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也谈《启颜录》中的“豆”字
被引量:6
- 1
-
-
作者
李润生
-
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对外汉语研究中心
-
出处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农业词汇历史演变与共时分布研究"(11BYY063)
教育部第46批留学回国人员启动项目"现代汉语方言农业词汇的语言地理学研究"([2013]693)
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创新平台.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项目(16PT07)
-
文摘
"逗"在文献中是一个常用字,本义是"止";它记录了多个假借义,其中"投合、接合"义的本字是"鬭","诳逗"义的本字是"(忄豆)","逗趣"义从"诳逗"义引申而来。《启颜录》中"豆"字当为"有趣"义,通作"逗",本字为"(忄豆)"。
-
关键词
逗
鬭
(忄豆)
词义系统
词义特点
-
Keywords
Dou(逗)
Dou(鬭)
Dou((忄豆))
Semantic system
Semantic features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也谈《启颜录》中的“无豆”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李玉平
-
机构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南开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8BYY158)资助
-
文摘
以往学者对唐代《启颜录》"酒肆"条中"无豆"的释义值得商榷。其实"豆"通"逗",义本当为"逗漏""透漏"之义;"无豆"即"无逗",意谓文中第三人嘲讽之语隐晦,没有透露半点信息以点拨启发众人。中古、近代汉语中,漏、逗(豆)叠韵,组合成词,缓言之为"漏逗",急言之为"漏";反过来,缓言之为"逗漏",急言之则为"逗(豆)",皆可表示透漏、泄露之义,常用以表示语言表达中透露、泄露了某些信息的含义。
-
关键词
《启颜录》
豆(逗)
逗漏
漏逗
-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