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张琳琳 崔文卓 +1 位作者 刘婷婷 张晓伟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124-130,共7页
【目的】观察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调胃颗粒口服联合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双歧杆菌三... 【目的】观察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调胃颗粒口服联合揿针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健康宣教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15 d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肠系膜淋巴结大小的变化情况。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腹痛消失时间的情况。并比较2组患儿的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2例,对照组失访1例。最终观察组28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43%(27/28),对照组为79.31%(23/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包括腹痛、腹胀、食欲、食量、便秘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治疗后,2组患儿的肠系膜淋巴结纵径、横径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且观察组对肠系膜淋巴结纵径的缩小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治疗后,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痛症状完全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观察组复发率为7.14%(2/28),对照组为41.38%(12/29),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组患儿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调胃颗粒联合揿针治疗肝郁脾虚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能明显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有效缩小淋巴结,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揿针 调胃颗粒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肝郁脾虚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调胃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颖 辛素文 孙吉华 《湖北中医杂志》 2002年第6期27-28,共2页
关键词 调胃颗粒 治疗 慢性浅表性 中医药疗法 实验研究
下载PDF
调胃颗粒药效学实验研究
3
作者 刘士君 贾冬 +3 位作者 杜佳林 李显化 向绍杰 张宏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3年第4期311-312,共2页
目的 :观察调胃颗粒治疗慢性胃炎的药理作用 ;方法 :按照文献方法制备大鼠浅表胃炎模型和疼痛模型 ;结果 :调胃颗粒具有很好的治疗大鼠浅表胃炎和止痛作用。
关键词 调胃颗粒 浅表 药效学 实验研究
下载PDF
四黄调胃颗粒制备工艺研究
4
作者 何薇 曾祖平 +1 位作者 王晓中 王永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10-11,共2页
目的 :对四黄调胃颗粒进行工艺研究。方法 :通过对挥发油与β 环糊精包合条件的试验、出膏率测定、乙醇沉淀浓度的筛选 ,制定出制备工艺。结果 :挥发油包合条件为 :油∶β CD∶水 =1∶6∶10 0 ,包合温度 4 0℃ ;乙醇沉淀浓度为 70 %。
关键词 四黄调胃颗粒 工艺研究 醇沉浓度 盐酸小檗碱
下载PDF
调胃颗粒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30例疗效观察
5
作者 李颖 刘峙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239-239,共1页
关键词 疗效 慢性浅表性 调胃颗粒 黄连平
下载PDF
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陈伟 郭蕊珠 +1 位作者 周海纯 马育轩 《中医药信息》 2013年第6期110-111,共2页
目的:确定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病(消化道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8.2%,对照组71.3%... 目的:确定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的治疗效果。方法:符合纳入标准的胃病(消化道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治疗组30例,西药治疗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愈率88.2%,对照组71.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疏肝调胃颗粒可明显改善胃疡(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患者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疏肝调胃颗粒 疡(消化道溃疡) 不和型 临床观察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选调胃颗粒的成型工艺 被引量:8
7
作者 孙文格 郑倩 刘凤琴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6-117,共2页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的制粒成型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颗粒色泽均匀度和口感情况作为综合考察指标,探讨浸膏相对密度、糊精量、糖粉量、搅拌时间的量化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3D2,即...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的制粒成型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以颗粒一次成型率、吸湿率、颗粒色泽均匀度和口感情况作为综合考察指标,探讨浸膏相对密度、糊精量、糖粉量、搅拌时间的量化条件。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3D2,即浸膏相对密度(65℃)1.26~1.30,糊精量0.6倍,蔗糖粉量1.8倍和搅拌时间8min;影响因素强弱依次为A〉D〉C〉B,其中浸膏相对密度(A)影响最大,对合格颗粒收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取正交设计筛选制粒成型工艺方法简单合理,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颗粒 正交试验 制粒 超微粉碎技术 中药制药工艺
下载PDF
正交设计优选调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工艺
8
作者 孙文格 郑倩 张桂侠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09年第22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从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及提油时间(C)三个方面考察挥发油得量,筛选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油方案为A1B2C2,即白术、木香直径小于1cm、加水量8倍、提油时间6h;影响...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挥发油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正交设计L9(34)方法,从药材粉碎度(A)、加水量(B)及提油时间(C)三个方面考察挥发油得量,筛选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油方案为A1B2C2,即白术、木香直径小于1cm、加水量8倍、提油时间6h;影响因素强弱依次为A>B>C,其中,饮片规格(药材粉碎度)对挥发油收率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正交设计研究挥发油提取方法简单合理、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颗粒 挥发油 中药制药工艺 正交设计 提取工艺
下载PDF
调胃颗粒的制备和疗效观察
9
作者 孙文格 赵五申 郭光业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65-566,共2页
目的:介绍调胃颗粒的制备方法及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临床疗效。方法:使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 制备中药颗粒剂, 并观察 功能性 消化不良的患者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调胃颗粒组(185例)81.1%,多潘 立酮对照组(62例)61.3%。两组... 目的:介绍调胃颗粒的制备方法及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 临床疗效。方法:使用β-环糊精包合挥发油, 制备中药颗粒剂, 并观察 功能性 消化不良的患者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调胃颗粒组(185例)81.1%,多潘 立酮对照组(62例)61.3%。两组统计学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本品疗效肯定, 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颗粒 中药制剂 临床应用 疗效 功能性消化不良
下载PDF
调胃颗粒剂
10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 2005年第2期50-50,共1页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查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查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成功观察病例30例,症状有效率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颗粒 有效率 临床应用 诊断 治疗 病例观察 疗效判定标准 规定 基金
下载PDF
临床确认疗效突出的慢性胃炎治疗新药——调胃颗粒剂
11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 2006年第1期51-51,共1页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查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查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成功观察病例30例,症状有效率100%,胃镜复查有效率93.33%,病理复查有效率72.14%,HP抑菌率85%。根据国家医药管理局新药研究管理有关规定,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调胃颗粒”的最佳工艺,采用TLC法,对本品中所含黄连、厚朴、苍术、陈皮、自芷、自芨六味中药进行定性鉴别:采用分光光度法,对本品的君药黄连所含主要有效成分黄连总季铵碱进行了含量测定,确认其重现性、精密度、回心率均符合规定,含量暂限定为每克不小于9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新药 慢性 临床应用 颗粒 镜复查 病例观察 调胃颗粒 病理复查 含量测定
下载PDF
调胃颗粒剂
12
《中国医药技术与市场》 2004年第2期47-48,共2页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合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 调胃合剂临床应用20年,治疗慢性胃炎、溃疡病等万余例,作科研病例观察数千例,资料完整者总结257例,按国家规定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症状有效率98%,胃镜、病理、HP复合有效率85%左右。国家新药基金立项后改名为“调胃颗粒”,1999年6月至2000年1月成功观察病例30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颗粒 部疾病 药效学试验 毒理学试验 中药制剂
下载PDF
正交设计法优选调胃颗粒的水煎煮提取工艺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文格 赵午申 +1 位作者 郑倩 董军伟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58-1159,共2页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的水煎煮提取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以主药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总多糖的含量及提取干膏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3,即加水8倍量,每次1.5h,煎煮3次,影响提取的... 目的:研究调胃颗粒的水煎煮提取工艺。方法:采取正交设计L9(34)方法,以主药白芍中芍药苷的含量、总多糖的含量及提取干膏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筛选出最佳提取条件。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A2B3C3,即加水8倍量,每次1.5h,煎煮3次,影响提取的强弱顺序为C>B>A,其中煎煮次数(C)影响最大,对出膏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取正交设计筛选出的提取方法较好,工艺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胃颗粒 芍药苷 多糖类 正交试验 中药制药工艺
原文传递
温胃调肠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杨梅 赵瑞亭 +1 位作者 许立 卞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番泻叶灌胃,束缚和夹尾刺激14d,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给药14d后,取血、... 目的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以及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采用番泻叶灌胃,束缚和夹尾刺激14d,造成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给药14d后,取血、空肠和结肠,MTL测试盒检测血清、空肠匀浆中胃动素含量;RT-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及P物质(SP)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GRP和SP的蛋白表达水平;取胸腺、脾脏,称质量,计算脏器指数。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摄食量下降,胸腺、脾指数,血浆和空肠匀浆组织中MTL含量显著降低,结肠的CGRP、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温胃调肠颗粒高、中剂量可以显著升高胸腺、脾指数,血浆和空肠匀浆组织中MTL含量,降低结肠的CGRP、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温胃调肠颗粒可以通过调节机体MTL含量,CGRP、SP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来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动素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P物质
下载PDF
调胃舒颗粒剂对萎缩性胃炎大鼠的治疗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云廷 舒畅 +3 位作者 赵文波 包烨华 王淑玲 曾友华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2-124,I0013,共4页
目的:研究调胃舒颗粒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核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调胃舒颗粒剂治疗组、三九胃泰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调胃... 目的:研究调胃舒颗粒剂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增殖细胞核抗原和核转录因子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调胃舒颗粒剂治疗组、三九胃泰组。每组10只。在造模成功后分别给予调胃舒颗粒剂水溶液,三九胃泰颗粒水溶液灌胃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大鼠胃黏膜病理改变、核转录因子平均光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结果:与三九胃泰治疗比较,TG治疗后的核转录因子平均光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均显著优于前者(P<0.05)。其病理图片与三九胃泰组比较,胞核阳性弱,范围小,阳性区域局限。结论:表明TG对大鼠CAG的治疗中,在病理改变、核转录因子平均光密度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改善方面均优于三九胃泰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慢性萎缩性 增殖细胞核抗原 核转录因子
下载PDF
温胃调肠颗粒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梅 李玉先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4期4814-4816,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胃调肠颗粒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阳性药物,50 mg/kg)和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剂量组(3、6、12 g/kg),每组10只... 目的:观察温胃调肠颗粒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模型大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阳性药物,50 mg/kg)和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剂量组(3、6、12 g/kg),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ig冰水混合物复制IBS-C模型。造模后,各给药组大鼠ig相应药物,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ig等体积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14 d。给药结束后,测定大鼠24 h排便粒数、粪便含水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5-羟色胺(5-H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大鼠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CGRP m 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24 h排便粒数、粪便含水率减少,血清中5-HT和CGRP含量增加,结肠组织中SERT和CGRP m RNA及其蛋白水平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上述指标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除温胃调肠颗粒低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SERT m RNA降低不显著外,其余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温胃调肠颗粒可促进IBS-C模型大鼠的排便,改善便秘症状;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和肠组织中5-HT、CGRP等神经递质的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排便 大鼠
下载PDF
调胃舒颗粒剂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云廷 赵文波 +2 位作者 王淑玲 舒畅 曾友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4年第4期617-618,647,共3页
目的观察调胃舒颗粒剂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调胃舒颗粒剂小剂量组(C)、调胃舒颗粒剂大剂量组(D)、三九胃泰治疗组(E),分别处理后观察大鼠体质量改变等一般情况... 目的观察调胃舒颗粒剂对萎缩性胃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模型组(B)、调胃舒颗粒剂小剂量组(C)、调胃舒颗粒剂大剂量组(D)、三九胃泰治疗组(E),分别处理后观察大鼠体质量改变等一般情况,并测定血清NO含量。结果 C组与D组血清NO含量均显著高于B组与E组(P<0.05);D组显著高于C组(P<0.05)。D组大鼠体质量上升情况显著优于B组、C组、E组。结论调胃舒颗粒剂对萎缩性胃炎大鼠有治疗作用;对血清NO的影响呈量-效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萎缩性 动物模型 血清NO
下载PDF
温胃调肠颗粒对炎症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胃肠激素紊乱和HPA轴亢进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杨梅 李玉先 石庆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2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对炎症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胃肠激素紊乱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亢进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温胃调肠颗粒低剂量组,每... 目的探讨温胃调肠颗粒对炎症诱导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胃肠激素紊乱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亢进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温胃调肠颗粒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了空白对照组,其余大鼠连续7 d给予乙酸灌肠造模。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舒丽启能片62.5 mg/kg灌胃,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别给予温胃调肠颗粒12 g/kg、3 g/kg灌胃,给药14 d。观察大鼠腹部回缩反射(AWR)和束缚应激实验(RSP)。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测定大鼠各阶段血清皮质醇含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腹主动脉血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胃泌素(GAS)、胃动素(MTL)、P物质(SP)、生长抑素(SS)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CRH表达量。结果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大鼠抬腹阈值、拱背阈值以及成形便次数少于空白对照组,但是均多于模型对照组,不成形便次数虽然多于空白对照组,但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血清中皮质醇含量以及腹主动脉血IL-1β、IL-6、SP、SS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而腹主动脉血GAS和MTL含量较模型对照组升高(P<0.05)。温胃调肠颗粒高剂量组大鼠结肠黏膜组织CR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但仍然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胃调肠颗粒能够从抑制IL-1β、IL-6水平、正常化HPA轴以及平衡胃肠激素分泌方面改善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的内脏高敏感性以及肠运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 炎症 颗粒 肠激素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
下载PDF
温胃调肠颗粒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潘海敏 杨梅 赵瑞婷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年第4期101-102,104,共3页
目的:观察温胃调肠颗粒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7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2mg/kg)、麻仁丸组(2.5g/kg)、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5g/kg、10g/kg、20g/kg)剂量组。用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法观察温胃... 目的:观察温胃调肠颗粒对小鼠肠推进和胃排空的影响。方法:7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莫沙必利组(2mg/kg)、麻仁丸组(2.5g/kg)、温胃调肠颗粒低、中、高(5g/kg、10g/kg、20g/kg)剂量组。用营养性半固体糊灌胃法观察温胃调肠颗粒对在体小鼠小肠推进率和胃排空率的变化。结果:温胃调肠颗粒高、中、低剂量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排便粒数及粪便质量,促进阿托品负荷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温胃调肠颗粒可以促进胃排空及排便,增加小肠蠕动,其机制可能与M胆碱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肠推进 排空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3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
作者 陈立 苏立军 +2 位作者 曹春丽 祁朋 何蕾 《中医药导报》 2015年第2期84-86,共3页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选用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则联合前两种治疗法治疗,观...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消化道溃疡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药组、中西医结合组,西药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药组选用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则联合前两种治疗法治疗,观察比较3组患者疗效、药物安全性、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 d后,总有效率西药组为81.25%,中药组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为100%,与单纯的中药组及西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不良发应发生率西药组为25.00%,中药组为6.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及治疗后随访结果显示,并发症发生率西药组为25.00%,中药组为21.88%;而中西医结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3%,明显低于西药组和中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疏肝调胃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消化道溃疡方面具有与西药治疗相当的疗效,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于西药,若将其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其效果更为显著,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拟疏肝调胃颗粒 消化性溃疡 不和型 中西医结合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