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内Ang-1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朱钰 廖家鑫 +1 位作者 王润鹏 谭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3期21-24,共4页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内Ang-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对治疗VD模型大鼠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调心通督组,每组6只。对除假手术组外...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内Ang-1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对治疗VD模型大鼠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药物对照组、调心通督组,每组6只。对除假手术组外的其他三组大鼠采用2-VO法进行VD模型制备。造模成功2周后,药物对照组行尼莫地平灌胃干预治疗、调心通督组行调心通督针刺法干预治疗。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测试大鼠认知及学习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对各组大鼠脑海马组织中Ang-1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对照组和调心通督组的逃避潜伏期均缩短、跨越次数均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和调心通督组Ang-1/β-actin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但药物对照组和调心通督组逃避潜伏期、跨越次数、Ang-1/β-actin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心通督针刺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VD大鼠学习行为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大鼠海马组织中Ang-1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心通督针刺法 血管性痴呆 血管新生 血管生成素-1
下载PDF
“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1
2
作者 高音来 田浩梅 +5 位作者 陈楚淘 陈芯仪 何灏龙 郑慧娥 朱钰 谭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08-1112,共5页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随机分为假...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调心通督针刺组,每组6只。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D模型。造模成功次日开始干预,调心通督针刺组选取“百会”“神庭”“水沟”“大椎”“风府”“命门”“内关”“大陵”“劳宫”进行针刺干预,每次30 min;西药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溶液(0.0625 g/kg)灌胃,均每日1次,共干预2周。造模前、造模2周后及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干预后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P<0.05)。结论:“调心通督”针刺法能明显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诱导血管新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心通 学习记忆能力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生成素-1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