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宗谅阴”的“隐度”文化及古代“温仁”——兼论前谐声时代闭口韵向舌鼻韵演变趋势
1
作者 黄易青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6,共11页
先秦文献所记'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谓殷高宗守丧期间依礼制居茅庐,三年中不主动发表政治主张和意见。'谅阴'指孝子居丧住的茅庐,名称的理据有形制与思想文化两层。形制上密闭奄盖(阴)和通敞(凉),分别仿效故去的亲人殡... 先秦文献所记'高宗谅阴,三年不言',谓殷高宗守丧期间依礼制居茅庐,三年中不主动发表政治主张和意见。'谅阴'指孝子居丧住的茅庐,名称的理据有形制与思想文化两层。形制上密闭奄盖(阴)和通敞(凉),分别仿效故去的亲人殡与葬的居处特点,以己之感受度亲之感受,这是孝子对亲的居处的隐度。隐度是上古广泛存在的思想文化。凶庐初闭阖后启户的形制特点而称'谅阴',是因为深层上'谅阴'本身就具有隐度的意义。'隐度'之'隐'、'温仁'之'温',都取意于己与彼感受相覆合,词源就是'谅阴'之'阴'。'谅'也有两相对称、当值之义。古语词是古代思想文化的化石。'谅阴'深层思想文化内涵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谅'(体谅)和'隐'(隐度),就是以己之情度彼之情。隐度是'温仁'的心理机制,'仁爱'的本质就是隐度其情。这是'天人合一'思想文化的一种重要内涵。用历史词汇比较与同语境相关词汇互证的方法证明,从前谐声时代到谐声时代,一批闭口韵字音变读作舌鼻韵(-m>-n,-p>-t/-?),'阴'变为'隐''温'是这种音变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谅阴 隐度 历史音变 以义正音
下载PDF
“三年之丧”起源新论 被引量:5
2
作者 方述鑫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8-103,共6页
“三年之丧”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但是当时并未真正实行过。殷代和西周也未实行过“三年之丧”。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普遍实行的是一种"既葬除丧"的短丧。《尚书·无逸》所谓"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是指高宗... “三年之丧”的记载最早见于春秋时期,但是当时并未真正实行过。殷代和西周也未实行过“三年之丧”。春秋战国时代各国普遍实行的是一种"既葬除丧"的短丧。《尚书·无逸》所谓"高宗谅阴,三年不言",是指高宗诚信地进行衣祀,阴即衣祀。三是虚数,三年是指殷代的一个衣祀年。殷人从武丁到帝乙、帝辛时代一直在举行衣(殷)祀,即系统的周祭。春秋时期孔子等人结合殷代的周祭,将当时通行的"既葬除丧"的社会习俗加以规范理想化的改造,就演变成了后世儒家尊奉的"三年之丧"这种丧服制度中的最高礼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 丧服制度 '三年之丧' '高宗谅阴' 殷墟卜辞 衣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