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价格机制中的制约因素与调节线
1
作者 王仰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1986年第4期23-26,共4页
价格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物价指数是反映价格机制运行状况的温度计.请看我省1985年1—10月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表:这份省统计局的资料表明,三月份我省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指数为8.4%,而四月份粮油价格改革出台后物价指数上升到12.1%。此后。
关键词 粮油价格 价格改革 社会商品 物价补贴 机制运行 调节线 请看 物价总指数 利息率 价格水平
下载PDF
关节镜下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与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王旭阳 郭子腾 +3 位作者 吕剑 王新民 郭成 刘飞 《实用骨科杂志》 2024年第8期748-752,共5页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固定与极后高位入路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1例PCL胫骨止...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固定与极后高位入路置入空心螺钉固定治疗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秦皇岛市第一医院收治的41例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资料,根据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组(A组)与空心螺钉组(B组)。A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4~59岁,平均(37.15±10.57)岁;左膝13例,右膝7例;骨折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4例,Ⅲ型6例。B组21例,男14例,女7例;年龄18~59岁,平均(38.95±13.39)岁;左膝12例,右膝9例;Meyers&Mckeever分型Ⅱ型13例,Ⅲ型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术前及末次随访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后抽屉试验及KT-2000结果。结果A组手术时间为(51.25±3.28)min,少于B组手术时间(66.24±4.1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2.78±2.4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膝关节X线片均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A组末次随访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2.85±4.21)分、(91.65±3.83)分,均高于术前(43.65±8.24)分、(37.95±6.39)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末次随访IKDC评分及Lysholm评分分别为(93.29±3.91)分、(92.81±3.57)分,均高于术前(45.14±9.33)分、(39.24±7.03)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IKDC评分和Lysholm评分、术后6个月后抽屉实验和KT-2000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两种固定方法均表现出良好的早期临床效果,使用可调节双纽扣缝线袢固定具有操作方便、技术简单、手术时间短及无需二次手术取出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调节双纽扣缝线 后交叉韧带 撕脱骨折 极后高位入路
下载PDF
学习分析视角下大学生线上自我调节学习干预设计与检验
3
作者 丁浩 徐凤 《蚌埠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学习分析视角下大学生线上自我调节学习的干预框架,包括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自我调节学习的干预三个部分。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包括线上收集和线下收集两种途径,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是对线上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质量两方面的综合分... 学习分析视角下大学生线上自我调节学习的干预框架,包括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分析和自我调节学习的干预三个部分。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包括线上收集和线下收集两种途径,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是对线上学习状态和任务完成质量两方面的综合分析,学生自我调节学习的干预是环境干预、个人干预和行为干预相互融合的三维干预机制。学习分析视角下大学生线上自我调节学习的实证检验,以84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独立组设计,以线上自我调节学习量表为研究工具。研究结果表明:干预框架所设计的干预策略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线上自我调节学习水平。研究为混合教学模式下大学生线上自我调节学习干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分析 大学生 线上自我调节学习 混合式教学
下载PDF
可自行调节挂线在高位复杂性肛瘘中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沈军权 徐焕军 周海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66-72,共7页
背景切割挂线仍是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多次紧线直至脱落.传统的紧线方式不但操作过程复杂、患者痛苦,且需要专科器械及专科医师操作,非常不便.可自行调节挂线可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探讨可自行调节挂线... 背景切割挂线仍是目前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其治疗过程中需多次紧线直至脱落.传统的紧线方式不但操作过程复杂、患者痛苦,且需要专科器械及专科医师操作,非常不便.可自行调节挂线可解决上述问题.目的探讨可自行调节挂线在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2019-07/2022-06符合入组条件的61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可自行调节挂线的试验组(29例)和传统切割挂线(分次紧线)的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文化程度、疾病性质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在治疗方式上均对肛瘘主管进行切割挂线,但术后紧线方式不同:试验组行可自行调节挂线,对照组行传统的切割挂线.比较两组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门诊紧线次数、紧线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方面差异.结果试验组1例,对照组2例,在手术过程中实行了引流挂线,术后予以剔除.试验组与对照组在紧线脱落时间、总紧线次数、创面愈合时间、疗效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门诊紧线次数试验组要少于对照组,在平均紧线疼痛程度试验组要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自行调节挂线在紧线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疗效可达到传统切割挂线的效果,但其操作的便捷性优于传统紧线,可以在家完成紧线调节,减少门诊紧线次数,且切割疼痛程度更轻,医疗费用更低,是目前比较适宜的紧线方式,今后可作为一种适宜技术在医共体内、其他基层医院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割挂线 可自行调节线 线 疼痛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5
作者 李建超 邝国平 +2 位作者 武正清 谭湘莲 刘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2期141-142,144,共3页
目的研究可调节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 目的研究可调节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行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并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2组术后1个月视力改善无显著性差异;术后2周内眼压控制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眼压波动相对平稳,术后3个月时2组眼压变化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术后浅前房、脉络膜脱离、黄斑水肿等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2组滤过泡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持续性高眼压状态下行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更好的控制患者术后眼压,减少术后浅前房、黄斑水肿及脉络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调节线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高眼压
下载PDF
高负荷风扇叶片重心线调节对叶片强度和气动性能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张正秋 邹正平 刘宝杰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80-385,共6页
探讨了通过调整叶片重心线沿周向的积叠,控制叶片强度和振动性能的方法;以某高负荷风扇叶片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在高负荷叶片设计中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了重心线调节对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内在流动机制。建议将叶片设计流程中叶... 探讨了通过调整叶片重心线沿周向的积叠,控制叶片强度和振动性能的方法;以某高负荷风扇叶片为例,验证了该方法在高负荷叶片设计中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了重心线调节对转子气动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其内在流动机制。建议将叶片设计流程中叶片造型与结构分析作为一项工作完成。重心线调节法可应用于高负荷叶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片 积叠 重心线调节 结构强度设计 气动设计
下载PDF
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中可调节缝线对早期泪膜功能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戈振华 苗培建 王婷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1期149-151,共3页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线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4期间在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76眼,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暴露结膜缝线(小梁切除)组(34例36眼)和包埋结膜(可调节...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线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2-01/2014-04期间在我院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68例76眼,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暴露结膜缝线(小梁切除)组(34例36眼)和包埋结膜(可调节)缝线组(34例40眼),分别给予可调节缝线暴露结膜缝合和包埋结膜缝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7,14,30d测眼压情况,同时进行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30d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眼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1d两组患者平均眼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14,30d包埋结膜缝线组平均眼压显著高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治疗后1d两组患者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7,14,30d包埋结膜缝线组Schirmer试验、泪膜破裂时间显著优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治疗后30d包埋结膜缝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暴露结膜缝线组(P<0.05)。结论:小梁切除手术可调节线包埋结膜缝合对患者早期泪膜功能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低,手术效果优于暴露结膜缝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手术 青光眼 泪膜功能 调节线
下载PDF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两种可调节缝线的方法及其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曲建梅 唐桂兰 侯建萍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369-370,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可调节缝线方法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巾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54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从结膜瓣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60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从透明角膜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 目的:比较两种可调节缝线方法存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巾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54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从结膜瓣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60例青光眼患者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从透明角膜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并将两组手术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远视力无明显变化。术后第1d 114眼(全部)前房形成。第一组患者均存2wk内拆除可调节缝线。第二组患者中,若眼压始终在靶眼压以下者则保留可调节缝线。所有患者随访3—12mo,眼压均在9~21mmHg之间。两组患者自觉症状的比较:在拆除可调节缝线前,第一组患者有明显的眼部磨痛症状的有49例,伴有明显的分泌物的有29例。第二组患者有明显的眼部磨痛症状的有6例,伴有明显的分泌物的有5例。二者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二组患者中,若眼压始终在靶眼压以下者则保留可调节缝线。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联合两种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均简单易行,并且都取得了良好的术后效果。从透明角膜出针的可调节巩膜瓣缝线术后患者不适症状较少,是理想的手术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调节线
下载PDF
丝裂霉素C联合可调节缝线在老年患者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楚建设 姜雪峰 王旭飞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62-1563,共2页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调节线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丝裂霉素C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后迟发性眼内炎1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刘建荣 马千丽 《眼科新进展》 CAS 2005年第2期126-126,共1页
关键词 调节线 眼内炎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书扬 邝国平 +6 位作者 朱俊东 周小平 彭正武 李盛国 李植源 秦牧 冯少颖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2期150-151,共2页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NG)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可调节缝线治疗NVG38例,观察手术前后眼压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结果术后根据眼压... 目的:探讨可调节缝线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NG)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可调节缝线治疗NVG38例,观察手术前后眼压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情况,术后平均随访1~3个月。结果术后根据眼压情况分次拆除可调节缝线,术后第5天平均眼压(15.62±2.52) mm-Hg,无低眼压、浅前房、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联合可调节缝线治疗NVG,不但能控制眼压,而且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NVG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青光眼阀 调节线
下载PDF
改良小梁切开反折术联合巩膜调节缝线治疗青光眼36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穆翔 梁惠文 +2 位作者 李明桂 陈烈 陈强 《广西医学》 CAS 2008年第8期1216-1217,共2页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开反折术 观膜可调节线
下载PDF
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伟娟 周玉宽 《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07-308,共2页
目的评价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治疗23例(29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加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手术治疗,跟踪观察4月~12月。结果术后视力不变或升高为26眼,视力下降3眼... 目的评价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住院治疗23例(29眼)青光眼,行小梁切除加可调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手术治疗,跟踪观察4月~12月。结果术后视力不变或升高为26眼,视力下降3眼;出院眼压均在8~14mmHg;浅前房4眼。结论小粱切除术加可凋节巩膜缝线联合丝裂霉素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症少,滤过通畅,眼压控制良好,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线 丝裂霉素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胡富生 刘菲 钱爱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09年第4期662-664,共3页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将115例122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78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44眼行常规小... 目的评价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和可调节缝线的效果。方法将115例122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78眼行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及随访;对照组4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结果实验组的眼压控制有效率、功能性滤过泡均高于对照组(P<0.01),浅前房的发生率比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可有效地控制眼压水平,减少巩膜瓣瘢痕及主动调节房水滤过量,促进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此术操作简便,易掌握,是治疗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调节线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中丝裂霉素与调节缝线的联合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庄凤君 张兴儒 孙兴怀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03年第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与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9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随机对照42眼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浅。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一天浅前房发生率联合组8.2%,...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MMC)与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49眼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MMC与调节缝线;随机对照42眼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浅。结果本组病例术后第一天浅前房发生率联合组8.2%,明显低于对照组23.8%(P<0.05);一年后随访60眼(联合组34眼,对照组26眼),联合组弥散性滤过泡88.2%较对照组65.4%多(P<0.05)。不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手术成功标准,联合组一年后手术成功率94.1%较对照组73.1%高(P<0.01)。结论MMC联合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合理应用,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丝裂霉素 调节线 青光眼 治疗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贺志华 张丽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1868-1870,共3页
目的:探讨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应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51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后行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39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结果:两组... 目的:探讨常规小梁切除术后应用可调节缝线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8例101眼青光眼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例51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后行可调节缝线术,对照组(39例50眼)行小梁切除术。结果:两组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和对照组眼压均较术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眼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仅出现Ⅰ级浅前房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2眼,并发症发生率为5.9%;对照组浅前房6眼,其中Ⅰ级4眼,Ⅱ和Ⅲ级各1眼;非功能性滤过泡5眼及巩膜瓣粘连1眼,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调节缝线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能够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利于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线 青光眼滤过手术 小梁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全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杰 冯俊 王玮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年第8期563-566,583,共5页
目的评估全调节缝线法在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POAG患者55例(61只眼),分为2组:全调节缝线组26例(31只眼),部分调节缝线组29例(30只眼),分别给予小梁切除手术配合不同的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滤... 目的评估全调节缝线法在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POAG患者55例(61只眼),分为2组:全调节缝线组26例(31只眼),部分调节缝线组29例(30只眼),分别给予小梁切除手术配合不同的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滤过泡的情况,和术后6个月眼压的情况。结果 (1)术后眼压: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眼压比较,在7 d(t=-2.197,P=0.032)、3个月(t=-2.040,P=0.046)及6个月(t=-2.054,P=0.044),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并发症:试验组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浅I级6.45%;浅III级3.23%)低于对照组(浅I级13.33%;浅III级10.00%),但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6个月滤泡形态:试验组I型滤泡的比例(64.52%)高于对照组(33.33%),有统计学意义(x^2=5.931,P=0.015),但试验组总体功能性滤泡(I型+Ⅱ型)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x^2=1.828,P=0.176);(4)术后6个月手术成功率:试验组总成功率96.77%(30例),而对照组86.67%(26例)。但是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5)其它:术后使用降眼压药及再次手术情况,2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组在术后降低眼压效果、降低术后浅前房等方面优于部分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组,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线 小梁切除术 浅前房 低眼压 青光眼
下载PDF
小梁切除术中可调节缝线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泪膜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梨萍 郑振优 李雷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899-901,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不同阶段泪膜的影响。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患者60例68眼,按是否合并可调节缝线治疗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为小梁切除组,观察组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组,分别于术...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对术后不同阶段泪膜的影响。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行小梁切除患者60例68眼,按是否合并可调节缝线治疗随机分入两组,对照组为小梁切除组,观察组为小梁切除联合可调节缝线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7、30、90d行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染色(fluorescent,FL)检查,同时观察术前和术后1、30d时的体征和症状。结果:观察组术后7d内SⅠt值及术后3d时FL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起两组患者间SⅠt值及FL值无明显差异;术后1d观察组的异物感、结膜充血及畏光感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术后30d起两组患者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使用可调节缝线在短时间内会对术眼眼表泪膜产生不利影响,但拆除缝线后不利影响将很快消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线 小梁切除术 泪膜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9
作者 梁冬梅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1期154-155,共2页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2例(138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 目的研究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12例(138眼)。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常规小梁切除术联合巩膜瓣可调节缝线。对照组:常规小梁切除术。比较在术后早期浅前房的发生率,术后2周眼压的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的维持情况。结果术后早期对照组浅前房发生率为21.54%;观察组为9.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眼压控制情况:对照组眼压控制率92.31%,观察组93.1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功能性滤过泡的比率对照组79.63%,观察组91.6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能更好地维持术后正常的前房,减少了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等并发症的发生,且控制眼压及维持功能性滤过泡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线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下载PDF
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
作者 陈遐 蔡鸿英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440-442,共3页
目的:分析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6月~12月间住院的55例(5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9例29只眼(A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26例29只眼(B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用可调节缝线。... 目的:分析可调节缝线在小梁切除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中的作用。方法:将2004年6月~12月间住院的55例(58只眼)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9例29只眼(A组)行常规小梁切除手术,26例29只眼(B组)在常规手术基础上加用可调节缝线。观察两组术后有无浅前房形成、术后眼压的变化及住院天数。结果:A组8人(27.6%)发生术后浅前房,B组无浅前房发生,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术后2周平均眼压为(12.9±0.9)mmHg;B组术后2周平均眼压为(13.2±1.0)mmHg,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平均住院时间(11.5±4.6)天,B组(8.0±2.3)天,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梁切除手术加用可调节缝线与传统滤过性手术降眼压效果相当,术后并发症少,可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梁切除术 调节线 闭角型青光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