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培元涤痰开郁方联合调督通脑针刺对痰瘀证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效果分析
1
作者 段红莉 佟茜 +4 位作者 王雅娟 周华 宴丽丽 张娟 单晓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1-224,共4页
目的探究培元涤痰开郁方联合调督通脑针刺对痰瘀证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痰瘀证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 目的探究培元涤痰开郁方联合调督通脑针刺对痰瘀证缺血性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痰瘀证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氟西汀分散片治疗,观察组给予培元涤痰开郁方联合调督通脑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并分别在治疗第3周、第6周后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e,NE)水平及巴氏指数(Brarthel index,BI)评分。结果治疗6周后,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50/60)显著低于观察组96.67%(58/60)(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3周及6周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HAMD评分在治疗3周及6周后,相比对照组评分明显更低(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在治疗3周及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3周及6周时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3周及6周后血清5-HT及N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3周及治疗6周后血清5-HT及NE水平也比对照组有更明显的提高(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在治疗3周及6周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同时观察组在治疗3周及6周时Barthel指数均较对照组有更显著提升(P<0.05)。结论培元涤痰开郁方联合调督通脑针刺能够显著提高痰瘀证缺血性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抑郁情况,并促进卒中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血清5-HT及NE水平,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培元涤痰开郁方 调督通脑针刺 痰瘀证 缺血性卒中后抑郁
下载PDF
调督通脑针法治疗中风后平衡功能障碍9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
作者 邢军 常丽静 王艳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98-1299,共2页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中风平衡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督针法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内科和康复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评估...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平衡障碍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90例中风平衡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调督针法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内科和康复常规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观察改善情况,判断调督针法对中风平衡障碍的影响。结果:2组治疗对中风平衡、神经损伤、日常生活能力均有疗效,调督针法对中风平衡障碍的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调督针法防治中风平衡障碍有明显疗效,并优于其他普通针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 平衡功能 调督通脑
下载PDF
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22
3
作者 张丽华 王艳君 薛维华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1574-1578,共5页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予调督通脑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加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1次。两组疗... 目的观察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 62例中风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在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予调督通脑针法,每日1次;对照组加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4、8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DS)评分,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4、8周后SAS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两组BI评分均明显升高,ND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N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有1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恶心。结论调督通脑针法对中风后抑郁患者的焦虑状态改善作用与艾斯西酞普兰片相当,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优于西酞普兰片,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抑郁 调督通脑针法 焦虑
原文传递
调督通脑法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临床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邢军 常丽静 王艳君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第11期981-983,共3页
目的:评价调督通脑法针刺对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5例,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体针治疗,治疗... 目的:评价调督通脑法针刺对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90例中风后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45例,均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传统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调督通脑法针刺治疗,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评估患者抑郁程度;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Chinese strokescale, 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以 Barthel 指数(barthel index, BI)评估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ADL)。结果治疗后,治疗组 CSS 评分[(11.38±3.94)分比(15.16±4.52)分,t=4.229]、HAMD 评分[(6.25±3.76)分比(9.32±5.06)分,t=3.267]均低于对照组(P<0.01), BI 指数评分[(69.22±7.05)分比(55.67±6.21)分,t=9.675]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愈显率为62.2%(28/45),对照组为33.3%(1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3,P=0.011)。结论调督通脑法针刺可有效防治中风后抑郁,疗效优于其他传统体针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中风后遗症 针刺疗法 康复 调督通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