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谢伟思眼中的中国共产党——纪念中国共产党诞辰八十五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91-95,共5页
谢伟思作为美国职业外交官,著名的“中国通”,由于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和与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亲密接触,使他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都有了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得到民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中共必将取... 谢伟思作为美国职业外交官,著名的“中国通”,由于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和与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的亲密接触,使他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都有了独到而深刻的认识。他认为得到民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中共必将取代国民党而成为执政党,所以美国政府应该采取正视现实的对华政策,但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反共意识和冷战兴起,美国政府并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最终不仅导致了它与中共关系恶化,而且使谢伟思等人因延安经历而背负“反叛”罪名,遭受迫害。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处于长期对立的重要历史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中国通” 中国共产党 美国对华政策
下载PDF
毛泽东与美军观察组政治顾问谢伟思的谈话启示
2
作者 赵红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50-53,共4页
谢伟思作为美军观察组的政治顾问在延安生活了三个多月时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先后与他进行了50多次谈话,双方谈话内容广泛而深刻,包括国共两党的历史与矛盾、中共与苏联关系、美国对中共的态度和政策、如何防止中国内战等。据此谢伟... 谢伟思作为美军观察组的政治顾问在延安生活了三个多月时间,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先后与他进行了50多次谈话,双方谈话内容广泛而深刻,包括国共两党的历史与矛盾、中共与苏联关系、美国对中共的态度和政策、如何防止中国内战等。据此谢伟思向美国政府发回了100多份报告。总结分析这些谈话内容对于我国更好地处理与美国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谢伟思 中国内战 美国对华政策
下载PDF
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的报告 《在中国失掉的机会》 被引量:1
3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48-48,共1页
这是一本有关当年美国的进步又富有远见的少数派官员,为了在美国和地平线上已经可以窥见的新中国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而进行的早期斗争的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谢伟思于1933到1945年在美国驻华使馆供职。从1944年7月迄1945年3月,他参加“... 这是一本有关当年美国的进步又富有远见的少数派官员,为了在美国和地平线上已经可以窥见的新中国之间建立一种新型关系而进行的早期斗争的重要的第一手文献。谢伟思于1933到1945年在美国驻华使馆供职。从1944年7月迄1945年3月,他参加“美国军事观察组”在延安,与中共领导人广泛接触。收入这本集子的是他于当时向美国国务院发回的电讯及报告等79篇,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当时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政策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中共领导人 美国军事 美国国务院 美国驻华使馆 政策主张 发回 一本 在美国 国民参政会
下载PDF
美国“中国通”眼中的中国共产党——谢伟思1944—1945年的延安报告 被引量:7
4
作者 管永前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1,共4页
谢伟思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职业外交官。1944—1945年间,他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过亲密接触,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曾从延安向美国政府发回大量报告,多次... 谢伟思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通"、职业外交官。1944—1945年间,他在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有过亲密接触,对中共的成长历程、国共关系及中共对美苏的态度等问题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曾从延安向美国政府发回大量报告,多次提出调整对华政策建议。然而,这些建议不仅未被美国政府采纳,谢伟思本人却因这些真实的报告和延安经历而饱受迫害。鉴于谢伟思在中美交往史中的独特地位,他对中美关系的积极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谢伟思 中美关系
原文传递
谢伟思的延安报告及其对群众路线的启示
5
作者 刘琳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年第6期23-26,共4页
1944年至1945年间,谢伟思作为"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派驻延安,担任美军观察组的政治顾问,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有过多次重要谈话。有关这些足以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谈话,特别是对延安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描述以及... 1944年至1945年间,谢伟思作为"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派驻延安,担任美军观察组的政治顾问,和毛泽东等中共领导人有过多次重要谈话。有关这些足以对中美两国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的谈话,特别是对延安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的描述以及对国共两党的评价等,谢伟思都以报告的形式(被称为延安报告)及时、详尽地报告给了美国政府,并提出了一系列与中共开展全面合作的建议,但遗憾的是报告并未得到当时美国最高决策层的重视。重读谢伟思的延安报告,对于今天我们的执政党建设是一个深刻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延安报告 执政党 群众路线
原文传递
从“珍珠港”事件到马歇尔“调停”——解读谢伟思撰《在中国失掉的机会》一书
6
作者 金先宏 《美国问题研究》 2002年第1期375-409,421,共36页
笔者自幼即听说美国有位出生在四川的外交官谢伟思。他抗战时期在美国驻重庆大使馆任职。期间,他曾数度访问延安,并建议美国与中共合作以对日作战。后遭"麦卡锡主义"迫害,以"亲共"罪名被清洗,前程尽毁。1994年,笔... 笔者自幼即听说美国有位出生在四川的外交官谢伟思。他抗战时期在美国驻重庆大使馆任职。期间,他曾数度访问延安,并建议美国与中共合作以对日作战。后遭"麦卡锡主义"迫害,以"亲共"罪名被清洗,前程尽毁。1994年,笔者在美国工作期间得以"识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史迪威 对日作战 赫尔利 罗斯福总统 范宣德 美军顾问团 军事委员会 国内问题 日本法西斯
原文传递
“他目光远大”——谢伟思眼中的毛泽东 被引量:2
7
作者 万华 《党史纵横》 1994年第12期13-13,共1页
谢伟恩(Johns·Service)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兼史迪威将军的政治顾问。他出生于四川成都,从小在中国受教育,是当时美国外交人员中的一个“中国通”。抗战后期,美国政府为了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 谢伟恩(Johns·Service)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任美国驻华大使馆二等秘书兼史迪威将军的政治顾问。他出生于四川成都,从小在中国受教育,是当时美国外交人员中的一个“中国通”。抗战后期,美国政府为了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的情况,以便更好地贯彻美国战时利用一切力量击败日本,战后把中国控制在美国的势力范围内,以防止苏联染指中国的企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抗战后期 史迪威 抗日战争时期 二等秘书 中国控制 外交人员 驻华大使馆 中共领导人 艰难困苦
原文传递
“中国通”谢伟思的悲剧 被引量:1
8
作者 凯恩.博斯特尔 徐慧 《书摘》 2004年第10期80-82,共3页
FBI 即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早建立的大型现代情报警务机构,是司法部下属的主要特工调查部门,也是联邦政府最大的反间谍机构,是美国情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FBI—联邦调查局档案》一书,详尽地介绍了 FBI 的组成、工作方式、历史事... FBI 即美国联邦调查局,是美国最早建立的大型现代情报警务机构,是司法部下属的主要特工调查部门,也是联邦政府最大的反间谍机构,是美国情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FBI—联邦调查局档案》一书,详尽地介绍了 FBI 的组成、工作方式、历史事件,披露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内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国务院 中国共产党 麦卡锡主义 蒋介石 华盛顿 FBI
原文传递
毛泽东与谢伟思谈话中的对外开放思想
9
作者 李凡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1987年第6期68-70,共3页
1944年7月至10月和1945年3月,毛泽东在与谢伟思谈中美关系时曾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思想。目前加以发掘研究,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一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根据当时的形势和美国的对华政策,考虑到美国政府... 1944年7月至10月和1945年3月,毛泽东在与谢伟思谈中美关系时曾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开放思想。目前加以发掘研究,是有一定现实意义的。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的一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根据当时的形势和美国的对华政策,考虑到美国政府官员的建议和中国共产党所表示的态度,准备和中国共产党对话。迫使蒋介石同意美国陆军观察组驻延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思想 谢伟思 美国陆军 总统罗斯福 对华政策 美国政府 外来压力 中美关系 史迪威 民族资本主义
原文传递
美军观察组在延安述略 被引量:3
10
作者 邵雍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美军观察组派驻延安是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该组进驻延安,既是美国解决中国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以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定向所作的重要准备。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等地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实地考察后发回... 美军观察组派驻延安是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该组进驻延安,既是美国解决中国危机的重要举措,也是为以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定向所作的重要准备。美军观察组在延安等地展开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实地考察后发回的报告对美国政府制定对华方针有重要参考价值。该组在沟通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军方的关系方面起到了"热线"的作用。毛泽东十分重视做美军观察组工作,多次与包瑞德、谢伟思长谈,宣传敌后抗战、伸张民主述求、扩大共产党的影响,以期打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争取战时以及战后与美国的合作。在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这一大前提下,通过美军观察组这一桥梁,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曾经有过一段密切的合作。但由于美国政府的原因,这一良好势头后来未能保持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美军观察组 延安十三年 毛泽东 包瑞德 谢伟思
下载PDF
毛泽东——中国对外开放的伟大先驱者
11
作者 蔺靖华 焦连三 《陕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毛泽东 对外开放思想 五十年代 经济 谢伟思 东欧社会主义 经济思想 “三个世界划分”理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下载PDF
周锡瑞与美国“失掉机会论”
12
作者 赵娜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1期40-43,共4页
作为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重要代表人物的周锡瑞教授,在1974年编辑出版了《在中国失去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报告》一书,其中保留了许多国民党与共产党对峙时期美国对华关系的珍贵资料,成为... 作为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重要代表人物的周锡瑞教授,在1974年编辑出版了《在中国失去的机会——美国前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报告》一书,其中保留了许多国民党与共产党对峙时期美国对华关系的珍贵资料,成为研究20世纪40年代美国对华外交的重要史料,是美国反思对华关系的"失掉机会论"的又一力作,为推动20世纪70年代中美恢复外交关系提供了历史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中国学 周锡瑞 约翰·S·谢伟思 “失掉机会论”
下载PDF
美国人索尔兹伯里——古稀之年重走长征路 被引量:1
13
作者 訚洪 《小康》 2016年第10X期46-49,共4页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出了一部关于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1983年,美国新闻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一再努力,终获中国政府同意,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下一部... 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出了一部关于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史诗——《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1983年,美国新闻人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一再努力,终获中国政府同意,在古稀之年踏访红军长征路,写下一部轰动世界的新闻名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既为人们了解这一段传奇历史提供了鲜活的感觉,也为新时期的中国记者采写新闻、讲述故事展现了新颖的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尔兹伯里 长征路 美国新闻 《西行漫记》 秦兴汉 中国军事博物馆 万五 国民党军队 国民党将领 谢伟思
下载PDF
红岩文物彰显国际统战情怀 被引量:1
14
作者 丁英顺 《红岩春秋》 2019年第2期18-23,共6页
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地位,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支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南方局深入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搭建与国际社会联系和交往的桥梁,开拓了中国共产党外事工作新局面。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留下的红岩文物,见证了那段艰... 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地位,寻求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支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南方局深入开展国际统一战线工作,搭建与国际社会联系和交往的桥梁,开拓了中国共产党外事工作新局面。南方局开展统战工作留下的红岩文物,见证了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历史,彰显出别样的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美国士兵 毛泽东 援华医疗队 柯棣华大夫 周恩来 八路军办事处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华盛顿决策者为何不愿听取忠告
15
作者 巴巴拉·塔其曼 薛刚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987年第2期34-38,共5页
我们在这里聚会,纪念一批以杰克·谢伟思为代表的外交官。历史已经承认这些人过去是正确的,而且不仅是历史,甚至当今的政府也用行动(如果不是语言的话)承认了这一点。在这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报告中国消息的人当中,有哪一个在目睹了... 我们在这里聚会,纪念一批以杰克·谢伟思为代表的外交官。历史已经承认这些人过去是正确的,而且不仅是历史,甚至当今的政府也用行动(如果不是语言的话)承认了这一点。在这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报告中国消息的人当中,有哪一个在目睹了美国总统1971年以个人身份旅行共产党中国的一幕后,会不产生一种剧烈地令他战栗的嘲弄感?有哪一个记得过去美国对华立场的人,在审视坐在沙发上的尼克松总统和毛泽东主席脸上勉强呈现稍稍不自然的笑容以掩饰相互间的不安的那些照片时,会不产生一种真相比虚构更不可思议的茫然感?我年轻时,《名利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伟思 尼克松总统 美国总统 外交机构 个人身份 洛克菲勒 《名利场》 艾奇逊 史迪威 艾森豪威尔
下载PDF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是毛泽东对外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16
作者 李志荣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32-36,共5页
毛泽东主张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是一贯的 早在1936年初冬,毛泽东在保安的窑洞里向斯诺纵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事务”时,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愿望。他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 毛泽东主张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是一贯的 早在1936年初冬,毛泽东在保安的窑洞里向斯诺纵论“中国共产党与世界事务”时,就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愿与友好国家进行经济交往的愿望。他说,如果中国真正赢得了独立,外国人在中国的合法贸易利益不仅不会受到影响,而且“将会有比过去更多的机会”。(《毛泽东一九三六年同斯诺谈话》,第128页》不仅同友好国家进行互助互利的贸易,而且“欢迎外国资本的投资。”(同上,第129页)1944年8月23日,他在同美国军事观察组成员谢伟思谈话时,再次表达了这一主张。他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外开放思想 对外经济关系 美国军事 谢伟思 世界事务 《邓小平文选》 贸易利益 《论十大关系》 对外经济交往 对外开放政策
下载PDF
毛泽东关于对外开放的最初构想——抗战后期毛泽东提出与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的评述
17
作者 李萍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 1993年第Z2期15-20,共6页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成员谢伟恩的多次谈话中,曾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但这一“设想”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内... 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毛泽东在延安同美军驻延安观察组——代号“迪克西使团”成员谢伟恩的多次谈话中,曾经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和美国进行经济合作的设想。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的“设想”没有能够实现,但这一“设想”已经具有了丰富的内容,这一宝贵的思想遗产至今仍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有益的借鉴。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指导意义。我们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在理论和实践中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设想的利用外国资金和科学技术发展我国落后经济的思想。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些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同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后期 迪克西使团 中国抗日战争 经济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谢伟思 赫尔利 军事合作 现代化建设 敌后战场
下载PDF
再见!延安! 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
18
作者 宋义东 《国家人文历史》 2015年第12期32-37,共6页
2015年5月,"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大型图片展在呼和浩特民族美术馆开幕。英国学者林迈可在70多年前用镜头记录、反映中国抗战的100多幅珍贵图片集中亮相。1937年12月,林迈可与白求恩大夫一同来华,在燕京大学任教... 2015年5月,"再见!延安!英国学者林迈可亲历的中国抗战"大型图片展在呼和浩特民族美术馆开幕。英国学者林迈可在70多年前用镜头记录、反映中国抗战的100多幅珍贵图片集中亮相。1937年12月,林迈可与白求恩大夫一同来华,在燕京大学任教。在燕京大学期间,他常常利用身份的掩护,向八路军秘密运送急需的药品、手术器材、技术书籍等重要物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迈可 中国抗战 燕京大学 手术器材 技术书籍 抗日根据地 战争爆发 包瑞德 卡车司机 谢伟思
下载PDF
抗战末期美国与中共关系
19
作者 袁成亮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1年第3期23-31,91,共10页
抗战时期,中共问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共也将对美外交作为外交工作的重心。但在1944年以前,美国政府和中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直到1944年春夏之交开始的豫湘桂战役,美国鉴于国民党战场大溃退,才开始寻求与中共的军... 抗战时期,中共问题在美国对华政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中共也将对美外交作为外交工作的重心。但在1944年以前,美国政府和中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来往,直到1944年春夏之交开始的豫湘桂战役,美国鉴于国民党战场大溃退,才开始寻求与中共的军事合作。以美国政府向延安派出“美军观察组”为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总统 国民党战场 豫湘桂战役 赫尔利 军事合作 蒋介石政府 美国对华政策 史迪威 国民党军 谢伟思
下载PDF
“迪克西使团”出使延安——纪念美国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七十周年
20
作者 鲍世修 《国际人才交流》 2014年第7期56-58,共3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7月22日,9个美国人乘坐一架运输机到达延安,他们是美国军事观察组——"迪克西使团"的第一批成员,是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派遣来到延安的。"迪克西"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对南方联邦的称谓,有些"叛乱者"的意味...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4年7月22日,9个美国人乘坐一架运输机到达延安,他们是美国军事观察组——"迪克西使团"的第一批成员,是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派遣来到延安的。"迪克西"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对南方联邦的称谓,有些"叛乱者"的意味,使团的这个名字可以看出当时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的最初理解。这个观察组两批共18人,先后在延安地区留住两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迪克西使团 延安精神 美国军事 总统罗斯福 中国军民 观察组 国民党军队 敌后抗日根据地 谢伟思 抗日军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