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论谭千秋的道德人格及其现实价值
- 1
-
-
作者
王东生
-
机构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出处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53-55,64,共4页
-
文摘
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难来临之时,谭千秋的那双手臂不是急于寻求自身的安全,而是坚强不屈的担负起保护学生的职责,用血肉之躯为他的学生牢牢把守住了生命之门,让四支稚嫩的花朵得到了庇护,铸写了一代师魂的高洁,散发着夺目的人性光辉。研究谭千秋的道德人格对于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和现实价值。
-
关键词
谭千秋
道德人格
现实价值
-
Keywords
Tan Qian - qiu
moral character
practical value
-
分类号
D2-0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谭千秋的故事——电影《最后一课》剧照选
- 2
-
-
-
出处
《湖南教育(下旬)(C)》
2010年第3期F0002-F0002,共1页
-
文摘
影片根据全国“双百”人物谭千秋的真实故事改编。在“5·12”四川汶川地震中,谭千秋老师为护卫来不及逃生的四名学生,他用自己的身体和双臂趴在讲台上,用最宝贵的生命诠释了人民教师爱与责任的高尚师德灵魂,以实际行动给学生上好了人生的最后一课……
-
关键词
《最后一课》
故事
电影
汶川地震
高尚师德
实际行动
谭千秋
学生
-
分类号
G633.30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谭千秋:无私大爱师德魂
- 3
-
-
-
出处
《新湘评论》
2013年第11期33-33,共1页
-
文摘
五年前,一场深重的灾难让世界记住了汶川,记住了一位在瞬间张开双臂,用血肉之躯保护学生的人民教师、优秀共产党员。
-
关键词
谭千秋
师德
大爱
无私
优秀共产党员
人民教师
-
分类号
K825.46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谭千秋:张开双臂保护学生
- 4
-
-
-
出处
《小学生导刊(中年级版)》
2009年第9期70-71,共2页
-
文摘
2008年5月12日,一场罕见的强烈地震.突然袭击了四川大地。刹那间,天崩地裂,地动山摇。地震来得那么突然.似乎投有一点征兆。
-
关键词
学生
保护
双臂
强烈地震
谭千秋
-
分类号
G45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谭千秋
- 5
-
-
-
出处
《少年时代(低年级)》
2011年第11期48-48,共1页
-
文摘
谭千秋(1957—2008),男,汉族,湖南省祁(qi)东县人,中共党员。1982年参加工怍.生前是东方汽轮机厂所属东汽中学学生工作处主任,四川省特级教师。谭千秋非常爱学生.在校园里看到一块小石头都要捡(jian)起来,生怕学生们在玩耍时受伤,被同事们称为“最疼爱学生的老师”。
-
关键词
谭千秋
东方汽轮机厂
学生工作
中共党员
特级教师
爱学生
湖南省
四川省
-
分类号
G645.5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
-
题名因为我是老师
- 6
-
-
作者
王崧舟
-
机构
浙江省杭州市拱宸桥小学
-
出处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08年第6期1-1,共1页
-
文摘
谭千秋 张米亚 苟晓超 吴忠洪 杜正香……
汶川灾难,在一片黯然的华夏大地上,擦亮了这样一些普通教师的名字.
我们不会忘记,在教室坍塌的那一刻,谭千秋雄鹰展翅般地死死护住了自己身下的4个学生。
-
关键词
谭千秋
地震
自然灾害
汶川县
教师
职业道德教育
-
分类号
G648.1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G4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好心办坏事,少些再少些
- 7
-
-
作者
观其
-
出处
《青年记者》
2010年第21期96-96,共1页
-
文摘
存心干坏事的人,很少;存心干坏事的记者,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好心办坏事的记者,一直并不少见。10月21日,南方都市报发出报道《5·12英雄老师谭千秋:一个被编造出来的英雄?》,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也让人感到一股莫名的悲凉。
-
关键词
南方都市报
谭千秋
记者
英雄
-
分类号
G212
[文化科学—新闻学]
-
-
题名“最后的姿势”教学设计及简析
- 8
-
-
作者
韦云华
-
机构
丹阳市大泊中心小学
-
出处
《成才之路》
2010年第10期88-88,I0010,共2页
-
文摘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最后的姿势》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姿势
语文第十一册
教学内容
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
苏教版
谭千秋
-
分类号
G424
[文化科学—课程与教学论]
-
-
题名阅读教学应激活学生的生命意识
- 9
-
-
作者
刘剑华
-
机构
如东县马塘小学
-
出处
《小学德育》
2010年第9期63-63,共1页
-
文摘
在学习《最后的姿势》(苏教版第十一册)一文时,学生通过抓住文中描写谭千秋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深深体会到了他那爱护学生舍生忘死的伟大精神。我也和同学们一道,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寻找着令自己感动的画面,净化着自己的心灵。
-
关键词
生命意识
学生
阅读教学
激活
苏教版
谭千秋
学习
描写
-
分类号
G623.2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好色”引发的“风波”
- 10
-
-
作者
蒋令海
-
机构
江苏省句容市后白中心小学
-
出处
《班主任》
2014年第9期42-42,共1页
-
文摘
六(2)班语文教学研讨课《最后的姿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这篇课文对谭千秋老师的描写采用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为了检查大家是否掌握,老师将一段古文读给大家听,请大家判断一下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悄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待我对文意稍作点拨之后,学生们异口同声:“间接描写。”“很好!”我带着欣赏的目光予以表扬后话锋一转:“为什么青年也好,老者也罢,行者也好,耕者也罢,这么多人见到罗敷以后,
-
关键词
间接描写
风波
好色
直接描写
语文教学
罗敷
谭千秋
研讨课
-
分类号
G633.34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那些人,那些事
- 11
-
-
作者
张春燕
-
机构
中国工商银行重庆市万州区太白支行
-
出处
《中国城市金融》
2008年第8期76-76,共1页
-
文摘
有的人,惟其太可爱,需要在深幽的夜里静静地想念;有的事,惟其太感人,需要在长长的时间里细细地咀嚼;有的情,惟其太深沉,需要在慢慢沉淀后娓娓地述说。关于灾难来临时那些顽强的生命和那些催人泪下的故事,我选择在两个月后写出我的感受,我的深情。
-
关键词
中国
自然灾害
救灾工作
谭千秋
-
分类号
X43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X4
[环境科学与工程—灾害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