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资本视域下谢兰生与广东书院的关系
1
作者 李德鸿 《黑龙江史志》 2023年第6期176-178,共3页
谢兰生作为嘉道年间的重要文人,他曾担任粤秀、越华、端溪、羊城等大书院的山长。谢兰生能获取山长地位,主要依赖于家族和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同时,借由书院提供的平台和身份,他成为阮元幕客的一员,并受到其文化影响。因此,在学海堂和... 谢兰生作为嘉道年间的重要文人,他曾担任粤秀、越华、端溪、羊城等大书院的山长。谢兰生能获取山长地位,主要依赖于家族和个人文化资本的积累。同时,借由书院提供的平台和身份,他成为阮元幕客的一员,并受到其文化影响。因此,在学海堂和羊城书院的场域内,可以看到他对汉宋调和论的宣扬,这是他文化再生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兰生 羊城书院 文化资本
下载PDF
浑然天成 简约神妙:岭南书家谢兰生简论
2
作者 黎向群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77-81,共5页
谢兰生是清代广东一位著名诗人、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生活的时代,是清由强转衰的时期,他的文艺思想,与时代息息相关,集中体现在他的序跋之中,观点鲜明,见解独特,在岭南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画篆刻创作,个性鲜明,颇... 谢兰生是清代广东一位著名诗人、经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生活的时代,是清由强转衰的时期,他的文艺思想,与时代息息相关,集中体现在他的序跋之中,观点鲜明,见解独特,在岭南文学艺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画篆刻创作,个性鲜明,颇有成就。上承谢景卿、黎简、冯敏昌等人的衣钵,下启朱次琦、陈澧、陈璞、康有为、梁启超。对岭南地区的书法传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兰生 岭南 神妙 自然 书法传承
下载PDF
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若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111,共28页
谢兰生为广东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其《常惺惺斋日记》手稿,始于嘉庆廿四年(1819年),终于道光九年(1829年),记录了谢氏每日的工作、行程和交往,是了解谢氏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日记》对于士绅与官商酬酢、书院课徒以及当时广州府... 谢兰生为广东著名书画家、学者、诗人。其《常惺惺斋日记》手稿,始于嘉庆廿四年(1819年),终于道光九年(1829年),记录了谢氏每日的工作、行程和交往,是了解谢氏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日记》对于士绅与官商酬酢、书院课徒以及当时广州府城内的文酒诗会,提供了许多细节。通过这部日记,我们可以深入探究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夕广州士绅的日常生活。本文首先考察了日记主人退隐广州以教书为业的生活状态及其收入状况,并讨论清代广东士人"踊跃于科名而恬淡于仕宦"的原因,指出广州府城内大量书院的出现,使谢兰生这一类虽有功名但又不愿深陷官场泥沼的士人找到一条新的出路,而这一切又可归因于清廷大力扶持书院建设。接着考察了日记主人观演戏曲、参与画会以及书画收藏的情况,于此可见当日广州经济文化的繁荣盛况。最后讨论行商通过交结以谢兰生为代表的著名士绅,以提升自己的文化品味和社会地位,并藉此融洽他们与官府之间的关系。这种策略通过文化、权力、经济的相互糅合,最终达到共同建立显赫名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兰生 日记 广州 文人生活
原文传递
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夕的广州画坛:以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为中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若晴 《美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2-32,41-48,共9页
本文以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为对象,讨论日记主人如何运用绘画实践及其作品,建构并经营其社交生活,着重分析书画在其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沟通功能,也使嘉道年间广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格。首先,仪式性和非仪式性场合的... 本文以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为对象,讨论日记主人如何运用绘画实践及其作品,建构并经营其社交生活,着重分析书画在其社会活动中所扮演的沟通功能,也使嘉道年间广州地区的社会生活展现出独特的文化风格。首先,仪式性和非仪式性场合的赠礼画在谢兰生与友人的日常生活交往中,起到了沟通的功能。其次,谢兰生与人会晤雅集时,往往通过书画创作增加社交生活的文化内涵。再次,在携友出游这种流动雅集中,谢兰生与僧道、寺庙的交往,为繁嚣的商业城市注入一份从容幽雅的闲情逸致,也为广州文化的丰富面相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脚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兰生 日记 广州画坛 文人生活
原文传递
罗浮山旅行与纪游诗画——以嘉道年间广东名士谢兰生为中心 被引量:1
5
作者 李若晴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6-98,共13页
得益于广东士绅与山中道士的合作,罗浮山"旅游资源"在清代嘉道年间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浮山成为一条新的热门路线,众多粤籍文士入山旅游。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 得益于广东士绅与山中道士的合作,罗浮山"旅游资源"在清代嘉道年间得到充分开发,尤其是浮山成为一条新的热门路线,众多粤籍文士入山旅游。本文以谢兰生《游罗浮日记》为中心,探讨嘉道年间广东籍文人书画家谢兰生的罗浮山旅行及其相关创作问题。具体而言,通过考证谢兰生罗浮之行的交通工具、路线及旅伴的选择,结合他在看山、观瀑、赏石、寻芳、访胜、品珍、思古等方面对山水的品味,总结山水对清代文人诗画创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浮山 谢兰生 游记 诗画
原文传递
谢兰生的山水画艺术——以《茶山飞瀑图》为中心 被引量:1
6
作者 陈伟明 《美术学报》 2015年第1期77-83,共7页
在嘉庆、道光年间,谢兰生作为广州画坛的代表人物,是如何影响广东文化取向的地域性醒觉?谢兰生在地域性醒觉中扮演什么角色,又如何在绘画上达到一种自我觉醒?笔者为求得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以《茶山飞瀑图》为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 在嘉庆、道光年间,谢兰生作为广州画坛的代表人物,是如何影响广东文化取向的地域性醒觉?谢兰生在地域性醒觉中扮演什么角色,又如何在绘画上达到一种自我觉醒?笔者为求得这些问题的部分答案,以《茶山飞瀑图》为例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该画风格特征的详细解剖,并将其与谢兰生的画学主张联系起来,使读者对谢兰生的画艺及影响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兰生 山水画 艺术风格 画学主张
原文传递
地域美术历史情境重建和方法问题——《青萍之末》读后兼论新时代中国美术史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崇秀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0-94,I0003,共6页
《青萍之末》基于晚清广州书画名流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勾连嘉道年间岭南的文人生活和艺术世界。李若晴从重建历史场景、活化历史人物、细节再现生活三个层次重建历史情境,将琐屑的“日记”转换成活的历史,并喻示近代中国大变局。但... 《青萍之末》基于晚清广州书画名流谢兰生《常惺惺斋日记》勾连嘉道年间岭南的文人生活和艺术世界。李若晴从重建历史场景、活化历史人物、细节再现生活三个层次重建历史情境,将琐屑的“日记”转换成活的历史,并喻示近代中国大变局。但著作也存在对谢兰生的历史定位和客观评价不够,对谢的诗文画作缺乏定量的统计和研究,对征引画作缺乏分析阐释,缺少批判意识,未能形成变局观念,以及由史料研究难企史学高度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萍之末 谢兰生 嘉道年间 广州 历史情境
下载PDF
“心”“理”之间——试析朱九江《答求书者书》
8
作者 李辰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63-69,共7页
《答求书者书》是朱九江书学思想的侧面写照,一个看似“孤掌难鸣”的拒书行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纯真本质,践行了“孔子的学说,是以知为手段,以行为目的的学说,亦即是以成就道德为目的的学说。”朱九江与谢兰生、康有为之间的书学... 《答求书者书》是朱九江书学思想的侧面写照,一个看似“孤掌难鸣”的拒书行为,表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精神纯真本质,践行了“孔子的学说,是以知为手段,以行为目的的学说,亦即是以成就道德为目的的学说。”朱九江与谢兰生、康有为之间的书学承续以及白沙心学对朱九江理学思想品格的影响,表明朱九江的书学思想不仅源于儒家哲学及其伦理传统,紧扣中国文化精神,也回应了时代学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九江 书学 心学 谢兰生 康有为 陈白沙
下载PDF
“字不里甫 画不兰生”辩
9
作者 林锐 《岭南文史》 2003年第1期50-53,共4页
谢兰生是清代中期广东著名的书画家。关于他的书画署款习惯,在广东文化鉴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字不里甫,画不兰生”,意思是指他在书法作品中落款不用自己的号“里甫”,而在绘画作品中,则不用他的名“兰生”。在实践当中,更有人以此... 谢兰生是清代中期广东著名的书画家。关于他的书画署款习惯,在广东文化鉴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字不里甫,画不兰生”,意思是指他在书法作品中落款不用自己的号“里甫”,而在绘画作品中,则不用他的名“兰生”。在实践当中,更有人以此为主要的依据去鉴定其书画作品的真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兰生 绘画作品 署款 书法作品 谢里甫 落款
原文传递
以琴画管窥清代广东文人的琴事生活
10
作者 余曼 无(图) 《收藏.拍卖》 2023年第4期60-65,共6页
南宋末年,皇室南迁,将中原古琴文化带至广东,此后几百年间,岭南琴学昌盛。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以黄景星(?-1842)为代表的岭南琴派正式形成,岭南琴派声名日显,琴事活动频繁,文人士大夫以琴为寄、交往唱酬。此时期亦是广东画坛的黄... 南宋末年,皇室南迁,将中原古琴文化带至广东,此后几百年间,岭南琴学昌盛。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以黄景星(?-1842)为代表的岭南琴派正式形成,岭南琴派声名日显,琴事活动频繁,文人士大夫以琴为寄、交往唱酬。此时期亦是广东画坛的黄金时期,弦外之音与画外之象的共同内涵引起共鸣,黎简、谢兰生、蒋莲等画坛大家,亦是古琴爱好者,他们以琴为乐,引琴入画,推动岭南琴学和绘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琴学 岭南琴派 文人士大夫 谢兰生 古琴文化 黄金时期 弦外之音 引起共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