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床东南矿区钼矿化特征 被引量:7
1
作者 方科 胡乔帆 +3 位作者 李明君 邓贵安 覃鹏 黄学强 《矿产与地质》 2019年第6期987-994,共8页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为典型砂页岩沉积-变质型铜矿床。近年生产探矿过程,发现局部含有钼矿化叠加,为该地区的深入找矿与扩大远景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东南矿区钼矿化进行系统的地质调查,显示其矿化特征:东南矿区钼矿化位于基底隆起部... 赞比亚谦比希铜矿床为典型砂页岩沉积-变质型铜矿床。近年生产探矿过程,发现局部含有钼矿化叠加,为该地区的深入找矿与扩大远景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东南矿区钼矿化进行系统的地质调查,显示其矿化特征:东南矿区钼矿化位于基底隆起部位下罗恩亚群内,呈脉体切穿并交代新元古界加丹加超群的下罗安亚群底部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或充填于矿化板岩(LOS)内滑动虚脱部位。根据其分布切穿关系,矿区出现的脉可分四组,除A组脉形成的剪切带中未见有矿化,其余三组脉体中均出现有钼矿化。脉体厚度为0.1~1.5m,钼矿化范围较局限,连续性不好。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半自形、他形粒状、鳞片状结构。矿石构造呈细脉状或浸染状,局部形成稠密浸染状、菊花状或团块状。矿石矿物主要为辉钼矿和斑铜矿,次为黄铜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硬石膏、方解石、钾长石。围岩蚀变表现为硅化、云英岩化、硬石膏化、碳酸岩化、钾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通过与该区域附近层状铜矿化及同类型矿床对比研究,认为谦比希东南矿区脉状钼矿化,应为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卢弗里安构造-热事件的晚期,受造山运动影响,早期结晶基底及加丹加超群内成矿元素重新活化-迁移-富集,形成热液脉型叠加于早期层状铜矿之上,该矿化过程具有多阶段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谦比希铜矿床 钼矿化 地质特征 赞比亚
下载PDF
赞比亚铜带省谦比希铜矿床成因: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6
2
作者 胡乔帆 冯佐海 +7 位作者 莫江平 方科 刘俊辰 蔡永丰 邓贵安 黄学强 白令安 覃鹏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54-1568,共15页
为揭示谦比希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演化特征,对其矿石和脉石矿物展开了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热液型脉状矿化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00~350℃,盐度变化于11%~19%Na Cleqv;δDV-SMOW值... 为揭示谦比希铜矿床的成矿流体性质、成矿物质来源及其演化特征,对其矿石和脉石矿物展开了流体包裹体和H-O-S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热液型脉状矿化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00~350℃,盐度变化于11%~19%Na Cleqv;δDV-SMOW值为-64.0‰~-52.6‰,δ^(18)O_(H_(2)O)值为1.57‰~2.97‰.热液型脉状和沉积型层状铜矿体δ34SCDT值分别变化于5.5‰~12.1‰和6.0‰~21.0‰.分析表明,热液型成矿流体属Cl-Na-Ca型水溶液,属中低密度流体;成矿流体受幔源和壳源岩浆混合,导致铜发生沉淀.沉积型层状矿化硫主要来自成岩硫化物和海水硫酸盐,硫酸盐以热化学还原为主,导致SO_(4)^(2-)较彻底的变为H_(2)S.整体看来,谦比希铜矿床热液型脉状矿化与新元古代中期岩浆活动密切相关,沉积型层状矿化主要与新元古代晚期大规模造山运动和区域变质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O-S同位素 成矿流体 谦比希铜矿床 赞比亚
原文传递
赞比亚卢弗里安弧构造带再活化的证据: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军平 王杰 +6 位作者 张东红 Dokowe,A.P. Chikambwe,E.M. 左立波 许康康 刘晓阳 贺福清 《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850-1860,共11页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对揭示构造热事件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热史模拟探讨了卢弗里安弧构造带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谦比希铜矿床和恩昌加铜(钴)矿床位于卢弗里安弧... 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对揭示构造热事件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利用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测试及热史模拟探讨了卢弗里安弧构造带自泛非构造运动以来的构造热演化过程.谦比希铜矿床和恩昌加铜(钴)矿床位于卢弗里安弧铜-钴成矿带中的赞比亚境内.对采自该两个矿床中的5件新鲜岩石样品进行挑选,获得了5件锆石和4件磷灰石样品.首次获得了卢弗里安弧构造带中的裂变径迹年龄,5件锆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265±22Ma、230±10Ma、228±9Ma、225±9Ma和221±10Ma.4件磷灰石样品的年龄分别为145±10Ma、133±10Ma、130±10Ma和92±9Ma,径迹长度介于(11.4±2.4)^(11.8±2.4)μm.从热历史模拟结果可看出,从300~260Ma,古地温持续降低至90℃左右;随后,缓慢降低至现今的地表温度.对比卢弗里安弧构造带、赞比西构造带和达马拉构造带中的年龄数据,研究表明非洲中南部地区二叠纪-白垩纪的构造活动是一个区域性的构造活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变径迹年代学 锆石和磷灰石 谦比希铜矿床 恩昌加铜(钴)矿 卢弗里安弧 赞比亚 石油地质 构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