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也谈《启颜录》中的“豆”字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润生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1-115,共5页
"逗"在文献中是一个常用字,本义是"止";它记录了多个假借义,其中"投合、接合"义的本字是"鬭","诳逗"义的本字是"(忄豆)","逗趣"义从"诳逗"义引申而... "逗"在文献中是一个常用字,本义是"止";它记录了多个假借义,其中"投合、接合"义的本字是"鬭","诳逗"义的本字是"(忄豆)","逗趣"义从"诳逗"义引申而来。《启颜录》中"豆"字当为"有趣"义,通作"逗",本字为"(忄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忄) 词义系统 词义特点
原文传递
也谈《启颜录》中的“无豆”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李玉平 《南开语言学刊》 2019年第1期48-54,共7页
以往学者对唐代《启颜录》"酒肆"条中"无豆"的释义值得商榷。其实"豆"通"逗",义本当为"逗漏""透漏"之义;"无豆"即"无逗",意谓文中第三人嘲讽之语隐晦... 以往学者对唐代《启颜录》"酒肆"条中"无豆"的释义值得商榷。其实"豆"通"逗",义本当为"逗漏""透漏"之义;"无豆"即"无逗",意谓文中第三人嘲讽之语隐晦,没有透露半点信息以点拨启发众人。中古、近代汉语中,漏、逗(豆)叠韵,组合成词,缓言之为"漏逗",急言之为"漏";反过来,缓言之为"逗漏",急言之则为"逗(豆)",皆可表示透漏、泄露之义,常用以表示语言表达中透露、泄露了某些信息的含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颜录》 ()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