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PS宽带自适应阵调零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GaryF.Hatke 《GPS天线及其抗干扰技术》 2002年第04M期32-38,共7页
军用GPS系统必须能在敌方干扰时工作。由于附近干扰机和远距离卫星源之间存在巨大的功率差,所以GPS信号的扩频增益对实现抗干扰(A/J)保护能力是不够的。本文提出了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系统来实现附加的抗干扰(A/J)保护能力,但是... 军用GPS系统必须能在敌方干扰时工作。由于附近干扰机和远距离卫星源之间存在巨大的功率差,所以GPS信号的扩频增益对实现抗干扰(A/J)保护能力是不够的。本文提出了采用自适应天线调零系统来实现附加的抗干扰(A/J)保护能力,但是目前的系统,如AB-1就不能抑制与安装在飞机上阵列相关的近场多径干扰。本文分析了GPS调零时空自适应(STAP)波束形成器的设计,包括STAP处理器对GPS位置计算的影响,该位置通过测量不同卫星信号的到达时差(TDOA)来计算。本文提出了两种新疑结构,其性能通过在1:4比例大小的F-16飞机上进行的多次测量来模拟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 调零技术 抗干扰 自适应天线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微放电效应检测中的信号调零技术研究
2
作者 张国锋 王锡昌 张延涛 《电子质量》 2021年第5期115-118,共4页
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微波部件载荷的功率容量要求越来越高,部件受微放电效应影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有效的微放电检测手段显现的尤为迫切。该文首先阐述了微放电效应检测的重要性,其次从技术原理、方法实现层面对前向/后向功... 随着空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微波部件载荷的功率容量要求越来越高,部件受微放电效应影响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建立有效的微放电检测手段显现的尤为迫切。该文首先阐述了微放电效应检测的重要性,其次从技术原理、方法实现层面对前向/后向功率调零检测法进行了研究,最终通过实测验证表明调零技术能够有效满足大功率微放电效应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放电效应 前向/后向功率 调零技术
下载PDF
自适应调零技术在微波接力机天线中的应用
3
作者 陈于平 李长勇 +1 位作者 傅由东 方志英 《重庆通信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4,共4页
从自适应原理出发,分析了方向图零点自适应天线的原理和采用的算法准则。针对接力通信的实际情况,提出微波接力机自适应天线系统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 自适应天线 调零技术 微波接力机 位天线
全文增补中
通信卫星干扰源定位与自适应调零的一体化实现
4
作者 王华力 陈长征 甘仲民 《空间电子技术》 2001年第1期1-5,共5页
上行干扰会造成卫星通信系统性能严重下降,本文提出了干扰源定位与自适应调零技术一体化实现的新构想。基于多波束天线的空间谱估计方法可对干扰源进行精确定位,利用获取的DOA估计信息进一步实现干扰信号的有效抑制。应用MUSIC算法的计... 上行干扰会造成卫星通信系统性能严重下降,本文提出了干扰源定位与自适应调零技术一体化实现的新构想。基于多波束天线的空间谱估计方法可对干扰源进行精确定位,利用获取的DOA估计信息进一步实现干扰信号的有效抑制。应用MUSIC算法的计算机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案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信卫星 空间谱估计 干扰源定位技术 自适应调零技术 信号抑制
下载PDF
冷轧机中斜楔调零装置的形式及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侯云峰 袁勋臣 《一重技术》 2008年第3期28-29,共2页
介绍冷轧机中斜楔调零的种类及发展过程,并对每种结构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调零技术 斜楔 冷轧板带轧机
下载PDF
基于傅里叶级数的调零单元插值估计方法
6
作者 王锡昌 张国锋 +2 位作者 张延涛 王宁 孟灏 《电子质量》 2022年第7期11-14,共4页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器部件的研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大功率微波组件的微放电效应检测也越来越严格。在微放电效应检测方法中,调零检测法的调零单元的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针对调零单元模拟控制模块校准点多、校准精度低的问题... 随着航天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器部件的研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对大功率微波组件的微放电效应检测也越来越严格。在微放电效应检测方法中,调零检测法的调零单元的质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针对调零单元模拟控制模块校准点多、校准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傅里叶级数的插值拟合方法,首先采集分布较均匀的校准数据,然后利用傅里叶拟合算法对获取的数据进行拟合,在无校准数据的位置利用拟合函数进行计算,提高了校准效率和非校准点的精度,最后用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放电效应 调零技术 校准
下载PDF
模拟电子新技术讲座(三)——超高精度集成运放分析
7
作者 斯德谊 张凤言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1994年第4期6-11,共6页
集成运放的运算精度主要取决于其直流或低频参数:输入失调电压V<sub>os</sub>.及其温漂αV<sub>os</sub>、输入失调电流I<sub>os</sub>、开环电压增益A<sub>vd</sub>、共模抑制比K<... 集成运放的运算精度主要取决于其直流或低频参数:输入失调电压V<sub>os</sub>.及其温漂αV<sub>os</sub>、输入失调电流I<sub>os</sub>、开环电压增益A<sub>vd</sub>、共模抑制比K<sub>CMR</sub>、电源电压抑制比K<sub>SVR</sub>、噪声电压e<sub>n</sub>或噪声电流i<sub>n</sub>.通常把V<sub>os</sub>≤50~300μV(可调零到V<sub>os</sub>≤10μV)、2V<sub>os</sub>≤(0.3~2)μV/℃、I<sub>os</sub>≤(10~15)nA、A<sub>vd</sub>=(110~120)dB、K<sub>CMR</sub>=(110~120)dB、K<sub>SVR</sub>=(110~120)dB和在(0.1~10Hz)内e<sub>np-p</sub>≤(0.5~2.0)μV<sub>p-p</sub>(0.1~10Hz内)的运放,称为高精度运放;优于上述指标一个数量级的运放,称为超高精度运放.本文对高精度运放的基本电路形式、超低失调漂移的版图布局与内部动态调零技术、外部超低漂移调零网络和偏流抵消电路作详细的分析讨论,并对超高精度运放的原理电路作了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运放 超高精度 模拟电子 技术讲座 调零技术 抑制比 输入失电压 漂移 保护电路 内部动态
下载PDF
Smart传感器的功能及应用技术
8
作者 李朝林 《电工技术》 2004年第2期59-60,共2页
介绍 Smart 传感器的结构组成、功能和应用,以及为实现相应功能所需的软件设计,通过实例说明其先进性。
关键词 Smart传感器 微处理器 信号处理单元 标度变换技术 数字调零技术 非线性补偿
下载PDF
传感器放大器零点漂移的解决办法 被引量:1
9
作者 甄丽娟 陈涛 丁建梅 《黑龙江电子技术》 1998年第5期15-17,共3页
1 引言 在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传感器在测量技术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但是,传感器的零点漂移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采用自动调零技术,自动连续地对零漂信号进行补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 1 引言 在现代化生产和生活中,传感器在测量技术领域内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但是,传感器的零点漂移问题一直是困扰人们的大问题。采用自动调零技术,自动连续地对零漂信号进行补偿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感器 放大器 点漂移 自动调零技术
下载PDF
GPS卫星接收机的自适应抗干扰设计 被引量:9
10
作者 曾欣 郑建生 俞诗鲲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4-36,共3页
提出了一种加强GPS卫星接收机抗干扰能力的技术实现方案,采用自适应调零技术以及天线阵的具体实现方式来消除干扰。文中还对自适应天线阵所采用的功率倒置的算法做了详细说明,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
关键词 GPS 卫星接收机 抗干扰 自适应调零技术 天线阵 功率倒置 全球定位系统
下载PDF
特种车辆扭矩测试仪的研制 被引量:9
11
作者 宋美球 刘云鹏 +3 位作者 党玲 吴超 徐宜 卜树峰 《车辆与动力技术》 2012年第1期26-29,64,共5页
针对特种车辆旋转件扭矩测试环境的特殊性,致使普通扭矩仪难以安装使用的问题,基于应变式扭矩测试原理,以嵌入式设计为基本手段,采用自动调零技术和蓝牙无线传输技术,结合温度补偿和低功耗等技术,研制了此专用扭矩测试仪.该测试仪样机... 针对特种车辆旋转件扭矩测试环境的特殊性,致使普通扭矩仪难以安装使用的问题,基于应变式扭矩测试原理,以嵌入式设计为基本手段,采用自动调零技术和蓝牙无线传输技术,结合温度补偿和低功耗等技术,研制了此专用扭矩测试仪.该测试仪样机经试验室标定,相对误差≤1.4%.将样机安装于某坦克风扇轴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该仪器精度高、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稳定可靠、安装灵活方便,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种车辆 扭矩测试仪 自动调零技术 蓝牙无线传输技术
下载PDF
宇航级高功率微波载荷微放电效应检测 被引量:1
12
作者 田伟 张国锋 雷卫平 《电子质量》 2021年第4期100-102,共3页
微放电效应是一种在真空电磁环境中发生的二次电子倍增谐振放电效应,是一种发生在空间轨道航天器微波载荷系统内部的特殊电磁效应问题。近年来,针对宇航级高功率微波器部件载荷,进行微放电阈值检测越发重要。该文依托公司研制的微放电... 微放电效应是一种在真空电磁环境中发生的二次电子倍增谐振放电效应,是一种发生在空间轨道航天器微波载荷系统内部的特殊电磁效应问题。近年来,针对宇航级高功率微波器部件载荷,进行微放电阈值检测越发重要。该文依托公司研制的微放电效应检测系统,首先对微放电效应产生机理、发生条件及其危害进行介绍,描述开展微放电效应检测的现实应用背景;其次,着重介绍了前向/后向功率检测法,前向/后向功率调零检测法、谐波检测法、近载波互调产物检测法、近载波噪声检测法等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检测方法。随后,对检测系统组成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对系统发展现状进行介绍;最后,结合航天器微波载荷技术发展趋势,介绍了微放电效应检测技术的后续发展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放电效应 前向/后向功率 调零技术
下载PDF
A 16bit 96kHz Chopper-Stabilized Sigma-Delta ADC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楹 任腾龙 洪志良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204-1210,共7页
A 16bit sigma-delta audio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is developed.It consists of an analog modulator and a digital decimator.A standard 2-order single-loop architecture is employed in the modulator.Chopper stabilizat... A 16bit sigma-delta audio analog-to-digital converter is developed.It consists of an analog modulator and a digital decimator.A standard 2-order single-loop architecture is employed in the modulator.Chopper stabilization is applied to the first integrator to eliminate the 1/f noise.A low-power,area-efficient decimator is used,which includes a poly-phase comb-filter and a wave-digital-filter.The converter achieves a 92dB dynamic range over the 96kHz audio band.This single chip occupies 2.68mm2 in a 0.18μm six-metal CMOS process and dissipates only 15.5mW pow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gma-delta modulation chopper stabilize decimator poly phase wave digital filter on-chip noise
下载PDF
Study on 8DPSK of multi-phase modul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SRZ
14
作者 张霞 许恒迎 +4 位作者 牛慧娟 张民 王芳 白成林 张晓光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1年第2期151-153,共3页
A new modulation format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eight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8DPSK) of multi-phase modul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arrier-suppressed return-to-zero (CSRZ) is proposed in th... A new modulation format in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 system, the eight differential phase shift keying (8DPSK) of multi-phase modul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carrier-suppressed return-to-zero (CSRZ)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formulae of CSRZ-8DPSK modem methods are derived theoretically and the methods are demonstrated. Spectra based on CSRZ and CSRZ-8DPSK modulation methods and their eye diagrams by simulation with MATLAB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SRZ-8DPSK modulation methods have narrower spectra with higher efficiency. The performance of eye diagrams is also much satisfactory after demodulation, suggesting som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methods in the next generation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on systems MODULATION Optical communication Optical fiber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