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页岩气成藏模式研究 被引量:43
1
作者 刘成林 葛岩 +2 位作者 范柏江 公王斌 朱玉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 通过将页岩气与煤层气、深盆气的成藏条件进行对比,总结了页岩气藏的物质来源、储集条件、运聚条件、成藏要求与保存条件,建立了页岩气成藏模式。将页岩气成藏分为早期运聚成藏、中期原地聚集成藏和晚期裂缝调整成藏3个阶段,并结合实例分析了页岩气各阶段的成藏特征。在与美国页岩气藏储集参数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对页岩气的3种成藏模式进行了总结。早期运聚成藏阶段主要生成生物气,气体主要以游离相和溶解相的形式运移至构造高部位,保存于泥页岩原生孔隙中;中期原地聚集成藏阶段页岩开始大量生成热解气和裂解气,并在不同的构造部位形成异常压力体系,页岩气主要表现为原地聚集,气体主要保存于次生孔隙和少量原生孔隙和微裂缝中;晚期裂缝调整成藏阶段主要生成干气,页岩内部构造及成岩裂缝大量发育,相对封闭的压力体系遭到破坏,裂缝沟通不同的封闭体系,页岩气可调整成藏,由构造低部位向高部位短距离运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气源岩 成藏模式 原地聚集 调整成藏
下载PDF
哈得逊油藏东河砂岩古油藏调整过程模拟
2
作者 席家辉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4期578-580,584,共4页
利用前人对哈得逊油田调整过程的认识及相应的地质图件,并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对研究区自二叠纪以来的流体势演化进行了分析,建立起油藏调整地质模型,对古油藏原油调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确实存在从乡3井古油藏向目前... 利用前人对哈得逊油田调整过程的认识及相应的地质图件,并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对研究区自二叠纪以来的流体势演化进行了分析,建立起油藏调整地质模型,对古油藏原油调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确实存在从乡3井古油藏向目前哈得逊油田构造高点进行调整和重新成藏的条件。白垩纪末,乡3井古油藏的原油向南东方向调整,调整形成以S108井为中心的古油藏;之后,原油持续向南调整,到上新世早期形成以哈得113为中心的古哈得逊油藏,并在上新世期间基本保持稳定;第四纪以来,哈得逊油田发生了明显的调整,在约1 Ma的时间内调整到目前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得逊油田 东河砂岩 油藏模拟 成藏调整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深部煤系地层油气成藏机理与模式 被引量:6
3
作者 杨润泽 刘海涛 +2 位作者 李宏军 赵长毅 李传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74-1090,共17页
煤系地层中往往包含了源内成藏、调整成藏等多种类型油气藏,特别是在经历多期构造活动的盆地中,煤系地层油气成藏类型多、成藏机制复杂。为揭示深部煤系地层油气成藏机制,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从区域构造演化史出... 煤系地层中往往包含了源内成藏、调整成藏等多种类型油气藏,特别是在经历多期构造活动的盆地中,煤系地层油气成藏类型多、成藏机制复杂。为揭示深部煤系地层油气成藏机制,以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为例,从区域构造演化史出发,通过岩心观察、煤系烃源岩地球化学测试、镜下薄片观察、包裹体测试及典型油气藏剖面解析等多种手段,结合地层埋藏史和热史,明确了煤系地层油气成藏机制,建立了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黄骅坳陷古生界含油气系统存在源下、源内、源上3种成藏组合;区域构造演化控制了烃源岩早、晚2次生烃过程,呈现“早油晚气”的生烃特征;油气2期成藏,第一期成藏发生于中白垩世,低熟原油和少量天然气主要储集于粒间孔及溶蚀孔隙中,晚白垩世的构造抬升使古油藏遭受破坏。第二期成藏发生于古近纪中期至今,大量天然气和高熟原油主要储集于溶蚀孔隙和构造裂缝中;烃源岩成熟演化、储层改造及构造活动共同控制了黄骅坳陷煤系油气成藏。基于上述认识,提出煤系油气“中转站”成藏模式,即油气优先在源内或近源储集体中聚集,后期由于构造活动改造,油气由“中转站”向其他油气低势区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油气 生烃史 成藏组合 成藏机制 调整成藏 黄骅坳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