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起舞与升华——记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谢嘉幸
1
作者
国曜麟
陈瑾
《当代音乐》
2017年第17期5-9,共5页
谢嘉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长期活跃在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第一线。谢嘉幸以其专著《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在音乐美学领域崭露头角,又以《走进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
谢嘉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长期活跃在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第一线。谢嘉幸以其专著《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在音乐美学领域崭露头角,又以《走进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为人生而音乐》等著述为音乐界所熟知,更以策划组织北京传统音乐节、太极传统音乐奖以及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享誉世界。曲折的成长经历、深刻的哲学视野,以及在理论研究、教学探索、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卓著成果,成就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嘉幸
音乐美学
音乐教育
音乐实践
文化传承
美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不断“跨界”不离其“宗”——谢嘉幸音乐教育学微观学术史研究
2
作者
夏侯晓昱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62,共10页
学科与专业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引发学术界不断探索与争鸣的话题。随着《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发布,这一话题在音乐界再次引起热烈的讨论。本文以在音乐教育学领域深耕30余年的资深学者谢嘉幸的微观学术史剖析为切入...
学科与专业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引发学术界不断探索与争鸣的话题。随着《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发布,这一话题在音乐界再次引起热烈的讨论。本文以在音乐教育学领域深耕30余年的资深学者谢嘉幸的微观学术史剖析为切入点,试图阐明任何知识体系与方法的“学科”,都是为特定实践与人才培养的“专业”服务,随着特定专业实践及其人才培养需求的发展,学科知识体系与方法的“跨界”也必然且无法回避。始终以培养“人”、关注“人”为根本目的的音乐教育学尤为如此。不断“跨界”,不离其“宗”,谢嘉幸音乐教育学微观学术史为我们认识这一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嘉幸
音乐教育学
微观学术史
学科
专业
原文传递
音乐意义的新视界——谢嘉幸教授的《音乐的“语境”》读后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跃华
马东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113,141,共3页
谢嘉幸教授的博士论文《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是一篇运用当代解释学原理来重新建构音乐意义的力作。著名学者赵宋光先生在该论文出版的序言中对其已作了很高的评价。面对这样一篇立基于新视角的论著,仅以当...
谢嘉幸教授的博士论文《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是一篇运用当代解释学原理来重新建构音乐意义的力作。著名学者赵宋光先生在该论文出版的序言中对其已作了很高的评价。面对这样一篇立基于新视角的论著,仅以当代视界去诠解是不够的,还应就传统维度加以读解方能达到新的视界融合,从而充分实现该著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受赵宋光先生所写序言的启发,试图运用黑格尔的"概念三环节"原理来重新读解该文,并据此对音乐教育观谈一点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意义
谢嘉幸
赵宋光
原文传递
音乐鉴赏的第一步——聆听
4
作者
董楠
《音乐大观》
2014年第9期130-130,共1页
谢嘉幸教授现为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心理学会理事、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音乐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四届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
谢嘉幸教授现为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心理学会理事、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音乐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四届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在《创造你的音乐生活》这堂讲座中谢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一种现象,是"音乐与生活已完全交织在一起",通过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如今的社会和生活已经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了,音乐充斥在我们周围,但是我们要发现自己所需要的音乐,就是"我需要什么音乐"?当我们知道自己所需要的音乐时,我们才可以安排自己的音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嘉幸
聆听
音乐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起舞与升华——记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谢嘉幸
1
作者
国曜麟
陈瑾
机构
中国音乐学院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出处
《当代音乐》
2017年第17期5-9,共5页
文摘
谢嘉幸教授是我国著名的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长期活跃在音乐美学、音乐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第一线。谢嘉幸以其专著《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在音乐美学领域崭露头角,又以《走进音乐》《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为人生而音乐》等著述为音乐界所熟知,更以策划组织北京传统音乐节、太极传统音乐奖以及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享誉世界。曲折的成长经历、深刻的哲学视野,以及在理论研究、教学探索、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卓著成果,成就了他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
关键词
谢嘉幸
音乐美学
音乐教育
音乐实践
文化传承
美育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不断“跨界”不离其“宗”——谢嘉幸音乐教育学微观学术史研究
2
作者
夏侯晓昱
机构
中国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3-162,共10页
基金
202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课题“中国音乐教育学学科体系建设及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评价研究”(课题编号:BLA230248)的阶段成果。
文摘
学科与专业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一直是引发学术界不断探索与争鸣的话题。随着《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的发布,这一话题在音乐界再次引起热烈的讨论。本文以在音乐教育学领域深耕30余年的资深学者谢嘉幸的微观学术史剖析为切入点,试图阐明任何知识体系与方法的“学科”,都是为特定实践与人才培养的“专业”服务,随着特定专业实践及其人才培养需求的发展,学科知识体系与方法的“跨界”也必然且无法回避。始终以培养“人”、关注“人”为根本目的的音乐教育学尤为如此。不断“跨界”,不离其“宗”,谢嘉幸音乐教育学微观学术史为我们认识这一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案例。
关键词
谢嘉幸
音乐教育学
微观学术史
学科
专业
Keywords
Xie Jiaxing
Music Education
Microscopic Academic History
Discipline
Major
分类号
J609.2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音乐意义的新视界——谢嘉幸教授的《音乐的“语境”》读后
被引量:
1
3
作者
吴跃华
马东风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出处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2-113,141,共3页
文摘
谢嘉幸教授的博士论文《音乐的"语境"——一种音乐解释学视域》,是一篇运用当代解释学原理来重新建构音乐意义的力作。著名学者赵宋光先生在该论文出版的序言中对其已作了很高的评价。面对这样一篇立基于新视角的论著,仅以当代视界去诠解是不够的,还应就传统维度加以读解方能达到新的视界融合,从而充分实现该著的价值。基于此,笔者受赵宋光先生所写序言的启发,试图运用黑格尔的"概念三环节"原理来重新读解该文,并据此对音乐教育观谈一点认识。
关键词
音乐意义
谢嘉幸
赵宋光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音乐鉴赏的第一步——聆听
4
作者
董楠
机构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音乐大观》
2014年第9期130-130,共1页
文摘
谢嘉幸教授现为中国音乐教育学学会理事长、中国音乐心理学会理事、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音乐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国际音乐教育学会第四届亚太地区音乐教育研究会顾问委员会委员,是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在《创造你的音乐生活》这堂讲座中谢教授首先为我们讲述了一种现象,是"音乐与生活已完全交织在一起",通过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如今的社会和生活已经同音乐是密不可分的了,音乐充斥在我们周围,但是我们要发现自己所需要的音乐,就是"我需要什么音乐"?当我们知道自己所需要的音乐时,我们才可以安排自己的音乐。
关键词
谢嘉幸
聆听
音乐教学
分类号
J605 [艺术—音乐]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起舞与升华——记音乐美学家、音乐教育家谢嘉幸
国曜麟
陈瑾
《当代音乐》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不断“跨界”不离其“宗”——谢嘉幸音乐教育学微观学术史研究
夏侯晓昱
《中国音乐》
北大核心
2024
0
原文传递
3
音乐意义的新视界——谢嘉幸教授的《音乐的“语境”》读后
吴跃华
马东风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07
1
原文传递
4
音乐鉴赏的第一步——聆听
董楠
《音乐大观》
201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