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弹无虚发 字字玑珠——司马光《谏院题名记》的修辞技巧
1
作者 郑超 《当代修辞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8-18,共1页
《谏院题名记》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写的。谏院,就是主管谏诤的机关;题名,就是将已往谏官的名字题刻于石上。这篇散文不仅立论正大,而且文字简约,巧加修饰,婉而成章,满篇生辉,读后如嚼甘果... 《谏院题名记》选自《温国文公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是司马光于宋仁宗末年知谏院时写的。谏院,就是主管谏诤的机关;题名,就是将已往谏官的名字题刻于石上。这篇散文不仅立论正大,而且文字简约,巧加修饰,婉而成章,满篇生辉,读后如嚼甘果,如品香茗,令人味之不尽。 第一段涉古论今,通过对比,极言谏官责任之重大。“古者谏无官”,人人都可进谏,其职不专,自然其责也轻。自汉兴以来置专职谏官,则举足轻重,“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院 司马光 虚发 谏官 修辞技巧 言谏 题刻 承前 四海 宋仁宗
下载PDF
立论正大 技法高超——司马光《谏院题名记》小析
2
作者 元硕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下旬)》 1993年第5期45-46,共2页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朝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著名史学家。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历任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谏院题名记》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司马光在宋仁宗末年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讲...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宋朝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著名史学家。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历任并州通判、开封府推官,官至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谏院题名记》选自《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卷六十六。司马光在宋仁宗末年为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这篇文章是他在这时期写的。谏院,执掌谏诤的机关;题名,将已往谏官的名字题刻于石上。文中指出题名是为了使后世的人给以评论,以督促谏官要公而忘私,正而不阿,立论正大,示戒鲜明。第一段涉古论今,极言谏官责任之重大。“古者谏无官”,从上至下,由官到民,均可进谏,其职不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院 谏官 御史中丞 示戒 天章阁待制 著名史学家 古论 山西夏县 侍讲 极言
下载PDF
谏院题名记
3
作者 司马光 《当代贵州》 2012年第27期63-63,共1页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文学作品 谏院题名记》 中国
下载PDF
谏院题名记
4
作者 (宋)司马光 《月读》 2019年第6期21-23,共3页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②,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③。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④,犹汲汲于利也,其...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②,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③。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④,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院题名记 钱明逸 宋仁宗
原文传递
明代谏院考论
5
作者 刘梦雯 吴琦(指导) 展龙(指导)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8年第3期92-96,共5页
明代谏院溯源自前代,设立于洪武十三年,初设时作为专司对上进言的机构存在。洪武十八年前后,谏院被废,谏院官言谏职能被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取代。比起唐宋,明代谏院机构独立,谏院官除进言与封驳职能之外,还常与其他官员一同审理与覆... 明代谏院溯源自前代,设立于洪武十三年,初设时作为专司对上进言的机构存在。洪武十八年前后,谏院被废,谏院官言谏职能被六科给事中与监察御史取代。比起唐宋,明代谏院机构独立,谏院官除进言与封驳职能之外,还常与其他官员一同审理与覆核案件、科举监考、评论人才。其特征是存在时间短且职能分散,前期颇受皇帝重视,后期逐渐被废除。谏院的设立是明初为加强皇权、强化监察而进行的一次尝试,其废除亦反映出明代君主集权的逐渐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谏院 监察制度 君主集权
原文传递
宋初诗文革新运动的官学背景 被引量:1
6
作者 马茂军 《求实》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11-212,共2页
关键词 诗文革新运动 天圣 士风 知贡举 刘筠 古文运动 诗赋 谏院 文人集团 儒学复兴
下载PDF
北宋前三朝台谏制度述论 被引量:4
7
作者 刁忠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87-96,共10页
宋代台谏制度是我国中古时期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御史台官)与谏官(两省谏官、谏院谏官)的合称。自秦、汉以来,御史为监察制度的主要执行者,而御史台是一个纠弹百官、肃正朝仪、鞫治诏狱的事务丛脞的职能机... 宋代台谏制度是我国中古时期颇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御史台官)与谏官(两省谏官、谏院谏官)的合称。自秦、汉以来,御史为监察制度的主要执行者,而御史台是一个纠弹百官、肃正朝仪、鞫治诏狱的事务丛脞的职能机构;谏官职在规谏人君、议论朝政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台谏制度 御史台 谏官 谏院
下载PDF
论宋哲宗至高宗时期之台谏制度 被引量:2
8
作者 刁忠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2-70,109,共10页
宋代台谏制度发展到仁宗时期,形成了建员少、事权重、选择精的三大特点。本文仍从这三个方面,就哲宗至高宗时期的制度变化及实施状态进行考察。其结论是,此期台谏建员少、事权重的特点并无根本性变化,但选择精的传统却未能坚持,台谏官... 宋代台谏制度发展到仁宗时期,形成了建员少、事权重、选择精的三大特点。本文仍从这三个方面,就哲宗至高宗时期的制度变化及实施状态进行考察。其结论是,此期台谏建员少、事权重的特点并无根本性变化,但选择精的传统却未能坚持,台谏官入选的资格要求被彻底放弃,皇帝亲除之制也演变为宰执拟除。台谏选任之制的变化,为宰辅控制台谏并进而操纵时局开了方便之门。至秦桧独相,本为加强皇权而设的台谏已完全成了他的工具,天子的“耳目之官”成了他的爪牙,台谏制度权力过高的隐患至此暴露无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谏制度 御史台 谏官 谏院 宋朝
下载PDF
论北宋天禧至元丰间之台谏制度 被引量:1
9
作者 刁忠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8-87,共10页
关于宋代台谏制度发展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北宋前三朝的状态,我已专文讨论①,本文则对第二阶段,即天禧元年(1017)至元丰八年(1085)间的台谏制度进行探讨。本来,从天禧元年至乾兴元年(1022)二月的五年多时间,应属... 关于宋代台谏制度发展演变的第一阶段,即北宋前三朝的状态,我已专文讨论①,本文则对第二阶段,即天禧元年(1017)至元丰八年(1085)间的台谏制度进行探讨。本来,从天禧元年至乾兴元年(1022)二月的五年多时间,应属前三朝范畴,但因天禧元年的别置台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台谏制度 天禧诏书 御史台 谏官 谏院
下载PDF
包拯与改革 被引量:2
10
作者 周宝珠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23-31,共9页
(一)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他生于宋真宗成平二年(999年),卒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基本上和真、仁两代相始终。 北宋真、仁两代,从经济上看,是北宋的繁荣期,但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全国半数以上的耕地集中在地主... (一)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他生于宋真宗成平二年(999年),卒于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基本上和真、仁两代相始终。 北宋真、仁两代,从经济上看,是北宋的繁荣期,但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兼并日益激烈,全国半数以上的耕地集中在地主手里,官僚集团剧烈膨胀,由宋初不足一万、真宗景德中的一万余员,到仁宗时的二万余员,军队也由宋初的二十几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司使 通商法 转运使 监察御史 致仕 盐法 谏院 “庆历新政 北宋中期 官府
下载PDF
关于宋代“度牒”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顾吉辰 《天中学刊》 1990年第4期49-56,共8页
宋代“度牒”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充当了一种特殊的商品,对宋代社会经济有着一定的影晌,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本文仅就“度牒”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不当之处祈请读者指正。
关键词 宋代社会 钱公辅 熙宁 祠部 群书考索 宋会要 神宗 宋史全文 谏院 建隆
下载PDF
唐朝的谏官制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姚澄宇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3期94-99,共6页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谏諍之臣,《周礼、地官》中有“保氏掌谏王恶”,秦汉时,有散骑、谏议大夫专司谏諍。但唐以前谏官还不是正式职事官。到了唐朝,谏官的名号增多,并分别隶属于中央政府机要部门——中书、门下两省,才成为重要的职事官。唐... 中国古代很早就有谏諍之臣,《周礼、地官》中有“保氏掌谏王恶”,秦汉时,有散骑、谏议大夫专司谏諍。但唐以前谏官还不是正式职事官。到了唐朝,谏官的名号增多,并分别隶属于中央政府机要部门——中书、门下两省,才成为重要的职事官。唐朝中书、门下两省中谏官形成了集体,已有谏院之称。谏官是历史上君主专制的产物,昏愤之君独断专行,堵塞言路时,必有大臣出而谏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官制度 唐太宗 给事中 谏议 君主专制 门下省 大夫 魏征 中央政府 谏院
下载PDF
欧阳修对《孙子兵法》的学习与运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名岗 《孙子研究》 2021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欧阳修借纂修《崇文书目》之便,认真学习《孙子兵法》。他既担任过为皇帝决策把关的谏院主管,又担任过国家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副使之职。他提出了"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的主张,并再三向宋仁宗建言,认为"将者,国之司命&... 欧阳修借纂修《崇文书目》之便,认真学习《孙子兵法》。他既担任过为皇帝决策把关的谏院主管,又担任过国家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副使之职。他提出了"胜败系人谋,得失由庙算"的主张,并再三向宋仁宗建言,认为"将者,国之司命",朝廷应重视将才的选拔,反对任用庸劣之人为将。他在西夏和契丹妄图实现"三足鼎立"的图谋时,建议朝廷"伐谋""伐交",首先击败西夏。针对西北战场处处设防的现状,他提出了集中兵力、主动出击的"疲虏"之计。通过实际调查,欧阳修及时制止了废除麟州之议,并且劝止了杀降的做法。了解欧阳修对《孙子兵法》的学习和运用,对于我们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院 枢密副使 先起制人
下载PDF
宋代台谏特点及其社会功用浅析
14
作者 李永康 《魅力中国》 2010年第6期333-334,共2页
台谏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台官与谏官的合称。秦汉以来,台谏制度经过长期的萌芽与发展,至宋代,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宋代台谏制度名义上承袭唐、五代体制,实际上,亦有很大变革,因此与前代监察... 台谏制度是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所谓“台谏”,乃御史台官与谏官的合称。秦汉以来,台谏制度经过长期的萌芽与发展,至宋代,逐步走向成熟与完善。宋代台谏制度名义上承袭唐、五代体制,实际上,亦有很大变革,因此与前代监察与谏官制度有很大不同,,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谏院作为言谏机构走向独立;台谏合一之势已初见端倪;台谏更是成为皇权与相权天平上的重要“砝码”。同时,作为宋代最高监察机构,台谏亦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台谏 御史台 谏院
下载PDF
宋代谏官制度的流变探析
15
作者 何非 《法商论坛》 2012年第1期101-102,共2页
谏官制度是中国监察体系基本架构的一部分,它是君主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到宋代时,谏官制度发生了重大转折:谏官机构开始独立:给事中封驳权开始弱化,弱化的封驳权针对中央六部:同时谏官御史职权开始混同,出现了台谏合一的现象... 谏官制度是中国监察体系基本架构的一部分,它是君主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到宋代时,谏官制度发生了重大转折:谏官机构开始独立:给事中封驳权开始弱化,弱化的封驳权针对中央六部:同时谏官御史职权开始混同,出现了台谏合一的现象。谏官出现流变最本质的的原因在于君权为了独大必然会不断分化控制相权,谏官实际成为皇帝控制相权的工具,这是专制制度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官 谏院 给事中 台谏合一
下载PDF
宋代谏官制度的流变浅析
16
作者 何非 《大观周刊》 2012年第6期29-29,共1页
谏官制度是中国监察体系基本架构的一部分,它是君主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到宋代时,谏官制度发生了重大转折:谏官机构开始独立;给事中封驳权开始弱化,弱化的封驳权针对中央六部;同时谏官御史职权开始混同,出现了台谏合一的现象。... 谏官制度是中国监察体系基本架构的一部分,它是君主制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到宋代时,谏官制度发生了重大转折:谏官机构开始独立;给事中封驳权开始弱化,弱化的封驳权针对中央六部;同时谏官御史职权开始混同,出现了台谏合一的现象。谏官出现流变最本质的的原因在于君权为了独大必然会不断分化控制相权,谏官实际成为皇帝控制相权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谏官 谏院 给事中 台谏合一
下载PDF
两宋时期的中央监察制度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凤英 《沧桑》 2003年第1期47-48,共2页
宋代是我国封建皇权空前发展的时期。宋代统治者将中央集权推到了极点。其中,监察制度在完备其中央集权制度上助了一臂之力。 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中完成的。它完成了由谏官对皇帝的劝谏到对官吏的绝对监督的... 宋代是我国封建皇权空前发展的时期。宋代统治者将中央集权推到了极点。其中,监察制度在完备其中央集权制度上助了一臂之力。 宋代的监察制度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地提高中完成的。它完成了由谏官对皇帝的劝谏到对官吏的绝对监督的职责转变,也完善了只对官吏的监督到对监督官员的监督程序。其监察组织机构经过宋高祖恢复,宋真宗整顿再到元丰改制日趋完备,使宋代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监察网,进一步强化了中央集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宋时期 谏官 御史台 监察制度 台谏合一 侍御史 中央集权 谏院 监察机构 监察御史
下载PDF
北宋的名儒贤臣——蔡襄
18
作者 吴以宁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43-48,共6页
北宋名贤蔡襄,字君谟,福建兴化军仙游人。“年十八举进士,为开封第一。(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甲科,为西京留守推官。”(明陈效修、周瑛等《重刊兴化府志》卷三九)他累官直史馆、知谏院、馆阁校勘兼起居注,历知开封府、福州、泉州... 北宋名贤蔡襄,字君谟,福建兴化军仙游人。“年十八举进士,为开封第一。(仁宗)天圣八年(1030),登进士甲科,为西京留守推官。”(明陈效修、周瑛等《重刊兴化府志》卷三九)他累官直史馆、知谏院、馆阁校勘兼起居注,历知开封府、福州、泉州和杭州,终至端明殿学士。英宗治平四年(1067)病卒于家。南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谥忠惠。纵观其五十六年短暂的生涯,堪称是位才学广博的名儒贤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蔡襄 北宋 兴化军 欧阳修 宋孝宗 起居注 谏院 墓志铭 路转运使 治平
下载PDF
论谏官司马光
19
作者 顾奎相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2期86-90,共5页
司马光从宋仁宗嘉祜六年(1061)至英宗治平二年(1065)知谏院, “以言事为职”。这五年在他的官宦生涯中只是短暂的一小段,但却是他政治思想和精神风貌集中表现的五年。他为了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倾输胸腹之所有”①,屡屡奏言,仅《司... 司马光从宋仁宗嘉祜六年(1061)至英宗治平二年(1065)知谏院, “以言事为职”。这五年在他的官宦生涯中只是短暂的一小段,但却是他政治思想和精神风貌集中表现的五年。他为了赵宋王朝的长治久安, “倾输胸腹之所有”①,屡屡奏言,仅《司马文正公传家集》中所收录的奏章就有一百七十八份。所以对他五年谏官生活的言行进行剖析,是研究这一人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有裨于对北宋这一时期历史的研究和认识。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谏官 宋王朝 政治思想 三德 宋仁宗 谏院 北宋 利民措施 奏章
下载PDF
包拯和农民起义
20
作者 杨国宜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2期241-248,共8页
包拯(999——1062)是宋仁宗时期有名的清官.在地方上,做过知县、知州、知府;在中央,做过监察御史、知谏院、三司使;最后在枢密副使的任上去世.他为官清正,敢于对权豪势要、不法之徒作斗争.其事迹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人们对此知道得已经很... 包拯(999——1062)是宋仁宗时期有名的清官.在地方上,做过知县、知州、知府;在中央,做过监察御史、知谏院、三司使;最后在枢密副使的任上去世.他为官清正,敢于对权豪势要、不法之徒作斗争.其事迹流传甚广,影响很大.人们对此知道得已经很多,不必赘述.倒是他对农民起义的态度如何?过去还很少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和介绍.不揣浅陋,写作此文,希望对包拯的认识能够更全面深刻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起义 起义者 三司使 监察御史 宋仁宗 王伦起义 谏院 盗贼 巡检使 起义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