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阅读引起眼调节滞后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云云 张丽军 贾亚丁 《中国医学工程》 2012年第7期22-22,24,共2页
目的研究阅读引起的眼调节反应变化。方法选取80名志愿者,分为正视眼组(n=16)、轻度近视组(n=44)、中度近视组(n=20)。80名志愿者均阅读40min报纸,阅读前后测量其调节反应。结果①阅读前,调节反应测量,均表现为调节滞后,调节滞后在三个... 目的研究阅读引起的眼调节反应变化。方法选取80名志愿者,分为正视眼组(n=16)、轻度近视组(n=44)、中度近视组(n=20)。80名志愿者均阅读40min报纸,阅读前后测量其调节反应。结果①阅读前,调节反应测量,均表现为调节滞后,调节滞后在三个屈光度组间比较,轻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高于正视组,P<0.05,轻度近视组与中度近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同一屈光度组,阅读后与阅读前比较,阅读后调节滞后增大,P<0.05;③阅读后,三个屈光度组间,调节滞后变化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引起调节滞后增大,调节滞后增大是引起近视发生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 近视 调节反应 调节滞后 调节滞后变化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调节滞后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任秋锦 岳辉 周清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9-173,共5页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滞后量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odation,AC/A)的改变。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视光中心规范验配、随诊的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96例... 目的:研究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调节滞后量及调节性集合与调节的比值(accommodative convergence/accomodation,AC/A)的改变。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长沙市第四医院视光中心规范验配、随诊的低、中度青少年近视患者96例,其中配戴角膜塑形镜者(试验组)和配戴框架眼镜者各48例(对照组),使用融像性交叉柱镜法(FCC法)测量其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的调节滞后量,采用Von Grafe法检查视近处斜视度,梯度法测AC/A值。对两组的调节滞后量和AC/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低、中度近视患者试验组在随访的1,3,6,12个月时AC/A值均减小,调节滞后量均减小(P<0.05)。结论:低、中度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相比调节滞后量减少,并且角膜塑形镜可以降低高AC/A值,改善调节与集合的关系。角膜塑形镜是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调节滞后 AC/A值 近视
下载PDF
两种矫正方式对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杜玲芳 武正清 +3 位作者 何芳 宋伟琼 张艳丽 林鹏飞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1期52-55,共4页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 目的研究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佩戴角膜塑形镜与佩戴框架眼镜后各自调节滞后量和调节灵敏度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明确角膜塑形镜与框架眼镜对近视患者视功能的影响及对青少年近视的控制作用。方法随机选取60例来我院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60例门诊就诊并给予框架眼镜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屈光矫正前后调节滞后量、调节灵敏度和等效球镜度的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随访时间依次为1个月、6个月、1年。结果 (1)调节滞后量: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5±0.28、0.92±0.16、0.62±0.13、0.64±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1.03±0.27、1.03±0.19、0.82±0.11、1.08±0.16。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调节灵敏度:实验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33±2.65、10.82±2.06、10.90±2.48、11.05±2.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戴镜前和戴镜后1个月、6个月、1年分别为:9.56±2.32、10.76±1.88、10.85±2.08、9.02±1.97。两组戴镜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个月、6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后1年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1年:实验组等效球镜度增加了(0.38±0.35)DS,对照组增加了(0.84±0.56)D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实验组戴镜后对调节滞后量的改善较明显,并使其逐渐趋于正常化;对照组对调节滞后量改善较慢,不能使其达到正常值,且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滞后量会变大。(2)实验组对调节灵敏度的改善更快,对照组较慢,在近视度数没有明显增长的情况下,两组的调节灵敏度相似,近视度数增长后调节灵敏度下降。(3)角膜塑形镜对中低度近视的矫正有效,它较框架眼镜能更有效地控制青少年近视的增长速度,是目前控制近视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框架眼镜 等效球镜度 调节滞后 调节灵敏度
下载PDF
视觉训练对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9
4
作者 岳辉 任秋锦 梅颖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9期89-91,共3页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方法伴调节滞后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6例(252眼),年龄10~15岁,平均(12.86±2.45),等效球镜(-2.5^-5.5)D,平均(-3.62±1.55)D,将上述患者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62例(124... 目的探讨视觉训练对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方法伴调节滞后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6例(252眼),年龄10~15岁,平均(12.86±2.45),等效球镜(-2.5^-5.5)D,平均(-3.62±1.55)D,将上述患者分为A、B两组。A为实验组62例(124眼),B为对照组64例(128眼)。A组除给予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外,同时给予视功能训练干预。B组仅给予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1年后复查两组患者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调节滞后量,对比两组患者有无差异。结果 1年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近视度数增加量减少,眼轴长度增长减少,调节滞后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视觉训练可以有效地控制伴调节滞后的青少年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滞后 近视 视觉训练
下载PDF
调节滞后与青少年近视的关系 被引量:36
5
作者 张霞飞 施明光 《眼视光学杂志》 2005年第4期248-250,252,共4页
目的探讨调节滞后与近视的关系以及与近视进展的关系,双眼调节与单眼调节的不同。方法56例青少年受试者分成三个组:稳定的近视(n=20)、进展的近视(n=21)、正视(n=15),戴框架镜矫正屈光不正,用双眼分光检影装置分别测定三组在单眼、双眼... 目的探讨调节滞后与近视的关系以及与近视进展的关系,双眼调节与单眼调节的不同。方法56例青少年受试者分成三个组:稳定的近视(n=20)、进展的近视(n=21)、正视(n=15),戴框架镜矫正屈光不正,用双眼分光检影装置分别测定三组在单眼、双眼注视离角膜顶点35 cm、20 cm距离视标时的调节反应。结果①进展的近视调节滞后大于稳定的近视和正视组(P<0.01),稳定的近视眼与正视眼的调节滞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双眼调节大于单眼调节,双眼调节滞后小于单眼调节滞后(P<0.01)。③20 cm距离的调节滞后大于35 cm距离的调节滞后(P<0.01)。结论近视眼进展与调节滞后存在一定的联系,调节滞后随着调节需要的增加而增大,双眼调节优越于单眼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滞后 双眼 双眼分光检影装置
下载PDF
调节滞后与隐斜对青少年近视眼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冬梅 杨智宽 《眼视光学杂志》 2009年第4期313-317,共5页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调节有关,而有关通过减少青少年近视眼调节滞后来观察近视眼进展的一系列研究却发现,不同隐斜状态的近视眼进展程度不同。因此,除了调节滞后,隐斜的变化在近视眼进展中的作用也同样值得关注。现就青少年近... 青少年近视的发生、发展可能与调节有关,而有关通过减少青少年近视眼调节滞后来观察近视眼进展的一系列研究却发现,不同隐斜状态的近视眼进展程度不同。因此,除了调节滞后,隐斜的变化在近视眼进展中的作用也同样值得关注。现就青少年近视眼研究中调节滞后与隐斜对近视眼发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滞后 隐斜 近视眼 青少年
下载PDF
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7
7
作者 李瑾 施明光 董枫 《眼视光学杂志》 2000年第3期148-150,共3页
目的 :观察并评价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 ,探讨儿童近视发病机理。方法 :使用分光镜动态检影法测定 38名年龄 6~ 14岁在学儿童 (平均年龄 10 .1岁 )的张力性调节值与调节滞后值。其中 19名为正视 ,19名为近视。通过注视昏暗照明下置... 目的 :观察并评价调节滞后与儿童近视关系 ,探讨儿童近视发病机理。方法 :使用分光镜动态检影法测定 38名年龄 6~ 14岁在学儿童 (平均年龄 10 .1岁 )的张力性调节值与调节滞后值。其中 19名为正视 ,19名为近视。通过注视昏暗照明下置于眼前 40厘米的DOG视标 (0 .2cpd)打开调节环 ,于持续聚焦于一 3D目标5分钟之前及之后立即测定张力性调节值 ,取前后差值作为调节滞后值。统计分析采用组间样本t检验方法。结果 :本研究中近视儿童的调节滞后值为 0 .11± 0 .33D ,正视儿童该值为 0 .30± 0 .45D ,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环境因素如近距离工作在早发性近视发展中起较小作用。早发性近视与迟发性近视具有不同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病因学 儿童 张力性调节 调节滞后
下载PDF
调节滞后与青少年近视进展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吕佳 王林洪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4期363-364,共2页
目的:观察调节滞后与青少年近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临床工作中10-12周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21例,依据调节功能正常、超前、滞后分组,其中调节正常组23例(46只眼)、超前组36例(72只眼)、滞后组62例(124只眼),通过1年的追踪观... 目的:观察调节滞后与青少年近视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临床工作中10-12周岁青少年近视患者121例,依据调节功能正常、超前、滞后分组,其中调节正常组23例(46只眼)、超前组36例(72只眼)、滞后组62例(124只眼),通过1年的追踪观察,对比分析每1组青少年近视屈光度变化数据。结果调节滞后与调节正常组比较,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调节滞后组更容易导致近视加深;调节滞后与调节超前组比较, 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调节滞后更容易导致近视加深;调节超前与调节正常组比较, P >0.05,两组有差别,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结论调节滞后与青少年近视进展具有相关性,调节滞后更容易导致近视加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 调节滞后 离焦
下载PDF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调节滞后及视网膜形态影响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霍敏灼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8年第3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调节滞后及视网膜形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本院选择验配角膜塑形镜,并经过12个月以上定期复查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15例(30眼),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配戴普通近视框架眼镜的少... 目的:探讨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患者调节滞后及视网膜形态的影响。方法:抽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来本院选择验配角膜塑形镜,并经过12个月以上定期复查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15例(30眼),将其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配戴普通近视框架眼镜的少年儿童近视患者15例(30眼)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配戴前及配戴6、10、12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配戴前与配戴6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和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配戴10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配戴12个月后的调节滞后量和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戴型角膜塑形镜能够有效提升青少年儿童的裸眼视力,改善调节滞后,并促进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趋向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 近视 调节滞后 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
下载PDF
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结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浩淼 高祥璐 姚展翼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504-506,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所得结果的可供比对的正常范围,为临床检查中调节滞后测量方法的选择及结果比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81名18~25周岁在校大学生近视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Nott法、MEM法...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所得结果的可供比对的正常范围,为临床检查中调节滞后测量方法的选择及结果比对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81名18~25周岁在校大学生近视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和综合验光仪行规范验光后,分别用Nott法、MEM法和融像性交叉柱镜法(FCC法)测量其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的调节滞后量。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确定不同方法测量结果的统计学差异及线性回归关系。结果(:1)采用Nott法、MEM法及FCC法测量被检眼注视眼前40 cm处视标时调节滞后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038,P<0.001)。(2)Nott法及MEM法测量结果与FCC法测量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Y=0.415+0.381X,r2=0.305;Y=0.698+0.600X,r2=0.571。结论:临床上选择不同方法测量调节滞后时,应将测量结果与相对应的正常范围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滞后 Nott动态检影 MEM动态检影 融像性交叉柱镜法
下载PDF
调节滞后与近视屈光度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7
11
作者 黄瑞琴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09年第3期59-60,共2页
目的:通过调节反应的测量,探讨调节滞后对近视的影响以及调节滞后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近视患者127例(254眼),采用TopconVT-10综合验光仪,在双眼远调节平衡的基础上,用融合性交叉柱镜(FCC)注视十字网格视标,测定调节反应。结果:在测定... 目的:通过调节反应的测量,探讨调节滞后对近视的影响以及调节滞后与屈光度的关系。方法:近视患者127例(254眼),采用TopconVT-10综合验光仪,在双眼远调节平衡的基础上,用融合性交叉柱镜(FCC)注视十字网格视标,测定调节反应。结果:在测定127例(254眼)近视眼中,调节滞后79例,占62.2%;调节反应等于调节刺激33例,占25%;调节反应大于调节刺激15例为11.8%。结论:近视眼的调节反应普遍存在调节滞后,调节滞后量与屈光度进展成正相关,视网膜上的模糊像,可能会造成眼轴的增长,对近视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调节反应 调节滞后 近视
下载PDF
184名8~12岁儿童不同阅读距离及阅读时间调节滞后和调节反应的观察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馨慧 王明进 +2 位作者 何鲜桂 吕敏之 张宏伟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分析儿童不同屈光状态及不同阅读距离与阅读时间的调节反应量及调节滞后量的差异,为阐明儿童调节反应状态,以及从调节反应的角度推测阅读距离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84名8~12岁儿童,采用双眼开放式视野红... 目的:分析儿童不同屈光状态及不同阅读距离与阅读时间的调节反应量及调节滞后量的差异,为阐明儿童调节反应状态,以及从调节反应的角度推测阅读距离与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184名8~12岁儿童,采用双眼开放式视野红外自动验光仪(WAM-5500)观察阅读距离在20 cm和33 cm时调节反应量与调节滞后量。结果:33 cm阅读时间1 min与10 min时,阅读距离正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分别为(2.03±0.41,2.31±0.51)D,在矫正至正视状态下,低、中近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分别为(1 min:1.90±0.43,10 min:2.25±0.42)D、(1 min:1.75±0.35,10 min:2.01±0.34)D;20cm阅读时间1 min与10 min时,阅读距离正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分别为(3.72±0.63,3.93±0.43)D,在矫正至正视状态下,低、中近视组诱发的调节反应量分别为(1 min:3.62±0.49,10 min:3.91±0.23)D、(1 min:3.32±0.60,10 min:3.71±0.21)D;33 cm处阅读时间1 min与10 min时,正视组的调节滞后分别为(1.00±0.41,1.21±0.14)D,在矫正至正视状态下,低、中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分别为(1 min:1.01±0.43,10 min:1.09±0.11)D、(1 min:1.03±0.37,10 min:1.05±0.09)D;20 cm处阅读时间1 min与10 min时,正视组的调节滞后分别为(1.27±0.64,1.42±0.26)D,在矫正至正视状态下,低、中近视组的调节滞后分别为(1 min:1.18±0.50,10 min:1.37±0.10)D、(1 min:1.26±0.63,10 min:1.35±0.15)D。阅读距离为20 cm组的调节需求、反应和滞后均大于33 cm组(P<0.05);阅读时间10 min时的调节需求、反应和滞后均大于1 min。结论:阅读距离与阅读时间是调节反应量和调节滞后量的重要影响因素,可能与青少年近视进展有关,控制阅读距离是儿童近视预防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不正 调节需求 调节反应 调节滞后 离焦
下载PDF
青少年配戴硬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1a后的调节滞后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周超 闫斌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924-927,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与框架眼镜1a后在不同调节刺激下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年龄10-16岁的85例近视眼患者,经过双眼视功能检测、医学验光、角膜...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与框架眼镜1a后在不同调节刺激下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年龄10-16岁的85例近视眼患者,经过双眼视功能检测、医学验光、角膜地形图检查、眼部健康检查等常规检查程序,依据检查结果及家长的依从性,选择41例配戴RGPCL,其余44例配戴框架眼镜,两组均在MPMVA (最大正镜最佳视力)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检影法进行调节滞后量的测定,在配戴期间每3mo 复查一次,1a 后在MPMVA的基础上,采用动态检影法对两组再次进行调节滞后量的测定,并比较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性。同时在配戴1 a后,对 RGPCL 组和框架眼镜组的度数增加值进行比较。 结果:两组初始调节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 a后, RGPCL组的调节滞后量与初始滞后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量与初始滞后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1a后,在2D,3D,4D的刺激下,两组调节滞后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组的调节滞后量均随着调节刺激的增大而增加。配戴1a后,RGPCL组的度数增长小于框架眼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配戴RGPCL 及框架眼镜1 a 后,在高调节刺激下, RGPCL组的调节滞后低于框架眼镜组,对延缓青少年近视的加深有一定作用,两组的调节滞后量都随着调节刺激的增大而增加,建议青少年注意阅读距离,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滞后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框架眼镜
下载PDF
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合并调节滞后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陶雁亭 陈力 +6 位作者 郝晓军 李飞 童黎明 马丽敏 李晶璐 徐倩怡 茅月亮 《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的作用。方法: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患者200例(400眼),年龄7~15岁,等效球镜(-0.75^-5.75)D,平均(-2.09±1.49)D,将上述患者分为调节训练组和常规戴镜组。每组各100例(200眼)。调节训练组除... 目的:探讨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的作用。方法: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患者200例(400眼),年龄7~15岁,等效球镜(-0.75^-5.75)D,平均(-2.09±1.49)D,将上述患者分为调节训练组和常规戴镜组。每组各100例(200眼)。调节训练组除给予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外,同时给予调节训练干预。常规戴镜组仅给予规范的医学验光配镜。半年后复查两组患者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及调节滞后量,对比两组患者有无差异。结果:半年后调节训练组与常规戴镜组相比,调节训练组的近视屈光度及眼轴的增长幅度均比常规戴镜组减少,调节滞后量亦减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节训练对青少年近视伴调节滞后的近视进展具有减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调节滞后 近视 调节训练
下载PDF
配戴RGPCL与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调节滞后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中龙 张春燕 +1 位作者 陈芳 陈志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319-321,共3页
目的:探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滞后(lag of accommodation)的差异。方法:对57例114眼10~15岁初诊的中、低度近视眼,行医学验光、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检查... 目的:探讨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框架眼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滞后(lag of accommodation)的差异。方法:对57例114眼10~15岁初诊的中、低度近视眼,行医学验光、角膜曲率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根据家长意愿其中27例患者选择配戴RGPCL,30例患者配戴框架眼镜。两组在最佳矫正视力的基础上,采用低度中和动态检影法测定调节滞后量。配戴期间每3mo复查1次,1a后用同样方法再次测定调节滞后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眼调节滞后量,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61,P=0.121)。1a后,RGPCL组坚持配戴者25例50眼,调节滞后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框架眼镜组27例54眼调节滞后量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P<0.05);两组对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F=6.134,P<0.01)。结论:配戴RGPCL眼调节滞后量明显小于框架眼镜,对减缓青少年近视进展可有一定作用,应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 框架眼镜 调节滞后 青少年近视
下载PDF
视觉训练对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控制作用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吕银月 周超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6期549-549,共1页
目的分析研究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发展采取视觉训练的控制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的患者100例(200眼),采用数字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患者... 目的分析研究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发展采取视觉训练的控制效果。方法抽取2012年2月~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的患者100例(200眼),采用数字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对患者实施规范医学验光配镜,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视觉训练,对两组近视发展控制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屈光度数、眼轴长度以及调节滞后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伴调节滞后青少年近视采取视觉训练,可以对近视发展起到明显的控制作用,使近视增长明显减少,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作用 近视发展 调节滞后青少年 视觉训练
下载PDF
≤1.00D近视儿童是否配戴全矫眼镜与调节滞后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玮方 《中国眼镜科技杂志》 2017年第5期147-149,共3页
为了探讨近视度数≤1.00D的儿童,配戴全矫眼镜与不戴镜对其调节滞后量的变化影响,以期寻找最有利于其双眼视功能的屈光矫正方案,为不同调节滞后量的近视儿童,精确的屈光矫正提供依据。本文选取了2012~2014年来我视光中心验光配镜的120... 为了探讨近视度数≤1.00D的儿童,配戴全矫眼镜与不戴镜对其调节滞后量的变化影响,以期寻找最有利于其双眼视功能的屈光矫正方案,为不同调节滞后量的近视儿童,精确的屈光矫正提供依据。本文选取了2012~2014年来我视光中心验光配镜的120例近视度数≤1.00D的儿童为样本,排除眼部疾患、无明显屈光参差、无明显斜视、无弱视,年龄9~14岁,矫正视力均≥1.0。分组按照初次验光后,分为全矫戴镜组和不戴镜组;在初查过程中,根据调节反应量不同,分为BCC<+0.25D组与BCC≥+0.25D^+0.75D组。观察一年后,两组患者调节滞后量的变化。应用综合验光仪常规进行单眼屈光、双眼平衡,并测量所有患者33cm调节滞后量。采用了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显示所筛查的9~14岁≤1.00D近视儿童,全矫戴镜比不戴眼镜的患者引发的调节滞后量要少,并且,无论是初查BCC<+0.25D还是BCC≥+0.25D^+0.75D组,全矫配镜的患者引发的调节滞后量均小于不戴镜患者。通过观察和分析证明,≤1.00D的近视儿童配戴全矫眼镜较不戴眼镜者调节滞后量变化更少,为了减缓儿童近视的发展,需要控制其调节滞后的增长量,进而在近视发展初期,选择配戴全矫眼镜可更好控制调节滞后量的改变,并会延缓近视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滞后 全矫 戴镜
下载PDF
近视与调节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正静 赵粟 +4 位作者 谷浩 蒋浩 龙秋蓉 陈芷璿 谢婧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415-419,共5页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 眼的调节是指睫状肌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屈光力,使物体在视网膜形成清晰像的过程,当眼的调节能力不足时,成像焦点落于视网膜后的区域,容易形成远视离焦,引起眼轴增长,导致近视的发展,且研究发现多数近视患者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功能障碍。近视已成为我国的公共健康问题,青少年近视的患病率急剧升高,如何预防及阻止近视的发生、发展是一大难题。既往研究发现眼调节功能障碍与近视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联系,调节功能相关参数的测量对近视的防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旨在综述近视与眼调节功能的相关性,以期为近视的防控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调节滞后 调节幅度 调节灵敏度 AC/A
下载PDF
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参数的影响
19
作者 杨忠楠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1期0111-0114,共4页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参数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16岁的近视青少年80例(160眼)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平均等效球镜为-3.85±0.95D。所有患者均配戴韩国LUCID品牌的角膜塑... 探讨角膜塑形镜对青少年近视眼调节参数及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8-16岁的近视青少年80例(160眼)为研究对象,男42例,女38例,平均等效球镜为-3.85±0.95D。所有患者均配戴韩国LUCID品牌的角膜塑形镜,并进行了规范的随访。调节参数(包括正相对调节量、负相对调节量、调节幅度、调节滞后量及梯度性AC/A值)在佩戴前和佩戴3个月后进行测量。结果 角膜塑形镜佩戴3个月后,裸眼视力从0.3±0.1提高至0.8±0.2。正相对调节量、负相对调节量、调节幅度均得到改善,调节滞后量从0.85±0.2D降低至0.3±0.1D。45%的患者表示对角膜塑形镜“非常满意”。结论 角膜塑形镜能显著改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和调节功能,对于调节参数和双眼视功能均有积极影响,具有高度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近视眼 调节参数 调节滞后 梯度性AC/A 青少年
下载PDF
青少年近视眼配戴RGPCL、Ortho—K及框架眼镜一年后调节滞后的差异 被引量:31
20
作者 黄佳 瞿小妹 +1 位作者 陈志 褚仁远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Ortho—K,OK镜)及框架眼镜后调节滞后的差异。方法70名(70眼)9~14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眼患儿,行医学...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眼配戴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角膜塑型镜(orthokeratology,Ortho—K,OK镜)及框架眼镜后调节滞后的差异。方法70名(70眼)9~14岁中低度青少年近视眼患儿,行医学验光、角膜曲率、角膜地形图检查后,根据检查结果、患儿及家长依从性等综合评估,对其中25名患儿选择配戴RGPCL,25名患儿配戴Ortho—K,其余20名患儿配戴框架眼镜。配戴期间每3个月复查1次,1年以后测定RGPCL组戴镜屈光度、Ortho—K组脱镜后的残余屈光度及框架眼镜组的屈光度.并使用开放视野型红外验光仪测量其在2~5D调节刺激下的调节反应.计算相对应的调节滞后和调节反应/刺激(AR/AS)斜率。对相关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检验。结果总共有57人完成测量。在2D调节刺激水平下,RGPCL、Ortho—K和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D、4D、5D调节刺激水平下,3组问的调节滞后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4.373,P〈0.05;F=5.833,P〈0.01;F=6.157,P〈0.01),Ortho—K组的调节滞后值最小,RGPCL组次之,而框架眼镜组的调节滞后值最大。调节反应/刺激(AR/AS)斜率也呈现同样趋势,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配戴RGPCL和Ortho—K1年后,患儿在高调节需求时的调节滞后值明显低于框架眼镜组,其在延缓青少年近视进展中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接触镜 硬性透气性 角膜塑型镜 调节滞后 近视 青少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