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谱域OCT技术在非球面镜面型测量中的应用
1
作者 简恩霖 肖红军 +3 位作者 张芷芊 杨皓桦 吴南寿 曾亚光 《现代信息科技》 2024年第9期58-61,共4页
大多数光学系统都会用到光学透镜,球面镜、非球面镜在光学系统中的合理运用可使系统的成像深度更大,成像分辨率更高。同时对光学透镜的生产和检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传统非球面镜检测方法一般是容易对镜面造成损坏的接触式测量以及... 大多数光学系统都会用到光学透镜,球面镜、非球面镜在光学系统中的合理运用可使系统的成像深度更大,成像分辨率更高。同时对光学透镜的生产和检测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传统非球面镜检测方法一般是容易对镜面造成损坏的接触式测量以及测量时间长、检测口径有限的轮廓仪检测法。为此,文章提出一种基于谱域OCT技术的非接触式测量方法,解决了OCT在扫描高透光的非球面透镜时,透镜表面不规则散射光导致难以成像的问题,可以快速高效地对非球面透镜进行扫描成像,通过对采集到的图像数据进行面型拟合,进而计算出非球面镜的面型参数,包括非球面半径和非球面系数,为非球面镜的检测提供一种准确高效、无镜面损伤风险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域oct 非球面镜 面型检测
下载PDF
基于LED光源的低成本谱域OCT成像系统设计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晓静 赵爽 +2 位作者 周哲海 李金鹿 刘芳玲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6,共7页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具有非侵入成像、成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医疗诊断、材料学及生物学等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目前的商业OCT系统成本高且结构庞大,仅能在大型眼科诊所、医院和研究...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具有非侵入成像、成像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医疗诊断、材料学及生物学等众多领域被广泛应用。但目前的商业OCT系统成本高且结构庞大,仅能在大型眼科诊所、医院和研究实验室使用,在其他场所的实用性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开发一种具有一定分辨率和成像深度、高成像速度的低成本OCT系统是很有必要的。提出了一种基于LED光源的低成本OCT成像系统设计,阐述了系统成像原理及设计思路,进行了仿真模拟及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提高成像速度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的综合成本,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光源 线扫描 成像深度 谱域oct
下载PDF
联合应用谱域OCT和眼底自发荧光观察激光术后光凝斑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
3
作者 华瑞 柳力敏 +1 位作者 万超 陈蕾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286-290,338-340,共8页
目的探讨应用谱域OCT(SD-OCT)和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评价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结构变化。方法对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4只眼539个光凝斑进行眼底彩色照相、SD-OCT和FAF检查,部分病例行标... 目的探讨应用谱域OCT(SD-OCT)和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评价激光光凝术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色素上皮层结构变化。方法对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4只眼539个光凝斑进行眼底彩色照相、SD-OCT和FAF检查,部分病例行标准红外线(stand-ard infrared,IR)检查。观察时间为术后1 h、1~2周、1~6个月、6~12个月、1~2.5年和2.5年以上。通过488 nm激发光,500 nm滤光片成像系统采集FAF(Spectralis HRA2+OCT)。结果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1 h,SD-OCT图像显示神经感觉层组织全层增厚,高反光,提示神经感觉层全层水肿,色素上皮层(RPE)变薄或者正常,光凝斑处自发荧光信号衰减,表现为自发荧光暗点。激光光凝术后2周,SD-OCT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层全层向光凝斑中心牵拉,RPE层,变厚提示RPE细胞增生;光凝斑自发荧光信号显著增强。激光光凝术后1~6个月,光凝斑自发荧光信号中心部增强,周边部环形减弱,SD-OCT扫描显示激光斑中心部RPE细胞层增厚,周围环形萎缩。激光光凝术后6~12个月,光凝斑处自发荧光表现为周围环形低荧光区域面积扩大,中心强信号范围缩小,呈孤岛状;SD-OCT扫描显示RPE萎缩面积扩大,光凝斑中心部少量RPE细胞增殖。激光光凝术后1年以上,SD-OCT图像显示光凝斑处RPE萎缩伴神经感觉组织严重受损,激光斑自发荧光变成黑点并扩大。结论应用SD-OCT和FAF可以长期随访光凝斑处视网膜结构变化,补充荧光血管造影技术观察激光光凝治疗效果。二者联合应用为活体内研究激光斑提供新的观察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域oct 眼底自发荧光 激光斑
下载PDF
基于SLD的谱域OCT测距系统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李晓静 赵爽 +3 位作者 杨强 周哲海 李金鹿 刘芳玲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5-30,共6页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的成像深度受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限制。传统谱域OCT系统的光谱仪仅使用光栅作为色散器件,所能实现的最大成像深度只有几个毫米,无法测量有较大轴向深度的样品。使用虚像相... 谱域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系统的成像深度受光谱仪的光谱分辨率限制。传统谱域OCT系统的光谱仪仅使用光栅作为色散器件,所能实现的最大成像深度只有几个毫米,无法测量有较大轴向深度的样品。使用虚像相位阵列(Vitual Image Phased Array,VIPA)与光栅两个色散元件,结合VIPA的大角度色散与光栅的宽光谱范围,搭建了正交色散光谱仪。结合相应的光学器件设计了OCT测距系统并进行测距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该系统成像深度不小于22.5 mm,且能够实现5.23 pm的超高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域oct 虚像相位阵列 ZEMAX
下载PDF
谱域OCT系统设计与实验研究
5
作者 费学灿 刘国忠 冯静 《分析仪器》 CAS 2014年第5期20-28,共9页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非侵入、非接触的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利用生物组织的后向散射光与参考光之间的弱相干实现结构成像,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成像速度快等特点。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软...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非侵入、非接触的新型光学成像技术,利用生物组织的后向散射光与参考光之间的弱相干实现结构成像,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成像速度快等特点。本文设计了一套基于LabVIEW软件平台下的谱域OCT成像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与实验研究,验证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谱域oct LABVIEW 图像重建
下载PDF
谱域OCT在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手术前后的应用
6
作者 屠颖 潘澄 魏文斌 《国际眼科纵览》 2013年第4期247-251,共5页
与传统的时域OCT相比,谱域OCT(spectral domain-OCT,SD-OCT)的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分辨视网膜尤其是外层视网膜内的细微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SD-OCT扫描可以提供病变视网膜的细节及局部立体结构信息,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 与传统的时域OCT相比,谱域OCT(spectral domain-OCT,SD-OCT)的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分辨视网膜尤其是外层视网膜内的细微病变.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前,SD-OCT扫描可以提供病变视网膜的细节及局部立体结构信息,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术后SD-OCT对视网膜尤其是IS/OS连接层的观察有助于判断视力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域oct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原文传递
用谱域OCT检测青光眼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西施 徐亮 +2 位作者 张莉 杨桦 陈长喜 《眼科》 CAS 2010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评价新一代谱域OCT(SD-OCT)对青光眼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的识别能力。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眼底立体像存在局限性RNFLD的青光眼患者44例(53眼),非青光眼对照者53例(53眼)。方法采用SD-OCT以视盘为中心环形扫... 目的评价新一代谱域OCT(SD-OCT)对青光眼局限性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RNFLD)的识别能力。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眼底立体像存在局限性RNFLD的青光眼患者44例(53眼),非青光眼对照者53例(53眼)。方法采用SD-OCT以视盘为中心环形扫描检查,扫描直径3.46mm。Kappa检验分析眼底立体像与SD-OCT两种方法对局限RNFLD部位检测一致性,并比较两种方法所检测局限RNFLD的位置及宽度对应关系。主要指标敏感性与特异性,κ值,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自带数据库的SD-OCT显示局限性RNFLD的敏感性为92.8%,特异性为96.4%。它与眼底立体像显示局限RNFLD总体一致率94.39﹪(101/107),κ值为0.912(P=0.000)。两种方法检测的局限性RNFLD位置Pearson相关系数r=0.987(P=0.000),宽度Pearson相关系数r=0.932(P=0.000)。结论SD-OCT具有较好的发现局限性RNFLD的能力,且与眼底立体像有很好的检测一致性。在临床上可作为青光眼RNFLD的有效检测手段,对青光眼RNFLD的进展随诊观察具有潜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诊断 谱域oct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原文传递
短脉冲激光术和传统激光术后视网膜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2
8
作者 高鸽 薛晓辉 +3 位作者 孙娜 李佩君 崔阳阳 郑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8-372,共5页
目的观察短脉冲激光术及传统激光术后视网膜结构的变化。方法对短脉冲视网膜激光术后16例(22眼)、传统激光术后19例(25眼)行欧堡眼底照相、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眼底自发荧光(f... 目的观察短脉冲激光术及传统激光术后视网膜结构的变化。方法对短脉冲视网膜激光术后16例(22眼)、传统激光术后19例(25眼)行欧堡眼底照相、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眼底自发荧光(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检查,观察光斑情况,观察时间为术后1 h、1~2周、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结果短脉冲激光术后1 h,光斑为中央灰白色环绕灰晕的n级光斑;光斑处椭圆体区形成环形脱离带,内层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变化不显著;FAF显示多个FAF信号降低的圆形区域。短脉冲术后1~2周,光斑中心为灰白色,环绕灰晕扩大,光斑中心FAF信号增强;外层神经上皮层向光凝斑中心牵拉;1~3个月时光斑处部分神经上皮层恢复正常;>3~6个月时,神经上皮层基本恢复正常;>6~12个月时,神经上皮层恢复正常。传统激光术后1 h,眼底照相与FAF表现与短脉冲激光组类似,SD-OCT提示光斑处视网膜全层水肿;1~2周时,光斑中心为灰白色,环绕灰晕扩大,光斑中心FAF信号增强,神经上皮层全层向光斑中心牵拉粘连;1~3个月时,眼底照相与FAF表现与短脉冲激光组类似,SD-OCT提示光斑处RPE细胞增生,周围环形萎缩;>3~6个月时,光斑周围RPE萎缩逐渐扩大,神经上皮层全层粘连;>6~12个月时,RPE层萎缩,神经上皮层全层粘连。所有随访组自发荧光结果与OCT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通过SD-OCT和FAF观察激光术后视网膜结构变化,客观证实了短脉冲激光损伤小于传统激光,为优化激光参数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域oct 眼底自发荧光 激光光斑 短脉冲激光 传统激光
下载PDF
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和SF6填充对比临床观察 被引量:8
9
作者 陶明 张文芳 +1 位作者 李艳 饶珊珊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7期785-788,共4页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分别填充空气和SF6在裂孔闭合和视功能变化的异同,确定玻璃体术后空气填充是否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有效方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特... 目的 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分别填充空气和SF6在裂孔闭合和视功能变化的异同,确定玻璃体术后空气填充是否为特发性黄斑裂孔有效方式.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收治的特发性黄斑裂孔孔径≤600 μm的患者,第一组:31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空气,第二组选择31例行23G玻璃体切割术后填充20% SF6,观察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孔闭合、IS/OS破坏直径、手术前后视物变形程度、手术并发症,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空气填充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果 (1)孔径≤250μm的闭合率:两组均是100%;孔径250~400 μm的闭合率:空气组为88.9%,SF6组为91.7%;孔径400~600 μm的闭合率:空气组为93.3%,SF6组为92.9%,两组闭合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空气组最佳矫正视力在基线和术后1、3个月是0.12±0.08,0.28±0.15和0.27±0.18,SF6组是0.11±0.07,0.27±0.23和0.27±0.20,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在各时间段无统计学意义(P >0.05).(3)术后3个月,两组间IS/OS破坏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4)两组俯卧位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视物变形有不同程度改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6)在术后3个月的观察期内空气组3例、SF6组4例发生少量玻璃体出血,均在1个月内完全吸收.SF6组l例发生眼内炎,玻璃体腔注药后治愈.结论 孔径≤600 μm的特发性黄斑孔,与填充SF6相比,空气填充能达到同样的裂孔闭合、视功能恢复、俯卧位的时间更短并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空气填充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黄斑裂孔 空气 六氟化硫(SF6) 谱域oct(SD-oct)
原文传递
外伤性黄斑裂孔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空气填充观察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艳 陶明 李玉婷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7年第8期813-816,共4页
目的 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填充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患者17例(18只眼),1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术中采用空气填充玻璃体... 目的 观察外伤性黄斑裂孔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空气填充的手术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手术治疗的外伤性全层黄斑裂孔患者17例(18只眼),16只眼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术中采用空气填充玻璃体,嘱患者俯卧位,术后随访6-14个月,OCT观察黄斑裂孔情况,并记录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裂孔闭合情况、手术前后视物变形程度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探讨空气填充在外伤性黄斑裂孔中的意义及应用价值.结果 (1)2只眼外伤性黄斑裂孔自然闭合;(2)至随访期末,手术治疗16只眼中,术后视力提高者15只眼,视力提高率为93.8%;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12只眼(75.0%);(3)术后1个月内13只眼(81.25%)黄斑裂孔经OCT证实完全闭合,且随访期内未见复发;(4)术后俯卧位时间为(3.5±0.4)d;(5)患者术后视物变形明显改善;(6)所有患眼手术均顺利完成,未见严重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联合空气填充能够有效治疗外伤性黄斑裂孔,能够提高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术后大部分患者能达到较好的裂孔闭合、视功能恢复、俯卧位时间较短且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空气填充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性黄斑裂孔 玻璃体切割 空气 谱域oct(SD-oc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