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谱优势与非线性变换混合的立体声声学回声消除方法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鹤飞 郑成诗 李晓东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73-379,共7页
立体声声学回声控制系统中,两通道信号间的强相关性导致自适应算法的解不唯一,滤波器失调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并尽可能地保留语音质量,该文基于心理声学上的谱优势效应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立体声声学回声消除方法。根据谱优势效应,在3... 立体声声学回声控制系统中,两通道信号间的强相关性导致自适应算法的解不唯一,滤波器失调较大。为了解决此问题,并尽可能地保留语音质量,该文基于心理声学上的谱优势效应提出一种新型的混合立体声声学回声消除方法。根据谱优势效应,在3个低次谐频处注入能量较弱的正弦信号,以减弱低频相关性。同时对非线性变换法进行改进,以用于中高频去相关处理。与传统方法的多方面性能测试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改善失调性能并提高收敛速度,且具有较小的语音失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信号处理 立体声声学回声消除 去相关 谱优势 非线性变换
下载PDF
探索中医药优势疾病谱 被引量:3
2
作者 石圣洪 郑小燕 王宗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3年第3期38-40,78,共3页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 本文采用对比和类比方法,借助现存调研文献,提出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观点,并探索确定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思路,强调确立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重要性。本文认为:1.中医药文献载述其药效的宽泛性与实际应用的局限性形成反差,需要站在学科发展的高度,用不断的实践知识对传统中医药理论重新评价和修正;2.中药、西药隶属于两个不同的医学体系,必然充分体现所隶属的医学体系的特色;3.面对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中医药应探索隶属于自身特色的优势疾病谱;4.对中医药优势疾病谱的研究,有助于深入探讨“中医药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这一命题,是指导临床正确使用中药,提高中药疗效与声誉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优势疾病 应用 化学药品 药物毒副作用
下载PDF
优势谱聚焦联合储层反演技术在M油田的应用
3
作者 唐蓿 彭军 +2 位作者 隋波 李轶彬 满建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6期11-16,共6页
以M油田为例,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解析与岩石物理深入剖析的角度,探讨基于优势频率融合的联合储层反演技术。首先,联合开展叠前同步反演、波形指示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其次,提取各反演成果的优势频率进行融合,开展融合体数据解释;最后... 以M油田为例,从地震资料优势频带解析与岩石物理深入剖析的角度,探讨基于优势频率融合的联合储层反演技术。首先,联合开展叠前同步反演、波形指示反演和地质统计学反演;其次,提取各反演成果的优势频率进行融合,开展融合体数据解释;最后,预测流二段薄储层分布特征,进而指导M油田的开发实践。基于反演结果,分别提取这几种不同反演方法的优势频段进行融合反演,并用于识别厚8 m左右的薄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优势 叠前反演 地质统计学反演 优势频带融合 薄储层
下载PDF
“秩边透水道”针法源流探析及优势病谱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艳林 王海军 +6 位作者 曹玉霞 任帅娣 段林余 郝健亨 闫敏 金晓飞 冀来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0-203,共4页
从芒针的历史沿革、秩边穴的争议和定位、操作方法的形成及要领3个方面对“秩边透水道”针法的源流进行梳理,对该针法现有的优势病谱归类,并从得气和起效的神经机制入手推测该针法潜在的优势病谱,阐述“秩边透水道”针法研究的不足,以... 从芒针的历史沿革、秩边穴的争议和定位、操作方法的形成及要领3个方面对“秩边透水道”针法的源流进行梳理,对该针法现有的优势病谱归类,并从得气和起效的神经机制入手推测该针法潜在的优势病谱,阐述“秩边透水道”针法研究的不足,以期为该针法的全方位认识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秩边透水道”针法 源流 优势
原文传递
不同样品副溶血性弧菌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马月姣 孙晓红 +3 位作者 赵勇 卢瑛 吴启华 潘迎捷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7-41,共5页
采用肠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2种方法,对从3种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分析;通过REP和ERIC-PCR指纹图谱扩增,利用NT-SYS-pc软件,并采用Dice系数对指纹图谱进行... 采用肠细菌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扩增(REP-PCR)和肠道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扩增(ERIC-PCR)2种方法,对从3种不同样品中分离得到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分型分析;通过REP和ERIC-PCR指纹图谱扩增,利用NT-SYS-pc软件,并采用Dice系数对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55株副溶血性弧菌REP-PCR指纹图聚谱共分为3大类,其中底泥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海水中的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虾样品中的优势谱型为Ⅰ类型;ERIC-PCR指纹谱型也聚类为3大类,在海水和底泥中的优势谱型均为Ⅰ类型,但底泥中副溶血性弧菌多样性较海水中丰富,虾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谱型为Ⅱ类型。表明不同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优势型不同,进而推测不同类型谱型的菌株耐冷特性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REP—PCR ERIC—PCR 优势
下载PDF
稻瘟病菌群体的分子遗传学研究III.——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分析以及两个假说的提出 被引量:8
6
作者 潘庆华 王玲 +2 位作者 陈瑾 罗倩 胡珍娣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8,共7页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RAPD)对广东省2001年度稻瘟病菌群体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以相似性系数为0.70阈值时,可将采集于广东省三大生态稻作区、早稻和晚稻生长季节的96个菌株划分为12个遗传宗谱;其中宗谱8和9的菌株数各占总数的25%和18.8%,为优势宗谱。从稻作区来看,宗谱3和8为各个稻作区的共同宗谱;而宗谱1和2,7和11,以及9、10和12则依次是粤北、粤中和粤南稻作区的特异性宗谱。从生长季节来看,来源于早、晚季的菌株完全分属于宗谱图的上、下两个半区,彼此之间不存在共同的宗谱;而且两个优势宗谱都集中于晚季供试亚群体。结合前两次实验的结果,作者提出了如下两个假说来解释广东省稻瘟病菌群体所表现的遗传特性:一个地区或生长季节的病原菌群体,其优势宗谱所占的比例越高,该地区或生长季节病害发生就越严重;在长期的水稻栽培历史中,稻瘟病菌群体可能逐步地形成了早季宗谱(小种)和晚季宗谱(小种)的遗传分化。如何进一步验证上述两个假说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UPGMA 优势 地区特异性宗 生长季节遗传分化宗 稻瘟病菌群体 分子遗传学研究 广东
下载PDF
Entropy Spectrum of Black Holes of Heterotic String Theory via Adiabatic Invariance
7
作者 Alexis Larranaga Luis Cabarique Manuel Londono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509-512,共4页
Using adiabatic invariance and the Bohr-Sommerfeld quantization rule we investigate the entropy spectroscopy of two black holes of heterotic string theory,the charged GMGHS and the rotating Sen solutions.It is shown t... Using adiabatic invariance and the Bohr-Sommerfeld quantization rule we investigate the entropy spectroscopy of two black holes of heterotic string theory,the charged GMGHS and the rotating Sen solutions.It is shown that the entropy spectrum is equally spaced in both cases,identically to the spectrum obtained before for Schwarzschild,Reissner-Nordstr?m and Kerr black holes.Since the adiabatic invariance method does not use quasinormal mode analysis,there is no need to impose the small charge or small angular momentum limits and there is no confusion on whether the real part or the imaginary part of the modes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ntropy spectr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aspects of black holes THERMODYNAMICS strings and branes
原文传递
Combination of NMR spectroscopy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offers unique advantages for elucidation of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protein complex assembly 被引量:3
8
作者 FENG Wei PAN LiFeng ZHANG MingJie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1年第2期101-111,共11页
NMR spectroscopy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are two premium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atomic structures of macro-biomolecular complexes.Each method has uniqu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While the two techniques are hig... NMR spectroscopy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are two premium methods for determining the atomic structures of macro-biomolecular complexes.Each method has uniqu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While the two techniqu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they have generally been used separately to address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biomolecular complexes.In this review,we emphasize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NMR spectroscopy and X-ray crystallography offers unique power for elucidating the structures of complicated protein assemblies.We demonstrate,using several recent examples from our own laboratory,that the exquisite sensitivity of NMR spectroscopy in detecting the conformational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atoms in proteins and their complexes,without any prior knowledge of conformation,is highly valuable for obtaining the high quality crystals necessary for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by X-ray crystallography.Thus NMR spectroscopy,in addition to answering many unique structural biology questions that can be addressed specifically by that technique,can be exceedingly powerful in modern structural biology when combined with other techniques including X-ray crystallography and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MR spectroscopy X-ray crystallography structural biology protein complex assembl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