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仪器烈度与调查烈度对比分析
1
作者 杜方 李俊 +5 位作者 江鹏 朱永莉 李萍萍 苏金蓉 梁明剑 吴江 《四川地震》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基于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调查烈度和强震仪记录数据,采用四川省地震局强震动监测技术组计算得到的各台仪器烈度值,绘制了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与调查烈度等震线和仪器烈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了芦山M_(S)7.0地... 基于2013年四川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调查烈度和强震仪记录数据,采用四川省地震局强震动监测技术组计算得到的各台仪器烈度值,绘制了芦山M_(S)7.0地震宏观调查点与调查烈度等震线和仪器烈度等值线分布图,分析了芦山M_(S)7.0地震的仪器烈度与调查烈度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仪器烈度与调查烈度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仪器烈度Ⅵ度点在调查烈度Ⅵ度以上区域总体占比为88.24%,仪器烈度Ⅶ度点在调查烈度Ⅶ度以上区域内总体占比为81.82%;仪器烈度的等值线高值范围可较好展示出地震灾害的程度;仪器烈度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可表征芦山M_(S)7.0的发震断裂的控制作用,仪器烈度的等值线区总体呈现沿龙门山断裂带方向相对于垂直方向衰减慢;仪器烈度的等值线区发震断裂上盘影响范围相对发震断裂下盘影响范围大;仪器烈度分布与调查烈度分布既有对应关系又存在差异,这在震后短时间内灾区的震灾信息尚不清楚的情况下,能够快速对可能的震害涉及范围、人员伤亡分布、经济损失和生命线工程等损失作出预估,仪器烈度分布可以为应急救援决策、救灾方案制定和救灾力量部署等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M_(S)7.0地震 调查烈度 仪器烈度 强震动 地震灾害
下载PDF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台仪器烈度与调查点烈度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冯蔚 姜立新 +2 位作者 杨天青 李洋 郑通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22-229,共8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该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的1次强震,但并非余震。文中利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等效峰值加速度A0.5换算地震仪器烈度,并且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km内... 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段,该地震是继汶川8.0级地震后的1次强震,但并非余震。文中利用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的强震记录计算等效峰值加速度A0.5换算地震仪器烈度,并且将地震仪器烈度与强震台站周边5km内调查点烈度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芦山地震的仪器烈度与周边调查点烈度吻合度58.6%,且偏差不超过1度。然而,即使宏观烈度相同,观测地面运动参数也存在较大离散度。但在缺少现场调查的震后初期,地震仪器烈度有可能为地震烈度范围判断提供定量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地震烈度 仪器烈度 调查烈度
下载PDF
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的地震构造背景及烈度调查 被引量:3
3
作者 杜桂林 曲均浩 +3 位作者 葛孚刚 崔居全 荆强 赵永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5-191,263,共7页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 通过开展野外调查、震源深度校核、震源机制解反演等多项工作,综合研究了2011年7月威海地震序列。利用P波初动方法反演震群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本次震群的破裂方式均为走滑型,节面Ⅰ(走向北东向)是最可能的破裂面。结合已有的研究成果,初步推断震群的发生受北东向断裂的控制。通过识别地震波形的Pn震相和sPn震相,计算得到地震震源深度,推测本次地震发生在上地壳。由于震源深度较浅,地震烈度调查工作表明震中最大烈度能达到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威海 烈度调查 震源深度 震源机制解 地震构造背景
下载PDF
快速烈度调查系统探索与实现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东平 龚俊 +2 位作者 沈晓健 陈军辉 张薇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38-242,264,共5页
介绍了快速烈度调查系统的设计原则、系统构建及实现方法,并将之利用到地震演习中,结果显示,应用该系统可以快速计算灾情空间分布,快速得到烈度分布模拟结果,提高了地震现场宏观震害的调查效率。
关键词 烈度调查 GIS 人机交互系统 灾情分布 地震应急指挥
下载PDF
新疆喀什乌恰交汇区仪器烈度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文倩 何金刚 +1 位作者 陈向军 朱皓清 《内陆地震》 2018年第3期213-220,共8页
收集了该地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历年来具有现场调查资料的9次地震27组强震动记录和4组测震记录,同时采用EXSIM12程序模拟11组地震动记录,根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了仪器烈度值,并与已有现场调查烈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 收集了该地区截止到2015年12月31日历年来具有现场调查资料的9次地震27组强震动记录和4组测震记录,同时采用EXSIM12程序模拟11组地震动记录,根据《仪器地震烈度计算暂行规程》计算了仪器烈度值,并与已有现场调查烈度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仪器烈度和现场调查烈度之间的关系式。以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M_S6. 7地震为例对这一关系式进行验证,发现换算后的仪器烈度与实际情况更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烈度 仪器烈度 回归分析 强震动记录
下载PDF
基于衰减关系的城镇烈度发生概率快速估计
6
作者 冯静 高孟潭 陈鲲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3-560,2,共8页
震后快速产出的震动烈度分布是地震应急救援非常有效的依据,通常由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经验关系给出.有台站的场点,地震动参数可以直接由台站数据给出确定性的结果;而无台站的场点,地震动参数只能由衰减关系给出估计值.目前我国台站覆盖... 震后快速产出的震动烈度分布是地震应急救援非常有效的依据,通常由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经验关系给出.有台站的场点,地震动参数可以直接由台站数据给出确定性的结果;而无台站的场点,地震动参数只能由衰减关系给出估计值.目前我国台站覆盖有限,且难于实时获取,快速生成的地震动参数主要依赖于地震动衰减关系,再依据烈度与地震动参数的经验关系,输出确定性的震动烈度分布.由于衰减关系本身存在着不确定性,将其估计值用于生成确定性的震动烈度分布是不准确的.而且实践证明,震动烈度与实际调查烈度存在差异.鉴于此,从衰减关系模型中的ε出发,提出了场点(城镇)遭遇不同烈度的概率计算方法:利用衰减关系的估计值与衰减关系的标准差,构造峰值加速度(PGA)变化的对数正态分布,然后以烈度分档对应的PGA范围,计算震区各城镇遭遇不同烈度的概率及各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被超越的概率.具体以1966年3月8日河北邢台MS6.8地震为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认为以概率形式给出城镇可能遭遇的烈度在表述上更为合理,并建议将场点(城镇)遭遇烈度的概率表达方法用于震害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烈度 调查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 衰减关系 发生概率 超越概率
下载PDF
1999年山西大同—阳高5.6级地震宏观烈度考察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丁学文 丁有礼 +2 位作者 郭星全 郭俊杰 王跃杰 《山西地震》 2000年第1期2-6,共5页
叙述了对 1999年 11月 1日山西大同—阳高 Ms5 .6地震的宏观考察情况 ,确定了宏观震中的烈度 ,圈定了 度、 度、 度烈度区的范围。指出极震区呈椭圆形 ,长轴北西向 ,长 9.6 km ,短轴北东向 ,长 4.2 km,面积约 32 .0 km2。阐述了震前宏... 叙述了对 1999年 11月 1日山西大同—阳高 Ms5 .6地震的宏观考察情况 ,确定了宏观震中的烈度 ,圈定了 度、 度、 度烈度区的范围。指出极震区呈椭圆形 ,长轴北西向 ,长 9.6 km ,短轴北东向 ,长 4.2 km,面积约 32 .0 km2。阐述了震前宏观异常现象及震区的地质构造环境 ,得出了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团堡断裂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地震烈度调查 发震断层 大同--阳高地震
下载PDF
1999年山西应县—浑源4.6级地震宏观烈度考察报告
8
作者 刘忠佩 《山西地震》 2000年第3期40-42,共3页
在对 1999年 5月 15日山西省应县—浑源 ML4.6地震宏观烈度考察的基础上 ,得出极震区烈度为 度 ,呈椭圆形 ,长轴走向北东 ,长度 13km,短轴 10 km,面积 10 2 km2的结论。分析了地震的发震构造 ,认为北东向的恒山北麓断裂是控制大同盆地... 在对 1999年 5月 15日山西省应县—浑源 ML4.6地震宏观烈度考察的基础上 ,得出极震区烈度为 度 ,呈椭圆形 ,长轴走向北东 ,长度 13km,短轴 10 km,面积 10 2 km2的结论。分析了地震的发震构造 ,认为北东向的恒山北麓断裂是控制大同盆地的南部边界断裂 ,为控震构造 ,北西向的次级活动断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指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地震烈度调查 烈度评定 应县-浑源地震
下载PDF
震动图预测的不确定性及其应用
9
作者 冯静 《国际地震动态》 2014年第1期47-48,共2页
破坏性地震常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目前,受多种条件所限,地震预报短期内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必须加强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研究。震动图作为地震应急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在... 破坏性地震常常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灾难。目前,受多种条件所限,地震预报短期内很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了减轻地震带来的灾害,必须加强抗震设防和地震应急研究。震动图作为地震应急的一项重要内容,能在地震发生后快速划定地震影响范围,是高效救灾的第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动图 不确定性 地面运动预测方程 断层投影距 场地效应 震动烈度 调查烈度 发生概率 超越概率 震害快速评估 地震重灾指数
下载PDF
1999年8月河源新丰江M_L4.9级地震 被引量:10
10
作者 徐起浩 缪维成 +2 位作者 张国荣 秦乃岗 吴业彪 《华南地震》 2000年第2期57-61,共5页
分析了这次地震的宏观影响场、地质构造及地震序列等特征 ,结果表明 ,这次地震的Ⅵ度极震区为NW走向 ,范围较大但破坏相对较轻 ,震源深度达 10km左右。
关键词 宏观地震烈度调查 发震断裂 新丰江地震
下载PDF
运用理论格林函数模拟新疆阿克陶6.7级地震强地面运动 被引量:1
11
作者 冯蔚 刘杰 +1 位作者 罗佳宏 侯建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850-860,共11页
运用QSGRN/QSCMP理论地震图计算与合成方法,根据震源机制解设定断层几何参数,模拟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周边区域加速度记录,经场地条件校正绘制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通过对2个强震台观测波形数据与模拟加速度波形数据在... 运用QSGRN/QSCMP理论地震图计算与合成方法,根据震源机制解设定断层几何参数,模拟了2016年11月25日阿克陶6.7级地震周边区域加速度记录,经场地条件校正绘制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分布图。通过对2个强震台观测波形数据与模拟加速度波形数据在时间域和频率域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两者振幅数量级相当、频谱特征一致性较强。同时,提取了实际调查点坐标所对应的模拟峰值加速度,并与实际调查点烈度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文中尝试提供1种震后快速产出峰值加速度分布情况的方法,为监测台站稀少、地形复杂、难以快速开展现场地震灾害调查的地区提供地震影响场范围估计,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与应急决策等工作提供辅助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陶6.7级地震 理论格林函数 峰值加速度 调查烈度
下载PDF
2009年3月28日山西原平4.2级地震现场考察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跃杰 范雪芳 《山西地震》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2009年3月28日19时11分,在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发生4.2级地震。地震后,由山西省地震局、忻州市地震局联合组成的现场工作队,对此次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经调查,宏观震中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下政化村—代县新高乡沿村之间,截止到3月30日0... 2009年3月28日19时11分,在山西省原平市苏龙口镇发生4.2级地震。地震后,由山西省地震局、忻州市地震局联合组成的现场工作队,对此次地震进行了现场考察。经调查,宏观震中位于原平市苏龙口镇下政化村—代县新高乡沿村之间,截止到3月30日08时共发生余震67次,宏观震中最大烈度为度,地震有感范围涉及忻州市大部分地区和太原、朔州、阳泉、大同等4市的部分县区,总面积约30000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现场调查 发震断裂 宏观地震烈度调查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