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肝抗毒、补脾益肾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方华年 徐茹萍 +1 位作者 陆文萍 邵智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09年第5期25-27,共3页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拉米夫定已成为该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对HBeAg转阴与切换率低,停药易复发,长期服用可产生病毒变异。2006-2007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高,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近几年来,拉米夫定已成为该病抗病毒治疗的主要药物,但对HBeAg转阴与切换率低,停药易复发,长期服用可产生病毒变异。2006-2007年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疗法 慢性乙型 拉米夫定 调肝抗毒 补脾益肾
下载PDF
自拟抗毒调肝方治疗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效果及预后观察
2
作者 张倩 艾欣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4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用自拟抗毒调肝方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对照组(n=35)采用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n=35)采用自拟抗...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用自拟抗毒调肝方治疗效果及预后恢复情况。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分组,对照组(n=35)采用维生素C治疗,观察组(n=35)采用自拟抗毒调肝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临床证候疗效、抗病毒应答及不良发生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医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毒学应答7例(20.00%),对照组病毒学应答0例(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为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应用自拟抗毒调肝方治疗,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临床症状,增强抗病毒应答,且具较高安全性,为对抗病毒复制打下了良好基础,开展价值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抗毒 慢性乙病毒携带者 临床疗效 抗病毒应答
下载PDF
自拟抗毒调肝方对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免疫调节作用的探讨
3
作者 艾欣 张倩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年第25期166-169,共4页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采用自拟抗病毒调肝方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随机分组,就采用西医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n=35)与采... 目的探讨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采用自拟抗病毒调肝方治疗效果及对免疫功能调节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例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患者,收治时间为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随机分组,就采用西医维生素C治疗(对照组,n=35)与采用中药自拟抗毒调肝方治疗(观察组,n=35),对两组的HBV-DNA阴转率、免疫功能指标、炎性因子指标展开对比。结果相较对照组,观察组HBV-DNA转阴率经评定居更高水平(P<0.05)。两组在开展治疗工作前,经对IFN-γ检测,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治疗后,测定值均有上升,且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两组在开展治疗工作前,经对TNF-α指标、IL-2指标测定,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展治疗工作后,各指标测定值均表现为下降的情况,且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HBeAg阳性乙肝病毒携带者采用自拟抗病毒调肝方治疗,可促进HBV-DNA阴转,并增强免疫功能,降低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EAG阳性 病毒携带者 自拟抗毒 HBV-DNA阴转率 免疫功能指标 炎性因子
下载PDF
Novel Evidence Suggests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Proteins Participate in Regulation of HBV Genome Replication 被引量:4
4
作者 Jian Qiu Bo Qin +5 位作者 Simon Rayner Chun-chen Wu Rong-juan Pei Song Xu Yun Wang Xin-wen Che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2期131-138,共8页
Naturally occurring mutations in surface protein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usually result in altere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secretion efficiency.In the present study,we reported two conserved residues,M75... Naturally occurring mutations in surface protein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 usually result in altered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 secretion efficiency.In the present study,we reported two conserved residues,M75 and M103 with respect to HBsAg,mutations of which not only attenuated HBsAg secretion(M75 only),but also suppressed HBV genome replication without compromising the overlapping p-gene product.We also found M75 and M103 can initiate truncated surface protein(TSPs) synthesis upon over-expression of full-length surface proteins,which may possibly contribute to HBV genome replication.However,attempts to rescue replicationdefective HBV mutant by co-expression of TSPs initiated from M75 or M103 were unsuccessful,which indicated surface proteins rather than the putative TSPs were involved in regulation of HBV genome repl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itis B virus (HBV) HBSAG Truncated surface protein (TSPs) 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Alternative translation initi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