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堤谒者与汉代黄河国家治理体制的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星光 冯乐辉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13,共9页
汉代针对河患设立河堤谒者,开创了国家对黄河的切实有效管理。我国水利职官的设置由来已久,河堤谒者的出现表明水政管理的专门化和具体化。文章通过分析河堤谒者的组织构成、职能分工、机构运转、功能成效,可见黄河国家治理体制已开始建... 汉代针对河患设立河堤谒者,开创了国家对黄河的切实有效管理。我国水利职官的设置由来已久,河堤谒者的出现表明水政管理的专门化和具体化。文章通过分析河堤谒者的组织构成、职能分工、机构运转、功能成效,可见黄河国家治理体制已开始建立,反映了汉代水官体系的调整和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协调能力和治河效能,并对王景治河后黄河“八百年安流”局面的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也对后世河政产生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堤谒者 汉代 黄河 国家治理体制
下载PDF
西汉“中谒者”考 被引量:1
2
作者 李正周 殷昭鲁 《唐都学刊》 2014年第4期38-40,44,共4页
综合文献和简牍材料,对西汉"中谒者"这一职官略作考释,提出西汉"中谒者"的称谓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汉承秦制,汉初就叫"中谒者",武帝至成帝建始四年(前29),名称叫"中书谒者",成帝建始四年后,恢... 综合文献和简牍材料,对西汉"中谒者"这一职官略作考释,提出西汉"中谒者"的称谓经历了一个变迁过程,汉承秦制,汉初就叫"中谒者",武帝至成帝建始四年(前29),名称叫"中书谒者",成帝建始四年后,恢复"中谒者",一直到东汉仍叫"中谒者"名。汉初"中谒者"职掌之一主天子冠服礼制朝祭百事,身份多为士人,其迁转多在郎官系统中进行,约自高后以后,"中谒者"始为宦官承担。武帝至成帝建始四年,以中书令领尚书事,其迁转多在宦官担任的职官中进行,成帝建始四年后,中谒者仍职如汉初,恢复到汉初的秩俸,仍然是由宦者承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中谒者
下载PDF
“往谒天祠”的佛传视觉叙事探微——以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藏佛传浮雕嵌板为中心
3
作者 张书彬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57-164,共8页
参照目前已知的佛传故事及视觉谱系,“往谒天祠”主题流传并不广泛,尚未得到应有关注。本文以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藏3世纪浮雕嵌板为中心,研究其表现的“往谒天祠”主题,揭示其宗教政治意图,概貌该题材在长时段、跨区域传播中被借鉴的... 参照目前已知的佛传故事及视觉谱系,“往谒天祠”主题流传并不广泛,尚未得到应有关注。本文以印度新德里国立博物馆藏3世纪浮雕嵌板为中心,研究其表现的“往谒天祠”主题,揭示其宗教政治意图,概貌该题材在长时段、跨区域传播中被借鉴的基本情况,管窥佛传视觉叙事在传播中被刻意塑造、择选和本土化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传叙事 天祠 大自在天(摩醯首罗天) 婆罗门教
下载PDF
杜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编年考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诺丕 《杜甫研究学刊》 2023年第1期27-42,共16页
杜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旧有开元二十九年(741)说与天宝八载(749)说,前者误将洛阳积善坊、北邙山的两处玄元皇帝庙混为一处;后者所依据的“五圣”一词,本是唐代公文中的习语,并不具备严格的时间效力。根据诗中“世家遗旧史,道... 杜诗《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旧有开元二十九年(741)说与天宝八载(749)说,前者误将洛阳积善坊、北邙山的两处玄元皇帝庙混为一处;后者所依据的“五圣”一词,本是唐代公文中的习语,并不具备严格的时间效力。根据诗中“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的历史本事,并结合杜甫参加洛阳府试的经历,此诗更可能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初冬。另外,《宋本杜工部集》将此诗编次在近体诗的首章,似乎也验证了这一推断。在这一新的时间定位下,我们也可以站在旧有“讽颂”视野之外,看到杜甫早年对政治事业的期盼向往之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玄元皇帝 《冬日洛城北玄元皇帝庙》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
下载PDF
赵之谦《悯蚁》《谒陆放翁祠》《风痴感赋三首》自作诗长卷稿本图考 被引量:1
5
作者 徐蘅瑢 《书画世界》 2023年第1期81-84,共4页
本文发掘了赵之谦《悯蚁》《谒陆放翁祠》《风痴感赋三首》自作诗长卷稿本墨迹图像,补证了相关诗作的准确创作时间,新发现赵之谦的诗文稿自用印一方,考证了《悲庵居士诗剩》的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勘误文字一处,补充了缺失的诗作标题等相... 本文发掘了赵之谦《悯蚁》《谒陆放翁祠》《风痴感赋三首》自作诗长卷稿本墨迹图像,补证了相关诗作的准确创作时间,新发现赵之谦的诗文稿自用印一方,考证了《悲庵居士诗剩》的版本和递藏情况,并勘误文字一处,补充了缺失的诗作标题等相关史料,添补了赵之谦在浙江瑞安时期的生活、创作、交游的关键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之谦 诗长卷 悯蚁 风痴 陆放翁祠 瑞安
下载PDF
杜甫“獨耻事干謁”發微
6
作者 金沛晨 《岭南学报》 CSSCI 2023年第2期111-134,共24页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耻事干謁的一紙宣言,早已成爲學界的不易之論。然而,結合詩歌文本、唐人干謁風尚、杜甫一生行跡及其干謁觀念,可知“獨耻事干謁”内涵複雜,並不能據此説明杜甫以干謁爲耻。事實上,杜甫不僅在安史之亂... 《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是杜甫耻事干謁的一紙宣言,早已成爲學界的不易之論。然而,結合詩歌文本、唐人干謁風尚、杜甫一生行跡及其干謁觀念,可知“獨耻事干謁”内涵複雜,並不能據此説明杜甫以干謁爲耻。事實上,杜甫不僅在安史之亂後仍有干謁活動,對待干謁的態度也有理性客觀、因時而變的一面。杜甫晚年絶意干謁,是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結果。如果直接替杜甫貼上“耻事干謁”的標籤,既會妨礙我們理解詩人晚年生存狀態與思想觀念,也不利於還原真實的杜甫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獨耻事干謁” 適性 安史之亂 謁事詩 無力感
下载PDF
唐代“谒事诗”的内涵界定及其分类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韩立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2-107,共6页
唐人干谒活动中创作的那些反映干谒活动,或成为干谒活动媒介的诗歌作品即谒事诗,它既指直接反映干谒主体干谒意愿的诗作和反映干谒行为的诗作,也指用于干谒活动的诗歌,可分为干谒诗、省谒诗、行谒诗、送谒诗、答谒诗等五类。谒事诗概念... 唐人干谒活动中创作的那些反映干谒活动,或成为干谒活动媒介的诗歌作品即谒事诗,它既指直接反映干谒主体干谒意愿的诗作和反映干谒行为的诗作,也指用于干谒活动的诗歌,可分为干谒诗、省谒诗、行谒诗、送谒诗、答谒诗等五类。谒事诗概念的提出和分类,一是有利于厘清干谒诗的概念;二是对唐诗的分类提供了一种新的维度;三是有利于对唐代干谒活动之于诗歌的影响作更深入全面的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事诗 分类 意义
下载PDF
刘鹗“三谒龙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学钧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3-28,共6页
刘鹗继室郑安香夫人曾回忆刘鹗自述一生"三谒龙川",但方宝川《刘鹗与太谷学派关系考辨》提出,刘鹗谒见龙川不止三次,而有"六次"之多。本文考订"六次"说在文献解读上有误,其考订方法及结论不能成立,... 刘鹗继室郑安香夫人曾回忆刘鹗自述一生"三谒龙川",但方宝川《刘鹗与太谷学派关系考辨》提出,刘鹗谒见龙川不止三次,而有"六次"之多。本文考订"六次"说在文献解读上有误,其考订方法及结论不能成立,并考订刘鹗一生只见到乃师李龙川三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谷学派 刘鹗 龙川
下载PDF
秦汉律中有关的“谒杀”、“擅杀”初考 被引量:2
9
作者 刘晓林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92,共7页
秦汉律中的谒杀即父母或主人由于子女不孝、奴婢悍主而谒官请求将其处死,擅杀即未经谒官而私自处死子女、奴婢。擅杀在家长拥有家族内部绝对权力的秦早期为"非公室告",随着国家权力强化,擅杀演变为"公室告"并被处... 秦汉律中的谒杀即父母或主人由于子女不孝、奴婢悍主而谒官请求将其处死,擅杀即未经谒官而私自处死子女、奴婢。擅杀在家长拥有家族内部绝对权力的秦早期为"非公室告",随着国家权力强化,擅杀演变为"公室告"并被处以较重的刑罚。至唐代,秦汉律中的谒杀演化为父母擅自处死有罪子女、奴婢的轻罪或勿论。唐律基本沿袭了秦汉律中擅杀的规定,并进一步详细区分了犯罪对象有无过错、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行为人与犯罪对象之间的身份关系三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律 张家山汉律 唐律疏议 擅杀
下载PDF
邵谒诗浅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尔康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37-38,共2页
《全唐诗》收邵谒诗仅 32首 ,但涉及社会生活面广 ,内容深刻 ,既有对现实的有力揭露 ,又有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民性、进步的妇女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艺术上 ,造句轻松自然而又形象明朗 ,善用比兴 ,好句连篇 ;多用... 《全唐诗》收邵谒诗仅 32首 ,但涉及社会生活面广 ,内容深刻 ,既有对现实的有力揭露 ,又有对历史的深沉感慨 ,表现了作者深刻的人民性、进步的妇女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艺术上 ,造句轻松自然而又形象明朗 ,善用比兴 ,好句连篇 ;多用典故但不冷僻 ,加大了诗歌的内容含量和历史纵深感 ,增强了诗歌的含蓄性和说服力 ;往往用仄声作韵脚 ,甚至用险韵 ,以抒发愤世嫉俗的不平之气 ,内容与艺术达到紧密结合而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容 艺术
下载PDF
“斗鸭阑干”·斗鸭·《谒金门》正解 被引量:1
11
作者 龙建春 《台州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34-37,共4页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词中的“斗鸭阑干”,是指圈养斗鸭的栅栏;斗鸭习俗至少于西汉中即风行,直至宋末始式微;《谒金门》是以实写吴中思妇“斗鸭阑干独倚”来表达其“望君”情结,也寄寓了冯延巳本人的一种人生体悟:“经过反省、挣扎... 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词中的“斗鸭阑干”,是指圈养斗鸭的栅栏;斗鸭习俗至少于西汉中即风行,直至宋末始式微;《谒金门》是以实写吴中思妇“斗鸭阑干独倚”来表达其“望君”情结,也寄寓了冯延巳本人的一种人生体悟:“经过反省、挣扎的苦熬以后的一种无法解脱的执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延巳 <金门> 斗鸭 栏杆 习俗 望君情结 人生体悟
下载PDF
邵谒诗事考辨 被引量:1
12
作者 龙思谋 《韶关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35-37,共3页
邵谒是晚唐岭南著名诗人,"与曲江公岿然并存,其诗当不下人矣"(明代香山学者黄佐语)。学界对邵谒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有《邵谒传校笺》。其中有二点不准确之处,故予以纠正,并作二点补充。
关键词 研究
下载PDF
汉代“谒”、“刺”的演变
13
作者 郭炳洁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3-137,共5页
"谒"在西汉民众社交场合中广泛使用,形式主要有拜访之谒、庆贺之谒和问疾之谒。东汉"谒"虽依然使用,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形式——"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谒"到"刺"除了体现在其形... "谒"在西汉民众社交场合中广泛使用,形式主要有拜访之谒、庆贺之谒和问疾之谒。东汉"谒"虽依然使用,但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形式——"刺"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由"谒"到"刺"除了体现在其形式、内容的变化外",谒"通过形式和内容所传达的敬爱、关爱的情感因素淡化也是这一演变的重要特征。东汉时期民众社交范围的扩大、社会等级身份逐渐固化等是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交往
下载PDF
评夏中义《九谒先哲书》
14
作者 江弱水 《浙江学刊》 CSSCI 200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关键词 书评 夏中义 《九先哲书》
下载PDF
谒工部祠祭诗圣文
15
作者 谭继和 《杜甫研究学刊》 2010年第2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工部祠祭诗圣文》 古代文学 杜甫 文学研究
下载PDF
论三苏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比较
16
作者 杜霖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14-17,24,共5页
干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 干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
下载PDF
辽代告庙仪与谒庙仪探微 被引量:4
17
作者 朱丹丹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782-787,共6页
告庙仪和谒庙仪作为历代中原儒家文化礼仪,被辽代吸收利用,是辽代国家祭祀中的重要礼仪。通过史料记载,不仅可以得知辽代具体举行告庙仪和谒庙仪的仪程与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发展的情况,从中看出辽朝时期契丹原生文化与中原儒家文... 告庙仪和谒庙仪作为历代中原儒家文化礼仪,被辽代吸收利用,是辽代国家祭祀中的重要礼仪。通过史料记载,不仅可以得知辽代具体举行告庙仪和谒庙仪的仪程与情况,还可以进一步分析其发展的情况,从中看出辽朝时期契丹原生文化与中原儒家文化的不断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代 告庙仪 庙仪 举行 发展
下载PDF
清华薪火的百年明灭(续)——谒王瑶书 被引量:4
18
作者 夏中义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0-125,共16页
关键词 《清华薪火的百年明灭》 王瑶 文学史 中国
下载PDF
唐代行卷过程研究(二)——投谒对象的选择
19
作者 任占鹏 金滢坤 《中国考试》 2015年第3期52-56,共5页
唐代举子在行卷之前选择投献对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考虑地域因素,京畿地区由于公卿、名公聚集,是举子行卷的首选,在此行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文场领袖、文宗是举子投献的重要目标,韩愈、柳宗元等领袖人物,"... 唐代举子在行卷之前选择投献对象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考虑地域因素,京畿地区由于公卿、名公聚集,是举子行卷的首选,在此行卷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文场领袖、文宗是举子投献的重要目标,韩愈、柳宗元等领袖人物,"皆以引接后学为务",荐拔后学无数,有"韩门弟子"的典故。三是,在中晚唐牛李党争背景下,牛党与进士朋甲相结合,举子也将牛党党魁和依附牛党外围的朋甲"朋头"作为投献的重要对象。四是,刺史、节度使等地方长官及其僚佐是举子主要的行卷对象,且是举子投献行卷最多的对象群体,其中有科名和文学的地方长官尤受青睐。此外,中央清要官员途径地方,也会成为举子追逐投谒的对象。总体而言,举子行卷对象不宜给"冗慢无势者",要"如贡大诸侯、卿士及前达有文章积学者",才不至于"其礼甚厚而所与之甚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行卷 过程 对象 选择
下载PDF
戟指时事 兼披中怀——浅析郁达夫拜谒岳坟诗
20
作者 刘素英 荆小卫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2期118-120,共3页
在现代文学史上 ,郁达夫以小说而蜚声文坛 ,至于他的诗却鲜为人知 ,但是他的诗远胜于他的小说。特别是他的三首拜谒岳坟诗 ,痛惜岳飞的不幸遭遇 ,借古讽今指斥时弊 ,抒发了诗人抗日爱国的满腔热忱 。
关键词 郁达夫 岳坟 戟指时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