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关键象征符号
1
作者 谢里·奥尔特纳 卢芳芳(译) 《前沿》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是人类学家谢里·奥尔特纳教授(Sherry Ortner)发表于《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73,75(5):1338-1346)的《论关键象征符号》(On Key Symbols)一文的中译。以谢里·奥尔特纳的关键象征符号理论为对话比较... 本文是人类学家谢里·奥尔特纳教授(Sherry Ortner)发表于《美国人类学家》(American Anthropologist,1973,75(5):1338-1346)的《论关键象征符号》(On Key Symbols)一文的中译。以谢里·奥尔特纳的关键象征符号理论为对话比较的参照,对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符号理论,发展中国特色的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象征符号理论,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重要的学理和学术意义,有助于我们建立国际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式象征符号理论和中国式象征符号话语体系。其一,奥尔特纳对符号学的贡献在于:廓清了对符号的分类,归纳概括出与之对应的两种功能,对于符号的认知具有原理性意义。她指出,对各类符号的第一个主要分类,是沿着一个连续统,并且把它的两端分别称为“总括”和与之相对的“细化”。她强调这是一个连续统,同时要从这个理想型的两端入手。其二,奥尔特纳的研究为我们认识符号类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这对于我们在跨文化语境中认知、了解中华文化体系中的关键符号,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学术视野和学理路径。她认为,细化象征符号类型之所以受到珍视,主要是因为它意指有助于在文化群体中正确、顺利生活的那些明确无误的行动模式。其三,奥尔特纳对关键符号类型之间的逻辑关系作出了清晰的划分,为我们从观念与实践层面把握关键符号提供了学理支撑。她提出符号分类模式具有不平衡的结构,其中根隐喻可能暗示特定的行动模式或有限的可能行动模式;关键场景预设了某些有序思维假设。这有助于我们从理念与实践角度把握“总括符号”与“细化符号”,理解不同文化的关键场景。(卢芳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关键象征符号 根隐喻 谢里·奥尔特纳 人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