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丽 陈晓莉 +1 位作者 但玉娇 徐智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84-1389,共6页
目的:评估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5/2022-01本院眼科中心进行AGV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8例7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AGV植入术组(43眼,使用四环单... 目的:评估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引流管结扎技术在Ahmed青光眼阀(AGV)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2020-05/2022-01本院眼科中心进行AGV植入术治疗的难治性青光眼患者78例78眼,按手术方式分为改良AGV植入术组(43眼,使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对引流管进行结扎)和传统AGV植入组(35眼,不使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对引流管进行结扎)。随访6mo,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 1、2wk, 1、6mo眼压,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 1、2wk, 1、6mo眼压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组间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均无差异(均P>0.05)。术后1wk,改良AGV植入术组和传统AGV植入组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5%和23%(P<0.05)。术后6mo,改良AGV植入术组总体成功率为98%,传统AGV植入组为89%(P>0.05)。结论:AGV植入术中采用四环单结调整缝线结扎引流管可以有效降低眼压,减少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手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环单结 调整缝线 青光眼阀 浅前房
下载PDF
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临床观察
2
作者 王克年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眼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丝裂霉素联...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眼科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小梁切除术,观察组患者实施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0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眼压水平为(10.50±4.00)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2±5.20)mmHg;Ⅰ度、Ⅱ度、Ⅲ度浅前房发生率分别为20.00%,4.00%,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8.00%,18.00%,10.00%;视力进步率、不变率、退步率分别为70.00%,28.00%,2.00%,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2.00%,52.00%,6.00%;Shirmer I试验(SIt)泪液分泌、角膜荧光素染色(FSC)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前房深度(ACD)和视盘面积/视杯面积(C/D)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满意度为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0%(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2.00%(P<0.05)。结论丝裂霉素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较好,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浅前房分度、眼压和视力,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 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范松涛 张丰菊 孙洪臣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67-367,共1页
关键词 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 临床观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青光眼患者 继发性青光眼 术前视力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调整缝线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4
作者 俞萍萍 朱玉枫 马纲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9期1212-1212,共1页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巩膜瓣调整缝线 丝裂霉素C 治疗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调整缝线术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余业明 李艳春 +2 位作者 韦思广 姜俊 张玉娟 《海南医学》 CAS 2007年第11期134-135,共2页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的效果。方法将68例71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7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单条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4眼行常规...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的效果。方法将68例71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37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联合巩膜瓣单条可调整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3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所有病例术前术后视力不变或增减一行,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比例均较对照组高(P<0.05),浅前房的出现比例比对照组少,差异有高度显著性意义(P<0.01),无明显并发症,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小梁切除术中应用MMC及可调整缝线可减少手术并发症,防止滤过道粘连阻塞,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提高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眼外肌调整缝线在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唐晓蕾 王晓莉 +2 位作者 陈小虎 张然 曾晓红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777-779,共3页
目的:探讨眼外肌调整缝线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患儿术前为中度远视,且术前配戴足度镜矫正屈光不正>6mo,非调节部分的斜视度稳定在+20△^+35△... 目的:探讨眼外肌调整缝线矫正儿童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患儿行双眼内直肌后徙联合调整缝线手术。患儿术前为中度远视,且术前配戴足度镜矫正屈光不正>6mo,非调节部分的斜视度稳定在+20△^+35△范围内。术中双内直肌后退3~5mm,保留1~2mm缝线调整量,术后第1d根据眼位调整缝线。术后1wk;1,3,6,12mo随访,观察眼位、残余斜视度和视功能情况。结果:术后第1d缝线原位眼位即达正位22例,6例过矫,2例欠矫,正位率为73%。经过缝线调整,正位率达到100%。术后1 wk;1,3,6,12 mo残余视近斜视度分别为+5.9△±2.8△,+4.4△±4.3△,+3.8△±3.6△,+2.9△±3.5△,+2.7△±4.1△,视远斜视度分别为+5.6△±3.2△,+4.0△±3.1△,+3.4△±3.4△,+2.5△±3.4△,+2.3△±3.9△。术后1,6,12mo分别与术后1wk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双眼单视功能者13例(43%),术后有双眼单视功能者23例(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整缝线的手术方式可以更准确的一次性矫正部分调节性内斜视,有效的减少术后过矫或欠矫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外肌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 调整缝线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伊恩晖 张德秀 +1 位作者 王懿 赵宏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9期1231-1233,共3页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1例43眼,巩膜瓣可调整缝线... 目的:观察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4例87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房角检查须行滤过手术者,将其随机分为单纯小梁切除术组(对照组)31例43眼,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小梁切除术组(观察组)33例44眼,比较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最佳矫正视力;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两组术后1周低眼压和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视野和晶体混浊程度较术前无进展征象;两组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2个月眼压和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巩膜瓣可调整缝线联合前房注气术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简单有效、经济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调整缝线 前房注气 小梁切除术 低眼压 浅前房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加可调整缝线 被引量:9
8
作者 苏玉英 张安民 李存义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98例(124眼)。其中实验组45例(56眼),对照组53例(68眼),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98例(124眼)。其中实验组45例(56眼),对照组53例(68眼),实验组采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纯小梁切除术并对手术疗效、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两组术后眼压控制理想;术后浅前房、低眼压、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的发生率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硅著性(P<0.05);平均住院时间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应用使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更为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原发性青光眼 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代志强 王保君 +1 位作者 杨华 李新民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82-885,共4页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及术后屈光度稳定的时间。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眼科收治的7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患者40例40眼,对照组为...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对角膜散光的影响及术后屈光度稳定的时间。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7月于我院眼科收治的70例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为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患者40例40眼,对照组为单纯小梁切除术者30例30眼。检查记录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可调整缝线拆除前)、1个月、3个月的角膜地形图、角膜曲率、屈光度及眼压情况。结果术后2组各时间点屈光度及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1周角膜散光:试验组(3.80±1.31)D和对照组(1.42±0.32)D与术前(1.48±0.79)D、(1.12±0.36)D相比,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角膜散光术后1个月(1.50±0.71)D、(1.24±0.31)D及3个月(1.36±0.61)D、(1.09±0.34)D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周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散光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及3个月试验组与对照组角膜散光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术后1个月角膜散光虽较术后3个月时偏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对照组顺规性散光眼数分别是33眼、22眼(P=0.36)。结论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可调整缝线拆除前)角膜散光度数明显增加,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明显减少,至3个月趋于稳定,术后3个月时角膜散光以顺规性散光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角膜散光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0
作者 谢依明 刘元荣 +1 位作者 吴玉莲 丘亮辉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26-328,共3页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我院近3年来小梁切除术98例,术中采用巩膜瓣下放置含丝裂霉素C棉片2~5分钟,然后迅速以平衡盐溶液冲洗,切除2mm×3mm包括小梁在内的深层角巩膜缘组织,并做虹膜根部切除,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巩膜瓣2~4针后,再于巩膜瓣一侧或两侧作1条或2条型巩膜瓣缝合。形成前房。术后2周、3月、1年及1.5年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滤过泡等情况。结果 术后眼压控制良好,Ⅰ、Ⅱ度浅前房发生率低,滤过泡形成良好,43%视力保持不变或改善,炎症反应轻,并发症少。结论 丝裂霉素C可提高小梁切除术后眼压控制率,联合可调整缝线,可有效控制术后滤过水平,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手术方法 治疗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巩膜瓣可调整缝线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4
11
作者 彭爱民 周辉 汪昌运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46-748,共3页
目的 观运用丝裂霉素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 60例(60眼 )青光眼分为实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级 )。A ,B两组均运用丝裂霉素 ,A组术中加缝 2针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比较两组术后前房... 目的 观运用丝裂霉素后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 60例(60眼 )青光眼分为实验组 (A组 )和对照组 (B级 )。A ,B两组均运用丝裂霉素 ,A组术中加缝 2针可调整巩膜瓣缝线。比较两组术后前房形成、眼压、滤过泡情况及并发症。结果 A组发生浅前房 5例 ,B组发生 10例。A组和B组术后眼压在术后 2周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两组术后功能性滤泡形成率分别为 83 2 8%± 7 2 %和 71 43 %± 9 4%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且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运用丝裂霉素的小梁切除术作可调整巩膜瓣缝线后 ,不仅能调控房水滤过量 ,而且能明显减少并发症 ,提高手术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MMC与5-FU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3
12
作者 陈晓莉 宾莉 徐智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6-1908,共3页
目的:对比分析青光眼患者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本院2016-06/2017-10的71例71眼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 目的:对比分析青光眼患者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中使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与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的临床预后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选取本院2016-06/2017-10的71例71眼青光眼(包括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两组,其中MMC组36例,5-FU组35例,均给予联合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分别使用MMC、5-FU抗瘢痕治疗,术后随访6mo,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眼压控制疗效、滤过泡形态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MMC组患者术后眼压控制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MMC组总手术成功率与5-FU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MMC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高于5-FU组,MMC组非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低于5-FU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MC组与5-FU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MMC及5-FU作为抗瘢痕药均能提高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的成功率,MMC能将眼压降到更低,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方面MMC优于5-FU,根据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MMC与5-FU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使用5-FU时需术后多次分离滤过泡及结膜下再次注射5-F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5-氟尿嘧啶 预后
下载PDF
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瑞夫 高晓唯 +2 位作者 闫希冬 董晓云 吉秀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3期821-822,共2页
目的:观察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3例(343眼)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12.4%,对照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为25.5%,经统计学... 目的:观察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73例(343眼)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两组术后眼压、前房及并发症的情况,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12.4%,对照组术后低眼压发生率为25.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2.2%,对照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为8.5%,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9.6%,对照组术后前房出血,脉络膜脱离,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36.4%,差异有显著性(P<0.005),出院时两组间功能性滤过泡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二次可调整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疗效确切并可增加手术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 被引量:22
14
作者 陈瑛 杨国华 刘阳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77-679,共3页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5 8例 ( 70眼 ) ,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 0 2~ 0 3mg/mL ,时间为 2~ 4分钟 ;巩膜瓣两侧作 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 目的 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效果。方法 首次接受小梁切除术的病例 5 8例 ( 70眼 ) ,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 0 2~ 0 3mg/mL ,时间为 2~ 4分钟 ;巩膜瓣两侧作 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 8 3± 1 5月 ,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 ;术后 1年 ,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 82 86% ;无低眼压性黄斑病变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下载PDF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静 陈海波 史贻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2294-2296,共3页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 目的:评估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的近期安全性及远期降眼压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120眼)随机分为对照组(62例62眼)和实验组(58例58眼),对照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随访1年,观察术后眼压,前房深度及滤过泡情况。结果:实验组拆除可调整缝线后,3眼(5.17%)出现Ⅰ度浅前房,对照组Ⅰ度浅前房8眼,Ⅱ度浅前房1眼(共14.5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1年,实验组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及眼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巩膜瓣下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联合可调整缝线治疗青光眼安全可行,能有效控制眼压,无明显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双池效应式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下载PDF
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对儿童水平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的影响探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滑会兰 苏鸣 +2 位作者 陈璐 尚李娅 刘丽芳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95-99,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对儿童水平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147眼)水平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 目的探讨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对儿童水平斜视术后眼球屈光状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110例(147眼)水平斜视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入选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切口进行直肌调整缝线术,观察组患儿采用改良Parks切口进行直肌调整缝线术。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手术前后眼球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差值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1周,观察组患儿手术前后球镜屈光度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2个月、4个月、8个月,两组患儿手术前后球镜屈光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术后1周和1个月,观察组患儿柱镜屈光度差值均显著大于同期对照组(P_均<0.05);术后2个月、4个月、8个月,两组患儿柱镜屈光度差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儿中央、鼻侧、颞侧、下方角膜曲率差值大于对照组(P_均<0.05),两组患儿上方角膜曲率差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儿中央、鼻侧、颞侧、上方、下方角膜曲率差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_均> 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0.927,P> 0.05)。结论改良Parks切口直肌调整缝线术治疗儿童水平斜视效果显著,可改善眼球屈光度,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Parks切口 直肌调整缝线术 水平斜视 屈光度
下载PDF
巩膜瓣可调整缝线预防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效果观察 被引量:6
17
作者 罗谦 杨影 +1 位作者 樊映川 程依琏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9年第5期81-82,共2页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88例(100眼)青光眼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组(47眼)和调整缝线组(53眼),常规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调整缝线组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情况。结果调整缝... 目的观察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88例(100眼)青光眼患者按就诊单双号随机分为常规组(47眼)和调整缝线组(53眼),常规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术,调整缝线组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眼压、前房情况。结果调整缝线组术后浅前房3眼(5.6%),常规组术后浅前房16眼(3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两组术后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青光眼行可调整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使术后前房迅速形成,减少浅前房发生率,形成功能性滤过泡,从而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调整缝线 浅前房
下载PDF
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书扬 邝国平 +3 位作者 谢丽莲 朱俊东 谭湘莲 武正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8期1495-1496,共2页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8例7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可调整缝线术治疗,术后随访3~12mo。结果:两组患者术... 目的:探讨可调整缝线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8例7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法+小梁切除+可调整缝线术治疗,术后随访3~12mo。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mo随访,视力≥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6~12mo中观察组视力≥0.5明显多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d对照组前房出现渗出物多于观察组,两者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中应用可调整缝线能够减少前房渗出,降低眼压,在联合手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小梁切除术 青光眼 白内障 调整缝线
下载PDF
联合MMC及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廖沁 张娣 杨静 《四川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296-1298,共3页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 C 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的病例52例(52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4mg/mL,时间为2~4min,巩膜瓣两侧做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丝裂霉素 C 和可调整缝线的小梁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效果。方法首次接受小梁切除的病例52例(52眼),术中丝裂霉素C的浓度为0.2~0.4mg/mL,时间为2~4min,巩膜瓣两侧做2条可调整缝线。临床观察指标包括术后眼压、滤过泡、前房及并发症。结果所有病例平均随访(8.94±1.21)月,术后各时期的眼压与术前眼压比较均明显下降;无低压性黄斑病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整缝线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眼内压,稳定前房,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C 调整缝线 浅前房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中不同可调整缝线对眼表的影响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静 钟兴武 +2 位作者 史贻玉 陈海波 邢建强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6年第4期270-272,共3页
目的利用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小梁切除术中角膜埋线式及角膜打结式调整缝线对眼表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根据术中调整缝线的缝合方式随机分为2组:A组(角膜埋线组)和B组(角膜打结组),分别于术后... 目的利用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小梁切除术中角膜埋线式及角膜打结式调整缝线对眼表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0例(100眼),根据术中调整缝线的缝合方式随机分为2组:A组(角膜埋线组)和B组(角膜打结组),分别于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行主观干眼症状问卷评分,利用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TMH)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SCSF)。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 d及1周A组的主观干眼症状评分、BUT、TMH及SCSF等指标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2组间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角膜打结式可调整缝线相比,角膜埋线式可调整缝线在术后早期对眼表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表 调整缝线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