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穆索尔斯基音乐中“调式半音体系”的早期表现形态 |
王玉聪
|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2023 |
0 |
|
2
|
辟斯顿综合调式半音体系下的非三度结构和声语言——以五部《弦乐四重奏》为例 |
张宝华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3
|
复调音乐风格的多元化——对巴托克多调式半音体系对位结构的分析与研究 |
周立冉
|
《黄河之声》
|
2021 |
0 |
|
4
|
调式半音体系:中国形态与中国诠释 |
潘祖君
|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5
|
调式半音体系与和声的现代民族风格 |
杨通八
|
《中国音乐学》
|
1986 |
30
|
|
6
|
里盖蒂的调式和声语言特征——以里盖蒂创作于匈牙利时期的音乐作品为例 |
张有川
|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
2011 |
1
|
|
7
|
古诗词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半音技法分析--以《大江东去》《卜算子》为例 |
崔莹莹
|
《当代音乐》
|
2018 |
1
|
|
8
|
中国五声性半音化和声的实践与探索 |
李合洲
|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
2008 |
0 |
|
9
|
西方音乐术语的中国化误释与创新 |
江江
|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
2013 |
4
|
|
10
|
引商送羽 大漠长河 张志远《燕歌行》解读 |
江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巴托克《户外》创作技术分析 |
王莉娜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0 |
|
12
|
从调性到无调性——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技法1949年以前在中国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
李诗原
|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2 |
3
|
|
13
|
解读个性化的和声语言——勃拉姆斯《升f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和声分析 |
彭韵
|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2
|
|
14
|
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民族风格和声探究 |
陈彦霏
|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5
|
迪帕克艺术歌曲风格探析 |
朱春妮
|
《艺海》
|
2011 |
2
|
|
16
|
试析巴托克《小宇宙》作品中的半音阶调式及其特征 |
余艳
|
《大观(论坛)》
|
2018 |
1
|
|
17
|
钢琴曲《弯弯的月亮》与作曲家曹光平 |
牛桂吉
|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
1999 |
0 |
|
18
|
江文也钢琴伴奏创作特征及影响——以《生蕃歌曲集》为例 |
辛永姝
|
《乐器》
|
2022 |
0 |
|
19
|
杰苏阿尔多半音化和声风格探微 |
刘诚
|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9
|
|
20
|
关于调性与无调性的独白 |
杨通八
|
《中国音乐学》
|
1988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