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基因内含子中二聚体寡核苷酸转录调控位点的统计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胡俊 张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49-454,共6页
对高效和低效转录酵母基因内含子序列中寡核苷酸的出现频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显示高效和低效内含子序列的结构有差异 ,而且高效转录内含子序列含有较多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观察实验获得的转录调控位点 ,发现许多调控位点不是相邻... 对高效和低效转录酵母基因内含子序列中寡核苷酸的出现频率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显示高效和低效内含子序列的结构有差异 ,而且高效转录内含子序列含有较多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观察实验获得的转录调控位点 ,发现许多调控位点不是相邻接的寡核苷酸 ,而是由一对保守寡核苷酸构成 ,这对寡核苷酸被一段长度固定的非保守区域间隔开 .于是对此形式的二聚体寡核苷酸 (dyad)在高效和低效内含子序列中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 ,抽提出在高效内含子组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在低效内含子组出现频率的二聚体寡核苷酸 ,分析这些二聚体寡核苷酸在两组内含子序列中的分布特征 ,并对照实验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内含子 二聚体寡核苷酸 频率分析 转录调控位点
下载PDF
酵母基因上游序列中潜在的转录正调控位点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秀荷 张静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953-958,共6页
前期研究表明,高效转录酵母基因内含子在序列长度、寡核苷酸使用、以及位置分布等方面都有着区别于低转录内含子的特征.进一步观察发现:上游基因间区域的序列长度与基因转录频率也有与内含子序列相同的现象,转录频率高的上游基因间序列... 前期研究表明,高效转录酵母基因内含子在序列长度、寡核苷酸使用、以及位置分布等方面都有着区别于低转录内含子的特征.进一步观察发现:上游基因间区域的序列长度与基因转录频率也有与内含子序列相同的现象,转录频率高的上游基因间序列一般都比转录频率低的长.对高效转录和低效转录上游基因间序列的寡核苷酸使用频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抽提出高转录基因上游区可能的转录正调控元件.与酵母的所有非编码序列比较,这些可能的正调控元件基本上也是过表达的(over-represented),其中多数和实验所得的一些位点特征相吻合.这些元件富含G、C,这与内含子中可能的正调控元件在碱基组成上有一定的互补性.从这些特征看,高效转录基因上游的序列结构确实有利于基因的转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基因上游 转录频率 调控位点 寡核苷酸频率分析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调控位点 被引量:3
3
作者 康斌 《国外医学(微生物学分册)》 1999年第3期22-26,共5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许多致病因子受到细菌的多种遗传位点的调控,各调控位点之间存在复杂相互作用,各位点的突变可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力。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毒力基因 调控位点
下载PDF
酿酒酵母转录调控位点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丽静 《生物技术世界》 2013年第3期7-7,共1页
随着转录调控网络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研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此有着重要意义,生物信息学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方法:本文对目前研究最早最成熟的真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基因组转录... 随着转录调控网络成为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研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对此有着重要意义,生物信息学在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研究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方法:本文对目前研究最早最成熟的真核模式生物酿酒酵母基因组转录调控位点生物信息学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本文总结了常用的转录因子相关的数据库、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表示方法、预测算法,并简要阐述了调控网络的类型和研究现状。结论: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真核生物的转录水平调控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 转录调控位点 生物信息学
原文传递
中药治疗对β-珠蛋白基因簇位点调控区高敏位点2与核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柴立民 吴志奎 +2 位作者 张新华 刘志昂 蔡辉国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9-241,i002,共4页
目的 探讨中药益髓生血颗粒调控 β- 珠蛋白mRNA的分子机制。 方法 中药治疗 3个月 ,分别提取正常人和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有核细胞的核蛋白 ;采用凝胶滞后实验 ,将核蛋白与HS2位点序列探针结合后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 ,观察电泳... 目的 探讨中药益髓生血颗粒调控 β- 珠蛋白mRNA的分子机制。 方法 中药治疗 3个月 ,分别提取正常人和患者治疗前后骨髓有核细胞的核蛋白 ;采用凝胶滞后实验 ,将核蛋白与HS2位点序列探针结合后 ,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 ,观察电泳图谱的改变。结果 患者治疗前的核蛋白与探针结合后的电泳速率与正常人存在明显差异 ,而患者治疗后核蛋白与探针结合后与正常人的电泳图谱接近。结论 中药治疗后影响 β- 珠蛋白基因簇位点调控区HS2位点与核蛋白因子GATA 1的结合作用 ,这可能是中药治疗本病的分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β珠蛋白基因簇位点调控 DNASEI 高敏位点2 核蛋白 结合作用
下载PDF
真核基因转录激活的多位点协同调控 被引量:14
6
作者 薛文 王进 +2 位作者 黄启来 郑伟娟 华子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0-513,共4页
真核基因的转录激活具有协同性的特征 ,表现为多个转录调控位点的共同作用效果大于每个位点单独作用之和 ,受多个位点调控的基因转录呈S型曲线 .多个激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蛋白与各DNA位点的协同结合以及激活蛋白与转录机器的协... 真核基因的转录激活具有协同性的特征 ,表现为多个转录调控位点的共同作用效果大于每个位点单独作用之和 ,受多个位点调控的基因转录呈S型曲线 .多个激活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激活蛋白与各DNA位点的协同结合以及激活蛋白与转录机器的协同作用 ,三种途径都对协同性转录激活行为产生影响 .协同性转录激活的本质是多个结合在调控位点上的激活蛋白之间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 .多位点的协同转录调控机制有助于理解生物的多种调控过程和建立基因调控网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核基因 转录激活 位点协同调控
下载PDF
猪THRSP基因5’调控区多位点SNP联合效率的研究
7
作者 谢亚男 焦明慧 +5 位作者 陈宏权 潘中婷 陈公伟 周梅 王学故 马帮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8-281,共4页
旨在分析猪THRSP基因5’调控区多位点SNP联合调控THRSP基因表达的效率。实验从猪基因组获取包含多位点SNP的目的片段,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构建表达载体,检测多位点SNP的联合启动效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THRSP基因表... 旨在分析猪THRSP基因5’调控区多位点SNP联合调控THRSP基因表达的效率。实验从猪基因组获取包含多位点SNP的目的片段,利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Basic构建表达载体,检测多位点SNP的联合启动效率,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THRSP基因表达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在5个SNP位点中,TCAGA的启动效率最高,比CTGGA的启动效率高129%,而CCAGA、CTAGA和CTGAT的启动效率较CTGGA分别低99.0%、73.2%和42.6%。TCAGA的启动效率较CCAGA高75.6%,而CCAGA比CTAGA的启动效率高96.6%;报告基因所揭示的SNP启动效率与THRSP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RSP基因 位点SNP联合调控 基因表达 脂肪沉积
下载PDF
3’非翻译区在转录后调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陆 惠汝太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619-625,共7页
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 从生物体的能量消耗最小化原则来讲,生理意义上的基因表达调控多发生在转录水平,尤其是转录伊始不难理解--这样可以避免进行无用的转录过程和mRNA的剪切工作,从而避免了大量的资源浪费.相应地,目前被人们所熟悉的基因表达调控位点几乎都集中在基因的5'端,即转录调控的主要作用位置.然而基因不只有5'端序列,其3'端序列以长度推测亦应富含信息量.目前普遍被接受的一种观点是,基因的3'端,尤其是3'非翻译区涉及了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过程,主要参与mRNA的稳定性、基因表达的定位以及翻译效率等生理进程的调控,具体可能在干细胞增殖分化、性别决定、神经元发生、血红细胞生成等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调控 转录水平 非翻译区 能量消耗 生理意义 mRNA 资源浪费 调控位点 转录调控 生物体
下载PDF
K^+对促进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9
作者 石诚 刘松 堵国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2,共5页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MPH)能催化甲基对硫磷等有机磷化合物中P-O、P-F、P-CN及P-S键的水解。该研究考查了K^+对MPH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K+调控酶蛋白活性的作用位点。酶活分析显示,Pseudomonas sp.WBC-3 MP...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methyl parathion hydrolase,MPH)能催化甲基对硫磷等有机磷化合物中P-O、P-F、P-CN及P-S键的水解。该研究考查了K^+对MPH催化活性的影响,并分析了K+调控酶蛋白活性的作用位点。酶活分析显示,Pseudomonas sp.WBC-3 MPH催化活性随K+浓度增加而迅速提高,MPH在3 mol/L K^+溶液中的催化活性较无K+条件下提高13.39倍。基于MPH进行分子动力学分析,建立了MPH氨基酸残基临近区域K+分布概率的预测方法。预测结果表明,1 mol/L K^+溶液中K+倾向分布于MPH的Asp、Glu、Gln及Asn残基附近,并降低了A85-T95与V323-N329区域的柔性。将A85-T95与V323-N329柔性变化最大的E94与N329分别突变为Ala,使MPH相对活性(1 mol/L K^+溶液/0 mol/LK^+溶液)分别较野生酶降低26%与33%;两者同时突变为Ala,其催化活性降低53%。上述结果表明,K^+通过与E94、N329相互作用来调控MPH催化,为其催化活性的分子改造提供了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对硫磷水解酶 K^+ 分子动力学 离子分布概率 调控位点
下载PDF
基于调控存储位点实现甲苯的“存储-原位氧化”循环净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岚岚 郝泽龙 +2 位作者 刘丹宇 石川 陈冰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06-3711,共6页
“存储-原位氧化”循环净化气态污染物(VOCs)的方法是利用存储材料对VOCs的选择吸附,在室温先将VOCs富集并存储在催化剂上。当存储饱和后,通过升温使催化剂催化氧化活性提高,短时间内将存储的VOCs完全氧化为CO_(2)和H_(2)O,使得催化剂... “存储-原位氧化”循环净化气态污染物(VOCs)的方法是利用存储材料对VOCs的选择吸附,在室温先将VOCs富集并存储在催化剂上。当存储饱和后,通过升温使催化剂催化氧化活性提高,短时间内将存储的VOCs完全氧化为CO_(2)和H_(2)O,使得催化剂得以原位氧化再生。选择分子筛材料用于“存储-原位氧化”循环净化甲苯的关键问题是:大部分的甲苯以物理吸附的形式存储于分子筛催化剂的孔道中,脱附温度低,导致原位催化氧化过程中甲苯未被氧化前就脱附逃逸,造成二次污染。以不同银负载量的Ag_(x)/β-25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XRD和UV-vis对分子筛催化剂表面Ag物种的存在状态进行识别。将Ag物种状态与甲苯程序升温脱附结果定性关联,明确了甲苯在不同状态的Ag物种上的存储强弱。位于离子交换位上的Ag^(+)与甲苯键合最强,其次为Ag_(n)^(δ+)团簇,键合最弱的为金属银粒子。通过控制存储时间,可调控甲苯在Ag_(x)/β-25催化剂上的存储位点,使甲苯优先选择吸附在位于离子交换位上的Ag^(+)或Ag_(n)^(δ+)团簇上,当脱附温度高于氧化温度,即可实现低浓度甲苯的“存储-原位氧化”循环再生净化。通过该研究,可初步得出调控分子筛表面存储位点强弱的方法,并构建适宜的催化剂,为指导设计低浓度甲苯脱除的双功能催化材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苯 银物种存在状态 存储位点调控 “存储-原位氧化”循环
原文传递
Tuning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 effects of electrocatalysts for carbon dioxide reduction reaction 被引量:3
11
作者 Cong Liu Xuanhao Mei +3 位作者 Ce Han Xue Gong Ping Song Weilin Xu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7期1618-1633,共16页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have increased due to 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making the neutraliz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_(2) a pressing issue.As a clean and efficient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electrocatalytic 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have increased due to the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s,making the neutraliz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CO_(2) a pressing issue.As a clean and efficient energy conversion process,electrocatalytic reduction can reduce carbon dioxide into a series of alcohols and acidic organic molecules,which can effectively realize the util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carbon dioxide.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tuning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 effects of catalysts for the electrocatalytic CO_(2) reduction reaction(CO_(2)RR).The tuning strategies for the active sites of catalysts have been reviewed from intrinsic and external perspectives.The structure effects for the CO_(2)RR catalysts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such as tandem catalysis,synergistic effects and confinement catalysis.We expect that this review about tuning strategies and structure effects can provide guidance for designing highly efficient CO_(2)RR electro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RR Tuning strategies Active sites regulation Structure effect Tandem catalysis Synergistic effect
下载PDF
The ATF/CREB site is the key element for transcription of the human RNA methyltransferase like1(RNMTL1) gene, a newly discovered 17p13.3 gene 被引量:2
12
作者 JIANXU JINGDEZH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77-197,共21页
The human RNA methyltransferase like 1 gene (RNMTL1) is one of thirteen newly discovered genes within a 116 Kb segment of the chromosome 17pl3.3 that suffers from a high frequent loss of heterozygosity in human hepato... The human RNA methyltransferase like 1 gene (RNMTL1) is one of thirteen newly discovered genes within a 116 Kb segment of the chromosome 17pl3.3 that suffers from a high frequent loss of heterozygosity in huma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China[1-5]. To understand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underlying transcription control of the RNMTL1 gene in human cancers, we decline using of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where the cis-elements bound by the known transcription factors are primary targets, and carried out the systematic analyses to dissect the promoter structure and identify/characterize the key cis-elements that are responsible for its strong expression in cell. The molecular approaches applied included 1, the primer extension for mapping of the transcription starts; 2, the transient transfection/reporter assays on a large number of deletion and site-specific mutants of the promoter segment for defining the minimal promoter and the crucial elements within; and 3, the electrophoresis mobility shift assay with specific antibodies for reconfirming the nature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and their cognate cis-elements. We have shown that the interaction of an ATF/CREB element (-38 to -31) and its cognate transcription factors play a predominant role in the promoter activity of the RNMTL1 gene. The secondary DNA structures of the ATF/CREB element play a more vital role in the protein-DNA interaction. Finally, we reported a novel mechanism underlying the YY1 mediated transcription repression, namely, the ATF/CREB dependent transcription-repression by YY1 is executed in absence of its own sequence-specific bin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MTL1 gene ATF/CREB YY1 transcription regulation chromosome 17p133
下载PDF
BMP-6 inhibits microRNA-21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through repressing 6EF1 and AP-1 被引量:43
13
作者 Jun Du Shuang Yang Di An Fen Hu Wei Yuan Chunli Zhai Tianhui Zhu 《Cell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4期487-496,共10页
MicroRNAs (miRNAs), which are small noncoding RNA molecul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process. The microRNA-21 gene (miR-21)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highly expressed in various s... MicroRNAs (miRNAs), which are small noncoding RNA molecul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the 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process. The microRNA-21 gene (miR-21) has been reported to be highly expressed in various solid tumors, including breast cancer.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6 (BMP-6) has been identified as an inhibitor of breast cancer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 through rescuing E-cadherin expression. We initiated experi- ments to identify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iR-21 and BMP-6 in breast cancer progression. Real-time PCR analysis showed that miR-21 expression was very high in MDA-MB-231 cells that expressed little BMP-6. A reverse correla- tion between BMP-6 and miR-21 was also determined in breast cancer tissue samples. Moreover, BMP-6 inhibited miR-21 transcription in MDA-MB-231 cells.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how BMP-6 inhibited the miR-21 promoter (miPPR-21), w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miPPR-21 reporters. Luciferase assay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MP-6 inhibited miPPR-21 activity through the E2-box and AP-l-binding sites. 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both δEF1 and TPA in- duced miR-21 expression. Using site-directed mutation and CHIP assay, we found that δEF1 induced miPPR-21 ac- tivity by binding to the E2-box on miPPR-21. Moreover, TPA triggered miPPR-21 activity through the AP-I binding sites. BMP-6 treatment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binding of these factors to miPPR-21 by de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δEF1 and c-Fos/c-Jun. W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BMP-6-induced downregulation of miR-21 modified the activ- ity of PDCD4 3'UTR and inhibited MDA-MB-231 cell invasion. δEF1 overexpression and TPA induction blocked this inhibitory effect of BMP-6. In conclusion, BMP-6-induced inhibition of miR-21 suggests that BMP-6 may function as an anti-metastasis factor by a mechanism involving transcriptional repression of miR-21 in breast canc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MP-6 MICRORNA-21 AP-1 5EF 1 breast cancer invasion
下载PDF
Peak identification for ChlP-seq data with no controls
14
作者 Yanfeng ZHANG Bing SU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I0059-I0066,共8页
Chromatin immtmo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sequencing (ChlP-sec0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for genome-wide profiling of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s this technique enables dissection of th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Chromatin immtmoprecipitation followed by sequencing (ChlP-sec0 is increasingly being used for genome-wide profiling of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as this technique enables dissection of the gene regulatory networks. With input as control, a variety of statistical methods have been proposed for identifying the enriched regions in the genome, i.e., the transcriptional factor binding sites and chromatin modifications. However, when there are no controls, whether peak calling is still reliable awaits systematic evaluations. To address this question, we used a Bayesian framework approach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peak calling without controls (PCWC). Using several different types of ChlP-seq data, we demonstrated the relatively high accuracy of PCWC with less than a 5% false discovery rate (FDR). Compared with previously published methods, e.g., the model-based analysis of ChlP-seq (MACS), PCWC is reliable with lower FDR. Furthermore, to interpret the b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the called peaks, in combination with microarray gene expression data, gene ontology annotation and subsequent motif discovery, our results indicate PCWC possesses a high efficiency. Additionally, using in silico data, only a small number of peaks were identified, suggesting the significantly low FDR for PCW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P-SEQ BAYESIAN Peak calling Gene regulation
下载PDF
核糖体蛋白基因上游转录调控元件协同作用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邵斌 《生物数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84-492,共9页
在对酵母基因上游区调控位点的研究中发现,具有高转录水平的基因几乎都是编码核糖体蛋白的,在低转录水平的基因中却没有发现核糖体蛋白基因,这一现象似乎提示着核糖体蛋白基因上游序列中含有较多潜在的有利于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在对酵母基因上游区调控位点的研究中发现,具有高转录水平的基因几乎都是编码核糖体蛋白的,在低转录水平的基因中却没有发现核糖体蛋白基因,这一现象似乎提示着核糖体蛋白基因上游序列中含有较多潜在的有利于基因转录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了能对核糖体蛋白基因上游序列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本文采用多种统计方法从不同角度探测了核糖体蛋白基因上游序列中潜在的转录正调控位点,并对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协同作用模式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糖体蛋白基因 基因上游 寡核苷酸 频率分析 转录调控位点 协同作用
原文传递
苗草专用型大麦品种鉴定及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6
作者 马敏虎 常华瑜 +4 位作者 陈朝燕 仁增 刘廷辉 邢国芳 郭刚刚 《作物学报》 CAS 2025年第1期91-102,共12页
苗草工厂为实现草食动物的饲草周年供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苗草生产的品种需求,本研究对124份中国大麦育成品种(系)与种质开展了苗草转化率鉴定和生物量调控位点发掘。结果显示,大麦种子萌动后,水培条件下苗草生物量呈指数增长趋... 苗草工厂为实现草食动物的饲草周年供应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针对苗草生产的品种需求,本研究对124份中国大麦育成品种(系)与种质开展了苗草转化率鉴定和生物量调控位点发掘。结果显示,大麦种子萌动后,水培条件下苗草生物量呈指数增长趋势并在7 d后进入平台期。在植物工厂条件下,鉴定出冬青16、扎青6号等10个高苗草转化率品种且分析发现苗草生物量与籽粒千粒重呈一定的负相关。进一步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鉴定到12个苗草生物量相关QTL位点,从中预测出8个调控苗草生物量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不仅为大麦苗草工厂化生产筛选出高转化率品种,同时也为苗草专用型大麦品种的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苗草 生物量调控位点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下载PDF
一种新的调控型遗传变异与中国人群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小琪 司妮平 +6 位作者 付晓宇 程静雯 秦娜 刘逸辰 田甜 马红霞 褚敏捷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053-2059,共7页
目的调控型数量性状位点(regQTL)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三维角度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重要生物信号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拟探讨regQTL-SNPs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基于regQTL理论,利用已知的肺癌regQTL-SNPs数据库,筛选出全基因组... 目的调控型数量性状位点(regQTL)理论可以帮助研究者从三维角度评估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对重要生物信号的调控作用。本研究拟探讨regQTL-SNPs对肺癌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基于regQTL理论,利用已知的肺癌regQTL-SNPs数据库,筛选出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报道的肺癌易感区域中发挥regQTL功能的SNPs。并通过两阶段病例-对照研究(初筛阶段:2331例肺癌病例和3077例健康对照;验证阶段:626例肺癌病例和667例健康对照),进一步明确上述regQTL-SNPs与肺癌易感性的关联。结果在肺癌GWAS已报道的易感区域中,共筛选出8个regQTL-SNPs。人群易感性分析的初筛阶段,研究结果显示3个regQTL-SNPs与肺癌的发病风险存在统计学关联(P<0.05),验证阶段结果显示,位于ADRA1A基因上的rs6998591突变等位基因T可以显著增加肺癌的发病风险(相加模型:OR=1.33,95%CI:1.01~1.74,P=0.040),而位于ACTA2基因上的rs11202916突变等位基因G可以明显降低肺癌的发病风险(隐性模型:OR=0.71,95%CI:0.52~0.96,P=0.026)。分层分析结果显示,rs6998591的突变等位基因T显著增加肺鳞癌的发病风险(相加模型:OR=1.53,95%CI:1.01~2.32,P=0.043),而rs11202916的突变等位基因G显著降低肺腺癌的发病风险(相加模型:OR=0.83,95%CI:0.69~0.98,P=0.031)。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分析显示携带rs6998591突变等位基因T且吸烟的个体与不携带rs6998591突变等位基因T且不吸烟的个体相比,肺癌的发病风险增加235%(OR=3.35,95%CI:2.10~5.34,P<0.001)。结论肺癌GWAS已报道的易感区域中存在2个发挥regQTL功能的SNPs,并且可以显著影响肺癌的易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调控型数量性状位点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文传递
基于重组酶和终止子的状态调控开关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嵩元 邱建辉 +4 位作者 王宣 董一名 李昱龙 张益豪 欧阳颀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74-1885,共12页
合成生物学研究常用基因开关来调控细胞的状态以实现相应功能。已有的基因开关往往需要持续的输入信号来维持特定的开关状态,开关功能的维持需要持续消耗能量,并且对扰动较为敏感。文中利用了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倒位效应反转终止子,构... 合成生物学研究常用基因开关来调控细胞的状态以实现相应功能。已有的基因开关往往需要持续的输入信号来维持特定的开关状态,开关功能的维持需要持续消耗能量,并且对扰动较为敏感。文中利用了位点特异性重组酶的倒位效应反转终止子,构建了一种转录层次的状态调控开关,使得脉冲信号即可触发开关状态改变,并在下一次信号来临前稳定维持当前状态。应用自下而上的工程化思想,文中先后对重组酶和终止子进行了单独表征和组合表征,探究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筛选出了相互兼容的组合,成功实现了细胞的单次、二次状态切换。最后,此开关成功地被用于构建生物七段译码器,显示出了其较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点特异性重组酶 终止子 调控开关 状态转换
原文传递
人体Notch家族4种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比较 被引量:2
19
作者 卢庭婷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304-310,共7页
在生命有机体内,Notch信号通路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通路。在哺乳动物中,特别是在人类中,存在有4种不同功能的Notch蛋白(Notch1、2、3、4)。Notch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从4种Notch蛋白的结构域、结合位点、调控上游位点... 在生命有机体内,Notch信号通路是一类非常重要的通路。在哺乳动物中,特别是在人类中,存在有4种不同功能的Notch蛋白(Notch1、2、3、4)。Notch蛋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将从4种Notch蛋白的结构域、结合位点、调控上游位点及组织特异性方面来阐述它们之间的相似点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TCH信号通路 结构域 结合位点 调控上游位点 组织特异性
原文传递
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生产戊二酸
20
作者 张芝兰 高聪 +5 位作者 郭亮 陈修来 魏婉清 吴静 宋伟 刘立明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40-1351,共11页
戊二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在化工、农业和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戊二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存在合成路径冗长、辅因子消耗多和产物得率低等问题。为开发高效的戊二酸合成方法,将酶工程与代谢工程相结合,构建了一条以葡萄糖为底物... 戊二酸是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在化工、农业和医药等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目前,戊二酸的生物合成途径存在合成路径冗长、辅因子消耗多和产物得率低等问题。为开发高效的戊二酸合成方法,将酶工程与代谢工程相结合,构建了一条以葡萄糖为底物生产戊二酸的新途径。首先,通过数据库挖掘设计了一条由赖氨酸α氧化酶(LO)、单胺氧化酶(MAO)、α-酮酸脱羧酶(KDC)和醛脱氢酶(ALDH)组成的新型催化途径,引入赖氨酸生产菌株Escherichia coli(E.coli)CCTCC M2019435后实现了戊二酸的从头合成;为进一步提高该路径的合成效率,针对路径的限速酶Kp ALDH进行理性分析和蛋白质改造,使酶的酶活提高了61.0倍;在此基础上,通过代谢工程强化限速酶Kp ALDH的表达并阻断副产物乙酸代谢支路,使戊二酸得率提高了1.0倍;最后,优化戊二酸发酵条件,发酵结束时戊二酸产量提高到62.0 g/L,生产强度和得率分别达到1.7(g/L)/h和0.3 g/g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二酸 新路径 蛋白质改造 核糖体结合位点(RBS)调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