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汉平原石家河谭家岭遗址新石器时代环境考古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立 朱诚 +6 位作者 李冰 李枫 孙伟 王晓翠 刘辉 孟华平 孙珏 《地球环境学报》 2016年第2期140-152,共13页
通过对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石家河古城内谭家岭遗址地层孢粉、碳氮地球化学和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石家河文化早期(4.6—4.4 ka BP),孢粉浓度较高且种类多,特别是喜暖湿的孢粉科属含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说明遗址及周边地区受人... 通过对位于江汉平原北部石家河古城内谭家岭遗址地层孢粉、碳氮地球化学和磁化率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石家河文化早期(4.6—4.4 ka BP),孢粉浓度较高且种类多,特别是喜暖湿的孢粉科属含量较大,植被覆盖较好,说明遗址及周边地区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少;TOC、TN和C/N偏高,δ^(13)C_(org)偏低,表明当时以C_3植物为主,气候较为温暖湿润;该时期遗址区域可能积水较多,磁化率值总体较低,发生过水域面积增大但持续时间不长的变化,石家河古城在防御洪水及外敌入侵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石家河文化中晚期(4.4—4.0 ka BP),孢粉种类和浓度减小,TOC、TN和C/N也持续减小,δ^(13)C_(org)则偏高,气候凉干,降水减少,遗址区域积水减少并逐渐演变成古人的居住用地,受人类活动影响磁化率值明显增高;由于河湖、地下水位下降,石家河古城防御洪水与外侵的功能消失并逐渐废弃。4.2 ka BP前后气候持续凉干,极端灾害事件频繁发生,影响了当地农业和渔猎业的发展,使得石家河文化发展停滞,这是导致本区石家河文化衰落的重要环境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平原 谭家岭遗址 石家河文化 环境考古
下载PDF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古城三房湾和谭家岭遗址出土植物遗存分析 被引量:30
2
作者 邓振华 刘辉 孟华平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1-99,2,共9页
对石家河古城三房湾和谭家岭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研究结果显示,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中期,当地是以谷物农业为主,兼有少量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生业经济模式,稻作农业占绝对优势,粟作农业所占比例很小。对猕猴桃等野生植物资源的... 对石家河古城三房湾和谭家岭遗址出土植物遗存的研究结果显示,屈家岭文化晚期至石家河文化早中期,当地是以谷物农业为主,兼有少量野生植物资源利用的生业经济模式,稻作农业占绝对优势,粟作农业所占比例很小。对猕猴桃等野生植物资源的利用可能表明当时居民的活动半径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古城 三房湾遗址 谭家岭遗址 植物遗存 生业经济类型
原文传递
湖北天门谭家岭遗址全新世中晚期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毛欣 李长安 +2 位作者 张玉芬 陈旭 刘辉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5-1453,共9页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对于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尚存有分歧,对该时期环境特征与人类文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较少.选择石家河文化典型遗址——谭家岭遗址为研究对象,经美国NSFArizona AMS实验室... 石家河文化是长江中游地区早期文明演化进程中的重要阶段,然而目前对于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尚存有分歧,对该时期环境特征与人类文明相互关系的研究也较少.选择石家河文化典型遗址——谭家岭遗址为研究对象,经美国NSFArizona AMS实验室对该遗址剖面AMS 14C年龄的测定,并结合石家河文化的相对年代,可知石家河文化的绝对年代定在4800-4100cal.a BP比较合适;通过对该遗址剖面的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借助主成分分析、环境C值等统计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本区在4850-4300 cal.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高值段,反映气候相对温暖湿润,同时反映人类活动的指标F1和F3得分也处于高值段,表明人类活动较强;在4300-4124 cal.a BP间,元素的第二主成分、环境C值和Mg/Ca比值处于低值段,揭示气候进入相对寒冷干旱时期,同时F1和F3得分显著降低,指示人类活动减弱,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距今4300a暖湿转为干冷气候背景下的洪水事件可能促使石家河文化走向衰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家岭遗址 石家河文化绝对年代 地球化学 环境演变 古人类活动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湖北天门市石家河古城谭家岭遗址2011年的发掘 被引量:8
4
作者 孟华平 刘辉 +1 位作者 向其芳 邓振华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73,共23页
2011年,谭家岭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木构遗迹、瓮棺等遗迹,出土了石器、陶器、竹木器,以及树木、树叶、稻谷、穗轴、田螺等动植物遗存。发现的有机质遗存丰富了石家河聚落群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生业状况有重要价值。粘土堆积的构成和埋... 2011年,谭家岭遗址发现了房址、灰坑、木构遗迹、瓮棺等遗迹,出土了石器、陶器、竹木器,以及树木、树叶、稻谷、穗轴、田螺等动植物遗存。发现的有机质遗存丰富了石家河聚落群的文化内涵,对研究生业状况有重要价值。粘土堆积的构成和埋藏特点有助于理解石家河古城变迁及石家河聚落群的形态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 天门 石家河城址 谭家岭遗址
原文传递
湖北天门石家河谭家岭城址2015~2016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6
5
作者 孟华平 陆成秋 +9 位作者 刘辉 向其芳 刘明德 肖友红 余乐 杨中玉 向其华 周士本 王仁浩 田志明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7,F0002,F0003,共27页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新发现的石家河谭家岭城址北城垣进行局部发掘,确认该城址的始建年代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而可能兴建于油子岭文化晚期,是同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 2015年11月~2016年4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新发现的石家河谭家岭城址北城垣进行局部发掘,确认该城址的始建年代不晚于屈家岭文化早期,而可能兴建于油子岭文化晚期,是同时期长江中游地区最大的史前城址,对研究长江中游地区史前聚落变迁以及文明进程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 谭家岭城址 油子岭文化晚期
原文传递
石家河遗址谭家岭新发现玉器鉴赏 被引量:2
6
作者 院文清 《收藏家》 2017年第8期3-8,共6页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也是长江中游史前时期最大古城,总面积超过120多万平方米。石家河城址与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四川宝墩一起,被认为是同一时期的四大古城。石家... 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也是长江中游史前时期最大古城,总面积超过120多万平方米。石家河城址与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四川宝墩一起,被认为是同一时期的四大古城。石家河遗址发现于1954年,并进行了一定规模的考古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遗址 谭家岭 石家河文化 考古发掘 聚落遗址 牌饰 史前时期 兽面 凤纹牌 玉蝉
原文传递
石家河文化晚期艺术神器鉴赏三则
7
作者 顾万发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18年第12X期41-42,共2页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两件玉神鸟的生物属性、特殊造型及其文化内涵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曾出土有两件特殊的玉器,一般学者均认为是一龙一凤。实际上并非如此,其是两只神鸟,从生物学特征看,一似乎有鹭类首,但是长尾又不似鹭属,颇像锦鸡、鸬...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两件玉神鸟的生物属性、特殊造型及其文化内涵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曾出土有两件特殊的玉器,一般学者均认为是一龙一凤。实际上并非如此,其是两只神鸟,从生物学特征看,一似乎有鹭类首,但是长尾又不似鹭属,颇像锦鸡、鸬雉之雉类(图1,参阅图3-1、图3-2、图3-3),一为鹰类(图2)。这两件神鸟的羽翅表现又非常特殊,与一般的鸟的生物特征不相似。其是否把别的神鸟的特征移植而来,看来也没有确切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晚期 河姆渡文化 玄鸟氏 谭家岭 红山文化 妇好墓 山东龙山文化 凌家滩
下载PDF
天门石家河城址及水利系统的考古收获 被引量:5
8
作者 方勤 赵阳 +6 位作者 李瑞 王琢玺 钟倩 朱世乾 昝存宝 李晓杨 杨宇阳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35,F0003,共18页
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天门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对石家河进行发掘。发掘期间,恰逢当地三十年一遇的大旱,石家河城的护城河以及遗址范围内的稻田、现在使用的水渠等基本干涸,利于对石家河城... 2022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天门市博物馆联合组队对石家河进行发掘。发掘期间,恰逢当地三十年一遇的大旱,石家河城的护城河以及遗址范围内的稻田、现在使用的水渠等基本干涸,利于对石家河城的布局以及城壕(护城河)、外郭城和水利系统的调查、勘探和局部试掘。为此,在组织对谭家岭、三房湾、张家湾(以下各遗址点均以各地名称之)发掘的同时,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现场调查、勘探和局部试掘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捋清了石家河城的城墙、城壕(护城河)、外郭城;并勘探明确了三条从城外进入城壕(护城河)和城内的水系,其中两条进入城壕(护城河),一条进入城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郭城 发掘 谭家岭 水利系统 国家文物局 阶段性成果 护城河 张家湾
原文传递
石家河遗址2015年发掘的主要收获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辉 余乐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1,共6页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十二五期间,该遗址被首批列入国家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中。在沉寂20多年后,自2014年11月... 石家河遗址位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地处大洪山南麓、江汉平原北部,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等级最高、附属聚落最多的史前城址聚落。十二五期间,该遗址被首批列入国家15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之中。在沉寂20多年后,自2014年11月,为推进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组成联合考古队,再次启动了石家河遗址考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家河遗址 考古遗址 大洪山 考古工作 谭家岭 大遗址保护 石家河文化 聚落形态 屈家岭文化 玉牌饰
原文传递
石家河遗址群调查报告 被引量:5
10
作者 A Joint Archaeology Team of Department of Archaeology,Beijing University, Hubei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Jinzhou Museum,Hubei 《南方民族考古》 1993年第1期213-294+406-40,共82页
一、调查工作的学术基础、目的和经过石家河遗址群位于湖北省天门县石家河镇境内(图一)。其田野考古工作始于50年代。1954年冬,天门、京山两县联合修建石龙水库干渠。在开挖到天门县石家河镇地段时。
关键词 石家河遗址 谭家岭 石家河文化 屈家岭文化 篮纹 灰陶 文化遗物 杨家湾 陶片 地层堆积
原文传递
两城之际的文化扩张及石家河城的崛起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9-58,共10页
在石家河遗址史前聚落形态的发展历程中,先后至少出现两次建城历史。第一次为谭家岭城的兴建,第二次为石家河城的兴建。长江中游以石家河为中心的文化整合和对外大规模的文化扩张,恰好始于谭家岭城废弃和石家河城兴起之间的过渡期。两... 在石家河遗址史前聚落形态的发展历程中,先后至少出现两次建城历史。第一次为谭家岭城的兴建,第二次为石家河城的兴建。长江中游以石家河为中心的文化整合和对外大规模的文化扩张,恰好始于谭家岭城废弃和石家河城兴起之间的过渡期。两城之际的文化扩张,是长江中游影响深远的大事件,反映了长江中游以城头山城为代表的南方模式和以石家河城为代表的北方模式之间长期的冲突、融合,并深刻影响了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空间分布格局,它改变了长江中游此前长期的南强北弱、西强东弱的局面。随着石家河城的崛起,最终形成以石家河为中心、涵盖整个长江中游的文化面貌高度一致的统一文化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家岭 石家河城 文化扩张 油子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
原文传递
洞庭湖区澧水流域发现的旧石器 被引量:1
12
作者 向安强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249-270,共22页
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澧水流域旧石器的分布相当广泛,现已查明的旧石器遗址(地点)多达70余处,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这些文化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洞庭湖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为探索南方旧石器的分布规律和研究华南旧石器文化... 近年来的考古调查和发掘表明,澧水流域旧石器的分布相当广泛,现已查明的旧石器遗址(地点)多达70余处,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这些文化遗存的发现,填补了洞庭湖区旧石器时代考古的空白,为探索南方旧石器的分布规律和研究华南旧石器文化发展序列增添了一批新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尖状器 旧石器遗址 石核 考古调查 石制品 洞庭湖区 澧水流域 谭家岭 刮削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原文传递
“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60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天门召开
13
作者 向其芳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28-129,共2页
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湖北省文物局、天门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天门市文体新广局、文物局、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60年学术研讨会"在... 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在湖北省文物局、天门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考古学会、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天门市文体新广局、文物局、博物馆共同承办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发掘60年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天门市召开。来自海峡两岸的30多家文物考古研究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天门 石家河遗址 考古发掘 中国考古学 研究机构 遗址公园 谭家岭 遗址群 考古工作 文博
原文传递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工作会议纪要
14
作者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课题组 张天宇 +2 位作者 郭士嘉 陈建立 陈丽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28,共2页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是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11月22日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中重点推出的三个跨区域综合性考古研究项目之一。为进一步凝练学术目标,制定合作机制,确立年度工作计划,更好地协调各参与单位完成研究目... “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是国家文物局于2016年11月22日公布的《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中重点推出的三个跨区域综合性考古研究项目之一。为进一步凝练学术目标,制定合作机制,确立年度工作计划,更好地协调各参与单位完成研究目标,2017年新年伊始,来自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40余位专家和研究人员,于1月2日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召开了“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研究”课题工作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 大遗址保护 国家文物局 学术目标 历史学院 工作会议纪要 谭家岭 吴城文化 西周中期 石家河文化
原文传递
论大溪文化
15
作者 徐祖祥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213-236,共24页
一、前言1958年10月,四川省博物馆在巫山县大溪遗址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屈家岭文化的新石器遗存,并于次年进行了发掘。1962年,石兴邦同志提出了'大溪文化'的命名,但直到七十年代初,对它的年代和分布范围都还不大清楚。1973年以后,... 一、前言1958年10月,四川省博物馆在巫山县大溪遗址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屈家岭文化的新石器遗存,并于次年进行了发掘。1962年,石兴邦同志提出了'大溪文化'的命名,但直到七十年代初,对它的年代和分布范围都还不大清楚。1973年以后,与大溪遗址同类的遗址广泛发现,并有不少进行了正式发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足 屈家岭文化 城岗 足盘 谭家岭 分布范围 刻划纹 弦纹 中堡 镂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