动鲜见论者讨论。本文以留英学生1917年初创刊于上海的《太平洋》杂志为中心,讨论其同人群体及其文化思想和教育主张。作为留英学界的一股知识力量,《太平洋》同人所提供的新思想观念,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具有积极推动和引导作用,这与以《新青年》作为运动的指导力量并无二致。但《太平洋》的思想背景有着浓厚的英伦调和主义色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英学生 新文化运动 《太平洋》 《新青年》 调和主义
下载PDF
安萨里融合思想之我见 被引量:1
12
作者 丁菊霞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48-51,共4页
有学者认为安萨里是个中和派人物,融合了正统派思想和苏非派思想。但是笔者认为安萨里是一个苏非派的代言人和维护者而非融合者,他根本不可能起到真正的融合作用。本文从安萨里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和影响范围对此观点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安萨里 调和主义者 苏非派的维护者
下载PDF
试论梁启超文化思想的内在一贯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关健瑛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梁启超 文化思想 调和主义 文化观 一贯性 爱国主义 善变 西学 西方思想 西方文化
下载PDF
文化政策的重新思考与再思考——评《重新思考文化政策》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翼青 《中国图书评论》 CSSCI 2014年第7期39-44,共6页
最初翻阅《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一书时,不会想到去为它写一篇评论。这首先是因为该书与其说是一本闪现着思想火花的专著,不如说是一本带有综述性的教材,书里夹杂着来自技术决定论、品牌研究等不同视角的各种观点,议题并不集中。另外... 最初翻阅《重新思考文化政策》一书时,不会想到去为它写一篇评论。这首先是因为该书与其说是一本闪现着思想火花的专著,不如说是一本带有综述性的教材,书里夹杂着来自技术决定论、品牌研究等不同视角的各种观点,议题并不集中。另外,笔者本人并不喜欢英国的文化研究,这一思潮的许多代表作家尤其是第二代第三代学者有一种莫名的故作高深和含糊其词,而且通常站在一种调和主义的立场之上。这种模棱两可的含混极大地着削弱了这些学者思想中最闪光的发现和最锐利的洞见,吉姆·麦圭根不仅不能例外,而且尤甚。最终促成动笔的唯一理由,是对中国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研究的担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政策 重新思考 技术决定论 文化研究 代表作家 调和主义 产业研究 第三代
下载PDF
林纾与杜亚泉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54-59,共6页
林纾与杜亚泉这两个在清末民初具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表面上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杜亚泉在自己编辑的刊物上支持林纾的翻译,开启了林译小说报刊登载的先河,林纾也以自己的翻译给予杜亚泉编辑的刊物以大力支持。同时两人... 林纾与杜亚泉这两个在清末民初具有巨大影响的人物,表面上互不相干,实际上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杜亚泉在自己编辑的刊物上支持林纾的翻译,开启了林译小说报刊登载的先河,林纾也以自己的翻译给予杜亚泉编辑的刊物以大力支持。同时两人都因保守的态度及中西文化调和的立场受到了五四新青年派的批判,有着相似的遭遇与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纾 杜亚泉 东方杂志 文化调和主义
下载PDF
从语气助词的角度浅析日语表达方式的特性
16
作者 杨红 倪黎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07年第8期121-124,共4页
日语中有着十分丰富的语气助词,其虽然不具有实际的意义,然而通过语气助词,却能够流露出说话者的心情和感受,传递出不溢于言表的隐性含义,在日常的表达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从语气助词的角度,分析总结日语在表达上所具有的特性。
关键词 含蓄 关照 调和主义
下载PDF
民法所有权本位观的发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严永和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42-44,共3页
所有权本位观 ,是大陆物权法乃至整个民法的重要课题。本文对民法所有权本位观的流变史进行梳理、检讨 ,提出了所有权本位观经历了个人主义和团体主义及调和主义的发展历程 。
关键词 本位观 个人主义 团体主义 调和主义
下载PDF
研究《淮南子》的力作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金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149-151,共3页
研究《淮南子》的力作刘金海《主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是一部研究我国汉代典籍《淮南子》的学术专著。作者安乐哲(RogerT.Ames)是美国汉学家,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古代哲学。安氏汉学基础深厚,著... 研究《淮南子》的力作刘金海《主术——中国古代政治艺术之研究》,是一部研究我国汉代典籍《淮南子》的学术专著。作者安乐哲(RogerT.Ames)是美国汉学家,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专攻中国古代哲学。安氏汉学基础深厚,著述颇丰,在东西方文化比较和交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南子》 政治哲学 安乐哲 调和主义 法家思想 社会历史观 政治艺术 儒家和道家 文化传统 中国古代
下载PDF
李达:从范式选择到阶级斗争的科学阐释
19
作者 向汉庆 彭继红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45-49,共5页
进化论生存竞争观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作为近代传入中国的两个思想舶来品,它们自传入之初就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青睐。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李达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并将其作为思想武器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研... 进化论生存竞争观和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作为近代传入中国的两个思想舶来品,它们自传入之初就受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青睐。作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典型代表的李达深受这两种思想的影响,并将其作为思想武器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之中。研究作为个案的李达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对于窥探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整体的思想激荡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和深入思考中国现代性问题具有一定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问题 中国革命实践 从范 竞争观 马克思学说 中国现代性 劳动界 中国历史发展 国家与革命 调和主义
下载PDF
王明路线在1933年对瞿秋白的“批判” 被引量:2
20
作者 石源华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4期81-85,共5页
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等人借口“反对立三路线,反对调和主义,拥护国际路线”,全盘否定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的工作,指责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犯了“调和主义”的错误,将他开除出中... 在一九三一年一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六届四中全会上,王明等人借口“反对立三路线,反对调和主义,拥护国际路线”,全盘否定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的工作,指责当时主持中央工作的瞿秋白犯了“调和主义”的错误,将他开除出中央政治局。这一历史事件已为史学界所熟知。但在这以后的四年中,王明等人还接二连三地对瞿秋白兴师问罪,特别是一九三三年夏秋之间在全党范围内发动了对瞿秋白的公开批判,这段历史却至今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九三三年九月二十二日,当时的临时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关于狄康(瞿秋白)同志错误的决定》,揭开了这场政治批判的序幕。《决定》根据瞿秋白发表在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斗争》上的文章,给他定了“非常严重的有系统的机会主义错误”的罪名。《决定》指出,瞿秋白的文章中的许多观点是“偷运和继续他过去的腐朽的机会主义”,“来解除党动员群众的武装”,“在客观上,他是成了阶级敌人在党内的应声虫。”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右倾机会主义 国民党政府 中国共产党 政治批判 错误 调和主义 四中全会 党内斗争 中央政治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