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调神和胃法辨治失眠症
1
作者 赵珮翡 陈少玫 +2 位作者 李嘉琪 韦启志 陈妙玲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3期55-58,共4页
中医学对于失眠症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素问•逆调论篇》记载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历代医家对其的阐述有阴阳说、神主论、心胃相关说及脑胃说等理论,皆强调脑与胃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脑神主宰睡眠,而后天之本脾胃化生气血,可为脑神提... 中医学对于失眠症病机的认识最早见于《素问•逆调论篇》记载的“胃不和则卧不安”。历代医家对其的阐述有阴阳说、神主论、心胃相关说及脑胃说等理论,皆强调脑与胃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脑神主宰睡眠,而后天之本脾胃化生气血,可为脑神提供物质基础、滋养脑神活动。近年现代医学提出脑肠轴理论,脑肠轴对睡眠的影响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及肠道菌群所介导的不同信息通路,分布于其中的脑肠肽也参与睡眠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可通过脑肠轴传递冲动调节胃肠道功能,胃肠道亦可通过此通路反向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脑肠轴理论通过对脑肠轴-微生物的认识,明确指出临床上失眠症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为历代至今“胃不和则卧不安”提供理论依据。历代至今“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指导无数医家对失眠症的辨证思维及选方用药,而现代医学的脑肠轴理论进一步佐证脑胃同调、调神和胃辨治思路的可行性及科学性。文章基于脑肠轴理论,结合中医学内涵,探讨调神和胃法治疗失眠症,旨在强调从“脾胃”论治失眠症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肠轴 调神和胃法 失眠症
下载PDF
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调神和胃法防治胃肠功能紊乱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22
2
作者 王雪 白春瑶 +1 位作者 王晓燕 韩晶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15-1417,共3页
中医学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病机关键是脾胃失职。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提出胃肠道功能障碍与神经系统调节失控互为因果。将脾胃失职机制与脑肠轴理论相结合,导师提出"调神和胃"的针刺治法。该文拟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 中医学认为胃肠道功能紊乱的病机关键是脾胃失职。现代医学脑肠轴理论提出胃肠道功能障碍与神经系统调节失控互为因果。将脾胃失职机制与脑肠轴理论相结合,导师提出"调神和胃"的针刺治法。该文拟从中医学和现代医学两个角度,探讨调神和胃法防治胃肠功能紊乱,以期为临床防治胃肠功能紊乱提供全新的研究方向和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功能紊乱 脑肠轴 调神和胃法 针刺 肠道菌群
原文传递
调神和胃针法治疗颈性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乐琴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6期110-113,共4页
目的:评价调神和胃针法对颈性失眠症患者睡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调神和胃针法治疗失眠症的机制,为调神和胃针法治疗颈性失眠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80例颈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取穴:百... 目的:评价调神和胃针法对颈性失眠症患者睡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探讨调神和胃针法治疗失眠症的机制,为调神和胃针法治疗颈性失眠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80例颈性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人,治疗组取穴:百会、神庭、四神聪、风府、中脘、足三里(双)、神门(双)、天柱(双),颈夹脊穴(双)。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阿森斯失眠综合评定量表(AIS)的各项因子评分,同时对治疗组针法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4个月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愈显率82.5%,对照组愈显率6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AIS各项因子评分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组复发率7.5%,对照组复发率17.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神和胃针法着重点是以调节人体之神,宁心神和安脑神为先,健脾和胃,调养后天之本为主,有效减轻对椎动脉、交感神经的刺激压迫,缓解疼痛,改善失眠症患者睡眠,其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和 颈性失眠 阿森斯失眠综合评定指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