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社会吸引力的调适依据与途径
1
作者 纪大海 《天府新论》 1991年第1期64-69,共6页
关键词 教育 社会吸引力 调适依据 社会期望类型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调适
2
作者 徐凯翔 王永贵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1-12,共12页
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与矛盾冲突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化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矛盾是矫治价值偏向的重要保障、凝聚价值共识的有效措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全新道路,重置着现代化发... 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与矛盾冲突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化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价值矛盾是矫治价值偏向的重要保障、凝聚价值共识的有效措施、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现实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作为现代化发展的全新道路,重置着现代化发展中的价值观念,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提级加速,致使价值矛盾在不同层面更加突出地表现出来,这些价值矛盾包括传统价值与现代价值之间的价值代差、个人价值观念与群体价值观念之间的价值偏差、人民群众价值向往与价值现实之间的价值落差、世界多元价值观与全人类共同价值之间的价值差异等。新时代新征程,应以传统价值观的现代性转化适应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需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共识、以全面拓展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满足人民的多元价值需要、以全人类共同价值筑牢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基础,从而不断控制和消解价值矛盾的负面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价值观 价值矛盾 价值
下载PDF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教师角色调适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3
作者 张悦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5年第1期70-72,共3页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性、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进,高校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思维培养者、德育促行者、情绪劳动者的角色新样态。应然状态下,高校教师主动完成角色... 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创新性、系统性的教育理念,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推进,高校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变化,呈现出思维培养者、德育促行者、情绪劳动者的角色新样态。应然状态下,高校教师主动完成角色调适,强化立德树人的实践根基和育人动力。但实然状态下,高校教师因课程思政教学意识不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欠缺、隐性教育方法应用不足,出现了角色冲突、角色焦虑、消解角色信念等困境,对此,本文基于社会角色理论,提出教师自身需提升课程思政理性认知、激发隐性育人内驱动力、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而外部则应完善顶层设计、强化培养培训、推进教育基建等建议,以期助力教师有效实现角色转换,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学术思考与逻辑刻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教师角色 角色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绿色转型:关系调适、基本样态及其发轫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涛 李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6-145,I0004,I0005,共12页
经典环境社会学研究聚焦环境问题或环境衰退的学理解剖与理论阐释,呈现“环境衰退论”的叙事特征。为应对环境挑战,人类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勾勒出资源消耗迈向资源善用、环境损害迈向生态修复、... 经典环境社会学研究聚焦环境问题或环境衰退的学理解剖与理论阐释,呈现“环境衰退论”的叙事特征。为应对环境挑战,人类积极调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社会的绿色转型,勾勒出资源消耗迈向资源善用、环境损害迈向生态修复、生态代谢断裂迈向生态循环以及失序发展迈向协调发展的基本轮廓。制度-政策势能、经济-技术变革和社会-文化浪潮构成绿色转型赖以发轫和发展的基本机制,其中,制度-政策势能在中国的绿色转型实践中扮演着关键性角色。当前,绿色转型虽然已不只是学术想象与学术倡导,但这种转型实践还处于趋势性状态,面临着不平衡性、不稳定性和不充分性的挑战。对此,环境社会学需要持续开展更为深入的学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环境衰退论 关系 资源善用 生态循环 发展
下载PDF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心理调适的体验 被引量:1
5
作者 孙柳 陈少华 +4 位作者 王莹 王艳玲 王凌云 梁嘉贵 刘均娥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4-1318,共5页
目的:探讨居家空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心理调适的体验,以期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应对共病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使用Braun和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基于积极... 目的:探讨居家空巢老年人慢性病共病心理调适的体验,以期更好地提升老年人应对共病的能力。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方法,对15名空巢慢性病共病老年人进行半结构化深度访谈,使用Braun和Clarke的主题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基于积极心理学PERMA理论,形成5个主题:展现积极情绪,具有积极心理资本;投入生活,主动调适;获得家庭和社会支持,保持较好人际关系;寻找自我意义,实现自我价值;获得成就,达到积极生活状态。结论:医护人员在老年人共病管理时,需要重视其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调动其主动调适的能力和采取适合的调适策略,重视社会支持提供,鼓励寻找自我意义,最终达到积极生活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巢老年人 慢性病共病 心理 主题分析法 积极心理学
下载PDF
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与癌症复发恐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范颖英 孙娟 +3 位作者 张彩凤 靳玉红 姬娟娟 常勇生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3期69-75,共7页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2对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问卷、... 目的基于主客体互倚模型,探讨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癌症复发恐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32对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的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一般问卷、疾病感知问卷简化版、婚姻调适量表、中文版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对患者夫妻进行评估,运用主客体互倚模型进行结果验证。结果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分别为(42.29±6.04)分、(45.98±7.54)分;患者夫妻婚姻调适分别为(90.56±23.48)分、(89.24±28.45)分;患者夫妻社会支持分别为(56.68±11.26)分、(53.68±14.42)分;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分别为(38.88±4.68)分、(42.36±6.48)分。患者夫妻疾病感知、婚姻调适、社会支持对应之间均呈正相关(P<0.01)。患者夫妻的疾病感知、婚姻调适与社会支持均能显著影响其自身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主体效应明显存在(P<0.01);患者夫妻的婚姻调适与社会支持能影响其配偶的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客体效应亦明显存在(P<0.05)。结论经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后早期食管癌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应引起重点关注。研究人员可以基于二元角度从患者个体、配偶、社会不同层面给予干预,以降低患者夫妻癌症复发恐惧水平,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癌症复发恐惧 主客体互倚模型 疾病感知 婚姻 社会支持
下载PDF
基于新质生产力目标下的农村三产融合:关键问题与路径调适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22-38,共17页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性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手,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导向。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视角出发,发现农村三产融合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内在耦合性。正... 新质生产力是传统生产力的质性跃迁,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推手,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本导向。从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视角出发,发现农村三产融合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内在耦合性。正因如此,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农村三产融合设定新的目标框架,有必要基于新质生产力所强调的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目标再度审视三产融合面临的关键问题。基于智能化目标,数智技术应用不足、数智化人才缺乏表明三产融合尚未实现智能化;基于绿色化目标,三产融合过程中依然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且经营主体绿色价值理念与生产技能不足;基于高端化目标,三产融合的融合方式有待提质升级、产品附加值有待提高,三产融合实践与高端化目标之间依然存在差距。基于此,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总方向,提出以智能化驱动三产融合的创新性发展,以绿色化革新三产融合的可持续发展,以高端化引领三产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三产融合 目标框架 路径
下载PDF
中共的自我调适与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1935~1940) 被引量:1
8
作者 冯育林 郭台辉 《学术探索》 CSSCI 2024年第3期108-115,共8页
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中共内生的自我调适与其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具有“强相关”关系,这可以从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发展与观念变革来解释。组织发展维度,中共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阶级革命必须服从民族革命... 抗日救国的关键时刻,中共内生的自我调适与其中华民族意识全面觉醒具有“强相关”关系,这可以从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即组织发展与观念变革来解释。组织发展维度,中共意识到中国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结构性变化,阶级革命必须服从民族革命,据此调整二者关系,并发展成为一个兼具民族性与阶级性的“全民族的代表者”。观念变革维度,为了顺利开展民族革命,最大程度实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中共把无产阶级国家观念转变为现代民族国家观念,力图创建一个集民族主权与人民主权为一体的“中华民族的新国家”。自我调适的两个维度不仅使中共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作为全民族代表践行现代民族国家观念,而且推进了中华民族大团结与全国革命的解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 中华民族意识
下载PDF
智慧传播时代内容生产中复合主体的边界调适与间性审视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加彪 陈绮珠 《青年记者》 2024年第6期24-28,共5页
技术发展在驱动生产力颠覆式变革的同时也给内容生产领域带来潜在风险,人工智能的可达性能否超越人类智能是突破人类控制想象的全新议题。本文探讨了技术迭代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内容生产的边界问题,探索审视人类智能主体与人工智能拟主... 技术发展在驱动生产力颠覆式变革的同时也给内容生产领域带来潜在风险,人工智能的可达性能否超越人类智能是突破人类控制想象的全新议题。本文探讨了技术迭代背景下人工智能赋能内容生产的边界问题,探索审视人类智能主体与人工智能拟主体的主体间性,聚焦智慧传播时代以人机共生为旨趣的“人—机”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内容生产 技术异化 边界 人机共生
下载PDF
“制度—生活”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实践与调适——以苏州为例
10
作者 王勇 夏健 +2 位作者 周敏 秦天 李广斌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0-97,122,共9页
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传统村落空间日益脱嵌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化为保护制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以苏州为例,从微观动态的视角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实践及效果,并尝... 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传统村落空间日益脱嵌于现代生活的需求,保护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已转化为保护制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矛盾。基于“制度—生活”分析框架,以苏州为例,从微观动态的视角分析传统村落保护制度的实践及效果,并尝试揭示保护制度调适的内在逻辑。研究认为,由于保护制度的初始设计存在“权力和责任不对等”“权利和义务不对等”等问题,保护制度实践引发了多重生活困境,从而导致村民的不满。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对制度的选择性执行,造成保护制度执行力弱化。基于保护制度实践的反馈,制度制定者基于“责任上移,权利下移”,将日常生活的合理诉求纳入保护制度建设及其修订中,既推动制度与生活的趋同,又提升了保护制度的实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保护制度 制度 制度和生活 苏州
下载PDF
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夫妻中男性患者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基于婚姻调适的中介效应
11
作者 李佩涛 张文静 +4 位作者 吴俊慧 宋东红 张曦 李葆华 尚少梅 《中国性科学》 2024年第9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夫妻中男性患者婚姻调适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时间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4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293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夫妻中男性患者婚姻调适在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时间连续抽样法,选取2022年1月至4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293例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效能感量表、Locke-Wallace婚姻调适量表和生育生活质量量表进行调查,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患者生活质量总分为(68.46±10.85)分。婚姻调适与自我效能、生活质量总分均呈正相关(r=0.408、0.391,P<0.01),婚姻调适是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的中介变量(β=0.104,P<0.001),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6.74%。结论接受IVF-ET治疗的男性患者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婚姻调适在自我效能和生活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建议在改善接受IVF-ET治疗男性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工作中,应重视婚姻调适的影响,注重激发患者自我效能,开展夫妻共同健康教育,提高婚姻调适水平以进一步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自我效能 婚姻 生活质量 中介效应
下载PDF
晚明利玛窦形象的双向调适及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恩维 《国际比较文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93-110,共18页
利玛窦在晚明中国的形象,不是单方面文化适应的产物,而是中西文化双向调适的结果。利玛窦以西僧形象进入中国,是基于中国官员给出的建议,同时也受到了早期耶稣会士在日本经验的直接启发,是进入中国扬教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利玛窦到韶州... 利玛窦在晚明中国的形象,不是单方面文化适应的产物,而是中西文化双向调适的结果。利玛窦以西僧形象进入中国,是基于中国官员给出的建议,同时也受到了早期耶稣会士在日本经验的直接启发,是进入中国扬教所采取的权宜之计。利玛窦到韶州以后主动改着儒生衣冠、并尝试以中文著述合儒,由此建构了其“西儒”形象。这同样是接受了中国文人的建议,也获得了耶稣会的批准。利玛窦最终所欲塑造的自我形象其实是“畸人”。借助这一形象,中西双方在“天学”与“超性学”所对应的儒家事天敬天学与基督教神哲学,“人学”与“性学”所对应的中西天文历算之学这两个维度上展开互动与对话。中国正统儒家和佛教徒,将利玛窦视为异人、妖人,是对利玛窦“阳辟佛而阴贬儒”的反拨,以“他者化”的书写反向强化了利玛窦非儒非僧的畸人形象。利玛窦形象,作为表征“利玛窦规矩”的文化符号,在当代中西文化交流互鉴和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语境中,仍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玛窦 形象 文化
下载PDF
基于NT的心理调适干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健康、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赵艳 杨杰 张继伟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1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疗法(NT)的心理调适干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健康、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NT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常规干预组患者采用常规... 目的探讨基于叙事疗法(NT)的心理调适干预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心理健康、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20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将患者分为NT组和常规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常规干预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护理干预,NT组在常规干预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NT的心理调适干预,两组患者均持续干预3个月。在干预前后,比较NT组和常规干预组患者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患者的Herth希望量表(HHI)、比较两组患者身体活动受限程度(PL)评分。结果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NT组和常规干预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降低,干预后,NT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均低于常规干预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NT组和常规干预组患者PL评分、HHI评分升高,干预后,NT组PL评分、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NT的心理调适干预能够减轻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活希望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NT的心理干预 稳定型心绞痛 心理健康 希望水平 生存质量
下载PDF
组织化调适:开发区治理中的职责配置变迁及其效应——基于苏州工业园区(SIP)改革案例
14
作者 黄建洪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8,共10页
在“情景—行动—评价”的分析框架中,开发区治理正在经历持续的组织化调适,即在治理宏观框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适政府内部的权能结构并选择合理的实现方式,以此来达成治理愿景的一种组织行为。这种以调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 在“情景—行动—评价”的分析框架中,开发区治理正在经历持续的组织化调适,即在治理宏观框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通过调适政府内部的权能结构并选择合理的实现方式,以此来达成治理愿景的一种组织行为。这种以调节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为中心、以界分治理为主线、以政府职责配置的权变性引致其运行的精准化为主要内容的调整和适配努力,带来了积极且复杂的治理效应。在理论上,组织化调适是利用制度弹性更新政府权能实现方式的组织化努力,本质上是一种能动性调适,它对既有“渐弱式市场替代体制”构成渐进改造,从而引发了开发区治理的深度转型。开发区治理中政府角色厘定、职能配置、责任履行、工具选择及其绩效呈现,反映出地方政府治理中的问题回应性、行动理性化及其效应评价多元化,已然呈现出治理自主性的制度化倾向,同时也为持续的“圈层式创新”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新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基层治理 组织化 开发区治理 职责配置
下载PDF
教师教学情感的类型、问题与调适策略
15
作者 闫建璋 王颖 《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4-80,共7页
教师的教学情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体验,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研究教师教学情感的类型,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有助于教师走出情感困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教学情感的具体... 教师的教学情感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体验,其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研究教师教学情感的类型,深入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策略,有助于教师走出情感困境,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教师教学情感的具体分析发现,教师的教学情感主要呈现三大类:情感享受型、情感掩饰型和情感压抑型。不同教师的教学情感面临着不同的情感困境,如教师心理落差较大、情感韧性不足、身份认知固化、自我效能不足、职业倦怠明显等。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积极进行情感调适:“情感享受型”教师应调整自我期望,增强情感韧性;“情感掩饰型”教师应调整自我认知,建立教学自信;“情感压抑型”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寻求他人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情感 情感类型 情感困境 策略
下载PDF
关联、嵌染与调适:社交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16
作者 周锦章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2-189,共8页
社交媒体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转型的关键性变量。通过社交媒体激活潜在联系或加强弱联系,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创建了可及性的助人空间;社交媒体和相关在线平台为改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关系中的权力失衡,切实增强青少年主体的参与... 社交媒体是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社会工作转型的关键性变量。通过社交媒体激活潜在联系或加强弱联系,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创建了可及性的助人空间;社交媒体和相关在线平台为改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关系中的权力失衡,切实增强青少年主体的参与积极性和行动效能感,以及提升服务的可近性提供了契机;利用社交媒体的可供性进行脚本生产、专业倡导和社群构建,改变了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社会生态系统。但与此同时,嵌染也使青少年社会工作实务在运用社交媒体时面临四种张力:一是具有情感共鸣的赋权式沟通交流与专业规范性和科学性之间的张力;二是知情同意及妥善维护案主资料的服务标准与远程服务难以确认意愿、身份和所有权之间的张力;三是可及性与数字鸿沟和技术黑箱之间的张力;四是数据信息共享与保护案主隐私及保密义务之间的张力。未来需要通过逐步建构社交媒体使用伦理指南,培育青少年社会工作者的数字职业精神,加强社交媒体的实务应用研究等调适,才能实现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智能化、高效化和精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青少年社会工作 关联 嵌染
下载PDF
中国特色政府敏捷治理:发轫背景、基本架构与调适路径
17
作者 刘桂芝 王春鑫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4-47,108,共15页
政府敏捷治理是数字技术赋能与政府治理模式深度融合的公共治理范式,是应对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高风险社会治理挑战的有力举措,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案。政府敏捷治理根植于中国现实情境,外... 政府敏捷治理是数字技术赋能与政府治理模式深度融合的公共治理范式,是应对具有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高风险社会治理挑战的有力举措,是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方案。政府敏捷治理根植于中国现实情境,外部环境变化、基层治理现状、确定性工作需求、社会治理制度和数字技术应用是其发轫背景。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以数据为依循的价值理念,以数字平台为介体有效联结多元主体的耦合结构以及主体协同、智能驱动、动态循环等运行机制共同构筑了政府敏捷治理的本土化框架。要从增强环境适应、优化组织结构、强化制度体系和夯实数字支撑等方面着手,通过本土化调适自主建构中国特色政府敏捷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敏捷治理 数字化转型 数字技术赋能 本土化
下载PDF
调适与弥合:基层“缝隙治理”中的政策执行研究
18
作者 崔晶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9-151,167,共14页
中国基层政策执行是在国家与社会间的缝隙场域中发生和推进的。在这一背景下,既有研究强调的简约治理或复杂网络治理都难以有力地解释政策的有效执行。在环境压力和组织资源约束背景下,基层政府在时间、空间和政策过程维度上发展出政策... 中国基层政策执行是在国家与社会间的缝隙场域中发生和推进的。在这一背景下,既有研究强调的简约治理或复杂网络治理都难以有力地解释政策的有效执行。在环境压力和组织资源约束背景下,基层政府在时间、空间和政策过程维度上发展出政策执行的各种调适机制,即借助日常与重要工作的共存、督察与迎检的联结、政策执行与考核的融合,来缩小国家治理与地方社会在发展、治理和政策上的差距,进而弥合科层体制与基层自治之间的缝隙。面对不确定的外部环境,组织与环境间张力拉紧,政策执行的弥合作用相应消减。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还需借助基层“松散关联型”治理结构缓解政策执行压力,促进党建引领下各类社区合作组织对于社群合作的引导,形成一种松弛而整合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缝隙治理” 政策执行 机制 弥合作用
下载PDF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意蕴、风险隐忧与策略调适
19
作者 付卫东 汪琪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0,共8页
新时代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乡村教育发展进入数字驱动的新节点。乡村教育数字化从时代价值、人才价值、治理价值、社会价值赋予了未来乡土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但是,审视... 新时代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强国、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标志着我国乡村教育发展进入数字驱动的新节点。乡村教育数字化从时代价值、人才价值、治理价值、社会价值赋予了未来乡土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但是,审视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状况,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发展增值赋能的同时,也隐匿着乡村教育者权利转移、传统乡土文化迷失、政府教育治理塌陷、乡村学校教育向城化等多方面风险。因此,对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策略进行调适显得十分重要:一是搭建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行动网络;二是培育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数字基因;三是发掘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生潜能。总之,促进数字技术与乡村教育耦合互构,实现乡村教育全方位数字化升级,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数字化 乡土文化 风险隐忧 策略
下载PDF
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纾解价值、成因剖析及调适之策
20
作者 王莹 刘佳 郑晓连 《社会科学前沿》 2024年第9期821-827,共7页
基层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也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基层建设的深化、服务流程的细化以及治理结构的优化。然而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国家公共行政体系的持续优化和社会监督机制的逐步实施,... 基层构成国家治理体系的根基,也是推动发展的关键所在。治理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基层建设的深化、服务流程的细化以及治理结构的优化。然而在推进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过程中,随着国家公共行政体系的持续优化和社会监督机制的逐步实施,基层领导干部作为行政管理服务的核心,面临着市场理念的冲击、公共服务文化的更迭和公共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型的挑战。这意味着承担核心责任的基层领导干部频繁面临重大压力,不仅损害心理健康,还进一步阻碍基层治理现代化进程。因此,深入探讨领导干部心理压力的研究价值、主要成因及有效缓解策略,对于为领导干部提供更优心理支持具有重要意义。解读相关文献可知,基层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诱因呈复杂多样态势发展,主要包括社群共益愿景与个人私益考量、责任的无穷性与能力的局限性、个人调适较差与疏导路径单一等诸多维度。故而当务之急是探索有效策略应对基层领导干部心理压力,提升身心健康状况。此举旨在清除基层治理现代化障碍,并打造现代治理体系的坚实基础。The grass-roots level form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is the key to promoting development. The realization of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is inseparable from the deepening of grassroots construction, the refinement of service process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governance structure.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grass-roots governance system, with the continuous optimization of the national public administration system and the gradu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social supervision mechanism, grass-roots leading cadres, as the core of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services, are faced with the challenge of the impact of market concepts, the change of public service culture and the innovative transform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methods. This means that grassroots leading cadres who assume core responsibilities frequently face significant pressure, which not only damages mental health, but also further hinders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research value, main causes and effective mitigation strategi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leading cadres for providing better psychological support.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auses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grassroots leading cadres are developing in a complex and diverse trend, mainly including the vision of community common benefit and the consideration of personal private benefit, the infinite responsibility and the limitation of ability, the poor personal adjustment and the single path of guidance. Therefore, it is urgent to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cope with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of grassroots leading cadres and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This move aims to remove obstacles to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governance and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 modern governance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领导干部 减压价值 压力源 心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