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中国动物谱系地理格局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徐小蓉
吕小艳
何小涛
王野影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国家林业局西南喀斯特山地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8-974,共7页
-
基金
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黔科合基础[2017]1129)
-
文摘
中国境内物种的演化形式复杂多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区域的物种谱系地理格局进行了研究,尽管已有学者对各类群动物、植物进行了综述,但缺乏对所有动物的全面研究概况的介绍。该文通过整理近10年来的相关文献,探讨在中国境内动物谱系地理格局形成的过程中,气候动荡、地质变迁、人类活动以及物种自身的散播等因素的作用。发现气候和地质因素在物种的演化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第四纪冰期循环引起的气候动荡形成多个冰期避难所,驱使温带动物的分布和遗传结构多样化;山脉的阻隔、隆起及人类活动造成的栖息地片段化和排水系统的改变,以及岛屿与大陆的分分合合,形成了基因流屏障或迁徙廊道,导致了动物的隔离和分化。以上因素对动物谱系地理格局的影响最终取决于动物的分布地域及自身属性。
-
关键词
动物
谱系地理格局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
Keywords
animal
phylogeographic pattern
biotic factors
abiotic factors
-
分类号
Q959.08
[生物学—动物学]
-
-
题名欧亚大陆广布物种的谱系地理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 2
-
-
作者
袁娟娟
叶瑱
卜文俊
-
机构
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55-1164,共10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3143007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批准号:31972872)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批准号:31820103013)资助
-
文摘
广布物种的地理分布范围涉及欧亚大陆地区,主要分为4种模式:全球分布模式、全北区分布模式、欧亚大陆中高纬度分布模式以及欧亚大陆中低纬度分布模式.通过比较近年来欧亚大陆广布种的谱系地理学的研究结果,总结得出三种谱系地理格局:(ⅰ)'单一组分'格局;(ⅱ)'东-西组分'格局;(ⅲ)'边域组分'格局.本研究分析了欧亚大陆广布种的谱系地理格局形成的成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ⅰ)物种本身较强的环境耐受力和扩散能力,以及受到人类的贸易、运输、驯养活动的影响;(ⅱ)东-西相异的更新世冰期气候和内陆干旱带来的影响:欧洲在冰期期间大部分区域被冰盖覆盖,物种退到避难所,间冰期物种从避难所向适宜生存的区域扩张,扩张时间大致在末次冰盛期后;亚洲大部分地区的冰期气候相对较为温和,尤其是亚洲东部并没有被大范围冰川覆盖,冰期对这些地区生物的分布格局影响相对较小;此外,由于更新世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及亚洲夏季风的增强,促进了欧亚大陆内陆干旱带的形成,从而起到长期生态隔离的作用;(ⅲ)边域种化的影响:种群扩散至分布边缘新环境,由于地理或新环境隔离,遗传漂变在小的隔离种群中固定下来,种群间产生遗传分化.通过分析欧亚大陆广布物种在相同地理、地质历史事件下的应对机制的独特性与一致性规律,有助于深入了解广布种在欧亚大陆的地理种群演化及种系发生的形成机制,能够更好地总结、完善整个欧亚大陆生物物种的谱系地理格局的多样性和普遍规律.最后,从大规模核基因组标记的应用和基于物种的生活史特征的预测谱系地理学两个方面对欧亚大陆广布物种的谱系地理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
关键词
欧亚大陆
广布种
谱系地理格局
冰期
干旱带
-
Keywords
Eurasia
widespread species
phylogeographic patterns
glacial period
arid belt
-
分类号
Q15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
-
题名中国植物谱系地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 3
-
-
作者
王野影
唐明
李菲
唐婧
汤晓辛
-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贵州省植物生理与发育调控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7899-790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300317
31560184)
+2 种基金
贵州师范大学资助博士科研项目(0516008)
贵州省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黔科合Z字(2011)4005号)
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IRT 1227)共同资助
-
文摘
中国境内地形地势错综复杂,使得中国境内物种的演化也变得非常复杂,尽管国内外学者对这一区域做了大量的动植物的谱系地理学研究,但未能得出一个清晰、普遍的谱系地理格局。本综述通过整理近十年来在国际杂志上发表的相关文献,探讨了气候动荡、地质变化、岛屿形成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中国境内植物谱系地理格局形成的作用,发现在第四纪,“扩张-收缩”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南部植物的种群动态;山脉的隆起造成的栖息地的片段化、排水系统的改变,反复的冰期循环协同或独自驱动着西南山区植物的隔离与分化;气候动荡和/或沙漠扩张导致了西北地区植物的分化和物种形成;杂交引起了同域分布近缘种的分化;岛屿因与大陆分分合合,导致其时而为植物散播的隔离屏障,时而为迁徙廊道;受花粉和种子散播能力的限制,人类活动对植物种群分化的影响程度不定。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研究的重点及不足,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即重视传统分类的研究;加强合作,标本共享;增加对广布种和植物微生物的研究;关注新兴测序技术和生物地理模型的应用。
-
关键词
谱系地理格局
气候变化
地质变迁
岛屿
人类活动
-
Keywords
Phylogeographic pattern
Climate change
Vicariance
Islands
Human activity
-
分类号
Q948
[生物学—植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