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苯海索对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姬汴生 高远 +2 位作者 刘红 胡香杰 张贵卿 《中国药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67-669,共3页
目的 观察苯海索 (trihexyphenidyl,THP)对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 ,加入谷氨酸观察谷氨酸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及苯海索的保护作用。结果 苯海索能显著减少细胞死亡 ,降低乳酸脱... 目的 观察苯海索 (trihexyphenidyl,THP)对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胚胎皮层神经细胞 ,加入谷氨酸观察谷氨酸对神经细胞的兴奋毒性及苯海索的保护作用。结果 苯海索能显著减少细胞死亡 ,降低乳酸脱氢酶 (lactatedehydrogenase,LDH)漏出量 ,一氧化氮 (nitrioxide,NO)含量及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 ,MDA)生成 ,提高超氧歧化酶 (superoxidedismutase ,SOD)活性。结论 苯海索对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 保护作用 苯海索 谷氨酸 神经细胞 细胞培养 脑缺血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直接作用于EAAT2抑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损伤
2
作者 李晓颖 郝丕达 +4 位作者 冯小桐 宋淇乐 王玮琦 周国庆 侯亚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14-2021,共8页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 目的:探究雷公藤红素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2,EAAT2)的干预作用,及其在SAH后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检测SAH后72 h内EAAT2的表达量变化,测定皮层脑组织谷氨酸的浓度,计算机模拟雷公藤红素和EAAT2分子对接。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EAAT2激活剂GT949组、模型+EAAT2抑制剂二氢红藻氨酸(dihydrokainic acid,DHK)组和模型+雷公藤红素组;测定各组大鼠皮层脑组织谷氨酸浓度;干湿重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水肿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EAAT2、水通道蛋白4及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TUNEL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数量。结果:(1)SAH后EAAT2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升高;(2)雷公藤红素可直接结合EAAT2,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3)雷公藤红素可抑制SAH后脑水肿;(4)雷公藤红素可减少SAH后的神经细胞凋亡。结论:雷公藤红素可提高SAH后EAAT2表达水平,降低谷氨酸浓度,抑制脑水肿,减少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雷公藤红素 兴奋性氨基酸转运蛋白2 谷氨酸兴奋毒性 脑水肿 细胞凋亡
下载PDF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主亚基单克隆抗体抗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康晓楠 孙长凯 +5 位作者 范明 丁爱石 赵杰 王吉庆 韩大跃 施广霞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8期1603-1606,共4页
目的 研究人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 (NMDAR ,NR)主亚基 (NR1)单克隆抗体mAbN1是否对兴奋毒性脑损害有防护作用。方法 取 10只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 ,建立了谷氨酸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性神经损伤模型 ,观察抗体... 目的 研究人N 甲基 D 门冬氨酸受体 (NMDAR ,NR)主亚基 (NR1)单克隆抗体mAbN1是否对兴奋毒性脑损害有防护作用。方法 取 10只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进行体外原代培养 ,建立了谷氨酸对培养海马神经细胞兴奋毒性神经损伤模型 ,观察抗体保护后神经细胞形态 ,检测细胞存活率 (锥虫蓝拒染法 )和细胞培养上清乳酸脱氢酶漏出量 ,每组 2个平行皿 ,实验重复 4次。结果 经 0 .3μmol/LmAbN1预处理后 ,神经元具有明显抗谷氨酸兴奋毒性损伤能力 ,存活率提高 35 % ;抗体表位合成肽可以阻断这种保护 ,提示该抗体的保护功能是特异性的。结论 NR1单克隆抗体mAbN1具有体外抗兴奋毒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甲基-D-门冬氨酸受体 主亚基 单克隆抗体 谷氨酸兴奋毒性 体外实验 细胞培养 缺血性脑损伤
原文传递
氧化应激影响中枢谷氨酸神经递质系统诱发抑郁症
4
作者 张薇 李传玉 张波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2-1361,共10页
抑郁症广泛且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其核心症状为抑郁心境和快感缺失。临床和动物研究陆续揭示抑郁症复杂致病机制,其中大脑单胺类递质缺陷机制极大促进了临床一线抗抑郁药物研发应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起效需持续用药2周以上,对约1/3... 抑郁症广泛且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其核心症状为抑郁心境和快感缺失。临床和动物研究陆续揭示抑郁症复杂致病机制,其中大脑单胺类递质缺陷机制极大促进了临床一线抗抑郁药物研发应用。单胺类抗抑郁药物起效需持续用药2周以上,对约1/3抑郁患者无显著疗效。氯胺酮类药物以中枢谷氨酸递质系统为主要作用靶点,具有快速且持久抗抑郁效果,但此类药物有潜在成瘾和致幻副作用,因此,仅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难治性和有严重自杀倾向的重度抑郁患者。寻找能快速起效但副作用小的抗抑郁药物,是当前疾病治疗的重点方向,而深入揭示抑郁症复杂致病机制则是前提。近年研究发现,氧化应激是抑郁症重要致病机制,而运动和复合膳食等天然抗氧化方式能有效缓解抑郁症状,是值得探索的抗抑郁途径。本文综述了中枢谷氨酸系统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密切的关系,以及氧化应激对谷氨酸系统的影响和相关分子机制,旨在为疾病预防治疗提供新思路和药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氧化应激 谷氨酸兴奋毒性
下载PDF
山茛菪碱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的保护作用
5
作者 占成业 熊杰 +2 位作者 周代星 郑智 邓普珍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9-11,共3页
目的:研究山莨菪对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酶兴奋毒性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在谷氨酸处理神经细胞前后分别加入10^(-6)、10^(-4)mol/L的山莨若碱,观察山茛菪碱对谷氨酸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对乳酸脱氢酶(LDH)、一... 目的:研究山莨菪对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酶兴奋毒性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SD大鼠皮层神经细胞,在谷氨酸处理神经细胞前后分别加入10^(-6)、10^(-4)mol/L的山莨若碱,观察山茛菪碱对谷氨酸所致神经细胞损伤的作用及对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和超氧化歧化酶(SOD)含量与活性的影响。结果:山莨菪碱能显著改善神经细胞受损的形态结构,减少细胞死亡数,降低LDH和NO含量,抑制MDA生成,提高SOD活性,且效应与药物浓度成正比。结论:山莨菪碱对体外培养神经细胞谷氨酸兴奋毒性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体外培养 神经细胞 谷氨酸兴奋毒性 保护作用 乳酸脱氢酶 一氧化氮
原文传递
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后氧化应激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6
作者 白立曦 宋锦宁 +4 位作者 黄廷钦 李丹东 翟海程 罗显华 赵永林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4,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脑内氧化应激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头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备DAI模型,通过促氧化剂SIN-1及抗氧化剂GSH干预控制DAI大鼠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 目的探讨大鼠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脑内氧化应激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头部瞬间旋转损伤装置制备DAI模型,通过促氧化剂SIN-1及抗氧化剂GSH干预控制DAI大鼠脑内氧化应激水平,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mNSS),检测脑干组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和谷氨酸(glutamate,Glu)含量,Western blot法测定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GLT-1)的表达水平。结果损伤组在6、24、72h的mNSS评分值均高于假损伤组(P<0.05)。与假损伤组相比,损伤组大鼠在各时间点脑干SOD活力均降低,MDA含量均升高(P<0.05);与DAI+NS组相比,DAI+SIN-1组24h及72hSOD活力均降低、MDA含量均升高(P<0.05),而DAI+GSH组变化相反(P<0.05)。与假损伤组相比,损伤组在各时间点脑干细胞内Glu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与DAI+NS组相比,DAI+SIN-1组在各时间点细胞内Glu含量明显降低(P<0.05),DAI+GSH组在24h细胞内Glu含量有所升高(P<0.05)。DAI后24h及72h损伤组GLT-1表达水平较假损伤组均降低(P<0.05),同时DAI+SIN-1组GLT-1表达水平均低于DAI+NS组(P<0.05),而DAI+GSH组在72h时GLT-1表达高于DAI+NS组(P<0.05)。结论大鼠DAI后脑内氧化应激可降低神经细胞膜GLT-1的表达水平,抑制Glu的回摄取,从而加重细胞外Glu堆积,增强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轴索损伤 氧化应激 谷氨酸兴奋毒性 大鼠 颅脑损伤
下载PDF
听神经病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 被引量:2
7
作者 孙勍 李兴启 《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 2003年第4期213-216,共4页
听神经病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一直处于探讨之中。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就听神经病与谷氨酸兴奋性毒性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做一综述。
关键词 听神经病 谷氨酸兴奋毒性 病因 发病机理 听力学
下载PDF
非药物预处理对脑缺血后兴奋毒性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宝瑜 李礼 +4 位作者 王冠然 宁文华 王洋 赵梦雄 王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73-176,I0030,共5页
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过量释放引起的神经毒性是脑缺血后一系列级联事件发生的主要初始病理变化。非药物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缺血后兴奋毒性减轻神经损伤。将首先梳理脑区谷氨酸代谢过程,包括谷氨酸突触前生成和释放、突触间隙重摄取以及... 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过量释放引起的神经毒性是脑缺血后一系列级联事件发生的主要初始病理变化。非药物预处理可通过抑制缺血后兴奋毒性减轻神经损伤。将首先梳理脑区谷氨酸代谢过程,包括谷氨酸突触前生成和释放、突触间隙重摄取以及突触后与受体结合;然后围绕谷氨酸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位点对非药物预处理在兴奋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为进一步研究非药物预处理对抗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作用机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耐受性 谷氨酸兴奋毒性 缺血预处理 运动预处理 电针预处理
下载PDF
天花粉化学成分及其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陆柳君 林敏 +5 位作者 周宇轩 葛畅 何艺敏 张玉琴 黄庆勇 叶淼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775-1781,共7页
目的研究天花粉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天花粉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MCI、反相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 目的研究天花粉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谷氨酸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天花粉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位采用硅胶、MCI、反相半制备HPLC等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检测其细胞活力,LDH法检测乳酸脱氢酶的漏出率。结果从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豆脑苷Ⅰ(1)、(24ξ)⁃24⁃乙基⁃胆甾⁃3⁃O⁃β⁃D⁃葡萄糖苷(2)、(24ξ)⁃24⁃乙基⁃胆甾⁃22⁃烯⁃3⁃O⁃β⁃D⁃葡萄糖(3)、ligballinol(4)、亚油酸甘油酯(5)、亚油酸(6)、(9Z,12Z)⁃9,12⁃十九碳二烯酸(7)、正十六烷酸(8)、正二十二烷酸(9)。化合物1能明显改善PC12细胞被谷氨酸损伤的形态,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LDH释放减少。结论化合物2~3、5、7为首次从栝楼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为不常见甾体糖苷,首次报道其NMR数据。化合物1可减轻谷氨酸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谷氨酸兴奋毒性 PC12细胞
下载PDF
谷氨酸受体联合拮抗在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全脑保护机制研究
10
作者 刘春华 林霓阳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42-147,共6页
目的:探讨美金胺联合托吡酯对大脑神经元及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及其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分成缺氧缺血(HI,对照组)组,美金胶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HI后48 h进行TUNEL染色凋亡检测和... 目的:探讨美金胺联合托吡酯对大脑神经元及少突神经胶质细胞的协同保护作用及其对谷氨酸兴奋性毒性的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120只)分成缺氧缺血(HI,对照组)组,美金胶组,托吡酯组和联合用药组。HI后48 h进行TUNEL染色凋亡检测和阳性细胞计数及Caspase-3免疫活性检测及阳性细胞计数;HI后72 h进行神经损伤评分;HI后21 d进行足错误评估其神经功能测试。结果:在海马CA1区和皮质下白质区,联合用药组TUNEL及Caspase-3阳性细胞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脑损伤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足错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美金胺与托吡酯联合拮抗不仅显著改善病理结果,亦显著改善神经功能表现;并可实现灰、白质同时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 美金胺 托吡酯 谷氨酸兴奋毒性 拮抗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昱君 陈秋宇 +4 位作者 孙卓 唐婧姝 兰嘉琦 吴镭 彭英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1-207,共7页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瘫痪,最终死于呼吸衰竭。ALS具有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异质性强,发...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运动神经元疾病,同时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患者表现出进行性加重的肌肉萎缩、无力、瘫痪,最终死于呼吸衰竭。ALS具有进展快、致死率高的特点,该疾病异质性强,发病机制研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探究ALS疾病病理机制、助力新药研发,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及社会意义。该文针对ALS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药物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为ALS药物研发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氧化应激 蛋白聚集体 线粒体障碍 谷氨酸兴奋毒性 神经炎症 轴突损伤 骨骼肌萎缩
下载PDF
红景天苷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琳 葛红飞 喻安永 《遵义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16-423,共8页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由交通事故、跌倒等造成的一种复杂的头部获得性直接损伤,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其中继发性脑损伤(sTBI)产生的二级生化级联反应(如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谷氨酸神经毒性反应)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最... 创伤性脑损伤(TBI)是由交通事故、跌倒等造成的一种复杂的头部获得性直接损伤,包括原发性脑损伤和继发性脑损伤,其中继发性脑损伤(sTBI)产生的二级生化级联反应(如氧化应激反应、炎症反应、谷氨酸神经毒性反应)是导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最主要原因。红景天苷(Sal)是从红景天根茎中分离出的一种天然酚类产物,具有抗氧化、抑制炎症和凋亡、阻断神经传递等神经保护作用。因其在神经保护中疗效显著,且副反应少,已成为治疗TBI后继发性脑损伤药物中的研究热点。虽然临床上关于sTBI的治疗已有广泛研究,但目前仍缺乏Sal改善sTBI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机制总结,因此本文就Sal改善TBI后继发神经功能障碍的最新研究进展及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上应用Sal改善此类疾病及其并发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继发性脑损伤 红景天苷 氧化应激反应 炎症反应 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反应
下载PDF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神经血管单元损伤的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左祥铎 刘晓兰 +4 位作者 段俊华 徐雅静 俞捷 邱斌 李静平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89-92,共4页
糖尿病视网膜病(DR)是一种高度组织特异性的神经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正常结构及功能受损直接介导DR的病程进展。在糖尿病状态下,Müller细胞功能障碍,使谷氨酸浓度增加,出现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导致视网膜神经元不可... 糖尿病视网膜病(DR)是一种高度组织特异性的神经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神经血管单元(NVU)正常结构及功能受损直接介导DR的病程进展。在糖尿病状态下,Müller细胞功能障碍,使谷氨酸浓度增加,出现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导致视网膜神经元不可逆损伤;氧化应激介导神经胶质细胞异常分泌众多炎症因子,使视网膜长期处于炎症状态,诱发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和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神经保护因子失衡会打破视网膜内环境稳定,致使视网膜神经变性,诱导早期微血管病变;长期高糖亦能引起视网膜局部微血管异常,与视网膜神经变性相互影响,最终加重视网膜NVU破坏,造成不可逆的DR。针对NVU损伤这一DR早期事件,及早干预、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有望降低DR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血管单元 谷氨酸兴奋毒性 氧化应激 神经胶质细胞 炎症反应 视网膜神经保护因子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外伤所致神经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琳 曾晓亭(综述) +1 位作者 胡煜 喻安永(审校) 《海南医学》 CAS 2023年第20期3028-3032,共5页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部机械力对大脑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因其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已...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T2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由外部机械力对大脑造成的暂时性或永久性的损伤,因其高死亡率和低治愈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T2D和TBI高发的国家,T2D患者合并TBI可以加重多种继发性脑损伤,包括脑水肿、神经炎症、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的破坏和神经元凋亡等,导致神经功能损伤和一系列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愈后。因此,本文就其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上解决T2D合并TBI加剧神经功能障碍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生的相关问题以及治疗药物的筛选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损伤 Ⅱ型糖尿病 谷氨酸兴奋性神经毒性反应 神经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噪声暴露对豚鼠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 被引量:6
15
作者 谭祖林 夏辉 +4 位作者 韩梅 于宁 刘军 孙建和 李兴启 《声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65-470,共6页
为了观察噪声暴露对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探讨引起损伤的过量谷氨酸兴奋毒性机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8小时、1天、3天和 7天组。正常对照组不给噪声;实验组暴露于 120 dB Lp及 1/3倍频程的 4 kHz窄... 为了观察噪声暴露对耳蜗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损伤,探讨引起损伤的过量谷氨酸兴奋毒性机制,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与噪声暴露后8小时、1天、3天和 7天组。正常对照组不给噪声;实验组暴露于 120 dB Lp及 1/3倍频程的 4 kHz窄带噪声中 4小时。测试噪声暴露前、后不同时间各组动物耳蜗微音器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s,CM)幅度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CAP)阈值;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噪声暴露后耳蜗形态学及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1)噪声暴露后,豚鼠CM非线性特性减弱,CAP阈值升高;外毛细胞胞浆和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有空泡形成。随着噪声暴露后时间的延长,上述改变逐渐减轻,但当CM非线性特性与外毛细胞形态学变化基本恢复时,CAP仍有显著阈移,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空泡仍存在。(2)内毛细胞中谷氨酸免疫金颗粒密度在噪声暴露后8小时降低,在噪声暴露后1天、3天和7天恢复。从而说明:(1)噪声暴露不仅损伤外毛细胞,而且损伤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3)噪声暴露后内毛细胞传入神经递质谷氨酸过度释放引起内毛细胞下传入神经末梢的兴奋毒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噪声暴露 豚鼠 耳蜗 内毛细胞 传入神经末梢 损伤 过量谷氨酸兴奋毒性机制
下载PDF
盐酸美金刚对兔受损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16
作者 胡丽荣 肖倩 +4 位作者 王景春 李金明 杨峰 张爱军 王福海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42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对兔受损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大白兔6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18只、损伤生理盐水组(B组)24只、损伤治疗组(C组)24只,B、C两组又随机分为B1组18只、B2组6只及C1组18只、C2组6只。B、C两... 目的观察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对兔受损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大白兔66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18只、损伤生理盐水组(B组)24只、损伤治疗组(C组)24只,B、C两组又随机分为B1组18只、B2组6只及C1组18只、C2组6只。B、C两组兔子双眼制作视神经损伤模型后,C组每日上午一次性给予盐酸美金刚灌胃,每日每只兔子10 mg;B组给予生理盐水5mL灌胃,给药时间同C组。造模后第1、3、7、14、21、28天随机处死A组兔子3只、B1组3只、C1组3只,检测其视网膜谷氨酸,同样时间点随机处死B2组兔子1只、C2组1只,观察视网膜病理形态学。结果兔视神经损伤后(B、C组)视网膜谷氨酸浓度迅速增高,与A组相比,P均<0.05。C组谷氨酸浓度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谷氨酸受体拮抗剂盐酸美金刚能明显降低视网膜谷氨酸浓度,减少视神经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 盐酸美金刚 谷氨酸 谷氨酸兴奋毒性 视神经 视网膜
下载PDF
针刺预处理与脑缺血耐受研究机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唐强 秦萍 +4 位作者 李宏玉 郑婷婷 梁碧莹 黄慧琳 朱路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4期583-585,589,共4页
针刺预处理具有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脑缺血损伤和保护脑神经系统的作用。其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水平、多靶点、多途径,其中抑制谷氨酸过度活化、调控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凋亡以及脑卒中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针刺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 针刺预处理具有诱导脑缺血耐受,降低脑缺血损伤和保护脑神经系统的作用。其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多水平、多靶点、多途径,其中抑制谷氨酸过度活化、调控炎症反应、抑制神经元凋亡以及脑卒中后血脑屏障功能障碍是针刺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关键机制。通过这些机制,针刺预处理可减少脑缺血相关神经功能缺失,从而诱导脑缺血耐受。认识到针刺预防的好处可能会使更多的患者接受缺血性脑卒中的针刺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预处理 脑缺血耐受 谷氨酸兴奋毒性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血脑屏障
下载PDF
天麻素对酸中毒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曾祥慧 葛亚坤 +1 位作者 严明 郑筱祥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67-1869,共3页
关键词 大鼠海马神经细胞 海马神经元损伤 天麻素 酸中毒 保护作用 谷氨酸兴奋毒性 神经系统疾病 组织pH值
下载PDF
人参皂苷Rb1在治疗缺血性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黄浩宸 赵婉婷 +2 位作者 郭昫 秦新祚 宋珏娴 《北京医学》 CAS 2022年第5期456-460,共5页
人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卒中的中药方剂中,其代表成分之一的人参皂苷Rb1是一种人参二醇系皂苷单体。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b1能够通过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炎症与细胞凋亡减少神经元损伤,通过增强神经元网络重塑和调节信号... 人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卒中的中药方剂中,其代表成分之一的人参皂苷Rb1是一种人参二醇系皂苷单体。研究表明,人参皂苷Rb1能够通过对抗谷氨酸兴奋性毒性、氧化应激损伤、炎症与细胞凋亡减少神经元损伤,通过增强神经元网络重塑和调节信号通路等方式促进神经修复,已证实人参皂苷Rb1治疗缺血性卒中发挥脑保护作用,是一种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候选药物。本文就人参皂苷Rb1治疗缺血性卒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B1 缺血性卒中 氧化应激 谷氨酸兴奋毒性 抗凋亡
下载PDF
Thy1-YFP转基因小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率
20
作者 何雪俊 王祉祎 +2 位作者 张宁致 杨宁 邢怡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研究转基因小鼠Thy1-YFP在视神经钳夹(ONC)模型和谷氨酸兴奋性毒性(NMDA)模型中YFP阳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YFP^(+)RGCs)的存活率与总体RGCs(RBPMS^(+)RGCs)的存活率差异,以期为Thy1-YFP小鼠在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 目的:研究转基因小鼠Thy1-YFP在视神经钳夹(ONC)模型和谷氨酸兴奋性毒性(NMDA)模型中YFP阳性视网膜神经节细胞(YFP^(+)RGCs)的存活率与总体RGCs(RBPMS^(+)RGCs)的存活率差异,以期为Thy1-YFP小鼠在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数据支持。方法:8周龄Thy1-YFP小鼠(雌雄不限)共2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ONC模型组和NMDA模型组。正常组小鼠进行左右眼对照;模型组小鼠均采用单眼造模,对侧眼为对照眼。其中,ONC小鼠于钳夹后7 d取材,NMDA小鼠于NMDA玻璃体腔注射后24 h取材。取材后,通过全视网膜铺片荧光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拍照的方式获取RGCs信息,利用Image J计数YFP^(+)RGCs和总体RBPMS^(+)RGCs。统计分析ONC模型和NMDA模型中YFP^(+)RGCs的存活率与总体RBPMS^(+)RGCs的存活率差异,存活率差异以实验眼与对照眼的YFP^(+)RGCs(或RBPMS^(+)RGCs)的密度比值计算。结果:Thy1-YFP转基因小鼠视网膜上YFP^(+)RGCs和RBPMS^(+)RGCs的平均密度左右眼一致,具有可比性,其中YFP^(+)RGCs约占总RGCs的0.19%。在ONC模型中,与对照眼相比,ONC眼的YFP^(+)RGCs与RBPMS^(+)RGCs的密度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YFP^(+)RGCs的平均存活率为(59.4±8.2)%,而RBPMS^(+)RGCs为(33.0±1.7)%,差异达26.4%(P<0.001)。在NMDA模型中,与对照眼相比,NMDA注射眼的YFP^(+)RGCs与RBPMS^(+)RGCs的密度亦都出现了大幅度下降。YFP^(+)RGCs的存活率为(46.1±6.0)%,而RBPMS^(+)RGCs为(32.4±3.5)%,差异达13.7%(P<0.01)。结论:转基因小鼠ONC模型与NMDA模型表明YFP^(+)RGCs存活率并不能良好地反映总RGCs的存活率,说明Thy1-YFP小鼠的RGCs并不能代表总体RGCs,存在一定的RGCs亚类特异性。本研究结果为Thy1-YFP小鼠在视神经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进一步加深了研究者对于Thy1-YFP转基因小鼠的认识,为将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钳夹 谷氨酸兴奋毒性反应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存活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