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8篇文章
< 1 2 2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TACE对直肠癌肝转移的预后分析
1
作者 刘欢 张洪岩 +1 位作者 郝永欣 孟祥安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5期647-653,共7页
目的探究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生存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诊治的12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5.63岁(标... 目的探究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生存预后。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诊治的120例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其中男性70例,女性50例;年龄44~67岁,平均年龄55.63岁(标准差8.56岁);身体质量指数(BMI)19.34~25.89 kg/m^(2),平均BMI 22.20 kg/m^(2)(标准差1.80 kg/m^(2));直肠癌分化程度低分化49例,高分化71例;肝转移瘤最大直径0.78~5.65 cm,中位最大直径3 cm(1~5 cm);肿瘤数目1~4个,平均肿瘤数目2.14个(标准差0.59个);生存质量(QOL)问卷-结直肠癌38项(QLQ-CR38)评分(35~45)分,平均QOL 40.33分(标准差3.03分);TNM分期Ⅰ期73例,Ⅱ期47例;Child-Pugh分级A级68例,B级52例;直肠腺癌48例,鳞腺癌72例;门静脉或下腔静脉癌栓28例;卡氏(KPS)评分69~87分,平均KPS评分77.50分(标准差7.33分)。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60例患者接受TACE治疗方案,研究组60例患者接受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TACE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情况、QOL,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记录各时间段的生存率。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50.00%(30/60),低于研究组治疗有效率[76.67%(46/60)](P<0.05)。经治疗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白蛋白(ALB)水平降低,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244.26±112.10)U/L vs(90.25±12.45)U/L、(255.12±56.54)U/L vs(90.45±15.26)U/L。P<0.05]。治疗后KPS和QLQ-CR38量表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89.98±4.56)分vs(82.11±3.46)分、(72.41±4.18)分vs(64.56±3.16)分。P<0.05]。在研究组中,正常肝脏、脊髓、胃部、左肾、右肾的平均受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9.26±5.11)Gy vs(16.26±6.15)Gy、(8.36±2.12)Gy vs(1.23±0.54)Gy、(0.52±0.18)%vs(0.31±0.12)%、(4.88±0.51)%vs(2.12±0.12)%、(8.11±9.11)%vs(4.15±1.03)%。P<0.05]。然而,两组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毒性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研究组1年及2年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86.67%vs 68.33%、71.67%vs 53.33%。P<0.05);但3年生存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应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TACE治疗可以改善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改善患者QOL,对患者的生存预后产生积极影响,但对患者治疗短期内的肝功能有一定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肝转移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生存预后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观察
2
作者 徐晓艳 李梦圆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4年第16期181-183,共3页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对血清肿瘤标志物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参照组(35例)采用的治疗... 目的:探讨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给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观察对血清肿瘤标志物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盱眙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参照组(35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常规放疗+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治疗,研究组(35例)采用的治疗方法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顺铂+5氟尿嘧啶化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癌胚抗原(CEA)以及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结果:研究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疾病总控制率94.29%高于参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86%低于参照组的2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晚期食管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中晚期食管癌患者在治疗期间,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方法的充分运用,可将患者的疾病控制率显著提升,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将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中晚期食管癌 治疗效果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剂量学验证 被引量:6
3
作者 沈文同 涂彧 +1 位作者 王建华 方明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7-263,共7页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崭新的放疗技术,有关它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其中剂量学验证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学验证方法,保证IMR...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是近年来发展的一项崭新的放疗技术,有关它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是一个急需解决和必须重视的问题,而其中剂量学验证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本研究的目的就是要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过程中的剂量学验证方法,保证IMRT治疗计划临床实施的正确性。研究过程为选取10例需要实施IMRT的病人,利用CMS公司的Xio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设计出IMRT计划,用Cirs调强胸段体模作为验证体模,将病人的IMRT计划移植至体模生成QA计划,计算出选定验证点的绝对剂量和选定验证平面的相对剂量分布。在加速器上按QA计划条件摆位并实施照射,得到用0.6cc电离室实测的验证点绝对剂量和用GafChromicEBT免洗胶片拍摄的平面剂量片,用RIT113胶片剂量分析软件分析实测的和计划的平面相对剂量分布。10例病人的剂量学验证结果表明,绝对剂量误差在5%以内,相对剂量分布在高剂量区很接近,低剂量区有一定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体模 电离室 胶片 剂量学验证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在临床的应用 被引量:19
4
作者 林志雄 邢磊 +4 位作者 李德锐 海鸥 ByongYongYi ArthurBoyer RichardHoppe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目的:介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在美国Stanford大学医学中心放疗科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详细描述制作CorvusIMRT治疗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监测的整个过程;利用该IMRT,联合外照射和X刀根治性治... 目的:介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ationtherapyIMRT)在美国Stanford大学医学中心放疗科的临床应用情况。方法:详细描述制作CorvusIMRT治疗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监测的整个过程;利用该IMRT,联合外照射和X刀根治性治疗T4N0M0鼻咽癌1例,及单纯IMRT治疗胸椎体转移癌1例。结果:从靶区各个剖面可见高剂量等剂量曲线按计划设计紧扣靶区,重要器官和敏感组织受到保护,治疗计划统计表显示靶区、重要器官和敏感组织的最高及最低受量和受照射体积,而剂量体积直方图则直观地提示肿瘤组织和周围器官的受量比较。结论:IMRT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正常组织及敏感器官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可对某些病种的肿瘤组织施以高剂量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治疗计划 临床应用 肿瘤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同期化疗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模拟同期放化疗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影响 被引量:12
5
作者 邓滨 程宇文 +3 位作者 刘家豪 梁锦辉 陈永红 梁勇光 《中国医刊》 CAS 2021年第3期336-340,共5页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同期化疗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模拟(computed tomography simulation,CT-Sim)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梧...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同期化疗与计算机断层扫描模拟(computed tomography simulation,CT-Sim)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7年12月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IMRT同期化疗,对照组采用CT-Sim同期放化疗。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的近期疗效和毒性反应。结果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鼻咽部原发灶完全缓解45例(93.8%),部分缓解3例(6.3%),颈部转移灶完全缓解39例(81.3%),部分缓解8例(16.7%),对照组鼻咽部原发灶完全缓解43例(89.6%),部分缓解5例(10.4%),颈部转移灶完全缓解37例(77.1%),部分缓解9例(18.8%),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3~4级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口干、听力损失与放射性脑病等晚期毒性反应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MRT同期化疗与CTSim同期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相近,但IMRT同期化疗可获得更低程度的晚期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晚期鼻咽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计算机断层扫描模拟放疗 随访研究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传统计划的比较 被引量:10
6
作者 李高峰 高鸿 +1 位作者 朱庙生 吴钦宏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05-208,共4页
目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传统计划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对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双侧对穿野计划。根据剂量适形度、DVH曲线、... 目的: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与传统计划进行比较。材料与方法: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对局部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分别制定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和双侧对穿野计划。根据剂量适形度、DVH曲线、危及器官所受剂量来对这些计划进行比较。结果:IMRT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好于其它计划。在CTV覆盖剂量相近的情况下,例如规定大于95%的CTV体积接受60Gy剂量,IMRT计划较好地保护了危及器官。与此同时,IMRT能够给予GTV较高的单次剂量,使95%的GTV体积受到至少68Gy剂量。结论:在局部晚期鼻咽癌的治疗中,与传统方法相比,IMRT方法在改善肿瘤靶区高剂量覆盖的同时,也明显地改进了对危及器官的保护,并提高了治疗效率。应该进一步研究规范鼻咽癌的IMRT计划和治疗方法,以便充分发挥这种新技术的临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双侧双穿野计划 鼻咽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卡培他滨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潘华英 王爱华 +2 位作者 赵静 刘荣英 江艳 《中国药业》 CAS 2014年第15期107-109,共3页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并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局部复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500 mg /...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联合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就诊并接受食管癌根治术的局部复发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5-氟尿嘧啶500 mg / d 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 - CRT),2 Gy / d,每天1次,每周5次;治疗组给予卡培他滨1000 mg / m2,口服2次,1~14 d 联合 IMRT,50~65 Gy,以3周为1个周期,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并记录近期疗效、转移复发率、远期疗效的指标及药品不良反应和放射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78%( P ﹤0.05);两组治疗转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较轻且在可控范围内,两组患者1~2度骨髓抑制、1~2度胃肠道反应、1~2度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 IMRT 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的治疗中,近期有效率和局部控制率高,远期疗效好,不良反应较轻且放射反应较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培他滨 5-氟尿嘧啶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6例体会 被引量:8
8
作者 赵于飞 张红雁 +3 位作者 吴韦炜 吴爱东 罗文广 程广源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48-250,268,共4页
目的 :介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 6例 ,孔雀系统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每周 3~ 5次 ,每次 3~ 3.5Gy ,总剂量 (归一到常规分割 ) 4 9~ 70Gy。 结果 :95 %等剂... 目的 :介绍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癌 6例 ,孔雀系统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每周 3~ 5次 ,每次 3~ 3.5Gy ,总剂量 (归一到常规分割 ) 4 9~ 70Gy。 结果 :95 %等剂量曲线包绕PTV ,均匀度指数 (最大剂量 /处方剂量 )平均 1 .1 5 8,重要器官的平均受量均低于其耐受剂量 (TD5 / 5 )的 5 0 %。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能较好地保护周围敏感器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影响乳腺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全乳临床靶区确定的因素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晓波 陈佳艺 蒋国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2-65,共4页
背景与目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剂量学优势和发展前景,其中靶区的确定是IMRT最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放射治疗计划和实施的准确性,但目前仍缺乏乳腺癌全乳临床靶体... 背景与目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radiotherapy,IMRT)在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中显示了较好的剂量学优势和发展前景,其中靶区的确定是IMRT最关键的环节,决定了放射治疗计划和实施的准确性,但目前仍缺乏乳腺癌全乳临床靶体积(clinicaltargetvolume,CTV)确定与勾画的规范。本研究分析不同医师勾画全乳CTV的差异,以合理地确定乳腺癌IMRT中的全乳CTV。方法:由4名放射治疗医师与1名放射诊断医师分别在6例患者中勾画全乳CTV及相应的参考CTV,分析其体积差异,计算共有体积与最大体积之比R值,测量各医师勾画CTVs在不同方向与参考CTV比较的最大边距差异,以各医师勾画CTV为基础设计切线野并测量其射野中心肺厚度(centrallungdistance,CLD)。结果:2例乳腺腺体密度较低的患者体积差异最大,其R值仅为0.660和0.651,其余4例患者的R值分别是0.735、0.752及0.799、0.769,又以有乳腺边界体表标记患者的R值较大;与参考CTV相比,6例患者中各放疗医师勾画的CTVs在前界、后界、上界、下界和内界、外界最大边距的差异分别是0、(1.2±3.4)mm、(1.5±2.1)mm、(0.7±4.1)mm、(0.6±3.3)mm、(0.8±0.8)mm,各患者中差异部位以乳腺腋尾组织边界与无银夹标记的瘤床边界最为明显;以各医师勾画CTVs设计切线野的CLD平均值在4例患者中均超过2cm。结论:不同医师勾画全乳CTV差异的主要来源是患者本身乳腺腺体密度的个体化差异以及各医师对乳腺腋尾腺体边界、瘤床范围和保护肺组织限度的认识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临床靶 体积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患者口腔黏膜溃疡的适时护理干预 被引量:4
10
作者 衣玉丽 孙哲 +3 位作者 周湖燕 易智华 刘宇 李静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11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疗)过程中,不同剂量梯度开始行护理干预对减少Ⅲ、Ⅳ度口咽黏膜溃疡发生的疗效。方法将4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Ⅳa期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组,每组7例,分别在不同放疗剂量梯度时实施护... 目的观察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调强放疗)过程中,不同剂量梯度开始行护理干预对减少Ⅲ、Ⅳ度口咽黏膜溃疡发生的疗效。方法将42例接受调强放疗的Ⅳa期鼻咽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个组,每组7例,分别在不同放疗剂量梯度时实施护理干预(1组:≥1~<10Gy;2组:≥10~<20Gy;3组:≥20~<30Gy;4组:≥30~<40Gy;5组:≥40~<50Gy;6组:≥50Gy)。观察并比较不同梯度组患者Ⅲ、Ⅳ度口咽黏膜溃疡的发生率。结果护理干预后1、2、3、4、5、6组患者Ⅲ、Ⅳ度口咽黏膜溃疡发生率分别为14.3%、14.3%、28.6%、57.1%、85.7%和100.0%,1、2、3组Ⅲ、Ⅳ度口腔黏膜溃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4、5、6组(P<0.05)。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的患者当放疗剂量达到20Gy时开始接受口腔护理干预,可以降低Ⅲ、Ⅳ度口腔黏膜溃疡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溃疡 黏膜 口腔 护理干预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红雁 赵于飞 +7 位作者 马军 吴爱东 刘云琴 吴韦炜 高劲 罗文广 常则灵 程广源 《安徽医学》 2003年第3期26-27,共2页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 15例 ,其中胶质瘤Ⅱ~Ⅳ级 8例 ,脑膜瘤 3例 ,胶质瘤合并脑膜肉瘤 1例 ,垂体瘤、颅咽管瘤及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各 1... 目的 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的近期疗效和副反应。方法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7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脑肿瘤 15例 ,其中胶质瘤Ⅱ~Ⅳ级 8例 ,脑膜瘤 3例 ,胶质瘤合并脑膜肉瘤 1例 ,垂体瘤、颅咽管瘤及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各 1例。照射靶区及敏感器官按ICRU 5 0号报告标准勾划 ,用美国NOMOS公司生产的孔雀系统进行计划设计 ,加速器 6MV -X线 ,MIMiC 1cm或 2cm模式作切片式断层共面或非共面旋转照射 ,每周 3次 ,每次 30 0~ 35 0cGy。 6例脑肿瘤全程IMRT治疗 45~ 5 4Gy ,7例常规外照射 30Gy后局部追加 2 1~ 2 8Gy。 结果  95 %等剂量曲线包绕CTV ,均匀度指数 (最大剂量 /处方剂量 )平均 1.2 2 ,脑干、脊髓、眼晶体等敏感器官最大剂量均低于其耐受剂量 (TD5 /5 )的 5 0 %以上。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的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治疗结束时 2例局部活检病人症状明显缓解 ,MRI复查肿瘤消失。其余病人放疗结束 1月后 ,复查头颅CT/MRI均呈放疗后改变 ,1例水肿范围明显增大。结论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脑肿瘤其剂量分布的优势是其他方法难以比拟的 ,能很好地保护周围敏感器官 ,放疗反应小 ,对于提高肿瘤局控率、保护正常脑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近期疗效 副反应 放射疗法
下载PDF
43例鼻咽癌的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12
作者 彭齐荣 张罗生 +3 位作者 张红梅 贾彦征 段宇新 高兴旺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7年第3期320-322,共3页
目的介绍调强适形放射(IMR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对43例初治或复发鼻咽癌患者给予I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GTVnx68Gy^74Gy,GTVnd... 目的介绍调强适形放射(IMRT)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对43例初治或复发鼻咽癌患者给予IMRT,将照射靶体积划分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GTVnx68Gy^74Gy,GTVnd60Gy^66Gy,CTV160Gy,CTV254Gy;共30次。34例接受放化综合治疗,9例接受单纯放疗。结果GTVnx、GTVnd、CTV1、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72.40Gy、67.83Gy、60.25Gy和64.85Gy。中位随访期9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率100%;1例放疗后4月出现肝和肺转移。结论IMRT技术对初治或复发鼻咽癌病例均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毒副反应可以耐受,临床疗效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疗法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黄毅超 刘云军 +1 位作者 肖丽 何宛谦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12期2470-2471,共2页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IMRT+CT)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RT+C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经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RT+CT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IMRT+CT方案治疗,用Kaplan-Meier...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化疗(IMRT+CT)与常规放疗联合化疗(RT+CT)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8例经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RT+CT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IMRT+CT方案治疗,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1和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对照组1年和2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总生存率分别为89.1%、90.6%、89.1%和79.7%、82.8%、79.7%,观察组为100.0%。98.4%、98.4%和98.4%、95.3%、98.4%,观察组2年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联合化疗治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的局部区域控制率和总生存率优于常规的放疗联合化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放疗 化疗 晚期鼻咽癌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剂量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莹莹 林娟 +2 位作者 周卫兵 唐劲天 廖遇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79-885,共7页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7例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组),在制定IMRT计划的同时利用放疗... 目的:比较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和常规放射治疗(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CRT)在鼻咽癌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47例行IMRT的鼻咽癌患者(IMRT组),在制定IMRT计划的同时利用放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TPS)制定一套CRT放疗计划,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95%靶区覆盖率(95%target volumedose,V95)、放射生物模型预测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ormal tissue complication probability,NTCP)评价两种放疗计划的临床剂量学特点。为了从临床上进一步验证该差异,另外收集47例同期行CRT的鼻咽癌患者(CRT组),比较和评价其与IMRT组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差异。结果:计划比较中,IMRT计划的各靶区V95均超过96%(96.83%~99.99%),尤其是亚临床病灶靶区的V95明显优于CRT计划。且IM-RT计划的脑干和脊髓等正常器官受照剂量明显低于CRT计划。临床观察结果显示,IMRT组的局部和完全缓解率、3年无进展生存率以及总生存率均优于CRT组。IMRT组的3级急性放射反应亦明显少于CRT组。晚期放射反应中,IMRT组未出现≥3级的口干反应,而CRT组1年后仍有21%患者有≥3级的口干反应。结论:IMRT能提高鼻咽癌靶区剂量,较CRT能有效地减少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减轻急慢性放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常规放疗治疗
下载PDF
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初步临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梁平 谢源贵 +5 位作者 蒙富斌 李济培 何晓洪 王洪乾 甘赞辉 苏善宁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7,共3页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剂量分布及近期疗效。方法:16例病理确诊鼻咽癌初治患者,全身情况卡氏评分(KPS)≥80分,实施单纯根治性IMRT。采用同期加速推量放疗方法分割照射;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68... 目的:观察鼻咽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剂量分布及近期疗效。方法:16例病理确诊鼻咽癌初治患者,全身情况卡氏评分(KPS)≥80分,实施单纯根治性IMRT。采用同期加速推量放疗方法分割照射;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68~70Gy,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60~64Gy,临床靶体积1(CTVnx)60~62Gy,临床靶体积2(CTVnd)50~54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评价靶体积和敏感器官受照剂量,用RTOG/EORTc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损伤。结果:95%肿瘤灶靶区体积(Dv95GTV)剂量≥70Gy,95%临床靶区体积(Dv95CTV)剂量≥62Gy,中位均匀指数1.14;危险组织器官(OAR)平均剂量均值:脑干(25.5±2.6)Gy;脊髓(24.6±3.1)Gy;视交叉(43.3±1.8)Gy;视神经:(45.0±2.1)Gy(左),(39.0±2.21)Oy(右);腮腺:(39.53±1.6)Gy(健侧),(40.0±2.4)Gy(患侧);晶体:(6.1±0.6)Gy(左),(5.2±0.4)Gy(右);多数患者为1~2级急性反应;肿瘤完全消失占87.5%(14/16),总有效率100%。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可获得理想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及敏感器官低剂量,放疗急性反应小,肿瘤消退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鼻咽肿瘤 肿瘤/放射疗法
下载PDF
恶性肿瘤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质量保证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珠明 崔玉琴 +1 位作者 焦建峰 丁力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方法。方法:用CM 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采用CT模拟的方法验证射野等中心位置,比较各照射野实际胶片调强图与治疗计划系统得到的相应照射野的调强图的一致性,采用多通道剂量... 目的:探讨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方法。方法:用CM S放射治疗计划系统设计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计划。采用CT模拟的方法验证射野等中心位置,比较各照射野实际胶片调强图与治疗计划系统得到的相应照射野的调强图的一致性,采用多通道剂量仪验证多点绝对剂量。结果:射野等中心位置误差在3m m以内。各射束垂直方向测得的调强图与计划系统计算的调强图一致。等中心点实测剂量与计划剂量的误差在3%以内,其余偏离点的实测剂量与计划剂量误差在5%以内。近期疗效为完全缓解(CR)58.8%(10/17),部分缓解(PR)17.6%(3/17),无变化(N R)23.5%(4/17),总有效率(CR+PR)为76.5%(13/17),所有17例患者均能耐受放射治疗,按计划完成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结论:上述质量保证措施切实可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近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恶性肿瘤 质量保证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与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技术剂量学评估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富利 蒋华勇 +7 位作者 许卫东 王雅棣 高军茂 刘清智 姚波 路娜 陈点点 陈建平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5期491-493,共3页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38 ~ 68岁,中位年龄51.5岁。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2种照射技...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放射治疗(HT)、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靶区剂量分布及危及器官受照体积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随机选择20例乳腺癌患者,女性,年龄38 ~ 68岁,中位年龄51.5岁。为每例患者设计上述2种照射技术的治疗计划。处方剂量为50 Gy/2 Gy(25次)。所有计划都使95 %靶区体积达到处方剂量要求。根据积分剂量体积直方图(DVH)比较靶区受照剂量和相关正常器官受照剂量的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 两种技术靶区均匀性指数(HI)和适形度指数(CI)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00,P = 0.000)。与静态IMRT相比,HT降低患侧肺在高剂量区的受照体积(V20、V30),但增大了患侧肺(V5、V10)、对侧乳腺(V3)和心脏(V5)的低剂量受照体积。此外,HT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大约为73.2 %。结论 与静态IMRT相比,HT明显改善了靶区的均匀性和适形度。与此同时,HT增加了各个剂量区危及器官低剂量区域的受照体积,在临床工作应予以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 静态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辐射剂量
下载PDF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8
作者 洪梅 孙新臣 +3 位作者 葛小林 曹远东 马珺 李益坤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9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5例病理明确的T4期患者行IMRT,2.2Gy/次,每日1次,每周照射5天,DT:80Gy/36f,53天完成。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排尿改善、PSA变化、肿块缩小以及毒副作用。... 目的:观察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对15例病理明确的T4期患者行IMRT,2.2Gy/次,每日1次,每周照射5天,DT:80Gy/36f,53天完成。观察近期疗效包括排尿改善、PSA变化、肿块缩小以及毒副作用。近期疗效采用WHO实体瘤标准评价,毒副作用采用RTOG急性及晚期放射损伤分级标准。结果:11例有排尿困难的患者放疗结束时症状基本缓解;除2例PSA>100ng/ml外,9例放疗后6个月PSA值明显下降。放疗后1、3、6个月复查有效率(按前列腺局部计算)分别为66.7%(10/15)、66.7%(10/15)和80.0%(12/15)。急性胃肠道放射反应为26.7%(4/15),2级6.7%(1/15),未出现3级,未发现有晚期胃肠道放射反应。急性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40.0%(6/15),2级13.3%(2/15);晚期泌尿系统放射反应为20.0%(3/15),2级13.3%(2/15,前列腺电气化治疗患者),未出现3级毒副反应。结论:IMRT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近期疗效满意,毒副作用较轻,患者生活质量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晚期前列腺癌
下载PDF
晚期肝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黄丹丹 罗杨坤 杨家林 《西部医学》 2011年第4期621-623,共3页
目的评价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IMRT)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2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每次分割剂量为3-6 Gy,每日1次或隔日1次,照射次数为6-15次,... 目的评价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IMRT)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对22例不能手术切除的晚期肝癌患者进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每次分割剂量为3-6 Gy,每日1次或隔日1次,照射次数为6-15次,总治疗时间为2-5周,相当于生物效应剂量(biological effective dose,BED)56-80Gy,中位剂量66 Gy。观察近期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2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0例,病情稳定(NC)8例,病情进展(PD)1例,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2-7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体肿瘤体积(GTV)、放疗分次剂量、放疗总剂量对近期疗效的影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MRT)应用于晚期肝癌患者时有较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较轻,患者易于耐受。大体肿瘤体积(GTV)、放疗分次剂量、放疗总剂量对患者的疗效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晚期肝癌 预后
下载PDF
肝动脉化疗栓塞序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 被引量:2
20
作者 韩波 李瑛 +2 位作者 杨丽姝 潘慧莹 钱茂森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706-710,共5页
背景与目的: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o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后对肿瘤局部实施高剂量放射治疗,有望降低TACE后周边肿瘤的复发。适形放射治疗(... 背景与目的: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otocellular carcinoma,PHC)的传统治疗手段是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TACE后对肿瘤局部实施高剂量放射治疗,有望降低TACE后周边肿瘤的复发。适形放射治疗(conformal radiation treatment,CRT)与调强适形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reatment,IMRT)技术使对肝脏肿瘤进行高剂量照射成为可能。本文旨在评价TACE序贯IMRT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耐受性及疗效。方法:1999年9月-2004年12月共治疗PHC72例,UICC1997肝癌分期标准为T2期14例,T3期39例,T4期19例;2001年广州分期Ⅰb期4例,Ⅱa期35例,Ⅱb期20例,Ⅲa期13例。TACE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入5~20ml顺铂、表柔比星与40%碘化油混悬液,1~2mm明胶海绵栓塞肝动脉,4周1次,有门静脉癌栓不予栓塞。IMRT应用CORVUS3.0/5.0逆向治疗计划系统及MIMiC多叶调强准直器,(1.8~5.0)Gy/次,(3~5)次/周;总剂量(34.5~58.8)Gy/10-25次,L-Q方程换算等效常规照射剂量为(42~70)Gy;常规保肝治疗。结果:CR3例,PR53例,有效率(CR+PR)77.78%(56/72),中位生存时间24个月,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72%、47.22%、28.25%、16.89%、12.89%;一过性转氨酶升高20.83%(15/72),十二指肠溃疡2.78%(2/72)。结论:TACE序贯IMRT联合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耐受性良好,无严重的远期并发症。显示了较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化疗栓塞 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原发性肝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