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埙提相奏、心中之月——室内乐《醉迷月宫》的作曲技术分析与音乐美学试解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洋洋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72-179,共8页
《醉迷月宫》这部作品选取了意识流的视角,其中的音色旋律、音程布局、调性回归都呈现出了作品独特、新颖的作曲技术与坚守本真的创作理念。作者也从特定音乐语境下的现代音乐语汇与音乐审美高度贴合、独特设计理念下音色音响的层次化... 《醉迷月宫》这部作品选取了意识流的视角,其中的音色旋律、音程布局、调性回归都呈现出了作品独特、新颖的作曲技术与坚守本真的创作理念。作者也从特定音乐语境下的现代音乐语汇与音乐审美高度贴合、独特设计理念下音色音响的层次化、中国传统音乐写作下开放性的“意识流”这三方面去试解作曲家是如何用小提琴和埙这两件截然不同的乐器来刻画自己醉迷于“月宫”之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醉迷月宫》 音色旋律 音程布局 调性回归 创作理念
下载PDF
新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之原因与意义探析
2
作者 兰辛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新浪漫主义音乐产生于20世纪70-80年代,它对20世纪上半叶多元化音乐现象所暴露的种种缺憾进行了深刻地反思,它体现了对极端理性与非理性音乐的拯救,它的崛起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浪漫主义音乐 极端理性音乐 极端非理性音乐 调性回归 情感审美
下载PDF
武满彻《Toward the Sea Ⅲ》中的音集技法及音高组织特征 被引量:3
3
作者 许志斌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5,共5页
本文分析了武满彻的晚期重要作品《Toward the Sea 》中的音高组织手法。指出 ,武满彻运用音集“SEA”及其变形“循环的海”作为统一全曲的音高素材 ,并在作品中使用了丰富而灵活的音集处理手法。同时指出 ,音集手法的运用与隐蔽的中心... 本文分析了武满彻的晚期重要作品《Toward the Sea 》中的音高组织手法。指出 ,武满彻运用音集“SEA”及其变形“循环的海”作为统一全曲的音高素材 ,并在作品中使用了丰富而灵活的音集处理手法。同时指出 ,音集手法的运用与隐蔽的中心音“D”之间的联系 ,进而揭示出在这部武满彻的晚期作品中 ,音集技法的严密性、手法的丰富性与审美直觉引导下的对音乐“可听性”的追求共存一体。在一定的意义上体现了“传统调性”的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集 中心音 调性回归
下载PDF
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的和声特色——探秘“神秘和声”的巅峰之作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学严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25-41,共17页
本文在探索与破解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声技法的基础上,对他成熟的晚期代表作——第六至第十钢琴奏鸣曲,其中最具"神秘和声"特色、最具"标新立异"的各关键段落,进行了分析与释解。为理解、明辨、认识斯克... 本文在探索与破解斯克里亚宾"神秘"和声技法的基础上,对他成熟的晚期代表作——第六至第十钢琴奏鸣曲,其中最具"神秘和声"特色、最具"标新立异"的各关键段落,进行了分析与释解。为理解、明辨、认识斯克里亚宾晚期钢琴奏鸣曲等作品的和声技法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属和弦 和声根音 块的移动与变形 块的交叉与重叠 高潮区 调性服从与回归
下载PDF
从性别研究视角看待奏鸣曲式的偏离现象--以几首舒伯特钢琴奏鸣曲为例
5
作者 孙斐然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1-116,共6页
性别研究对音乐学的影响极大,它为分析音乐作品、解释风格现象、梳理体裁发展等都提供了新的视角。奏鸣曲式是最能体现社会性别、也是最能体现男权社会价值观的曲式类型。可以说奏鸣曲式与社会性别的发展是同构的,那么奏鸣曲式发展过程... 性别研究对音乐学的影响极大,它为分析音乐作品、解释风格现象、梳理体裁发展等都提供了新的视角。奏鸣曲式是最能体现社会性别、也是最能体现男权社会价值观的曲式类型。可以说奏鸣曲式与社会性别的发展是同构的,那么奏鸣曲式发展过程中的非常规现象或许能从性别研究角度得到更加合理的解释。以几首舒伯特钢琴奏鸣曲探讨浪漫主义时期的"阴性复兴"以及"双性同体"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调性回归 再现部 三调呈示部
下载PDF
武满彻晚期钢琴小品的和声技法——以《雨树素描》等四首作品为例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萃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6-130,143,共6页
本文通过对武满彻晚期四首钢琴小品的综合分析,试图探寻武满彻晚期作品中的和声技法及和声语言特征。
关键词 武满彻 和声技法 钢琴作品 调性回归
原文传递
博大、宽广、沉静的大悲与至误哀──H·古雷斯基《第三交响乐》 被引量:1
7
作者 周海宏 《人民音乐》 1994年第Z1期65-65,共1页
博大、宽广、沉静的大悲与至误哀──H·古雷斯基《第三交响乐》文/周海宏音乐先锋们对音响可能性的极端探索已经终于使人们有了这样一个概念:音乐可以使用任何声音及声音的任何组合方式。近半个世纪音响探索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 博大、宽广、沉静的大悲与至误哀──H·古雷斯基《第三交响乐》文/周海宏音乐先锋们对音响可能性的极端探索已经终于使人们有了这样一个概念:音乐可以使用任何声音及声音的任何组合方式。近半个世纪音响探索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获得这样一个概念,而当这一目的达到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响乐 调性回归 自然音列 技巧探索 情感体验 旋律构成 音乐结构 音乐观念 慢板乐章 组合方式
原文传递
拉赫玛尼诺夫《音画练习曲》OP33之4相关分析
8
作者 王婕斯 《朔方》 2006年第11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拉赫玛尼诺夫 作曲家 练习曲 九和弦 调性回归 和声技法 作品 近现代 浪漫主义 主和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