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气清热方治疗气滞肠燥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梁雪 黄祖美 王鹏 《广西中医药》 2016年第2期13-17,共5页
目的:观察调气清热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中药组予调气清热方(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川黄连6 g,枳壳10 g,川厚朴10 g,柴胡6 g,法半... 目的:观察调气清热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中药组予调气清热方(蒲公英15 g,紫花地丁15 g,川黄连6 g,枳壳10 g,川厚朴10 g,柴胡6 g,法半夏10 g,浙贝母10 g,生地黄15 g,桃仁10 g,佛手10 g,玄参10 g,火麻仁20 g,杏仁10 g)治疗;西药组服用渗透性清泻剂乳果糖口服溶液。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82.5%,中药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且中药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中药组治疗后在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嗳气呃逆、口干口苦、腹胀方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西药组治疗后在排便频率、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腹胀方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1或P<0.05),而嗳气呃逆、口干口苦的疗效不明显(P>0.05)。治疗后中药组与西药组比较,中药组在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嗳气呃逆、口干口苦方面症状积分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调气清热方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气滞肠燥证)疗效确切,尤其在改善粪便性状、腹痛或不适、嗳气呃逆、口干口苦方面疗效更为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有效中药验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型 调气清热方 滞肠燥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