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谢凌洁小说《双桅船》的族群记忆与身份意识的融合
1
作者 李莉思 《今古文创》 2024年第38期4-6,共3页
桂籍海外华文作家谢凌洁的小说《双桅船》里书写了大量的族群记忆与文化融合的案例,并且对战争创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描绘。同时,小说中穿插了作家对故乡广西北海的历史记忆场景的叙述,最终使谢凌洁小说呈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包容性... 桂籍海外华文作家谢凌洁的小说《双桅船》里书写了大量的族群记忆与文化融合的案例,并且对战争创伤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描绘。同时,小说中穿插了作家对故乡广西北海的历史记忆场景的叙述,最终使谢凌洁小说呈现出其独特的地域性、包容性以及多样性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凌洁 《双桅船》 族群记忆 身份意识 融合
下载PDF
论谢凌洁海洋叙事的一贯性与嬗变
2
作者 袁媛 《河北画报》 2024年第8期166-168,共3页
谢凌洁的海洋叙事始于侨港。即使羁旅异乡后以欧洲人和事为主体而创作的《双桅船》颠覆了既往的创作经验,但究其本质仍是她陌生化叙事美学风格的延续,始终体现出她一贯的由侨港散射出去的异域色彩和审美情趣;作品中由海而展开的对人类... 谢凌洁的海洋叙事始于侨港。即使羁旅异乡后以欧洲人和事为主体而创作的《双桅船》颠覆了既往的创作经验,但究其本质仍是她陌生化叙事美学风格的延续,始终体现出她一贯的由侨港散射出去的异域色彩和审美情趣;作品中由海而展开的对人类生存状态的思考走向了更深的层面,对人类精神生态进行了哲学审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凌洁 海洋叙事 一贯性 嬗变
下载PDF
从《怀念父亲》《双桅船》看谢凌洁小说中的海洋隐喻
3
作者 顾瑶 《新纪实》 2021年第8期38-40,共3页
分析欧华新移民文学作家谢凌洁近年来的创作,发现其中都涵盖“海洋”这一意象,“海洋”在其作品中以背景或相关衍生物的形式出现,而“海洋”所具备的性格、文化、精神等多维隐喻则揭示了作者从侨港到欧洲不变的海洋思考,海洋的漂泊感与... 分析欧华新移民文学作家谢凌洁近年来的创作,发现其中都涵盖“海洋”这一意象,“海洋”在其作品中以背景或相关衍生物的形式出现,而“海洋”所具备的性格、文化、精神等多维隐喻则揭示了作者从侨港到欧洲不变的海洋思考,海洋的漂泊感与人类的无根性、生物的多样性与战争的掠杀内核所具备的同构性又因时因地产生多样的关系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凌洁 海洋 《怀念父亲》 《双桅船》
下载PDF
叙述的迷幻与障碍——谢凌洁小说《双桅船》的文体自觉
4
作者 计红芳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9年第2期84-88,共5页
谢凌洁长篇小说《双桅船》立足于欧洲民众战后生活的审视和反思,展开对战争、人性、命运、身份等的哲学思考,最终抵达人类灵魂深处的忏悔、宽恕、救赎的宗教层面。更重要的是,作者独特的构思和复杂的叙述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迷宫般的氛围... 谢凌洁长篇小说《双桅船》立足于欧洲民众战后生活的审视和反思,展开对战争、人性、命运、身份等的哲学思考,最终抵达人类灵魂深处的忏悔、宽恕、救赎的宗教层面。更重要的是,作者独特的构思和复杂的叙述给读者营造了一种迷宫般的氛围和阅读的障碍。作品题材的多义性、体裁的丰富性,再加上双线结构,还有随处可见的象征、隐喻手法,使得小说构成了一个独特的实验文本,留给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也给予中国大陆当代文坛以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凌洁 《双桅船》 叙述手法 迷幻 障碍
原文传递
欧华文学在地化的经典之作——关于小说《双桅船》的对话 被引量:1
5
作者 安静 谢凌洁 《华文文学》 2021年第5期118-123,共6页
两位旅居欧洲的文学在场者,从小说修辞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就比利时作家谢凌洁的长篇小说《双桅船》的双螺旋叙事架构、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的互文关系、隐喻象征手法、人物形象塑造、“百科全书式”的跨文化跨领域写作、叙述方法的实验性... 两位旅居欧洲的文学在场者,从小说修辞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就比利时作家谢凌洁的长篇小说《双桅船》的双螺旋叙事架构、第一文本与第二文本的互文关系、隐喻象征手法、人物形象塑造、“百科全书式”的跨文化跨领域写作、叙述方法的实验性与精神气质的古典性等展开讨论,并兼及以下一系列问题:现代小说的叙述策略,陌生化手法与陌生化阅读,专业作者与专业读者,文学创作的使命与作品的价值评判,小说创作中普遍存在的固化模式,移民作家的世界视角、身份辨识、知识储备、艺术素养与人文情怀,移民创作的可能与利弊,文化的冲突与融合,自我与他者,海洋文化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华文学 移民作家 谢凌洁 《双桅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