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3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固定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爱琪 张星 +2 位作者 吴辉 李志敏 叶勤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1-86,共6页
对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shF)固定化载体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氧化石墨烯(GO)作为GshF的固定化载体,并对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学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化体系最优pH为8.0,温度为4℃,固定化时间为30 min,此时最大加载率达到90%... 对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shF)固定化载体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氧化石墨烯(GO)作为GshF的固定化载体,并对其固定化条件和固定化酶学性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固定化体系最优pH为8.0,温度为4℃,固定化时间为30 min,此时最大加载率达到90%,酶活回收率为45%。固定化体系中温度和pH的适用范围都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另外,对固定化酶的贮存稳定性和循环利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条件下贮存时,游离酶在第3天就几乎完全失活,而固定化酶仍保留约63%的酶活力。在重复循环利用6次后,固定化酶的酶活力仍保持在8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 氧化石墨烯 固定化
下载PDF
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分子改造及全细胞催化
2
作者 刘秋林 刘娜 +6 位作者 黄浩威 苏畅 徐建国 徐国强 张晓梅 史劲松 许正宏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1,共11页
目的: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来源的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lutathione bifunctional synthetase,GshF)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表达,对GshFst进行定点突变,得到酶活和稳定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并对突变株全... 目的:对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来源的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glutathione bifunctional synthetase,GshF)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进行表达,对GshFst进行定点突变,得到酶活和稳定性有所提高的突变株,并对突变株全细胞催化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选择6种不同的表达载体表达,获得最优表达载体后利用单因素试验进行诱导条件的优化,在此基础上,利用AlphaFold2对GshFst进行建模和分子对接,通过预测得到突变位点,经单点突变及组合突变,获得优势突变体,并对催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GshF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获得了突变体GshFstL136K/V498C,其比酶活为12.03 U/mg,较野生型提高了86.80%,在37℃的半衰期为134.24 min,较野生型提高了40.95%。以GshFstL136K/V498C为出发菌株,采用单因素试验对全细胞催化条件优化,得到的最佳催化条件是:生物量OD600=30,反应温度40℃,反应pH 9.0,缓冲液Tris-HCl 50 mmol/L、L-谷氨酸40 mmol/L,L-半胱氨酸25 mmol/L,甘氨酸40 mmol/L,ATP 25 mmol/L,催化3 h后,GSH浓度可以达到24.17 mmol/L,底物L-半胱氨酸的转化率约为96.68%。结论:筛选到了适合GshFst的表达载体及诱导表达条件,对GshFst进行半理性改造提高了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通过优化获得了全细胞催化合成GSH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 定点突变 全细胞催化
原文传递
华蟾素通过抑制谷胱甘肽合成酶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作用机制研究
3
作者 兀琦 杨静依 +4 位作者 陈启梅 王安美 孙艺轩 张加余 杨爱琳 《药学研究》 CAS 2024年第3期214-219,235,共7页
目的研究华蟾素(cinobufotalin)通过抑制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S)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华蟾素(0、2、4、6、8μg·mL^(-1))分别与铁螯合剂(deferoxamine,DFO)50μmol·L^(-1... 目的研究华蟾素(cinobufotalin)通过抑制谷胱甘肽合成酶(glutathione synthetase,GSS)表达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华蟾素(0、2、4、6、8μg·mL^(-1))分别与铁螯合剂(deferoxamine,DFO)50μmol·L^(-1)或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5 mmol·L^(-1)联合处理肝癌细胞48 h,采用CCK-8检测细胞活性。采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GSH检测试剂盒检测华蟾素(8μg·mL^(-1))干预后肿瘤细胞内ROS、MDA和GSH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华蟾素处理对肝癌细胞GSS表达的影响。并采用RNA干扰技术探究在肝癌细胞中GSS对GSH含量及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单独使用华蟾素相比,铁螯合剂DFO能够部分逆转华蟾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华蟾素干预组能够增加肿瘤细胞内的ROS和MDA含量,降低GSH含量。同时,研究显示GSH能够部分逆转华蟾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深入机制研究发现,华蟾素能够抑制GSS蛋白表达。RNA干扰实验的结果表明,下调GSS蛋白表达能够降低GSH水平。敲低GSS能够削弱DFO对华蟾素增殖抑制的逆转作用,且敲低GSS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增强华蟾素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华蟾素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其机制与干预GSS水平有关。该研究为华蟾素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并对中药抗肿瘤新药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蟾素 肝癌 铁死亡 合成酶
下载PDF
谷胱甘肽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南玉奎 姚礼忠 +2 位作者 阿不都热合曼·帕塔尔 贾宏亮 李九智 《疑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856-860,865,共6页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中心诊治ED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4... 目的探究谷胱甘肽联合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勃起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泌尿中心诊治ED患者89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药组44例和联合组45例。单药组给予西地那非口服治疗,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片口服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个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及治疗后1个月的血管内皮功能(NO、ET、VEGF、ES)、炎性因子(hs-CRP、IL-6、IL-8、IL-10)、勃起功能(IIEF-5、QEQ、EHS、PSV)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联合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高于单药组的75.00%(χ^(2)/P=4.121/0.042);治疗结束时及治疗结束后1个月,联合组患者血清NO、VEGF水平显著高于单药组,ET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治疗结束时:t/P=5.323/<0.001,3.808/<0.001,3.683/<0.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t/P=2.615/0.011,3.197/0.002,3.089/0.003);血清hs-CRP、IL-6水平显著低于单药组(治疗结束时:t/P=8.323/<0.001,2.364/0.020;治疗结束后1个月:t/P=6.787/<0.001,2.662/0.009);IIEF-5、QEQ、EHS及PSV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其中EHS及PSV也显著高于单药组(治疗结束时:t/P=6.410/<0.001,4.066/<0.001;治疗结束后1个月:t/P=8.928/<0.001,4.532/<0.001);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胱甘肽联合西地那非能够有效改善ED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勃起功能,同时显著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且对于ED患者具有显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起功能障碍 西地那非 血管内皮功能 炎性因子 疗效
下载PDF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苗政润 王佐 胡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08-111,共4页
目的 观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 目的 观察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酒精性肝病的疗效及对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淮南东方医院集团总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病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ⅢP)];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HA、LN、PⅢP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于酒精性肝病患者疗效确切,有利于改善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精性肝病 功能 肝纤维化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ICAM-1、IGF-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陈辉 冯焕迎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效果及对氧化应激指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_(4))水平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丙二醛(MDA)水平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ICAM-1、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甲状腺功能改善、氧化应激减轻,也能下调ICAM-1、IGF-1水平,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甲巯咪唑 甲状腺功能亢进 氧化应激
下载PDF
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功能分析
7
作者 黄颖 王晓东 遇文婧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8-78,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山新杨谷胱甘肽S-转移酶编码基因PdbGSTU的抗病功能,为林木抗性育种提供基因资源与抗性种质。【方法】克隆PdbGSTU基因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该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及植物激素诱导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山新杨的过/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通过观察比较接种细链格孢菌后各植株叶片的表型和病斑面积,验证该基因的抗病功能;同时测定接种病原菌前后,野生型和转基因山新杨植株内过氧化氢含量和抗氧化相关酶活性。【结果】(1)山新杨PdbGSTU基因开放阅读框全长753 bp,编码氨基酸250个,对应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为29.01 kDa,为稳定的酸性亲水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中;系统进化分析显示,PdbGSTU蛋白与银中杨的蛋白KAJ6918316亲缘关系最近;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PdbGSTU基因启动子序列含多种响应植物激素和逆境胁迫的顺式作用元件。(2)RT-qPCR结果显示,PdbGSTU基因在山新杨顶芽表达量最高,在其根部表达量最低,且该基因受茉莉酸甲酯、水杨酸和1-氨基环丙基-1-羧酸3种植物激素诱导,均上调表达。(3)接种细链格孢菌后,野生型和抑制表达PdbGSTU基因植株的叶片上,病斑面积分别为6.42和16.46 mm2,而过表达PdbGSTU基因的植株叶片上,少部分接种点出现明显病斑,其余接种部分仅出现褪色。【结论】PdbGSTU正向参与山新杨对细链格孢菌侵染的抵御过程,可通过清除活性氧提高杨树对病原菌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表达 山新杨 S-转移酶 细链格孢菌 抗病功能
下载PDF
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8
作者 王红 蔡晓建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3期333-334,共2页
目的 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研究组予以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谷草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 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80.00%(P <0.05)。治疗后,研究组AST、 ALT、 TBIL、 GG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期间,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与对照组的6.00%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双环醇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抗结核药物所致DILI患者,可明显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环醇 还原型 临床疗效 功能
下载PDF
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
9
作者 张丽 羊仙 张笑茹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983-985,共3页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 目的探讨黄芪煎剂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治疗急性肾损伤(AKI)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12月100例AKI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GSH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黄芪煎剂口服。检测治疗前及治疗7 d、14 d时血清尿酸、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估计值(eGFR)及尿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水平,比较两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血肌酐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及临床预后。结果治疗7d、14d,两组血清SUA、Scr、BUN、eGFR及尿TIMP-2、IGFBP7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有效率、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多尿期时间、少尿期时间与Scr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及28 d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煎剂联合GSH治疗AKI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血清SUA、Scr、BUN水平及尿中TIMP-2、IGFBP7水平,保护肾功能,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损伤 黄芪 还原型 功能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分析
10
作者 张沛枫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18-21,共4页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 目的探究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盲摸双色球法分为研究组、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肝纤维化程度、肝功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67%)高于参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3,P<0.05)。干预后,研究组肝纤维程度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透明质酸(Hyaluronic,HA)及Ⅳ型胶原(Ⅳ-collagen,Ⅳ-C)水平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研究组肝功能水平中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白蛋白(Albumin,ALB)、谷丙转氨酶(Glutamic Pyruvic Transaminase,GPT)及谷草转氨酶(Glutamic Oxaloacetic Transaminase,GOT)水平均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核苷类似物治疗能够提高其治疗效果,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及肝功能水平,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核苷类似物 乙肝肝硬化 临床疗效 肝纤维化程度 功能
下载PDF
谷胱甘肽双功能合成酶的克隆表达、酶学性质及其应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斌斌 杨修亮 +4 位作者 杭宝建 石礼涛 黄磊 蔡谨 徐志南 《药物生物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377-381,共5页
谷胱甘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三肽化合物,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克隆了来自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谷胱甘肽双功能酶基因gsh F,以p ET28a(+)作为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 谷胱甘肽是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生物活性三肽化合物,因其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在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克隆了来自Listeria monocytogenes的谷胱甘肽双功能酶基因gsh F,以p ET28a(+)作为表达载体,利用大肠杆菌实现重组表达,研究表明,重组菌于37℃培养4 h后,在28℃下经0.2 mmol/L IPTG诱导表达,胞内酶活可达2 318 U/L。表达产物破胞、离心、亲和层析后,进一步考察了其酶学性质,表明该酶催化最适温度37℃,最适p H 8.5,还研究了Mg2+和ATP对其的影响以及该酶的稳定性。最终通过Gsh F体外酶催化合成谷胱甘肽,得到的最高产量为2.58 g/L。这些对该酶在谷胱甘肽生物合成上的应用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 大肠杆菌 LISTERIA MONOCYTOGENES 酶法催化 亲和层析
原文传递
表达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建花 李娓 +2 位作者 王德正 李志敏 叶勤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13年第5期63-67,共5页
通过PCR获得来自于嗜热链球菌中的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shF,插入表达载体pGAPZA,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成功构建了表达外源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重组茵经摇瓶发酵,并在培养过程中添加前体半胱氨酸,96 h后... 通过PCR获得来自于嗜热链球菌中的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shF,插入表达载体pGAPZA,转化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成功构建了表达外源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的重组毕赤酵母。重组茵经摇瓶发酵,并在培养过程中添加前体半胱氨酸,96 h后生成的GSH是宿主茵的2.2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合成酶 毕赤酵母
下载PDF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的发酵工艺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松 王德正 +2 位作者 李娓 李志敏 叶勤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8期43-46,共4页
对重组表达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GshF)的大肠杆菌进行了5L罐的发酵工艺探索,分别考察了不同培养基、诱导剂种类、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补料流加碳源类型等对菌体生长、GshF蛋白表达及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进行补料流加,... 对重组表达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GshF)的大肠杆菌进行了5L罐的发酵工艺探索,分别考察了不同培养基、诱导剂种类、诱导时机、诱导温度、补料流加碳源类型等对菌体生长、GshF蛋白表达及其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葡萄糖进行补料流加,在优化工艺条件下,GshF表达量达到1.94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BL21 功能合成酶 发酵工艺 蛋白表达
下载PDF
新型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的真核和原核表达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佳慧 杨芳芳 +2 位作者 王珍 张赛南 王首锋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4-481,共8页
通过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菌体细胞得到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菌种编号ATCC13813)新型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shF)的核酸序列与2种不同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序列,分别设计引物F1、R1和F2、... 通过裂解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菌体细胞得到基因组DNA。根据GenBank上已发表的无乳链球菌(菌种编号ATCC13813)新型双功能谷胱甘肽合成酶基因(gshF)的核酸序列与2种不同表达载体多克隆位点序列,分别设计引物F1、R1和F2、R2,再以总DNA为模板,经过特异性PCR扩增出长度约为2200bp的目的基因。随后分别对目的基因gshF和2种表达载体进行双酶切、连接等操作,得到表达载体pPIC9K-gshF与pET-gshF。用SalI线性化表达载体pPIC9K-gshF后电转至毕赤酵母GS115中。经MD平板筛选重组子、菌落PCR鉴定阳性菌株、G418抗性梯度平板筛选多拷贝菌株,最终在4.0mg·mL^-1G418抗性平板上筛选出阳性菌株。用甲醇终浓度为2%的BMMY培养基诱导该阳性菌株表达,每隔12h取样并添加甲醇,96h后离心收集发酵上清,经SDS-PAGE蛋白电泳显示:在85kDa处出现1条明显蛋白带,大小与预期GshF蛋白一致。重组菌BL21-pET-gshF用IPTG诱导表达,先在37℃下培养90min,再加入IPTG至1mmol·L^-1后诱导7h,离心收集表达产物并对重组菌进行超声破碎处理后,进行SDS-PAGE蛋白电泳,同样在85kDa处有1条蛋白带。采用Bradford法测定2种表达产物上清的蛋白量,其中重组酵母表达上清中蛋白量为0.46mg·mL^-1,重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破壁后的蛋白量为1.46mg·mL^-1。测定并比较2种不同表达方式所得酶活,发现GshF在毕赤酵母表达中的比酶活仅为14.15U·mL^-1,经原核表达后比酶活可达62.15U·m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功能合成酶 发酵表达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急诊常规治疗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分析
15
作者 谢莉 董振超 +1 位作者 张小军 王坚 《智慧健康》 2024年第9期159-162,共4页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急诊常规治疗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共计5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参比组(n=25,常规急诊治疗),分析组(n=25,常规急... 目的分析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急诊常规治疗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3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共计50例,依照治疗方式分为参比组和分析组。参比组(n=25,常规急诊治疗),分析组(n=25,常规急诊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分析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转归指标(M样症状消失时间、肌酸激酶恢复时间、心肌钙蛋白恢复时间、CHE活力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ALT、AST、ALB)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治疗1d、7d后CHE活性均显著高于参比组(P<0.05)。分析组临床疗效高于参比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在常规急诊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利于肝功能及CHE活性转归,可缩短临床症状转归时间,于临床疗效提升有显著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型 急诊 常规治疗 心肌钙蛋白 胆碱酯酶 功能
下载PDF
参附强心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观察
16
作者 姚栋瀚 彭红建 洪仅仅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第2期214-216,共3页
目的:探讨参附强心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对肺心病(CPH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 目的:探讨参附强心丸与还原型谷胱甘肽联用对肺心病(CPH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2020年1月—2022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CPHD急性加重期患者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加用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基于对照组的治疗加用参附强心丸。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肺功能、抗氧化功能、炎性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LVEF、SV、FEV_1/FVC、PEF、GSH-Px、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LPO、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LVEF、SV、FEV_1/FVC、PEF、GSH-P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LPO、TNF-α、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参附强心丸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CPHD急性加重期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并可改善机体过氧化反应及炎症反应,且用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肺心病 参附强心丸 注射用还原型 心肺功能 抗氧化功能 炎性因子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双环醇对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影响
17
作者 肖文峰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23期85-87,共3页
目的 探究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双环醇治疗对其肝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新干县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组,各40例。对照组... 目的 探究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双环醇治疗对其肝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新干县人民医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80例抗结核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将患者分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双环醇治疗,对比2种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前,2组肝功能指标(TBIL、ALT和AST)水平、氧化应激反应(GSH-Px、MDA和SOD)水平、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CD4^(+)/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BIL、ALT、AST、MDA和CD8^(+)较治疗前有所降低,GSH-Px、SOD、CD3^(+)、CD4^(+)和CD4^(+)/CD8^(+)有所升高,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5.00%)低于观察组(95.00%)(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和观察组(5.0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双环醇治疗可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改善免疫功能和肝功能,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结核药物性肝炎 功能 还原型 环醇 氧化应激反应
下载PDF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重组乳酸菌的优化培养及其抗逆功能
18
作者 彭静静 卢华娟 +6 位作者 孙毓 刘辰星 王玲钰 岳世阳 方钰辉 刘小玲 王成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165-171,共7页
为获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重组乳酸菌NZ9000/pNZ8148-GPx(简称NG1)的最优生长条件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抗逆性情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NG1的生长条件,同时对该重组菌的体外抗H_(2)O_(2... 为获取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基因重组乳酸菌NZ9000/pNZ8148-GPx(简称NG1)的最优生长条件和在模拟胃肠道环境下的抗逆性情况,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NG1的生长条件,同时对该重组菌的体外抗H_(2)O_(2)、抗胆汁酸盐和抗酸胁迫能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NG1的最优生长条件为培养温度36℃、初始pH7.6、Na_(2)SeO_(3)浓度59μg/mL;NG1对各胁迫因素的最高耐受值分别为过氧化氢(H_(2)O_(2))1.5 mmol/L、胆汁酸盐0.20%、酸度pH6.0;耐受能力排序为优化培养NG1>常规培养NG1>常规培养NG0(NZ9000/pNZ8148),说明GPx基因的导入对乳酸菌的抗H_(2)O_(2)和胆汁酸盐胁迫功能有增强作用,且在最优培养时得到强化,但对酸度耐受性无明显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乳酸乳球菌 过氧化物酶 生长条件优化 耐受试验 抗逆功能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中的应用
19
作者 单志斌 林丽香 +3 位作者 严子建 周立群 曾海波 梁明超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20期2901-2905,共5页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且行TACE治疗的50例晚期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 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原发性肝癌(PLC)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3年9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医院收治且行TACE治疗的50例晚期PL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TACE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还原型谷胱甘肽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吲哚美辛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总胆红素(TBIL)]、临床症状评分、免疫指标和生活质量[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6个月内的生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ALP、TBIL水平分别为(40.14±11.58)U/L、(40.02±7.57)U/L、(67.20±12.55)U/L、(10.36±2.10)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7.31±10.62)U/L、(45.15±9.63)U/L、(72.09±14.10)U/L、(13.01±2.34)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腹泻、发热的症状评分分别为(0.55±0.18)分、(0.62±0.17)分、(0.50±0.15)分、(0.55±0.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1±0.32)分、(0.90±0.25)分、(0.73±0.23)分、(0.91±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3^(+)、CD4^(+)、CD8^(+)、CD4^(+)/CD8^(+)水平分别为(68.14±4.06)%、(34.61±2.23)%、(43.64±4.13)%、1.94±0.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13±3.37)%、(30.32±2.38)%、(37.41±3.92)%、1.41±0.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00%,略低于对照组的2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生存率为96.00%,略高于对照组的88.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吲哚美辛栓在晚期PLC患者TACE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改善患者肝功能及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经动脉导管化疗栓塞术 还原型 吲哚美辛栓 功能 疗效
下载PDF
苦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
20
作者 杨春燕 陶湘炜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8期88-91,共4页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VH患者99例,采用红蓝球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50例)和常规西药组(49例)。常规西药组予注射用谷胱... 目的观察苦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VH)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2年8月于靖江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慢性VH患者99例,采用红蓝球法分为中成药联合组(50例)和常规西药组(49例)。常规西药组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中成药联合组在常规西药组基础上加用苦黄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HA)]、生化指标[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总胆汁酸(TBA)]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中成药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常规西药组的81.63%(χ2=5.172,P=0.023);治疗1个月后,2组ALT、AST、TBil、PCⅢ、LN、HA、TBA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Alb与CHE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中成药联合组低于或高于常规西药组(P均<0.01);中成药联合组与常规西药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00%vs.18.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0.555)。结论苦黄注射液联合注射用谷胱甘肽治疗慢性VH的效果肯定,对患者肝功能与相关指标具有积极、正面的影响,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病毒性肝炎 苦黄注射液 注射用 功能 生化指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