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调神运脾通腑”针刺治疗卒中后消化不良理论探析
- 1
-
-
作者
李文博
聂晨晨
冯晓东
-
机构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中医药大学
-
出处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36期73-76,共4页
-
基金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18JDZX028)
河南省中医药科学研究专项(2021JDZY070)。
-
文摘
文章从针刺调节胃肠的蠕动功能,结合脾、胃、肝、肾、脑的相互关系理论,探讨卒中后消化不良的发病机制:脑窍蒙闭,脾不升清,胃不降浊,肝失疏泄,肾阳虚衰,导致中焦气机阻滞,久则痞满。中风后患者因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脑窍,“窍闭神匿,神不导气”,窍闭神匿,五脏六腑功能失摄,中焦脾胃功能受损,脾清阳不升,胃浊阴不降,引起胃肠功能失调而致消化不良。文章提出卒中后消化不良的关键病机理论为“窍闭神匿,中焦失司”,针刺以“调神运脾通腑”为治则,调神是运脾通腑的前提,运脾是通腑的基础;确立了“调神运脾通腑”选穴和针刺手法规范:针法首先立足于“调神”,百病之始,皆本于神,凡刺之法,先醒其神,神清则五脏安;脾胃为后天生化气血之本,以维持后天脏腑的生理功能,治痞满时运脾升清和胃有助于五脏六腑气血的濡养;同时也重视和胃通腑降浊之法,痞满日久,累及脏腑,脾胃之气受损严重,脾不运化,胃不降浊,导致胃不受纳的恶性循环,日久胃肠道积食燥热,进一步导致五脏六腑功能失调。文章在此理论基础上创新了中风后消化不良的病机治则理论。
-
关键词
卒中
消化不良
调神运脾通腑针法
-
Keywords
Stroke
Dyspepsia
“Regulating the spirit,mobilizing the spleen and clearing the fu-organs”acupuncture
-
分类号
R256.3
[医药卫生—中医内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