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经济行为中的隐性谈判分析
1
作者 张锐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6-51,共6页
社会经济行为中的隐性谈判分析张锐中共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经济生活中各种利益矛盾也呈现出多元化局面。解决这些矛盾,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协商、对话、仲裁等办法。但除了这些办法之外,实际上... 社会经济行为中的隐性谈判分析张锐中共湖北省十堰市委党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物质利益关系的多元化,经济生活中各种利益矛盾也呈现出多元化局面。解决这些矛盾,经常采用的办法是协商、对话、仲裁等办法。但除了这些办法之外,实际上还存在着一种谈判的办法。这种谈判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谈判分析 社会经济行为 利益矛盾 利益主体 物质利益关系 隐性 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 利益要求 劳动者 出工不出力
下载PDF
注重素质教育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谈判分析》教学方法的改革
2
作者 马颖 顾金兰 《大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第1期101-102,共2页
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及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并结合《谈判分析》课程教法改革进行了在专业课中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素质训练及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益探索。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专业技能 谈判分析 教学方法 教学改革 大学
下载PDF
智能订单谈判的递归式情报分析模型
3
作者 黄东宾 黄成忱 +1 位作者 左传长 沈江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0-650,共11页
订单方案的合理调整及其谈判是长期合作供求关系中,制造企业之间的经常性活动,因此需要信息交互分析的支持。本文研究了卖方与买方分别根据各自的库存、可用资源及外部需求,尝试性调整对方的订单建议,循环迭代达成一致的过程;并对可能... 订单方案的合理调整及其谈判是长期合作供求关系中,制造企业之间的经常性活动,因此需要信息交互分析的支持。本文研究了卖方与买方分别根据各自的库存、可用资源及外部需求,尝试性调整对方的订单建议,循环迭代达成一致的过程;并对可能出现的情景,如一方订单建议在对方接受范围内,经过有限次迭代,双方订单建议收敛的情景;一方订单建议在对方接受范围内,但对方没有优化空间的情景;一方订单建议不在对方接受范围内即订单冲突的情景,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以单方成本上限求解模型、单方最优方案求解模型、订单建议调整模型为基础,以及订单冲突解决方案组成的订单谈判分析系统。在订单冲突情景下,以最小化供应链总成本的初始松弛解为参照点,运用仿真优化方法,调整松弛解,最大化利用生产资源,尽力满足对方订单需求,得到权衡双方供需状况的订单方案。最后,在不同情景下,通过算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决策支持 信息交互 供应链协作 订单谈判 谈判分析
下载PDF
双边多事件谈判的动态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唐俊 罗云峰 陈珽 《控制与决策》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A00期446-450,共5页
研究了双边多事件谈判问题,结合Balakrishnan和Eliashberg的单事件谈判动态模型和Raffia以及Simon的有关理论,建立了双边多事件谈判问题的动态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性质。
关键词 多事件 谈判分析 动态模型
下载PDF
供应链协调合作的谈判理论综述
5
作者 温平川 史臣敏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18,共3页
供应链的协调合作主要解决的是有效性和分配性的问题,谈判理论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本文对供应链谈判理论进行了总结,从供应链谈判的博弈理论到谈判决策分析,解决了供应链协调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 供应链的协调合作主要解决的是有效性和分配性的问题,谈判理论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本文对供应链谈判理论进行了总结,从供应链谈判的博弈理论到谈判决策分析,解决了供应链协调合作的一系列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应链谈判协调合作谈判 博弈谈判决策分析
下载PDF
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Speech Act of Apologies An Empirical Study of Chinese Apologies Based on Face-Negotiation Theory
6
作者 LI Li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14年第8期620-630,共11页
Based on some insights from face-negotiation theory and through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DCT), analyzing the frequencies of apology choice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 Based on some insights from face-negotiation theory and through discourse completion test (DCT), analyzing the frequencies of apology choice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the Cross-Cultural Speech Act Realization Project (CCSARP), this paper addresses itself to exploration of the impact of face concept on pragmatic features of Chinese apologies and the dynamic relations between social parameters and the apologetic strategies. The data for this study are elicited from an open-ended DCT questionnaire and analysis of frequencies of apology strategies. The concept of Chinese face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flict as well as its processing mode of seeking harmony make Chinese apology behavior more concerned with the recovery of estrangement relationships, and the apology strategies are used for the purpose of compensating for the face losses of the offenders. An apology will transfer emotional information to each other, to shift the focus of the conflict, quell conflicts, and ease relationships. The parameters of power and social distance have impact on the choice tendency of Illocutionary Force Indicating Devices (IFID), self-supportive, and other-supportive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nese apologies social parameters face-negotiation theory cultural influe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