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9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李根源的谱牒学思想
1
作者 高国强 《保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0-95,共6页
李根源是近代有贡献的谱牒学家,对谱牒的性质、体例、作用等皆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丰富的谱牒学思想:一是谱例“兼用欧苏之法”而有所损益,二是在编修态度上要“矜慎求实”,三是编修家谱是为了“敦本睦族”,四是家谱“有资于治... 李根源是近代有贡献的谱牒学家,对谱牒的性质、体例、作用等皆有清晰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着丰富的谱牒学思想:一是谱例“兼用欧苏之法”而有所损益,二是在编修态度上要“矜慎求实”,三是编修家谱是为了“敦本睦族”,四是家谱“有资于治”,五是谱牒入志。这些思想都已涉及谱牒学的基本问题,至今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根源 谱牒 谱牒学思想
下载PDF
海南旧谱牒的功能和新谱牒纂修中的民间立场 被引量:2
2
作者 周伟民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39-48,共10页
谱牒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海南谱牒以本族源流为先导 ,以世系图表为核心 ,着重记述了始迁祖以降的族脉延续。旧谱牒有着以族田等经济手段维系族众、以家法族规与国法互为补充等功能 ;新谱牒则呈现着内源性确证和族史考辨的个体写作实践... 谱牒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海南谱牒以本族源流为先导 ,以世系图表为核心 ,着重记述了始迁祖以降的族脉延续。旧谱牒有着以族田等经济手段维系族众、以家法族规与国法互为补充等功能 ;新谱牒则呈现着内源性确证和族史考辨的个体写作实践与民间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牒 谱牒纂修 家族 姓氏 功能 海南 丘浚 谱牒理论 源流 体例 世系图录 族田 功能 民间立场
下载PDF
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文化记忆建构的意义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邢永川 《东南传播》 2024年第1期89-93,共5页
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作为全球谱牒资源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宗族沟通、文化认同等所有谱牒共同的基本特征。文章通过对文化记忆理论框架的梳理,对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具有哪些文化记忆意义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具... 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作为全球谱牒资源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宗族沟通、文化认同等所有谱牒共同的基本特征。文章通过对文化记忆理论框架的梳理,对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具有哪些文化记忆意义这一问题进行分析,认为马来西亚华人华侨谱牒具有身份固化、重构过去、强化局部血缘组织、后人尽孝、反思总结的文化记忆意义。深入分析这些文化记忆意义不仅是对海外华人华侨谱牒研究实践的丰富,还对谱牒传播研究的深化和提升都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西亚华人华侨 谱牒 文化记忆
下载PDF
谱系的权力——谫论中古谱牒的基本功能及实践
4
作者 范兆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31,178,共14页
中古谱牒具有鲜明的“时代格”。唐代柳芳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子弟的通婚亦是如此。沈约《奏弹王源》不仅是见证六朝门阀阶层内婚制的重要文献,也可据此理解门阀子弟选择通婚对象的具体凭证和过程。近世祖先... 中古谱牒具有鲜明的“时代格”。唐代柳芳说,“于时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门阀子弟的通婚亦是如此。沈约《奏弹王源》不仅是见证六朝门阀阶层内婚制的重要文献,也可据此理解门阀子弟选择通婚对象的具体凭证和过程。近世祖先的婚宦,成为有司选官或门阀通婚稽考谱籍中最核心的内容。中古谱牒虽已亡佚,但通过辑考传世文献保存的《王氏谱》《百家谱》等残篇断句,可印证近世祖先婚宦是中古谱牒记载的关键内容,而这些内容正是为六朝政府所控制和垄断的知识文化,普通士庶等闲不能寓目,否则就会出现士庶杂婚的“乱象”。北魏孝文帝令六弟娉娶华夏高门,催生崔卢李郑王婚姻集团,也是坚持士庶不婚的政治产物。在这个意义上,六朝隋唐又可称作“谱牒时代”。五代以降,中古谱牒大规模亡佚,并不意味着谱系的意义全然消失。韩琦家族近乎痴狂的追祖行为,就是一个鲜活的例证。中古谱牒的权力是政治性的、社会性的,而近世谱牒的权力则是文化性的、象征性的,后者的意义并非形同虚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 谱牒 谱系 祖先 婚宦
下载PDF
明珠家族谱牒与清代官方谱牒档案的文献特性
5
作者 王冕森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6-96,共21页
大学士明珠家族作为叶赫国主后裔,位列满洲“八大家”,是清代著名的旗人世家之一,颇受学界关注。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七件清代官方修撰的明珠家族谱牒,可据以整理出明珠家族从清初到民国初年的谱系信息,对私著文献和口... 大学士明珠家族作为叶赫国主后裔,位列满洲“八大家”,是清代著名的旗人世家之一,颇受学界关注。国家图书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七件清代官方修撰的明珠家族谱牒,可据以整理出明珠家族从清初到民国初年的谱系信息,对私著文献和口碑信息中有关明珠后裔的不同说法均有所驳正。同时,通过将七件谱牒互相对比,指出清代官方谱牒档案存在的问题,讨论其着重于实用价值的文献特性,作为今后利用此类文献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珠 纳兰性德 叶赫纳喇 官方谱牒
下载PDF
新加坡华人谱牒的传播特征与价值
6
作者 邢永川 韦守 《文化与传播》 2020年第5期24-28,共5页
谱牒记载着以家族为中心的历史,是家族间组织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海外华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晚清民国以来,大量华人涌入新加坡,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以华族为主体的多元族群社会。在这片土地上,新加坡华人继承传统,编修谱牒以传... 谱牒记载着以家族为中心的历史,是家族间组织传播的一种重要媒介,是海外华人传承、传播中华文化的载体。晚清民国以来,大量华人涌入新加坡,新加坡逐渐形成了以华族为主体的多元族群社会。在这片土地上,新加坡华人继承传统,编修谱牒以传承中华文化和保存族群记忆。由于国情和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新加坡华人谱牒与中国本土谱牒相比出现了新的传播特征。新加坡华人谱牒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在于增强凝聚力和形塑认同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人家谱 谱牒传播 谱牒特征 谱牒价值 身份认同
下载PDF
衢州谱牒述略
7
作者 董志珍 《浙江档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5-57,共3页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衢州,文化积淀之深厚,亦体现在家乘谱牒的修纂中。文章概述衢州谱牒的修纂与收藏,重点介绍国家级珍贵档案(清同治版)《清漾毛氏族谱》,并择要论述衢州谱牒在志书编纂、学术研究和名胜古迹保护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 衢州谱牒 清漾毛氏族谱 谱牒研究利用
下载PDF
传承家族文化,弘扬谱牒研究——满汉合璧《费英东谱牒》探析
8
作者 蔡宏 《满族研究》 2022年第4期70-75,共6页
全文以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满汉合璧《费英东谱牒》为研究对象,从费英东及其评价、费英东先祖考、《费英东谱牒》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内容和对比研究、结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其现实意义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族文化,弘扬民族文献... 全文以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满汉合璧《费英东谱牒》为研究对象,从费英东及其评价、费英东先祖考、《费英东谱牒》同《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所载内容和对比研究、结论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其现实意义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族文化,弘扬民族文献资源中谱牒文化,促进未来的谱牒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牒 家族 文化 《费英东谱牒
下载PDF
谱牒资料的社会意义及文化价值刍议 被引量:7
9
作者 王云庆 刘振华 《图书与情报》 CSSCI 2007年第5期129-133,共5页
随着谱牒研究重新成为文化研究热点,搞好谱牒资料的开发利用工作成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而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谱牒资料的价值则是开发利用工作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文章分别从社会意义、文化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谱牒资料的独特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 谱牒资料 社会意义 学术价值 精神价值
下载PDF
寻根问祖,薪火相传——从文化寻根思潮探析谱牒文献的社会文化价值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纪坤 刘晶红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154,共4页
文章从文化寻根思潮入手,探讨了谱牒文献这一古老的文化遗产对当今社会发挥的作用,并揭示了其诸多的社会价值,以希望社会各界对谱牒文献能够了解、保护和应用。
关键词 谱牒文献 社会价值 文化寻根思潮
下载PDF
试论徽州谱牒的体与魂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鹤鸣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05-114,共10页
徽州谱牒是中国谱牒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欧阳修、苏洵创立的五世图式体例,构成徽州谱牒的基本框架,可谓之徽州谱牒之体;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徽州谱牒的精神支柱,可谓之徽州谱牒之魂。深入解剖徽州谱牒这一基本模式,有助于整理、开... 徽州谱牒是中国谱牒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代欧阳修、苏洵创立的五世图式体例,构成徽州谱牒的基本框架,可谓之徽州谱牒之体;南宋朱熹的理学思想,成为徽州谱牒的精神支柱,可谓之徽州谱牒之魂。深入解剖徽州谱牒这一基本模式,有助于整理、开发、研究数以万计的中国谐牒这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使其在弘扬中华历史文化,提高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对促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谱牒 欧苏五世图式 朱子思想 徽州学校
下载PDF
明代徽州谱牒的纂修、管理及其家国互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卞利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5-182,共8页
徽州谱牒纂修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无论类型、体例、内容,还是纂修、刊刻的管理制度,都远胜前代,呈现出日臻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趋势。其中各类统宗谱以及跨地域的徽州名门望族谱牒——《新安名族志》和《休宁名族志》的问世,标志着明代徽州... 徽州谱牒纂修在明代达到了巅峰,无论类型、体例、内容,还是纂修、刊刻的管理制度,都远胜前代,呈现出日臻成熟和完善的发展趋势。其中各类统宗谱以及跨地域的徽州名门望族谱牒——《新安名族志》和《休宁名族志》的问世,标志着明代徽州谱牒纂修理论与实践的繁荣和成熟。从纂修和管理的视角,对明代徽州谱牒纂修与管理制度及其家国互动关系进行系统的探索,澄清了某些是非,弥补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徽州 谱牒
下载PDF
罗香林先生对谱牒研究的贡献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建华 《学术论坛》 2001年第4期109-112,共4页
罗香林以谱牒研究闻名 ,他对谱牒学的贡献主要有三 :一是运用谱牒解决了诸如洪秀全的出身等一系列重大学术问题 ;二是运用谱牒资料撰写了《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等具有开创性的著作 ;三是架构了中国谱牒学的理论体系。他在我国 2
关键词 罗香林 谱牒研究 谱牒
下载PDF
从谱牒史料谈徽州墨商的几个问题——以光绪戊戌环川《(璁公房修)詹氏支谱》为中心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振忠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8-103,共6页
本文利用晚清环川《(璁公房修)詹氏支谱》,研究徽州墨商的几个问题。具体描述了徽州墨商一般的经营状况,并重点勾勒出婺源著名墨庄詹彦文的相关事迹,指出:詹彦文墨庄的商业网络遍及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和河南数省... 本文利用晚清环川《(璁公房修)詹氏支谱》,研究徽州墨商的几个问题。具体描述了徽州墨商一般的经营状况,并重点勾勒出婺源著名墨庄詹彦文的相关事迹,指出:詹彦文墨庄的商业网络遍及湖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和河南数省,这一点无论是在族谱和徽州文书中均有所反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牒 徽州墨商 婺源 詹彦文墨庄
下载PDF
谱牒档案的文化功能探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云庆 秦丽媛 《档案时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12,共3页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 谱牒档案是家族记载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档案,又名家乘,包括族谱、宗谱、家谱。谱牒作为正史的补充,是人类社会文化活动的原始档案记录,它广泛涉及了一个家族的发展历史、思想模式、价值标准、经济状况、礼仪习俗、文化层次等等,其形式和内容集中了档案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要旨,是一门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学问,被誉为“传统文化的综合教科书”。迄今为止,还未发现有哪种档案比谱牒的历史更悠久,影响面更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牒档案 文化功能 文化人类学 社会文化活动 发展历史 传统文化 形式和内容 档案记录
下载PDF
谱牒纷争所见明清徽州小姓与望族的冲突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小春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4-103,共10页
记录血统源流的谱牒其实是一纸"出身符",而谋买谱牒则是徽州小姓企图获得望族血统以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暴露了小姓与望族之间天壤之别的生存状态和激烈的矛盾冲突。造成小姓与望族持续冲突的根源,是封建宗法制度所实行... 记录血统源流的谱牒其实是一纸"出身符",而谋买谱牒则是徽州小姓企图获得望族血统以改变身份地位的一种手段,暴露了小姓与望族之间天壤之别的生存状态和激烈的矛盾冲突。造成小姓与望族持续冲突的根源,是封建宗法制度所实行的身份等级制度。清政府对主仆名分法律进行了多次调整,但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其实际成效有限。只要导致身份等级制度产生和顽固残存的特定历史条件一息尚存,小姓与望族之间的冲突就势必持续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 谱牒 小姓 望族 宗族 徽学
下载PDF
东南亚华侨华人谱牒文献的形成、收藏现状与整理措施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华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东南亚华侨华人谱牒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晚清民国以来,随着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人口的不断增长,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宗亲社团以编修谱牒文献传承中华文化,国内侨乡的谱牒文献亦收录东南亚宗族亲人的相关信息。现存东南亚华侨华人... 东南亚华侨华人谱牒文献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晚清民国以来,随着东南亚地区华侨华人人口的不断增长,海外华人社会逐渐形成,宗亲社团以编修谱牒文献传承中华文化,国内侨乡的谱牒文献亦收录东南亚宗族亲人的相关信息。现存东南亚华侨华人的谱牒文献主要收藏于国内外各大文献机构之中,为促进相关研究与文献工作,提出加强征集、工具书编制、数字化、网络化、商业化以及交流与合作等整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牒 华侨华人 东南亚
下载PDF
中国谱牒:始迁之祖、文化认同与民族史料——对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中几个问题的看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华富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08-113,共6页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批评了中国谱牒"源远流长"的迷信。文中有的论点值得讨论。胡适认为,各姓各族都"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宗,都去认黄帝、尧、舜等等不相干的人作远祖"。事实上中国宗族很少有"不肯承认自己... 胡适《曹氏显承堂族谱序》批评了中国谱牒"源远流长"的迷信。文中有的论点值得讨论。胡适认为,各姓各族都"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宗,都去认黄帝、尧、舜等等不相干的人作远祖"。事实上中国宗族很少有"不肯承认自己的祖宗"的现象。有些宗族认黄帝、尧、舜等人"作远祖",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认同观念的体现。胡适认为,由于追求"源远流长",去认黄帝、尧、舜等人"作远祖",将中国民族源流搞乱了,因此中国谱牒"没有什么民族史料的价值"。我们认为,中国谱牒之中有丰富的、珍贵的"民族史料",因为除了民族源流,民族史还包括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许多方面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谱牒 始迁之祖 文化认同 民族史料
下载PDF
我国图情档领域的谱牒研究:兼与史学、社会学范式比较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新才 谢鑫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2-120,共9页
谱牒是记录家族世系源流的文献,对谱牒的科学研究始于近代,史学、社会学和图书情报档案学一直是重要参与学科。文章通过对CSSCI (含扩展版)收录的26种图情档期刊上所载论文的文本研读,总结该领域谱牒的研究脉络:由研究谱牒本身转向馆藏... 谱牒是记录家族世系源流的文献,对谱牒的科学研究始于近代,史学、社会学和图书情报档案学一直是重要参与学科。文章通过对CSSCI (含扩展版)收录的26种图情档期刊上所载论文的文本研读,总结该领域谱牒的研究脉络:由研究谱牒本身转向馆藏建设开发,在后者以技术应用为界分为文献入藏、书目控制阶段和面向利用的数字资源组织与开发阶段,整个进程穿插着资源揭示和拓展研究。这一脉络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的交织,是学科发展转型的映射。通过与史学、社会学范式下的谱牒研究进行比较,发现由于传统文献学的交集,图情档同史学在谱牒研究上有一定重合和交互,但更多是由学科定位及范式导致的不同,而与社会学相关研究差异更为明显。基于文献回顾与学科对比,文章认为图情档的谱牒研究应明确本学科研究特色,在资源组织、开发与保存中加强领域内的协调合作,吸收其他学科成果和借鉴研究方法的同时,开展数字人文等跨学科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牒 图书馆学 情报学 档案学
下载PDF
华侨谱牒的档案价值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达宏 《东南学术》 2003年第6期141-146,共6页
本文在阐明华侨谱牒的档案性质和特点的基础上 ,着重从档案功能的角度阐述了华侨谱牒对侨史研究的历史凭证价值及文化传媒价值 ,提出 ,在现代文明社会里要加强华侨华人档案的立法建设 ,更好地开发。
关键词 华侨谱牒 侨史研究 档案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