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夏泻心汤化裁治疗慢性咳嗽 被引量:9
1
作者 黄进 刘八一 邓小敏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慢性咳嗽 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下载PDF
“和”法源流浅析 被引量:7
2
作者 赵瑞宝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7-8,共2页
和法的范围较广,分类也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黄帝内经》中虽未明确提"和法"二字,但不乏对以"和"为指导思想的论述,包括人与自然界保持调和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人在生理情况下应保持... 和法的范围较广,分类也多,其中主要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肠胃等。《黄帝内经》中虽未明确提"和法"二字,但不乏对以"和"为指导思想的论述,包括人与自然界保持调和是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人在生理情况下应保持自身阴阳的调和;治疗疾病应调和阴阳,使之趋于平衡等。《伤寒论》吸取了《黄帝内经》中有关"和"的治法精神,将其用于临床,并有发展创新,为和法的形成演变及和法的组方用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法 伤寒论 和解少阳 调和肝脾 调和肠胃
下载PDF
和胃消痞汤治疗慢性胃炎4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杨路平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7期17-18,共2页
认为慢性胃炎患者久延失治,容易造成中虚寒热夹杂之证,临床上出现胃气上逆,中焦气机痞塞,谷气下流,湿浊下趋3大证候。自拟方和胃消痞汤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有效消除HP。治疗48例,结果:近期临床治愈... 认为慢性胃炎患者久延失治,容易造成中虚寒热夹杂之证,临床上出现胃气上逆,中焦气机痞塞,谷气下流,湿浊下趋3大证候。自拟方和胃消痞汤和胃降逆,散结消痞,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并能有效消除HP。治疗48例,结果:近期临床治愈5例,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75%。HP转阴率为6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和胃消痞汤 调和肠胃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运用《伤寒论》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肠疾病探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英信 《河南中医》 2008年第2期9-10,共2页
在《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为治疗慢性胃肠疾病的常用治法,将辛温或辛热药物与苦寒或苦辛寒凉药物合用,以开通气机,祛寒化湿,泄热消积,降逆和胃。实践证明,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肠疾病,具有升清降浊、分消湿热、疏通气机之功。本文首先... 在《伤寒论》中,寒热并用法为治疗慢性胃肠疾病的常用治法,将辛温或辛热药物与苦寒或苦辛寒凉药物合用,以开通气机,祛寒化湿,泄热消积,降逆和胃。实践证明,寒热并用法治疗慢性胃肠疾病,具有升清降浊、分消湿热、疏通气机之功。本文首先阐明了寒热错杂证的病因病机和寒热并用法的治病机制,并针对仲景调和肠胃除痞、柔肝涩肠止利、清上温下降逆三法在寒热并用法中的具体运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并用法 调和肠胃除痞 柔肝涩肠止利 清上温下降逆
下载PDF
新下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68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苏婷 费旭昭 孙洽熙 《陕西中医》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观察调和脾胃类中药配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新下气汤(茯苓、白术、炒杭芍、丹皮、何首乌、陈皮、半夏等)治疗本病68例;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治疗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7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 目的观察调和脾胃类中药配伍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新下气汤(茯苓、白术、炒杭芍、丹皮、何首乌、陈皮、半夏等)治疗本病68例;对照组采用西沙比利治疗6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78.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提示本方有调和脾胃,升清降浊之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不良/中医药疗法调和肠胃荆/治疗应用 @新下气汤 中药配伍治疗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气汤 调和脾胃 西沙比利 总有效率 升清降浊 治疗组
下载PDF
半夏泻心汤临床应用举隅
6
作者 张忠芳 《山西中医》 2008年第S1期15-16,共2页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为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之变证所设。本方具有清上温下、苦降辛开、寒热并用、调和肠胃之攻效,是治疗以痞、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用处方,处方由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甘... 半夏泻心汤出自于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为小柴胡汤证误用下法后之变证所设。本方具有清上温下、苦降辛开、寒热并用、调和肠胃之攻效,是治疗以痞、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用处方,处方由半夏、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大枣、甘草组成。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方加减治疗许多疑难杂症,收效满意,现举例如下。1 不寐刘某,男,28岁,2004年2月19日初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 小柴胡汤证 张仲景 疑难杂症 寒热并用 不寐 调和肠胃 清上温下 处方
下载PDF
生姜泻心汤
7
作者 马迁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4年第12期66-66,共1页
生姜泻心汤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源于半夏泻心汤,为调和肠胃剂。方药组成:生姜12克,半夏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具有和胃消痞,散结除水的功能,主治水热互结,心下痞鞭,... 生姜泻心汤载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源于半夏泻心汤,为调和肠胃剂。方药组成:生姜12克,半夏10克,干姜10克,大枣1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党参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具有和胃消痞,散结除水的功能,主治水热互结,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腹中雷鸣和下利等证。《医宗金鉴》指出:“名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散水气之痞也。生姜、半夏散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寒;黄芩、黄连以泻痞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泻心汤 《伤寒杂病论》 半夏泻心汤 《医宗金鉴》 调和肠胃 方药组成 和胃消痞 水热互结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