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氟烷基羧酸前体物氟调醇的污染水平与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宏娜 温蓓 张淑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5-82,共18页
全氟烷基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s, PFCAs)普遍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及生物毒性效应.随着政府和国际组织对PFCAs生产和排放的监控和管制,探究PFCAs的间接来源变得愈加迫切.氟调醇(fluorotelomer alcohols, FTOHs)是生产含... 全氟烷基羧酸(perfluorocarboxylic acids, PFCAs)普遍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及生物毒性效应.随着政府和国际组织对PFCAs生产和排放的监控和管制,探究PFCAs的间接来源变得愈加迫切.氟调醇(fluorotelomer alcohols, FTOHs)是生产含氟聚合物和含氟表面活性剂的重要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消费品与工业产品的生产.此外,FTOHs也是多种氟调类产品降解转化过程的主要中间体.FTOHs的降解已被普遍认为是环境和生物体中PFCAs重要的间接来源.FTOHs进入环境后可进行长距离迁移,并且能够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不断转化,生成一系列多氟类中间物质,最终转化生成不同链长的PFCAs.近期研究发现,FTOHs的多氟类中间代谢物表现出比PFCAs更强的生物毒性效应.因此,只有全面了解FTOHs的污染水平与生物转化过程,才能正确评估FTOHs暴露的环境和健康风险.本文全面介绍了FTOHs的理化性质与环境中的来源,概述了FTOHs的分析方法和环境污染状况,分析了FTOHs在不同生物介质中的转化过程,并解析了FTOHs的致毒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醇 全氟烷基羧酸 污染水平 生物转化 致毒机制
下载PDF
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善义 范坚强 +6 位作者 李菁菁 何伟 颜奕华 陈义强 林俭 包可翔 张瑞强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7-93,共7页
气调醇化是片烟醇化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片烟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吸食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比较气调防霉杀虫阶段(S1)、气调醇化阶段(S2)及气... 气调醇化是片烟醇化的一种方法。微生物尤其是细菌在片烟醇化过程中对烟叶的吸食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研究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比较气调防霉杀虫阶段(S1)、气调醇化阶段(S2)及气调保质阶段(S3)共36份样品的细菌16S r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S1到S3的过程中,片烟中细菌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呈增加趋势。S1阶段片烟的优势种群为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其占比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S2阶段的优势种群为芽孢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其中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在整个气调醇化过程中占比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S3阶段细菌种群分布较为均匀。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结果表明,3个醇化阶段的样品可以较明显地区分开来。可见,气调醇化过程中片烟的细菌种群组成非常丰富,不同醇化阶段活跃的微生物类群有所不同,鞘氨醇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主要在醇化前期参与了烟叶醇化过程,而芽孢杆菌属和伯克霍尔德菌属则主要在醇化后期发挥着微生物醇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烟 调醇 16S rDNA 微生物区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纺织废水中氟调醇类化合物
3
作者 沈继翠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5期217-217,202,共2页
本文中的氟调醇类化合物包括4︰2氟调醇、6︰2氟调醇、8︰2氟调醇和10︰2氟调醇,该类化合物是全氟羧酸类物质的重要前体物之一。本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纺织废水中氟调醇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 本文中的氟调醇类化合物包括4︰2氟调醇、6︰2氟调醇、8︰2氟调醇和10︰2氟调醇,该类化合物是全氟羧酸类物质的重要前体物之一。本文建立了一种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测定纺织废水中氟调醇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样品经二氯甲烷液液萃取后,用乙酸酐衍生,衍生产物用气相色谱质谱进行测定。氟调醇类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为0.02μg/L,测定下限为0.08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醇 全氟羧酸 液液萃取 乙酸酐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6-2氟调醇在活性污泥中的降解 被引量:8
4
作者 何娜 周萌 +1 位作者 汪磊 孙红文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3-388,共6页
为了解6-2氟调醇(6-2FTOH)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好氧降解规律,利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6-2FTOH在未经稀释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产物分布.结果表明,6-2FTOH能被活性污泥快速吸附并发生降解,降解反应符合一级... 为了解6-2氟调醇(6-2FTOH)在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的好氧降解规律,利用室内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6-2FTOH在未经稀释驯化的活性污泥中的降解动力学及降解产物分布.结果表明,6-2FTOH能被活性污泥快速吸附并发生降解,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为0.9d.降解产物包括6-2氟调酸(6-2FTCA)、6-2不饱和氟调酸(6-2FTUCA)、5-3氟调酸(5-3FTCA)、5-2s氟调醇(5-2sFTOH)和全氟己酸(PFHxA).第28d实验结束时,6-2FTOH残留率为5.5%,6-2FTCA和6-2FTUCA的最终产率分别为0和1.2%.5-3FTCA、5-2sFTOH、PFHxA最终产率分别为23.4%、17.6%和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氟调醇 生物降解 活性污泥 降解中间产物 5-3氟
原文传递
表层沉积物中6∶2氟调醇生物降解对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王丹 侯珍 +2 位作者 张琪 周萤 卢晓霞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4747-4755,共9页
6∶2氟调醇(6∶2 FTOH)是一种多氟烷基物质,近年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消费品中,对环境有潜在威胁,但目前关于6∶2FTOH及其降解产物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因分析方法探索6∶2 FTOH生物降解对表层沉积... 6∶2氟调醇(6∶2 FTOH)是一种多氟烷基物质,近年被广泛用于工业和消费品中,对环境有潜在威胁,但目前关于6∶2FTOH及其降解产物对沉积物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基因分析方法探索6∶2 FTOH生物降解对表层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从天津海河采集表层沉积物和河水,在实验室进行微宇宙实验,通过LC-MS/MS测定6∶2 FTOH及其降解产物的浓度,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和高通量测序分析细菌的群落结构.结果表明,6∶2 FTOH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发生降解(半衰期小于3 d),生成6∶2 FTCA、6∶2 FTUCA等中间产物和5∶2 FT Ketone、5∶2 s FTOH、PFHx A、PFPe A、PFBA、5∶3 Acid等稳定产物,该过程对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产生明显影响,引起细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变化.在6∶2 FTOH降解的不同阶段,细菌的变化和优势菌群略有不同.根据100 d的实验结果,从门的分类水平看,6∶2 FTOH生物降解引起绿弯菌门丰度大幅上升(+24.8%)、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丰度大幅下降(-17.8%和-15.9%).从纲的分类水平看,6∶2 FTOH生物降解引起丰度上升较大的有厌氧绳菌纲(+19.6%)和δ-变形菌纲(+4.3%),引起丰度下降较大的有ε-变形菌纲(-20.0%)、梭菌纲(-10.1%)、芽孢杆菌纲(-5.8%)和γ-变形菌纲(-4.2%).从属的分类水平看,6∶2 FTOH生物降解引起丰度上升较大的有Anaerolineaceae_uncultured(+19.1%)和硫碱球菌属(+13.3%),引起丰度下降较大的有弧菌属(-14.1%)、硫单胞菌属(-13.2%)、芽孢杆菌属(-5.1%)、Sulfurovum(-4.2%)和Fusibacter(-4.1%).这些结果有助于预测环境中细菌对多氟烷基物质污染的响应及筛选可降解多氟烷基物质的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2氟调醇 生物降解 细菌群落结构 多样性指数 沉积物
原文传递
氟调醇的环境污染与毒理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忠民 郭良宏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93-1005,共13页
多氟和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由于其独特的稳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被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PFASs的生产方式有两种:电化学氟化法(ECF)和调聚反应。由于持久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ECF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及其盐和全氟辛... 多氟和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s)由于其独特的稳定性、疏水性和疏油性被广泛用于生产和生活中。PFASs的生产方式有两种:电化学氟化法(ECF)和调聚反应。由于持久性、毒性和生物富集性,ECF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及其盐和全氟辛基磺酰胺(POSF)于2009年被正式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的POPs名单,发达国家也开始逐渐停止用ECF方法生产PFASs。因此,调聚反应产生的PFASs前驱体氟调醇(FTOHs)的产量不断增加。研究表明,FTOHs经生物或非生物转化能够生成全氟烷基羧酸(PFCAs),可能是PFCAs污染的间接来源。此外,FTOHs的一些中间代谢产物能够与多种生物分子共价结合,引起严重的毒性效应,而代谢终产物又能引起肝毒性和肾毒性等。近年来,FTOHs的环境问题已成为环境科学、毒理学和流行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FTOHs的生产状况、环境污染水平和相关代谢产物的毒性。最后讨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醇 多氟和全氟化合物 环境污染 生物转化 毒性效应
原文传递
片烟四段式气调绿色醇化技术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7
7
作者 何伟 范坚强 +8 位作者 牟文君 陈义强 包可翔 林俭 张明乾 张瑞强 刘景川 宋纪真 王春录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2-44,共13页
【背景和目的】烟叶醇化是改善烟叶品质、提升烟叶使用价值的重要环节。自然醇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仓储醇化方式,但该方式仍存在片烟到达质量高点后质量下降较快、易发生霉变虫害、使用化学农药熏蒸等问题。【方法】以福建、云南、... 【背景和目的】烟叶醇化是改善烟叶品质、提升烟叶使用价值的重要环节。自然醇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仓储醇化方式,但该方式仍存在片烟到达质量高点后质量下降较快、易发生霉变虫害、使用化学农药熏蒸等问题。【方法】以福建、云南、阿根廷等国内外主产烟区片烟作为试验材料,研究气调杀虫防霉、气调醇化、气调保质技术的最优氧气浓度,比较分析了不同醇化条件下片烟的感官质量、外观质量及pH值等品质因素。【结果】(1)气调杀虫防霉过程,将氧气浓度设置为2%以下,密封封存90天,可以有效抑制不同虫态的烟草甲及霉变的发生。(2)气调醇化过程,7%~9%氧气浓度气调醇化120天以上,可明显提升片烟感官质量,延缓片烟颜色过度转深。(3)气调保质过程,将氧气浓度调至2%以下并保持到片烟开垛,可有效保持片烟品质。(4)四段式气调醇化法较大程度延长了片烟质量周期,其适宜使用期比自然醇化至少延长15个月,延缓了片烟pH值的下降速率。(5)四段式气调醇化过程垛内相对湿度保持相对平稳,垛内氧气浓度可人工调节,垛内二氧化碳在无人工干预情况下持续升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四段式气调醇化技术体系,既不使用剧毒化学农药熏蒸杀虫,又提高了片烟醇化质量,延长了片烟的适宜使用期和最佳使用期,并明确了不同产区片烟的科学使用策略,为片烟贮存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醇 仓储虫害 烟叶霉变 化质量 化周期
下载PDF
四段式气调醇化过程不同形态烟梗的质量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易非 王道铨 +8 位作者 何伟 罗登炎 常明彬 王锐亮 姜焕元 林志平 李金兰 阙文豪 李华杰 《烟草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6-94,共9页
为了解不同形态烟梗在四段式气调醇化条件下的质量变化情况。以复烤后福建C梗和云南B梗的条状(梗条)和片状烟梗(梗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四段式气调醇化技术(设计21.0%、<2.0%、6.0%~10.0%和<2.0%4组氧气浓度分别贮存不同时间),对比... 为了解不同形态烟梗在四段式气调醇化条件下的质量变化情况。以复烤后福建C梗和云南B梗的条状(梗条)和片状烟梗(梗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四段式气调醇化技术(设计21.0%、<2.0%、6.0%~10.0%和<2.0%4组氧气浓度分别贮存不同时间),对比分析醇化过程中不同形态烟梗的质量差异。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平台对醇化过程不同形态烟梗表面细菌16SrDNA进行高通量测序分析,跟踪分析醇化过程中不同形态烟梗的含水率和颜色变化,对比评价醇化后制得梗丝的感官质量。结果表明:①醇化过程中与梗条相比,梗片含水率和颜色较稳定,色差值变化小,转深速率较低;②四段式醇化过程不同形态烟梗的细菌群落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云南B梗和福建C梗共有的优势菌属为链霉菌属、甲基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鞘氨醇单胞菌属4种,梗片醇化6~18个月的OTU数、Chao值和ACE值的平均值均大于梗条,细菌群落丰度高于梗条;③梗片醇化过程假单胞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3种优势产香菌属含量较高,对改善烟梗品质起到了有利作用。④醇化后,梗片制得的梗丝较梗条制得的梗丝杂气降低、刺激性减弱、口腔残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梗 四段式气调醇 色差值 细菌群落 感官质量
下载PDF
用于生产表面活性剂原料的高级调聚醇的合成
9
作者 蒋自立 《中外技术情报》 1993年第4期24-26,共3页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高级
下载PDF
劣质涂料“醇酸调和漆”该出局了
10
作者 朱传棨 《建材工业信息》 2003年第9期31-31,共1页
关键词 和漆 溶剂型涂料 建筑涂料 外墙漆
下载PDF
三种氧浓度气调下清香型烟叶化学成分的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黄磊 战磊 +7 位作者 黄宙凯 李赛 潘雯丽 高群玉 陈越立 李颖之 阳小栋 李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年第4期145-150,共6页
选择3种清香型产地复烤烟叶,分别用2%以下氧浓度、6%~8%氧浓度和21%氧浓度气调养护醇化,分析烟叶采用3种气调方式醇化时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醇化进行,总植物碱含量变化较小,pH、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两糖... 选择3种清香型产地复烤烟叶,分别用2%以下氧浓度、6%~8%氧浓度和21%氧浓度气调养护醇化,分析烟叶采用3种气调方式醇化时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醇化进行,总植物碱含量变化较小,pH、多酚含量、氨基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两糖比逐步上升;3种气调方式中,pH下降幅度、多酚消耗率和氨基酸消耗率均表现为21%氧浓度>6%~8%氧浓度>2%以下氧浓度,21%氧浓度气调的化学成分变化波动最大,2%以下氧浓度气调波动相对平缓;在高温季节,pH变幅、多酚消耗率、氨基酸消耗率都有一个加速变化的过程;3种清香型烟叶因为产地不同,常规化学成分差异较大,云南普洱B1F(A)烟叶、四川西昌B1F烟叶的pH、多酚含量和氨基酸含量明显大于福建龙岩B1F(A)烟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醇 清香型烟叶 氧浓度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不同醇化方式对片烟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善义 陈义强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第11期51-52,共2页
为明确不同醇化方式的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以3个等级的片烟为材料,采用气调醇化和自然醇化2种方式进行仓储养护,以初始样为对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对2种醇化方式的片烟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醇化3年后,2种醇化方式片烟中... 为明确不同醇化方式的片烟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以3个等级的片烟为材料,采用气调醇化和自然醇化2种方式进行仓储养护,以初始样为对照,利用MiSeq高通量测序对2种醇化方式的片烟细菌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醇化3年后,2种醇化方式片烟中细菌的多样性水平降低,且气调醇化法低于自然醇化法;据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2种醇化方式的样品能明显地区分开来;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占比在醇化过程中呈下降之势,在2种醇化方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盐单胞菌属占比呈上升之势,且气调醇化显著高于自然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区系 烟草 仓储养护 调醇 自然
下载PDF
改进多元醇法制备Pt/C催化剂及其性能表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芳芳 张昆华 +3 位作者 刘伟平 余尧 张俊敏 管伟明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9-32,40,共5页
采用多元醇法和一种新的改进多元醇法制备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Pt/C催化剂,并对2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后者是将Pt前驱体先负载至碳黑上,再加入多元醇还原,制备出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Pt/C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TEM... 采用多元醇法和一种新的改进多元醇法制备了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Pt/C催化剂,并对2种方法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后者是将Pt前驱体先负载至碳黑上,再加入多元醇还原,制备出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Pt/C催化剂。利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动态伏安法(CV)表征催化剂的微观组织形貌、物相组成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先还原后负载方式的多元醇法制备的Pt/C催化剂容易团聚。而先负载后还原方式制备的Pt/C催化剂则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粒径大小在1.2~3.2 nm,电化学测试也表明,该Pt/C催化剂的质量电流密度为23.42 A/g,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化学 PT/C催化剂 变多元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电化学性能
下载PDF
四段式气调贮存与常规贮存条件下烤烟片烟的质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明乾 范坚强 +5 位作者 包可翔 陈义强 何伟 刘立博 张永安 林俭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第2期39-41,共3页
对四段式气调贮存与常规贮存2种方式下烤烟片烟的质量差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贮存方法相比,四段式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技术能较好地延缓片烟颜色转深程度,明显提高烤烟片烟的醇化质量,有效延缓片烟质量下降的速度,延长已达到适... 对四段式气调贮存与常规贮存2种方式下烤烟片烟的质量差异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贮存方法相比,四段式烟叶气调醇化贮存技术能较好地延缓片烟颜色转深程度,明显提高烤烟片烟的醇化质量,有效延缓片烟质量下降的速度,延长已达到适宜醇化质量片烟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贮存法 四段式气烟叶化贮存技术 常规贮存技术 外观质量 感官质量
下载PDF
天津市松针中可挥发全(多)氟取代烷基化合物的分布
15
作者 赵洋洋 姚义鸣 孙红文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02-2108,共7页
本研究调查了天津市松针中6种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旨在探讨松针作为可挥发PFASs天然被动采样装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松针中可挥发PFASs的总浓度范围为0.43—45.69 ng·g-1(脂质),平均浓度4.92 ng·g-1(脂质),不同采样点PFAS... 本研究调查了天津市松针中6种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旨在探讨松针作为可挥发PFASs天然被动采样装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松针中可挥发PFASs的总浓度范围为0.43—45.69 ng·g-1(脂质),平均浓度4.92 ng·g-1(脂质),不同采样点PFASs的浓度水平存在差异.8∶2氟调醇和10∶2氟调醇是松针中的主要检出物,8∶2氟调醇的检出率高达85%,浓度在0.23—17.46 ng·g-1(脂质)之间,10∶2氟调醇全部被检出,浓度范围为0.43—28.23 ng·g-1(脂质);N-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和N-乙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醇的检出率较低;而N-甲基全氟辛烷磺酰胺基乙醇和6∶2氟调醇在松针中未被检出.松针中氟调醇的浓度水平随着碳链长度增加而增加.与大气被动采样器相比,松针可作为被动采样的一种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大气中可挥发PFASs的浓度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挥发PFASs 调醇 松针 被动采样技术
下载PDF
Sorbitol-Electrolyte-Additive Based Reversible Zinc Electrochemistry
16
作者 Qiong Sun Hai-Hui Du +5 位作者 Tian-Jjiang Sun Dian-Tao Li Min Cheng Jing Liang Hai-Xia Li Zhan-Liang Tao 《电化学(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37,共10页
The unstable zinc(Zn)/electrolyte interfaces formed by undesired dendrites and parasitic side reactions greatl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Herein,the hydroxy-rich sorbitol was used as an addi... The unstable zinc(Zn)/electrolyte interfaces formed by undesired dendrites and parasitic side reactions greatly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Herein,the hydroxy-rich sorbitol was used as an additive to reshape the solvation structure and modulate the interface chemistry.The strong interactions among sorbitol and both water molecules and Zn electrode can reduce the free water activity,optimize the solvation shell of water and Zn^(2+)ions,and regulate the formation of local water(H_(2)O)-poor environment on the surface of Zn electrode,which effectively inhibit the decomposition of water molecules,and thus,achieve the thermodynamically stable and highly reversible Zn electrochemistry.As a result,the assembled Zn/Zn symmetric cells with the sorbitol additive realized an excellent cycling life of 2000 h at 1 mA·cm^(-2)and 1 mAh·cm^(-2),and over 250 h at 5 mA.cm^(-2)and 5 mAh.cm^(-2).Moreover,the Zn/Cu asymmetric cells with the sorbitol additive achieved a high Coulombic efficiency of 99.6%,obtaining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at with a pure 2 mol-L^(-1)ZnSO_(4)electrolyte.And the constructed Zn/poly1,5-naphthalenediamine(PNDA)batteries could be stably discharged for 2300 cycles at 1 A g^(-1)with an excellent capacity retention rate.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addition of 1 mol-L^(-1)non-toxic sorbitol into a conventional ZnSO_(4)electrolyte can successfully protect the Zn anode interface by improving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Zn reversible deposition/decomposition,which greatly promotes its cycle performance,providing a new approach in future development of high performance aqueous Zn ion batt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eous zinc ion batteries DENDRITE Sorbitol additive Solvation regulation Interface modulation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污水和污泥基质中的20种全氟及多氟化合物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勇杰 张蓓蓓 +2 位作者 陈国松 赵永刚 王济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33-540,共8页
建立了适用于测定污水和污泥两种基质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检测方法,用于测定污水和污泥两种介质中20种PFASs:9种全氟羧酸(PFCAs)、3种全氟磺酸(PFSAs)、2种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FOSEs)、2种N-烷基全氟... 建立了适用于测定污水和污泥两种基质中全氟-多氟化合物(PFASs)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检测方法,用于测定污水和污泥两种介质中20种PFASs:9种全氟羧酸(PFCAs)、3种全氟磺酸(PFSAs)、2种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醇(FOSEs)、2种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FOSAs)和4种氟调醇(FTOHs)。对于污水样品,采用WAX固相萃取小柱对样品进行净化及富集,WAX小柱活化上样后,分别用4 mL甲醇和3 mL甲醇(含0.5%(V/V)NH_4OH)依次洗脱非离子型全氟化合物(FOSEs、FOSAs和FTOHs)和离子型全氟化合物(PFCAs和PFSAs),相应的洗脱液定容后,用液相色谱-质谱进行检测。对于污泥样品,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法,以乙腈为萃取剂对所有目标物进行萃取,萃取液经氮吹浓缩,过石墨化碳柱净化后检测。结果表明,水样和污泥样品中20种PFASs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62%~130%和71%~126%,相对标准偏差为0.9%~12.7%和0.4%~15.2%,方法定量限分别为0.24~4.32 ng/L和0.04~0.12 ng/g。本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工业污水及污泥基质中多种PFASs的同时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 N-烷基全氟辛基磺酰胺 调醇 污水 污泥
下载PDF
调变多元醇法制备高载量Pt/C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俊敏 朱芳芳 +2 位作者 刘伟平 张昆华 管伟明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941-1944,共4页
采用一种新的调变多元醇法制备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50%(质量分数,下同)Pt/C阴极电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以及动态伏安法表征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Pt/C催化剂平均粒度小... 采用一种新的调变多元醇法制备用于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50%(质量分数,下同)Pt/C阴极电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以及动态伏安法表征催化剂的物相组成、微观组织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Pt/C催化剂平均粒度小(约为2.52 nm)、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峰电流密度为740.7 mA/mg。通过对比实验,发现采用该法制备的催化剂对甲醇氧化的电催化活性、稳定性均优于同类型载铂量更高的商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 C催化剂 变多元 直接甲燃料电池 电化学性能
原文传递
用于CO选择氧化反应的新型Pt-Fe/Al_2O_3催化剂(英文) 被引量:12
19
作者 唐晓兰 张保才 +2 位作者 李勇 辛勤 申文杰 《催化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共3页
基于前体的概念 ,采用调变多元醇法制备了Pt Fe/Al2 O3催化剂 ,并考察了其催化CO选择氧化的性能 .TEM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催化剂的金属粒子粒径为 2 5~ 3nm ;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在 80℃和n(CO) /n(O2 ) =2的条件下 ,Pt 3... 基于前体的概念 ,采用调变多元醇法制备了Pt Fe/Al2 O3催化剂 ,并考察了其催化CO选择氧化的性能 .TEM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有效控制催化剂的金属粒子粒径为 2 5~ 3nm ;催化剂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在 80℃和n(CO) /n(O2 ) =2的条件下 ,Pt 3Fe/Al2 O3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和稳定性 ,CO转化率达 99% ,CO2 选择性达 98% ,这可能是由于Pt和Fe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 一氧化碳 选择氧化 前体概念 变多元
下载PDF
中药提取生产与自动化控制初探 被引量:1
20
作者 简继华 《机电信息》 2010年第14期43-45,共3页
从中药提取生产操作的工序操作要领出发,从提取、浓缩、调醇、碱析、热回流工序5方面探讨了其自动化控制。
关键词 中药提取生产 自动化控制 提取 浓缩 调醇 碱析 热回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