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0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古谏诤传统,献诗、采诗制度与诗歌讽谏论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克锋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3-47,共5页
下臣进谏、天子纳谏是西周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诗在这一制度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具体表现为献诗、采诗以讽谏王政,并在诗的编辑过程中,强调诗的讽谏功能,从而产生了《毛诗》首序以讽谏论诗的解诗方式。
关键词 诤传统 献诗 采诗 诗歌讽谏论
下载PDF
皇太极纳谏论
2
作者 高庆仁 赵启发 《重庆电大学刊》 1990年第1期19-26,共8页
关键词 清朝 皇太极 原因 生活局限性 诤机构 途径
下载PDF
技术经纪人谏言对创业者创业警觉的影响机理——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3
作者 张颖颖 崔译方 王进富 《科技进步与对策》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5-63,共9页
技术经纪人日益成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领域的主力军,但目前对于技术经纪人促进早期科创项目孵化的研究较少。基于议题营销理论和创业警觉理论,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研究法,深入探究技术经纪人谏言对创业者创业警觉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 技术经纪人日益成为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领域的主力军,但目前对于技术经纪人促进早期科创项目孵化的研究较少。基于议题营销理论和创业警觉理论,运用扎根理论多案例研究法,深入探究技术经纪人谏言对创业者创业警觉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1)技术经纪人谏言通过议题感知策略、议题选择策略和议题提出策略促进创业者创业警觉;(2)技术经纪人情绪体验(积极和消极)在技术经纪人谏言与创业者创业警觉之间发挥中介作用;(3)技术经纪人知识基础在技术经纪人谏言与技术经纪人情绪体验之间发挥调节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丰富技术经纪人现有研究,对于进一步选择技术经纪人培训策略、加速科研成果商业化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经纪人 情绪体验 创业警觉 议题营销理论
下载PDF
汉魏易代与高堂隆“切谏”诗学
4
作者 袁济喜 《杜甫研究学刊》 2024年第1期63-77,共15页
高堂隆是三国时魏国的重要政治人物,经历了武帝、文帝与明帝三个时期,他秉持儒家人格风操,对当时的政治活动发表了许多看法。尤其是他勇于对魏明帝劳民伤财、穷奢极欲的行为进行谏阻,利用经学加以说服,光大了儒家诗学的切谏精神,发展了... 高堂隆是三国时魏国的重要政治人物,经历了武帝、文帝与明帝三个时期,他秉持儒家人格风操,对当时的政治活动发表了许多看法。尤其是他勇于对魏明帝劳民伤财、穷奢极欲的行为进行谏阻,利用经学加以说服,光大了儒家诗学的切谏精神,发展了汉代的诗学,并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学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堂隆 魏国政治 诗学
下载PDF
变雅歌诗的谲谏形态与抒情走向
5
作者 张世衡 《湘南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谲谏的核心和原则是不直言君王过失,含蓄委婉并不是其唯一形态。变雅歌诗呈现出怨刺与劝谏主体相分离以及怨刺与劝谏对象相分离两种谲谏形态。西周末年礼乐制度的更迭,使得尺度不一的书写共存,而变雅歌诗的多元风貌,表明谲谏在言谏制度... 谲谏的核心和原则是不直言君王过失,含蓄委婉并不是其唯一形态。变雅歌诗呈现出怨刺与劝谏主体相分离以及怨刺与劝谏对象相分离两种谲谏形态。西周末年礼乐制度的更迭,使得尺度不一的书写共存,而变雅歌诗的多元风貌,表明谲谏在言谏制度和礼乐精神赋予的规范性之外,具有了推动个体抒情文学发展的过渡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雅”时代 怨刺 礼乐制度
下载PDF
颂圣与自贬——论西汉谏体文的制式化发展
6
作者 王娇玉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5-60,共6页
西汉是中国谏议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与秦时相比,汉高祖统治以尚德怀柔为主,且各项制度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臣下谏体文中基本无颂圣内容,自贬语则多沿袭先秦,自贬程度较轻。文景之时,虽其他制式文章中出现较多颂圣、自贬语,但谏体文并未受... 西汉是中国谏议制度逐渐完善的时期,与秦时相比,汉高祖统治以尚德怀柔为主,且各项制度基本处于起步阶段,臣下谏体文中基本无颂圣内容,自贬语则多沿袭先秦,自贬程度较轻。文景之时,虽其他制式文章中出现较多颂圣、自贬语,但谏体文并未受到影响,鲜见制式化表征。武帝及之后的西汉末期,谏体文中的颂圣、自贬语逐渐定型。虽然最终谏体文受政治权利影响,形成了一定格式化套语,但另一方面,在绝对政权压制下,谏体文中使用颂圣、自贬语也是西汉臣下约束皇权、或与皇权博弈周旋的重要战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文 制式文章 颂圣 自贬
下载PDF
《谏逐客书》教学中学生语用素养的培养
7
作者 何余彬 《中学语文》 2024年第9期41-42,共2页
以文言文《谏逐客书》教学为例,关联“学习任务群”概念,以“于鉴赏中品析语言形式”“于建构中领悟文本深意”“于探究中辨析语用效果”等为培养学生语言素养的有效对策,发挥出语用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逐客书》 任务群 语言素养 培养
下载PDF
唐高宗时期谏言问题研究
8
作者 黄佩儒 《今古文创》 2024年第29期77-80,共4页
唐永徽六年(655)废王立武一事标志着高宗开始对关陇集团进行打击,逐渐收回权力,但其同关陇集团的政治斗争却对朝堂造成了不小的风波,导致权力收回后的高宗仍面对着朝堂冷淡、不积极上言的问题。高宗积极鼓励百官上谏,并通过修订礼仪、... 唐永徽六年(655)废王立武一事标志着高宗开始对关陇集团进行打击,逐渐收回权力,但其同关陇集团的政治斗争却对朝堂造成了不小的风波,导致权力收回后的高宗仍面对着朝堂冷淡、不积极上言的问题。高宗积极鼓励百官上谏,并通过修订礼仪、人事调动等措施平息废王立武的政治余波,试图建立上下情通的君臣关系。此外,政治制度上君主权力的集中也是君臣关系疏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宗 关陇集团 废王立武
下载PDF
顺情入机,动言中务——部级精品课《谏逐客书》品赏
9
作者 陈一星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5期60-63,共4页
课堂借助对历史情境的想象和还原、对文本逻辑的比照和分析、对语言形式的关注和品读,引导学生体会《谏逐客书》入情入理的劝谏艺术,理解其成功打动秦王的原因,感受战国策士的论辩之风,感悟作者“广纳人才,任人唯贤”的思想主张。
关键词 艺术 情境创设 逻辑推进 语言品味
下载PDF
品“谏”之剀切,体“思”之深远--部级精品课《谏太宗十思疏》品鉴
10
作者 潘晓嫣 杜飞 《语文教学通讯》 2024年第13期50-53,共4页
《谏太宗十思疏》是古代奏疏的经典之作。课堂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单元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沿着“诵文本一析谏术一启智思”的路径展开学习活动:因声求气,感知整散结合的语言形式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援史析文,体悟古代士... 《谏太宗十思疏》是古代奏疏的经典之作。课堂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单元核心任务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沿着“诵文本一析谏术一启智思”的路径展开学习活动:因声求气,感知整散结合的语言形式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援史析文,体悟古代士人劝谏艺术背后的良苦用心;联读启思,借鉴明君贤臣面对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对话 艺术 理性思维
下载PDF
《谏太宗十思疏》文本解读与教学建议
11
作者 黄翠玲 《新校园》 2024年第7期30-31,共2页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谏太宗十思疏》的文本解读,并提供教学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之珍。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着重关注其中的“十思”部分,这是整篇文献的核心所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十思”进行批判性解读...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谏太宗十思疏》的文本解读,并提供教学建议,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文学之珍。在进行文本解读时,应该着重关注其中的“十思”部分,这是整篇文献的核心所在。通过引导学生对“十思”进行批判性解读,可以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和观点,提高文学分析能力,激发他们对人性和历史的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解读 教学建议 批判性解读 太宗十思疏》 深入理解 文学
下载PDF
从李斯其文到李斯其人--《谏逐客书》文本解读的两个视角
12
作者 姜伟伟 《新校园》 2024年第3期36-37,共2页
《谏逐客书》作为一篇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其文本解读具有多重层面的视角。本论文将从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角度对这一文本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将聚焦于分析李斯在文中所展现出的文学特点,如善用比喻、文采斐然。通过这一视角,我们... 《谏逐客书》作为一篇重要的古代文学作品,其文本解读具有多重层面的视角。本论文将从两个不同但相互关联的角度对这一文本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我们将聚焦于分析李斯在文中所展现出的文学特点,如善用比喻、文采斐然。通过这一视角,我们将探讨《谏逐客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它如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背景。其次,我们关注李斯在劝谏秦王时所采用的表达技巧,分析李斯是如何巧妙地抓住了秦王的心理,以有效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一视角将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斯作为一位政治家和谋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文学作品 文本解读 逐客书》 文采斐然 文学特点 表达技巧 秦王 李斯
下载PDF
《谏太宗十思疏》中的“比喻之变”
13
作者 张从慧 曾静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24年第5期61-62,共2页
《谏太宗十思疏》是高考必背篇目。第一段开头两组比喻正反对比,正面先“木”后“水”,反面却先“水”后“木”。对举错位,逻辑失常。这篇奏疏堪称国学经典中之经典,这里的“比喻之变”有何深意?细读文本发现,这个“比喻之变”在文体上... 《谏太宗十思疏》是高考必背篇目。第一段开头两组比喻正反对比,正面先“木”后“水”,反面却先“水”后“木”。对举错位,逻辑失常。这篇奏疏堪称国学经典中之经典,这里的“比喻之变”有何深意?细读文本发现,这个“比喻之变”在文体上应“章表”之变,在内容上应“重心”之变,在形式上应“顶真”之变。魏征所创造的奏疏“章表体”,其行文灵动多变,摇曳多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宗十思疏》 章表体 文本细读 比喻之变
下载PDF
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探究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
14
作者 安金存 《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2024年第6期65-67,共3页
《谏太宗十思疏》所属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读里明确了该单元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教学,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古代论说文以其深刻的哲理、简洁的文风和严密的逻辑成为培养学生... 《谏太宗十思疏》所属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第八单元的单元导读里明确了该单元围绕“倾听理性的声音”这一核心任务展开教学,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与担当”。古代论说文以其深刻的哲理、简洁的文风和严密的逻辑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绝佳素材。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借助思辨性阅读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古代论说文理解能力。“理性的声音”需要“思辨性的理解与表达”。高中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期,学生的学习品质、思维品质的养成极为重要。距今 1300 年的历史回响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宗十思疏 古代论说文 思辨性
下载PDF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素养提升价值
15
作者 韩玉翠 《中学语文》 2024年第18期92-94,共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读应着眼于三个关键方面。首先,侧重引导学生辨析文中多义词汇,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脚本设计,促进文言知识的深度积累。其次,指导学生有序梳理课文核心内容,以提高对文章主旨和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最后,引导学生...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读应着眼于三个关键方面。首先,侧重引导学生辨析文中多义词汇,通过对人物对话的朗读脚本设计,促进文言知识的深度积累。其次,指导学生有序梳理课文核心内容,以提高对文章主旨和重要思想的理解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深入探究邹忌的劝谏艺术,使其更好地理解作者对忠言的推崇。解读这些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的文言解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朗读脚本设计 课文核心内容 艺术
下载PDF
从宏观到微观——深读《出师表》进谏内容和艺术的三个角度
16
作者 王海兴 《语文教学通讯》 2023年第46期58-60,共3页
《出师表》是奏议类文体的典范之作,质朴诚挚而又至情至理。实际教学中,常有执教者或从其劝谏特质出发,只分析作者所提的治国建议;或紧扣反复出现的“先帝”,揣度微妙的君臣关系,而忽略了对劝谏技法以及诸葛亮多重形象的解读。通过梳理... 《出师表》是奏议类文体的典范之作,质朴诚挚而又至情至理。实际教学中,常有执教者或从其劝谏特质出发,只分析作者所提的治国建议;或紧扣反复出现的“先帝”,揣度微妙的君臣关系,而忽略了对劝谏技法以及诸葛亮多重形象的解读。通过梳理、分析文本中的“时间坐标”“空间区域”“身份转换”,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可更全面深入地把握作者的言说技巧,解读其鞠躬尽瘁的忠臣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坐标 治国分工 艺术 《出师表》
下载PDF
泛家族主义情境下领导纳谏行为的过程机制研究
17
作者 贾慧婷 李苗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23年第5期29-39,共11页
领导纳谏行为是推进数字时代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领导纳谏行为的实践过程,剖析领导纳谏行为的过程机制。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在泛家族主义情境下,信任感知、权力调用及制度依循是领导纳谏行为实现的重要路径,其中信任感... 领导纳谏行为是推进数字时代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领导纳谏行为的实践过程,剖析领导纳谏行为的过程机制。本文通过案例研究发现:在泛家族主义情境下,信任感知、权力调用及制度依循是领导纳谏行为实现的重要路径,其中信任感知过程包括上下级沟通频率和员工专业度,权力调用过程包括德行领导与赋权领导纳言,制度依循过程包括谏言渠道、反馈程序及激励手段。本文丰富了领导纳谏行为的过程研究,揭示了泛家族主义下领导纳谏行为的理论“黑箱”,拓展了泛家族主义下的信任、权力及制度对于个体行为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提高中国企业在不确定性环境中的决策质量和组织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纳行为 泛家族主义 员工 情境 案例研究
下载PDF
从《国语》所记“箴谏”活动看西周春秋的君臣关系
18
作者 黄越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41-50,共10页
《国语》有大量内容记载臣子对君主的“箴谏”活动。这种箴谏活动,是以言说的形式对君主的某项政策或行为提出批评和规劝或分析和建议。在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前期的箴谏活动中,《诗》《书》和所谓的“先王之制”及“古语有之”等传统资料... 《国语》有大量内容记载臣子对君主的“箴谏”活动。这种箴谏活动,是以言说的形式对君主的某项政策或行为提出批评和规劝或分析和建议。在西周中后期和春秋前期的箴谏活动中,《诗》《书》和所谓的“先王之制”及“古语有之”等传统资料被用作论据,臣子据此要求君主遵守礼制,加强德行修养,以为民(贵族)服务,由此对君主权力形成了较为强势的限制和约束。而在有关春秋中后期的箴谏活动中,臣子更多的是通过对现实政治博弈的理性分析,晓以利害,提出建议,供君主选用,更多地表现了臣子对君主权力的辅佐和维护。从这些箴谏方式的悄然变化中,可以看出西周春秋政治所具有的等级贵族制的特点,也可以看出周天子权力的式微和诸侯权力的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语》 贵族制度
下载PDF
借鉴中国:论《中国纪行》的谏言书性质
19
作者 王艺涵 《国际汉学》 2023年第4期85-91,157,共8页
《中国纪行》成书于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是一部以游记的形式描写明朝时中国国情的书籍,同时作者借此来劝诫当时的君王。为此,笔者认为该书也是一部“谏言书”式的政论类作品,其中描述了一个严守法律、制度建设完备的中国形象。在16世... 《中国纪行》成书于16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是一部以游记的形式描写明朝时中国国情的书籍,同时作者借此来劝诫当时的君王。为此,笔者认为该书也是一部“谏言书”式的政论类作品,其中描述了一个严守法律、制度建设完备的中国形象。在16世纪的亚欧大陆,跨区域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中国纪行》突出表现中国法律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优越性,其目的是与本国的现实情况形成对比,从而对统治者进行规劝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纪行》 奥斯曼帝国 言书 中国法律制度 中国政治制度
下载PDF
上博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之“箸[作示]浮”新研
20
作者 吴昊亨 《出土文献》 2023年第3期68-68,共1页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简3有这样一段话:乃命有司箸[作示]浮,老弱不刑,亩墨短,田墨长,百粮董。“箸”,学者大多读为“著”,以为有“著作”“制定”一类的意思,“[作示]”,一些学者读为“籍”,笔者... 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五)·鲍叔牙与隰朋之谏》篇简3有这样一段话:乃命有司箸[作示]浮,老弱不刑,亩墨短,田墨长,百粮董。“箸”,学者大多读为“著”,以为有“著作”“制定”一类的意思,“[作示]”,一些学者读为“籍”,笔者认为这都是可信的。争议较大的是“浮”,有“罚”“赋”“符”“孚”“表”“复”“傅”“稃”“簿”等意见。①笔者认为“浮”可读为“符”,“浮”属並母幽部,“符”属並母侯部,音近可通。《礼记·投壶》“若是者浮”郑玄注:“浮,或作符。”②典籍中亦多见从“孚”者与从“符”者互通之例。文中“符”当指“符伍”,“籍”指“名籍”,也就是“户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楚竹书 上海博物馆藏 鲍叔牙与隰朋之 上博五 名籍 郑玄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