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92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焦点人工晶体与可调节人工晶体术后像差的研究
1
作者 陈翚 朱思泉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8期1-4,9,共5页
目的探讨三焦点人工晶体与可调节人工晶体术后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植入三焦点人工晶体(ATLISAtri839MP),B组患者给予植入非球面可调节人工晶体(Tetraflex?HD),A、B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 目的探讨三焦点人工晶体与可调节人工晶体术后像差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30例。A组患者给予植入三焦点人工晶体(ATLISAtri839MP),B组患者给予植入非球面可调节人工晶体(Tetraflex?HD),A、B组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人工晶体均选用SRK-II计算度数,术后预留-0.50D。术后3个月使用iTrace波前像差仪测量2组眼内总高阶像差(totalhigh-er-order aberrations,t-HOA)、总球差(total spherical,TS)、总彗差(total coma,TC)、总三叶草(total trefoil,TT)的均方根值(rootmean square,RMS)。结果A组患者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visual acuity,BCVA)高于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眼内总高阶像差(t-HOA)、总球差(TS)、总彗差(TC)均低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总三叶草(TT)无显著差异。结论三焦点人工晶体眼与非球面可调节人工晶体眼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BCVA)无显著差异,2种人工晶体均可显著提高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三焦点人工晶体不仅可以使患者获得远、中、近3段清晰视力范围,且有效降低术后像差。植入三焦点人工晶体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良好,可获得较高的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焦点人工晶体 调节人工晶体 像差 视觉质量
下载PDF
单片与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屈光调节力研究(英文)
2
作者 朱海丰 黄柳宾 +2 位作者 李书光 刘彦民 方志良 《光电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7-141,共5页
给出了一种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模型,并通过符合实际人眼情况的模拟方法,即人工晶体在眼内移动后,在接近相同人眼成像质量条件下,比较了正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负透镜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和单片式... 给出了一种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模型,并通过符合实际人眼情况的模拟方法,即人工晶体在眼内移动后,在接近相同人眼成像质量条件下,比较了正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负透镜三种不同组合形式的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和单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对人眼屈光调节力影响,结果表明:当正透镜-负透镜组合的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的正透镜在相对负透镜移动的距离与单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在眼内移动距离相等时,该型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使人眼获得的屈光调节力明显较高,且屈光调节力的大小随正透镜和负透镜屈光度的增大而增大,正透镜-正透镜、负透镜-正透镜型人工晶体屈光调节力低于单片式人工晶体,对人眼成像质量影响较大的球差Z40项从0.096到0.263变化,人眼屈光调节力仅改变0.03D,以上所得结论为设计新一代的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调节 单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 双片式可调节人工晶体 视觉质量 球差Z04
下载PDF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眼拟调节力临床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马波 王从毅 +1 位作者 陈莉 王丽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 目的:探讨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眼内后术眼拟调节能力。方法:通过对2003-06至今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术后对术眼裸眼远、近视力,矫正视力,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进行测量,并运用主觉近点法、离交法、动态视网膜检影法以及A超测量10g/L匹罗卡品点眼前后前房深度,检测术眼拟调节能力,同期以单焦人工晶状体Acrysof作为临床对比,评价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临床应用效果。结果:1CU组的裸眼近视力和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好于Acrysof组;带状光检影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0.99±0.4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25±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5.623,P<0.05);主觉近点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60±0.55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42±0.22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147,P<0.05);离焦法测量1CU组的调节力为1.46±0.52D,Acrysof组的调节力为0.52±0.35D,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647,P<0.05);滴用匹罗卡品眼药水后分别测量1CU组和Acrysof组前房深度(ACD)变化,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4.374,P<0.05)。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以明显提高近视力,使白内障患者术后获得一定的调节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人工晶状体 1CU 调节
下载PDF
不同因素对可调节人工晶体屈光调节力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朱海丰 方志良 +1 位作者 刘永基 张昊 《应用光学》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9-114,共6页
首先以Hw ey-Lan L iou眼模型为基础,根据等效性原则,保持该眼模型中自然晶状体屈光度不变,对无穷远点成像。然后利用ZEMAX实现光线追迹的方法,将自然晶状体替换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 odative intraocu lar lens,A IOL),结合对人... 首先以Hw ey-Lan L iou眼模型为基础,根据等效性原则,保持该眼模型中自然晶状体屈光度不变,对无穷远点成像。然后利用ZEMAX实现光线追迹的方法,将自然晶状体替换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 odative intraocu lar lens,A IOL),结合对人眼成像质量影响的分析,研究了A IOL在眼内的移动度、材料、中心厚度、结构、光学面非球面性等因素对其屈光调节力的影响。结果表明:A IOL移动度对其调节力贡献最大,材料、中心厚度、结构对调节力基本无影响;具有非球面光学面的A IOL调节力相对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人工晶体 屈光调节 眼模型 光线追迹 成像质量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及拟调节力 被引量:2
5
作者 谢军谊 晏世刚 +1 位作者 卢浩泉 罗书科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330-1333,共4页
目的:研究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力、调节幅度、对比敏感度及主观视觉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0-03/2012-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8例72眼,其中23... 目的:研究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力、调节幅度、对比敏感度及主观视觉功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10-03/2012-12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8例72眼,其中23例35眼植入Tetraflex可调节IOL(Tetraflex组),25例37眼植入AcrySof SA60AT单焦点IOL(SA60AT组),对比研究两组患者术后1,3,6mo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裸眼近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拟调节力、脱镜率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采用主观移近法测量调节力。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术后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etraflex组患者的裸眼近视力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近视力与单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Tetraflex组拟调节力均高于SA60AT组(P<0.05),于术后6mo Tetraflex组拟调节力有所下降,与1,3m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敏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脱镜率及和主观视功能满意度,Tetraflex可调节IOL组均明显优于单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节IOL可提供较好的远近视力,增加拟调节力,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对老视镜的依赖,改善主观视功能。但其拟调节力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调节人工晶状体 单焦点人 工晶状体 调节幅度
下载PDF
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远平 查旭 +1 位作者 赵学英 李静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79,185,共3页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后的调节能力。方法26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不同分为2组:Array组:14例20眼...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和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后的调节能力。方法26例(4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根据植入的人工晶状体的种类不同分为2组:Array组:14例20眼,植入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1cu组:12例20眼,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分别于术后3个月、18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结果术后3个月时,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远视力、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18个月时,Array组患者的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为0.36±0.12,优于1cu组的0.28±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9,P<0.05);Array组的调节幅度为(1.39±0.40)D,大于1cu组的(0.87±0.30)D,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4.65,P<0.001)。术后18个月时,Array组患者的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与术后3个月(0.35±0.10,1.31D±0.50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1cu组患者的35cm处最佳矫正远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与术后3个月(0.38±0.11,1.44D±0.40D)相比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均为P<0.05)。结论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或Array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能为患者提供较好的近视力及调节能力,但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的远期调节能力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调节能力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调节效果的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亦苏 施玉英 +3 位作者 李然 王智群 卢健民 陈超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09年第4期47-49,共3页
目的与可折叠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KREOS ADAPT比较,通过检查药物诱导下前房深度(ACD)及瞳孔直径(PD)的变化及术后视力,评价KH3500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调节效果。方法全组43例(5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 目的与可折叠单焦点人工晶状体AKREOS ADAPT比较,通过检查药物诱导下前房深度(ACD)及瞳孔直径(PD)的变化及术后视力,评价KH3500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调节效果。方法全组43例(5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观察远、近视力,使用OCULUS Pentacam三维前房分析仪测量2%毛果芸香碱眼液诱导前后的ACD和PD值。结果两组术后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均无统计学差异,而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两组之间有差异。两组术前的前房深度变化量,术前及术后的瞳孔直径变化量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的前房深度变化量有显著差异。术后的前房深度变化量与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有相关性。结论KH3500人工晶状体具有一定调节能力,能为患者提供一定视近能力,其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H3500 调节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超声乳化
下载PDF
后发性白内障治疗前后对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移动度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姝燕 张敏 +1 位作者 杜驰 温秀媚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7-380,共4页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使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AIOL)的拟调节力及远近视功能明显下降,影响其远期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对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是否可恢复IOL眼内移动度的研究报道较... 背景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使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1CUAIOL)的拟调节力及远近视功能明显下降,影响其远期临床效果。目前国内外关于后发性白内障对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是否可恢复IOL眼内移动度的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后发性白内障及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1CUAIOL眼内移动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系列病例观察试验设计。收集因单纯性白内障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出术联合1CUAIOL植入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者20例24眼,分别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检测术眼最佳矫正远视力下的近视力(DCNVA),并用IOLMaster检测10g/L匹罗卡品滴眼液点眼前及点眼后的前房深度,计算其差值作为IOL的眼内移动度。比较上述3个时间点IOL的眼内移动度变化,评价后发性白内障及激光治疗对1CUAIOL眼内移动的影响。结果1CUAIOL植入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44±O.21)mm,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后,术眼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27±0.11)mm,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为(0.34±0.10)mm,3个时间点间IOL的眼内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80,P=0.001),与IOL植入术后3个月比较,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IOL的眼内移动度略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1CUAIOL植入术后3个月术眼DCNVA为(3.1±O.9)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为(6.2±0.8)J,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为(3.4±O.7)J,3个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0。270,P=0.000),其中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术眼DCNVA明显低于IOL植入术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后囊膜切开术前1d相比,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术眼DCNVA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OL植入术后3个月、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前1d、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后3个月DCNVA与1CUAIOL的眼内移动度均无显著的相关性(r,=-0.150,P1=0.486;r2=-0.320,P:=0.122:r3=-0.100,P3=0.633)。结论后发性白内障使1CUAIOL的眼内移动度明显下降,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术对IOL的移动度并无明显影响,但术后术眼仍可恢复较好的视近功能,可能与多种因素产生的拟调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发性白内障 调节人工晶状体 ND YAG激光 后囊膜切开术
下载PDF
Tetrafle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与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功能的比较 被引量:2
9
作者 付书华 刘桥生 +4 位作者 彭灵 刘菲 张倩 游志鹏 肖昊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899-2901,共3页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植入Tetrafle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8例(82眼),其中植入Tetrafle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28例39眼(T组),植入Z... 目的比较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患者植入Tetrafle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和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视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58例(82眼),其中植入Tetrafle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28例39眼(T组),植入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患者30例43眼(Z组)。术后3个月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测患者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中间视力、Jaeger近视力表检查裸眼及在最佳矫正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近点及调节幅度;术后3个月时测量明视、暗视状态时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对患者视觉干扰、满意度及脱镜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3个月,T组裸眼视力为4.65±0.17,最佳矫正视力为4.96±0.14,Z组裸眼视力为4.53±0.18,最佳矫正视力为4.87±0.1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0.064);T组裸眼近视力为0.6±0.11,最佳矫正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为0.5±0.09,Z组裸眼近视力为1.0±0.13,最佳矫正视力基础上获得的近视力为0.8±0.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0.024);T组中间视力为0.75±0.11,Z组中间视力为0.51±0.09,T组优于Z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T组术后主观近点为(42±11)cm,Z组为(29±9)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T组术后调节幅度为(1.42±0.39)D,Z组为(2.37±0.36)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术后明视时两组在3 c/d、6 c/d、12 c/d、18 c/d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暗视状态下,T组在6 c/d、12 c/d、18 c/d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要优于Z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不适及抱怨。结论植入Tetrafle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及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患者术后可在保持最佳远视力的同时获得一定的近视力。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的近视力及调节幅度优于Tetrafle人工晶状体;而Tetrafle人工晶状体中间视力更好,且在暗视条件下可调节人工晶状对比敏感度优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调节人工晶状体 视功能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初步临床报告
10
作者 谭少健 潘春晖 +2 位作者 唐彦慧 梁皓 李伟均 《广西医学》 CAS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合适的白内障患者男 1例 1眼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 1CU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远、近视力 ,角膜地形图 ,视觉症状 ,主观调节近点 ,焦点深度及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 目的 初步探讨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合适的白内障患者男 1例 1眼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 1CU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观察术后远、近视力 ,角膜地形图 ,视觉症状 ,主观调节近点 ,焦点深度及对比敏感度。结果 术后非矫正远视力为 1 0 ,非矫正近视力为 0 8,最佳矫正远视力为 1 5 ,最佳矫正近视力为 1 0 ,术后 1m主观调节近点为4 3 7cm ,焦点深度离焦法测得 3 75D ,动态检影法测得 1 0D ,1%匹罗卡品眼液激发后前房变浅 0 .6 7mm ,术后 1m对比敏感度正常 ,无眩光等视觉症状发生。结论  1CU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视力、近视力及对比敏感度 ,进一步的结论尚需大组病例的长期随访及对照组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 调节人工晶状体 白内障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崔蓓 柳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8年第10期2094-2096,共3页
在白内障手术后老视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法中,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es,IOL)能够提供不戴镜的近、中、远视力,这些IOLs利用焦点的移动来进行调节。本文通过对其设计原理、发展历程、选择依据、材质比较、临床研... 在白内障手术后老视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法中,可调节人工晶状体(accommodating intraocular lenses,IOL)能够提供不戴镜的近、中、远视力,这些IOLs利用焦点的移动来进行调节。本文通过对其设计原理、发展历程、选择依据、材质比较、临床研究等多方面探讨,全面分析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人工晶状体 临床研究 视力 调节
下载PDF
视力训练法在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吴贤慧 张筠莉 +2 位作者 王敬 周玲璠 闻元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55-156,共2页
目的:观察视力训练法对植入可调节IOL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可调节IOL植入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术后远、近视力和术后视疲劳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5天、1个月和3个月,近视力提高和视疲劳改... 目的:观察视力训练法对植入可调节IOL患者术后视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可调节IOL植入术患者9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比研究两组术后远、近视力和术后视疲劳的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5天、1个月和3个月,近视力提高和视疲劳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远视力的提高无明显差异。结论: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进行视力训练能够提高患者术后近视力,明显减轻术后视疲劳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 视力训练法
下载PDF
授受补助动词“て く れ る”的调节人际关系功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红娅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151-153,共3页
采用用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四部文学作品中"てくれる"的功能,尤其是其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有表恩惠的本来用法和不表恩惠的非本来用法,正确运用"てくれる"的这些用法,则可以使人... 采用用例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四部文学作品中"てくれる"的功能,尤其是其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有表恩惠的本来用法和不表恩惠的非本来用法,正确运用"てくれる"的这些用法,则可以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融洽,反之则对人际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惠性 调节人际关系 反转立场 立场共同性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14
作者 赵芳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5期43-44,共2页
目的:研究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标准。方法:选择2009年1~4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24例,加强术前评估及术后病情观察。结果:经过细致、科学的护理,24例患者未出现人工晶状体偏离中... 目的:研究可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标准。方法:选择2009年1~4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24例,加强术前评估及术后病情观察。结果:经过细致、科学的护理,24例患者未出现人工晶状体偏离中心及倾斜情况,患者植入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后提高了对比敏感度,无光晕或眩光现象。结论:使用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患者对护理有更高的要求,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人工晶体植入术 围手术期 护理 满意度
下载PDF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远期临床效果观察(英文)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家伟 孙康 +3 位作者 苏颖丹 刘向 杜云 钟志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25-228,共4页
目的:评价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a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组23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2mo复诊时,分别记录患者的裸眼远视力... 目的:评价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1a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研究组23例,均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确诊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2mo复诊时,分别记录患者的裸眼远视力、裸眼近视力、脱镜率、患者满意度以及异常视觉出现情况。另外,重点记录前、后囊膜的混浊情况。对照组为同期在我院行白内障手术并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N60AT,Alcon)的患者共26例。结果:12mo复诊时,Tetraflex组相较对照组拥有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和裸眼近视力,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脱镜率分别为34.7%和26.9%,两者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355,P=0.551)。满意度调查显示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χ2=2.367,P=0.124)。前、后囊膜的混浊情况出现比率分别为34.8%和7.7%(χ2=3.972,P=0.046),Tetraflex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另外,Tetraflex组有2例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对照组无出现人工晶状体偏位现象(χ2=0.659,P=0.417)。两组患者均未诉异常视觉出现。结论:长期来看,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并不能提供足够的裸眼远、近视力,而且发生囊膜混浊的比率高于普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调查研究发现,患者的满意度较低,最主要的原因是昂贵的人工晶状体未能达到术前期待的足够调节力。所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应该谨慎植入,尤其是对于有可能发生囊袋混浊、收缩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 远期 临床效果
下载PDF
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Luay Radi Hasan Tayeh 陈伟蓉 林振德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4,58,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恢复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其中38例46只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恢复的影响,并分析相关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96只眼)白内障患者。其中38例46只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研究组),40例50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硬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矫正远、近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的变化以及并发症数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矫正近、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敏感度视觉检查结果显示,研究组有32例34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参考范围内;对照组29例32只眼对比敏感度曲线在正常范围内。研究组在高频段对比敏感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研究组比较虹膜色素播散(13.15%vs.7.50%)、角膜内皮褶皱(18.42%vs.10.00%)、瞳孔变形(18.42%vs.5.00%)、角膜水肿(23.68%vs.7.50%)、前房纤维性渗出(21.05%vs.5.00%)发生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白内障患者对比敏感度视觉具有一定调节作用,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乳化术 调节人工晶状体 对比敏感度
下载PDF
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郑春荣 周伟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688-691,共4页
近年来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力获得了满意的提高,但因人工晶状体缺乏调节力,术后视近或视远仍需配戴眼镜。多焦人工晶状体虽为患者提供了视近视远的视力,但也出现视觉质量问题。... 近年来白内障小切口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日益成熟,使得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视力获得了满意的提高,但因人工晶状体缺乏调节力,术后视近或视远仍需配戴眼镜。多焦人工晶状体虽为患者提供了视近视远的视力,但也出现视觉质量问题。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具有调节力人工晶状体的研究和开发也更加深入,我们就可调节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调节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丁锦 廖荣丰 文育锋 《临床眼科杂志》 2013年第3期198-201,共4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91例(12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6、12、24个月的术眼视力、调节幅度(D)、手术中及术后并...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囊袋内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91例(122只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后6、12、24个月的术眼视力、调节幅度(D)、手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6、12、24个月全部术眼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且70岁以下患者的术眼视力提高明显高于70岁以上患者的术眼视力。全部术眼均可获得较大的调节幅度,即使在远期仍可提供一定的调节力。全部病例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无晶状体囊膜皱缩、囊袋纤维化、后囊膜混浊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眼内植入术安全、可靠、无特殊并发症,具有良好的功能性远中近全程视力,且患者可获得较大的调节幅度,即使在远期仍可提供一定的调节力,但是70岁以上组远期的调节力和屈光状态有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调节人工晶状体
下载PDF
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反式调节人类新基因HBVDNAPTP1的克隆及原核表达与组织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伦永志 张黎颖 +3 位作者 成军 郭江 洪源 赵宝昌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克隆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得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HBVDNAPTP1,构建HBVDNAPT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进一步分析HBVDNAPTP1在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水... 目的克隆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SSH)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得到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反式调节新型靶基因HBVDNAPTP1,构建HBVDNAPT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其在大肠埃希菌中表达,并进一步分析HBVDNAPTP1在组织中的分布表达水平。方法应用RT-PCR技术扩增获得HBVDNAPTP1基因片段,测序正确后插入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转化BL21(DE3)宿主菌,IPTG诱导以获得HBVDNAPTP1融合蛋白的表达,利用Westernblot证实表达蛋白的特异性。应用UniGene数据库对HBVDNAPTP1基因的染色体中定位及组织分布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RT-PCR扩增获得HBVD-NAPTP1基因片段,插入pET-32a(+)表达载体,转化BL21(DE3)受体菌,经IPTG诱导获得了HBVDNAPTP1重组蛋白的表达,Westernblot证实了表达的重组蛋白的特异性。HBVDNAPTP1在多数组织中低表达,仅在脑垂体腺、扁桃体、舌、胸腺、气管与脐带中无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HBVDNAPTP1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利用大肠埃希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得了重组蛋白的表达,并初步了解了HBVDNAPTP1基因的染色体定位与组织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DNA聚合酶 反式调节蛋白 原核表达 组织表达分析
下载PDF
福来视可调节人工晶状体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贺温玲 刘欣华 +1 位作者 赵军 刘珂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1年第9期1546-1548,共3页
目的:评价福来视(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21例30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20例29眼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做对照。所有患者术后1d;1wk;1,3mo常规行... 目的:评价福来视(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白内障患者21例30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20例29眼同年龄白内障患者植入传统单焦点人工晶状体做对照。所有患者术后1d;1wk;1,3mo常规行裂隙灯检查,屈光、裸眼及矫正远视力和近视力检查。术后3mo检查调节幅度及20g/L毛果芸香碱滴眼前后的前房深度。结果:术后两组均可获得良好的裸眼远视力及矫正远视力,Tetraflex组裸眼近视力明显好于传统单焦点组。动态检影法Tetraflex组的调节幅度为2.25±0.35D,单焦点组为0.65±0.25D(P<0.01)。滴20g/L毛果芸香碱后前房深度变浅分别为0.40±0.20mm,0.15±0.11mm,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Tetraflex可调节人工晶状体是安全有效的,可为患者提供良好的远近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超声乳化 人工晶状体 调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