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LC-Q-TOF-MS结合网络药理学及实验验证探讨益气平喘豆乳粉药物成分及其干预COPD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田慧 陈光宇 +2 位作者 瞿昊宇 何群 谢梦洲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2092-2103,共12页
目的运用UPLC-Q-TOF-MS、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益气平喘豆乳粉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解析益气平喘豆乳粉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在SwissTargetPredict... 目的运用UPLC-Q-TOF-MS、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益气平喘豆乳粉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UPLC-Q-TOF-MS解析益气平喘豆乳粉中药复方中的活性成分,在SwissTargetPrediction中筛选靶点;在GeneCards中收集COPD靶点,运用Venny 2.1.0平台,对活性成分靶点与COPD靶点取交集获得潜在靶点;将潜在靶点导入STRING和DAVID中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GO和KEGG分析。将36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高剂量组(12.0 mL/kg)、中剂量组(6.0 mL/kg)、低剂量组(3.0 mL/kg)、地塞米松组(1.0 mg/kg),每组6只。1天1次,连续给药30 d。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采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联合香烟烟雾诱导法建立COPD小鼠模型。造模成功后,每周测量1次小鼠体质量,末次给药后,HE染色观察肺组织及脂肪组织形态变化;ELISA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灌洗液中炎症因子TNF-α、IL-6水平;RT-PCR检测肺组织中TNF-α、ICAM-1、SELE mRNA水平。结果UPLC-Q-TOF-MS分析得到143个活性成分,297个潜在交集靶点。PPI、GO和KEGG分析发现,益气平喘豆乳粉可能通过作用于TNF、AKT1、IL-6等靶点,调节TNF、PI3K-Akt、癌症等信号通路以干预COPD病理机制。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肺组织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脂肪组织中空泡脂滴增多,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α和IL-6含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脂肪细胞分布增多排列紧密,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降低最少(P<0.05),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用药组肺组织中ICAM-1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气平喘豆乳粉可能通过干预TNF、PI3K-Akt通路,抑制TNF-α、IL-6的释放,发挥抗炎、改善营养不良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LC-Q-TOF-MS 网络药理学 益气平喘豆乳粉 COPD小鼠模型 营养不良 药食同源
下载PDF
脱腥豆乳粉生产技术
2
作者 陆恒 《应用科技》 CAS 1999年第11期9-9,共1页
关键词 豆乳粉 脱腥豆乳粉 生产技术
下载PDF
超声联合酶解法提高豆乳粉溶解性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齐宝坤 隋晓楠 +3 位作者 王中江 马文君 张巧智 李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在湿法制备豆乳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联合酶解法提高豆乳粉溶解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联合酶解制备高溶解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声联合酶解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23 min,酶解温度57℃... 在湿法制备豆乳粉工艺的基础上,采用超声联合酶解法提高豆乳粉溶解性。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声联合酶解制备高溶解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声联合酶解工艺参数为:超声功率350 W,超声时间23 min,酶解温度57℃,酶解时间1.7 h,酶解p H8.6。在最优工艺条件下,蛋白质分散指数为88.79%,比未经超声及酶解处理的豆乳粉提高了近10%,显著提高了豆乳粉的溶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酶解 豆乳粉 溶解性
下载PDF
微流化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李良 周艳 +7 位作者 王冬梅 樊金源 吴长玲 朱颖 李杨 江连洲 王中江 范志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178-182,共5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微流化处理,研究微流化处理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流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体积平均粒径及蛋白质表面疏...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微流化处理,研究微流化处理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蛋白结构及溶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微流化处理样品的游离巯基含量、体积平均粒径及蛋白质表面疏水性均显著高于未经微流化处理的样品(P<0.05)。当微流化处理压力为123.5 MPa时,蛋白质表面疏水性达到最大值,提高至未处理样品的1.6倍;蛋白质游离巯基含量达到最大值7.62μmol/g,与未处理样品相比增加了24.96%;豆乳粉具有最小的体积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宽度;豆乳粉溶解度达到最大值79.47%。但当微射流压力增加到152.0 MPa时,豆乳粉溶解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微流化 表面疏水性 巯基含量 溶解性
下载PDF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法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工艺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江连洲 寻崇荣 +7 位作者 綦玉曼 吴长玲 普拉谢克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 范志军 许振国 李杨 王中江 谢凤英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68-275,共8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对浆渣分离后的豆乳进行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处理,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超高压-限制性酶解制备低致敏性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超高压-限制性酶解的工艺参数为超高压处理压强320.00 MPa、超高压处理时间15 min、酶解时间60 min、酶添加量0.3 U/g,此条件下致敏性降低率为88.09%,但制备的豆乳粉具有微苦味,需要进一步调配以改善口感。超高压处理与酶解具有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豆乳粉蛋白质体外消化率、显著降低豆乳粉致敏性,对不同加工工艺豆乳粉进行蛋白质体外消化率、蛋白质分散指数、过敏原含量及蛋白电泳分析,进一步证明超高压与酶解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限制性酶解 豆乳粉 致敏性 溶解性 体外消化率 电泳
下载PDF
豆乳粉加工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江连洲 胡继莹 +3 位作者 刘耀华 江中阳 王中江 范志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1,共11页
近年来,我国豆乳粉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干法、湿法、半湿法3种主流豆乳粉加工技术体系。本文介绍了豆乳粉加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对豆乳粉产品速溶性、豆腥味、致敏性等的影响规律,阐述了针对目前豆乳粉的腥味残存、致敏... 近年来,我国豆乳粉市场前景广阔,行业发展较快,形成了干法、湿法、半湿法3种主流豆乳粉加工技术体系。本文介绍了豆乳粉加工各个环节的关键技术对豆乳粉产品速溶性、豆腥味、致敏性等的影响规律,阐述了针对目前豆乳粉的腥味残存、致敏性较高、速溶性较差、口感体验较差、品质稳定性偏低等技术瓶颈问题的工艺调控方案,并对我国豆乳粉行业的发展进行总结和展望,以期为我国豆乳粉的生产工艺、标准建立、产品研发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加工 关键技术
下载PDF
萌芽-低温打浆技术制备高苷元类异黄酮豆乳粉 被引量:2
7
作者 江连洲 寻崇荣 +5 位作者 吴长玲 普拉谢克夫.亚历山大.尤里耶维奇 范志军 李杨 许振国 王中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220-226,共7页
在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的基础上,以萌芽大豆为原料,对热烫后的大豆进行低温打浆处理,提高豆乳粉苷元类异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萌芽-低温打浆制备高苷元型异黄酮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萌芽-低温打... 在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的基础上,以萌芽大豆为原料,对热烫后的大豆进行低温打浆处理,提高豆乳粉苷元类异黄酮含量。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萌芽-低温打浆制备高苷元型异黄酮豆乳粉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萌芽-低温打浆的工艺参数为萌芽温度25℃、萌芽时间75 h、浆液pH 6.0、打浆温度57℃、打浆时间3.5 h,响应值苷元类异黄酮含量有最优值,为6.43 mg/g。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豆乳粉中异黄酮种类及含量,结果发现萌芽-低温打浆可显著提高豆乳粉中总异黄酮含量及苷元类异黄酮含量(P<0.05),与传统湿法工艺相比,其异黄酮总含量及苷元类异黄酮含量分别增加了1.09倍和9.3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萌芽 低温打浆 豆乳粉 苷元型异黄酮
下载PDF
脱盐率对豆乳稳定性及豆乳粉冲调性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胡琪 李亮亮 +1 位作者 王睿粲 郭顺堂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02-305,共4页
大豆中含有许多盐离子,如钙、镁、钠、钾离子等。在豆乳的制作过程中,这些离子被转移到豆乳中,从而影响豆乳的稳定性及豆乳粉的速溶性。本文主要利用超滤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除去豆乳中的盐离子,并采用外加不同浓度盐溶液研究脱盐... 大豆中含有许多盐离子,如钙、镁、钠、钾离子等。在豆乳的制作过程中,这些离子被转移到豆乳中,从而影响豆乳的稳定性及豆乳粉的速溶性。本文主要利用超滤和离子交换相结合的方法,除去豆乳中的盐离子,并采用外加不同浓度盐溶液研究脱盐对豆乳及豆乳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盐能显著提高豆乳的稳定性,同时,100%脱盐使豆乳粉可溶性蛋白含量提高近5%,分散速度提高25%以上,润湿时间缩短了近2/3,豆乳粉的冲调性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盐离子 冲调性
下载PDF
微射流处理对豆乳粉溶解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良 周艳 +7 位作者 王冬梅 李波 罗义 陈龙 王中江 李杨 江连洲 范志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0-25,共6页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为改善豆乳粉溶解性对豆浆进行微射流处理。研究不同微射流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溶解特性(粒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的... 以传统湿法工艺技术制备豆乳粉为基础,为改善豆乳粉溶解性对豆浆进行微射流处理。研究不同微射流压力(0、42.5、89.0、123.5、152.0 MPa)对豆乳粉溶解特性(粒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微射流压力不断增大,豆乳粉平均粒径呈现出先下降后略有增加的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蛋白分散指数、休止角、溶解度、分散性和水合能力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豆乳粉的微观结构表现为颗粒减小、趋向于均匀且分散性增加。当微射流压力为123.5 MPa时,豆乳粉具有较高的蛋白分散指数和水合能力,分别为97.35%和1.94 mL/g ,豆乳粉的堆积密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增加了25.81%。研究表明,当微射流压力为123.5 MPa时,豆乳粉具有良好的溶解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微射流 喷雾干燥 溶解特性
下载PDF
牛奶豆乳粉的水吸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新淮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11-14,共4页
利用扩散平衡法对牛奶豆乳粉的水吸附进行研究,测定了在20℃、35℃时的吸附曲线,并建立了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数学表达式;对净等量吸附热(△HST)的计算结果表明△HST随水分含量的增加急剧减小并逐渐趋近于零。牛奶豆乳粉... 利用扩散平衡法对牛奶豆乳粉的水吸附进行研究,测定了在20℃、35℃时的吸附曲线,并建立了与实际结果相吻合的数学表达式;对净等量吸附热(△HST)的计算结果表明△HST随水分含量的增加急剧减小并逐渐趋近于零。牛奶豆乳粉的特征水分含量为1.7g/100g,其适宜贮存的水分含量为2.3g/100g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奶豆乳粉 水吸附 净等量吸附热
下载PDF
豆乳粉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确定与危害分析
11
作者 段善海 孔书敬 +4 位作者 伊连生 马永强 杜喆 陈国海 徐伟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5期560-563,共4页
就豆乳生产中原料进货、贮存、产品生产和出场合格检验、产区卫生、员工培训等方面进行了危害分析 ,对豆乳生产中常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
关键词 豆乳粉 生产过程 关键控制点 危害分析 质量控制 乳制品 食品工业
下载PDF
谷物型豆乳粉的研制
12
作者 王霞 宋慧娟 +1 位作者 苏腊梅 张丽萍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4期83-86,共4页
以豆乳为原料,添加经过糊化液化的谷物浆料及脱脂牛乳,进行混合调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出三种因素的最佳配比,其中玉米型豆乳中,脱脂牛乳10%,米浆30%、糖3%;小米型豆乳中,脱脂牛乳10%,米浆6%、糖2.8%。
关键词 谷物 豆乳粉 配方 营养成份
下载PDF
富硒豆乳粉的研究
13
作者 余善鸣 王宝军 +1 位作者 高佩明 李兰英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01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富硒豆乳粉 产品开发 乳粉 硒肥 产量 食用试验
下载PDF
金针菇菌根α-半乳糖苷酶在豆乳粉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李贞蓉 常明昌 +1 位作者 徐丽婧 孟俊龙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630-638,共9页
利用金针菇菌根含有α-半乳糖苷酶,且该酶可以水解豆乳中寡糖这一特性,以金针菇菌根、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粉碎、浸提、过滤、调配、均质、喷雾干燥等步骤来制备金针菇豆乳粉。以还原糖含量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 利用金针菇菌根含有α-半乳糖苷酶,且该酶可以水解豆乳中寡糖这一特性,以金针菇菌根、大豆为主要原料,通过粉碎、浸提、过滤、调配、均质、喷雾干燥等步骤来制备金针菇豆乳粉。以还原糖含量和感官评分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来确定金针菇豆乳粉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大豆与水的料液比1∶4(g/mL)、金针菇菌根粗酶液与豆乳的体积比3∶7、金针菇菌根粗酶液与豆乳的反应时间3 h、金针菇菌根粗酶液与豆乳的反应温度40℃、单甘酯添加量0.010 g/mL、麦芽糊精添加量0.20 g/mL、喷雾干燥进口温度177℃。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寡糖含量较低,溶解状态良好,品质优良,风味独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针菇菌根 Α-半乳糖苷酶 豆乳粉 喷雾干燥 响应面优化
下载PDF
影响豆乳粉速溶性的因素及其解决途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殿友 谢春胜 吕骏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32,共2页
1 引言速溶豆乳粉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且食用方便的高蛋白食品,质地明显优于纯豆粉,是一种新型的大豆蛋白食品,同时又可用作食品工业添加剂,有广泛的实用价值。速溶豆乳粉的突出特点是它的速溶性好。
关键词 制食品 豆乳粉 速溶性 蛋白食品
下载PDF
运用HACCP系统,确保豆乳粉产品质量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凤玲 赵壮志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04年第3期62-66,共5页
为了保证豆乳粉产品质量 ,文中介绍了HACCP危害分析预防体系对豆乳粉生产的重要性 ,详细地对在豆乳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可能由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方面进行了危害分析 (HA) ,从而确定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CCP) ,并针... 为了保证豆乳粉产品质量 ,文中介绍了HACCP危害分析预防体系对豆乳粉生产的重要性 ,详细地对在豆乳粉生产加工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可能由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方面进行了危害分析 (HA) ,从而确定了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 (CCP) ,并针对每一个CCP点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建立了连续、有效的监控手段和纠偏措施 ,将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降低到最低程度 ,以保证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产品质量 HACCP系统 质量控制 危害分析
下载PDF
低血糖指数豆乳粉的研制及其血糖指数测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乐凯 赵琳 姚鑫淼 《农产品加工(下)》 2005年第9期98-99,106,共3页
以新鲜牛乳、无糖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低聚糖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低血糖指数豆乳粉,确定其生产工艺及产品配方,临床测定其血糖指数。试验结果表明,研制开发的低血糖指数豆乳粉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以新鲜牛乳、无糖豆粉、大豆浓缩蛋白粉和低聚糖为主要原料,研究开发低血糖指数豆乳粉,确定其生产工艺及产品配方,临床测定其血糖指数。试验结果表明,研制开发的低血糖指数豆乳粉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以及卫生指标均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经临床验证,血糖指数仅为47.1,属于低血糖指数食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糖指数 豆乳粉 血糖指数测定
下载PDF
速溶维他豆乳粉
18
《山东肉类科技》 CAS 1998年第4期36-37,共2页
一、产品简介 速溶维他豆乳粉,是以大豆为主,配以牛奶、植物油、蔗糖、维生素等原料,采用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一种大豆深加工新产品;冲调速溶性好,食用方便、悬浮稳定性高,冲调后色泽乳白,24小时内无分层沉淀现象;饮用时香甜可口,并有奶... 一、产品简介 速溶维他豆乳粉,是以大豆为主,配以牛奶、植物油、蔗糖、维生素等原料,采用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一种大豆深加工新产品;冲调速溶性好,食用方便、悬浮稳定性高,冲调后色泽乳白,24小时内无分层沉淀现象;饮用时香甜可口,并有奶味;本品富含植物蛋白、植物脂肪、动物蛋白、维生素A、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科学方法 悬浮稳定性 植物脂肪 科学技术委员会 维生素A 植物油 植物蛋白 生产成本
下载PDF
速溶维它豆乳粉
19
《中国乡镇企业信息》 1995年第4期11-12,共2页
速溶维它豆乳粉是以大豆为主料,配以牛奶植物油、蔗糖,维生素等辅料,采用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一种大豆深加工新产品,冲调速溶性好,食用方便,悬浮稳定性高,冲调后色泽乳白,24小时内无分层沉淀现象。饮用时香甜可口,奶味浓郁。产品富含植... 速溶维它豆乳粉是以大豆为主料,配以牛奶植物油、蔗糖,维生素等辅料,采用科学方法精制而成的一种大豆深加工新产品,冲调速溶性好,食用方便,悬浮稳定性高,冲调后色泽乳白,24小时内无分层沉淀现象。饮用时香甜可口,奶味浓郁。产品富含植物蛋白、植物脂肪、动物蛋白、维生素A、B<sub>1</sub>、B<sub>2</sub>等营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乳粉 维生素 植物油 科学方法 动植物蛋白 悬浮稳定性 营养成分 植物脂肪 沉淀现象
下载PDF
国外豆乳与豆乳粉工加新技术
20
作者 郑建仙 《四川食品与发酵》 1995年第2期5-14,共10页
关键词 豆乳粉 工艺 新技术 制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